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76节

  “李世民也有不少外臣趋附,为何在他的治下,反倒是成就了贞观之治。”

  “我以为,恰恰就是因为他既从军,也从政,所以,才能有如此成就。”

  “能力,都是从一点点的做事当中锻炼出来的。”

  “你们难道就不想看到我大宋,再出一个李世民么?”

  富弼第一个站了出来,反对道:“李世民的确是很厉害,可他毕竟是开了玄武门的先例,以至于后世子孙,都互相争斗,相互残杀,我以为,李世民的治国固然是无可挑剔,但若是再来几次玄武门之变,恐怕不太好!我大宋,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杜绝这样的事情再次出现才是。”

  靠!

  没想到富弼你也是个奸臣!

  赵昕便道:“我十分赞同富弼你的想法,只不过,我不认为吃鱼会卡到喉咙,就永远也不吃鱼。若是其他时候,不怎么饿,没饿到需要用吃鱼来充饥的时候,那当然可以不吃鱼,我也十分乐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现如今,你们仗打得这么难看,那我就不得不把鱼给拿出来,吃上一吃了。”

  没有搭话的其他人都惊了。

  一个个眼睛瞪得老大。

  这小娃娃好凶啊!

  连续跟王拱辰、富弼对杠,丝毫不落下风。

  恐怖如斯。

  都在暗暗庆幸,好在方才自己没有说话。

  以官家这生育的情况,将来,这官家的位置大概率,应该还是要落到寿国公的身上。

  现在跟寿国公把关系给搞差了,以后,你就等着发配岭南吧。

  贾昌朝多多少少跟张娘子,有一点的联系,所以,也知道官家对寿国公非常地宠爱。

  然而……

  也是直到今日,他这才方知寿国公的真容啊。

  这是四岁!?

  太可怕了!

  吓死老夫!

  章得象也默默地听着,感觉有一点点,认识寿国公了。

  只见赵昕又道:“我欲行天策上将,兼尚书令事,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说罢,也是对他爹爹道:“爹爹你记住谁赞成,谁反对,反对的,就流放岭南。”

  赵祯:“……”

  最兴来你这么高调,真的好吗?

  赵昕则是以为,与其藏着掖着,不如直接明牌。

  反正,反对他的,就直接流放岭南。

第85章 塞下秋来风景异

  赵祯是懂什么叫做斡旋的。

  知道赵昕的话,太过于锋芒,太过于尖锐,容易伤人。

  要是真的把臣子们的心都给伤透了,以后,还有谁来替他们赵家干活。

  因此,当下也是道:“最兴来,话可不能随便乱说。”

  晏殊也是道:“寿国公,这流放岭南,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流放的,起码得犯了法才行。”

  赵昕便道:“那就改贬官,贬去岭南。”

  经过赵祯跟晏殊这么一打岔。

  本来好认真的一件事,愣是让这两人给弄成了油腔滑调,插科打诨一般。

  赵昕自然也没有再咄咄逼人。

  毕竟……

  赵昕也明白,要是他真要逼他们表态,他们有的人说不定还真敢跟自己对着干。

  这到时候,说不定还真就把他们给贬到岭南去了。

  你就比如说富弼。

  甚至还有张方平。

  赵昕随后也是看向了贾昌朝跟王拱辰,然后伸出小手道:“握手!今日,很高兴能认识你们。”

  赵昕的脑回路,只能说这些大人根本跟不上。

  见他们似乎很是有些犹豫要不要跟自己握手时,赵昕也是接着道:“没事,我不是记仇的人,当年太宗文皇帝不也说,要杀了魏征这个田舍翁,我就如同太宗文皇帝,虽说嘴上说着要把你们给贬到岭南去,但基本上只是一时的气话。你们不要太在意。”

  说着,又把目光落到了王拱辰的身上,道:“你是叫王拱辰?我记得此前在朝堂上,似乎听过你说话。你对辽国那些无礼的要求驳斥得非常地好,是个不错的人。”

  本来方才还针锋相对的局面。

  就因为赵昕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这一下子就立刻消散了。

  甚至……

  就连这王拱辰,也愿意跟他握手了。

  赵昕也是道:“只是你此次的谏言,我跟爹爹,是不会听你的。希望你日后能继续提供谏言,只是……到时候采不采纳,那就不好说了。”

  赵昕这话一说。

  顿时全场的氛围,都一下子变得其乐融融了起来。

  王拱辰也不是傻子。

  一听就听出来,寿国公这是对他的警告,别给脸不要脸,到时候,真被贬到了岭南,可别怪我没提前说。

  此时,也只能是见好就收了。

  贾昌朝跟章得象两人由于跟赵昕没什么太多的矛盾,接下来,倒是对赵昕的夸奖最多。

  章得象甚至还有空问道:“寿国公真的把《唐书》、《隋书》、《汉书》都看完了?”

  赵昕也是道:“那还能有假的?你随便考。”

  章得象这一下子,倒也是来了兴致。

  当下便考了他几个由浅入深的问题,而赵昕竟然都能回答得上来。

  这实在是不得了!

  只见章得象连忙道:“恭喜官家诞下了麒麟儿。”

  被章得象这么一吹捧,说实话,赵祯心中自然也是有点飘飘然的。

  不过赵祯知道,估计还是有不少人会不服。

  你就比如说张方平,就坐在那里钓鱼,一声不吭。

  赵祯瞄了一眼过去,当然,也没去强迫对方。

  只是谦虚地淡然笑道:“最兴来还差远呢。”

  赵昕当然也有问他们有没有写过什么诗之类的。

  然后……

  众人干脆也别有没有写过什么诗了,干脆就直接当场写得了。

  赵昕对于诗歌的鉴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这当然也是因为,他没有学过怎么写诗。

  你如果连写诗都不会,你又怎么可能能够说去鉴别一首诗到底是好是坏。

  虽说批评冰箱,也不需要自己懂制冷。

  可如果你连诗的创作的基本知识都不知道,那最多,也就只能像是语文试卷上的答案那样,只知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所以评价一句,写得很好。

  而完全无法去准确地体会一首诗,能被某位作者给写出来,是有多么地不容易。

  多么地令人惊讶。

  只有当你知道了这是你根本无法写出来的,你才会真心地能够觉察到,别人跟自己的差距。

  为此……

  赵昕也是一脸好奇宝宝的样子,问他们都是怎么写出来的。

  然后……

  他们自然也就是五花八门了。

  既有意识流的,也有此前已经攒了不少的好词好字的,还有照着韵表什么的,一个一个字往上凑的。

  赵昕也是立马就明白了,这诗到底是怎么写的了。

  敢情……

  就这么简单啊!

  当然了!

  这简单的,人人都会,问题是,你要想写得出彩,那就很难了。

  所以,后面大家都去写词了。

  而词的变化,显然比诗要多得多。

  若说还有什么原因的话,大概就是诗,不太好唱出来吧。

  而词的话,青楼女子最擅长。

  不过其实现在倒还好,毕竟,像是苏轼那些人都还没有露头呢。

  此时的文坛之上,感觉写词还行的,也就是他老师晏殊,然后欧阳修,还有柳永等。

  其实……

  这人数还是屈指可数。

  当然,范仲淹的也还行。

  只见他老师晏殊念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念完了后,便又道:“这是范仲淹最近才写的一首词。”

  赵昕听完,这不是他早就背过的么。

  此时也是不免评价道:“写的好是好,就是太过于悲凉了,一点积极向上的气息都没有。我还是喜欢,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还小!等我长大了,这一切就都会变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得了!

  这小家伙,志向过于远大。

首节上一节76/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