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30节

  南方人多关心商业,关心文化。

  百姓闲聊的时候,话题更多的是什么东西价钱好,谁家的孩子进学了,哪家的孩子有天份。

  北方的百姓更加关注国家政策,讨论新政是很普遍的事情。

  对于战争关注度也很高,哪里打仗了,胜负如何等等。

  再有就是讨论农垦,谁家的庄稼好,应该怎么种之类的。

  这也同样是地域差异造成的。

  南方承平已久,更加的富庶,百姓多关注赚钱、关注文教。

  北方的经济比较单一,就是靠农业,且面临草原边患,自然更关注政治和农垦。

  这种差异看似不重要,实则对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统治者不了解这些,在制定政策时候不加以考虑,很容易出现问题。

  北方施行的很好的政策,到了南方就不一定适用。

  南方很好的政策,到了北方就水土不服。

  不过比起这些,他觉得更加紧迫的,是消除南北方差异。

  长此以往,恐怕南北之争会愈演愈烈,不利于大明的长治久安。

  就在他陷入头脑风暴的时候,壮汉丁路过喊道:

  “你们怎么还在这闲聊呢,快去看热闹去吧。”

  甲:“有什么热闹?”

  丁:“徐家……就是魏国公府在卖地呢,整整七万亩,就只留下四千亩,其余全卖了。”

  乙震惊的道:“什么?为什么要卖地?”

  丙明显不信的道:“咋可能,他们家可都是上好的良田,水渠都修到田头的,怎么可能卖。”

  甲也同样表示不信。

  叶云流也不禁愣住了,魏国公府卖地?假的吧?

  他连忙收起发散思维,竖起耳朵倾听起来。

  丁得意的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朝廷颁布了一道新法令,叫什么楼梯收税……”

  众人一脸疑惑。

  叶流云心中一动,说道:“阶梯性收税,田越多缴纳的田税就越高。”

  丁:“啊对对对,小郎君一看就是读书人,懂的就是多。”

  乙催促道:“快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丁就将阶梯性收税详细的解释了一下,然后道:

  “……魏国公有四个儿子,就留了四千亩地,别的都卖了。”

  “现在正在城东售卖呢,衙门的人也在,一手交钱一手交地契。”

  丙更加的疑惑了:“阶……阶梯性收税……不是把大户都得罪了吗?好好的朝廷为啥要这么做?”

  甲自得的道:“肯定是打击大户,这种事情朝廷已经干过很多次了。”

  其他人也都很认同这个观点,限制一千亩地,可不就是打击大户吗。

  叶云流忍不住说道:“朝廷这么做是为了抑制兼并,帮助百姓保住自己的土地。”

  甲见有人反驳,脸上有些挂不住,说道:“限制大户,和我们百姓有什么关系?”

  叶云流耐心的解释道:“大户想强买强卖普通百姓的地,哪个百姓能反抗的了?”

  众人都不禁点头,好日子还没过几天,他们可是很清楚大户的手段的。

  叶云流继续说道:“朝廷限制大户只能有一千亩地,他们还会挖空心思去抢夺百姓的土地吗?”

  众人恍然大悟,然后就兴奋起来。

  “好啊,好啊,真是太好了。”

  “朝廷对咱们老百姓真是太好了。”

  “不但给我们分地,还想办法保护我们的地……”

  “真希望陛下能活一万岁,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是啊,还有太子和太孙……”

  “嘿嘿……太子太孙都是贤君,咱们百姓至少能过百年的好日子啊。”

  “是啊是啊,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啊。”

  越说众人就越是兴奋。

  叶云流其实也有同样的想法,太子太孙都有贤名,大明盛世可期。

  阶梯性收税,他也是前几天在酒楼听说的。

  当时很震惊,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政策是真的绝妙。

  如果真能施行下去,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土地兼并问题,真可以在大明得到有效缓解。

  对于陈景恪这个救命恩人,他更加的敬佩。

  恨不得前往洛阳当面讨教学问。

  但他不敢。

  一来是觉得自己学问不够,去了就是献丑。

  二来是当初毕竟得罪过对方,别人不追究就算了,自己哪还有脸去别人身前转悠。

  等到了朝鲜王国,跟着老师学习几年再说吧。

  老师和陈景恪关系莫逆,有这层关系,自己在主动道歉,想来对方会原谅自己的。

  不过比起自己的事情,他更关心新政,于是找了个空挡插话问道:

  “阶梯性收税受损最大的就是勋贵和官僚士绅,他们没反对吗?”

  丁一脸兴奋的道:“怎么可能不反对……文官都反对,武将支持新政。”

  “据说两派在朝堂上都打起来了,陛下一口气抓了好几十个当官的,全都打入诏狱了。”

  “武将们为了证明自己对新政的支持,都在分家卖地。”

  “不只是徐家,隔壁乡的汤家、冯家……好几十家都在分家卖地。”

  丙激动的一拍桌子,说道:“说的通了,说的通了。武将都是和陛下一起打天下的,自然支持陛下。”

  然后嫌弃的道:“文官……哼,读书人最没良心。”

  说完他才想到旁边的叶流云,尴尬的道:

  “郎君莫要误会,我说的是他们,没说你。”

  叶流云哭笑不得,只能假装没有听到。

  但心里却再次翻腾起来。

  文官反对他不意外,可勋贵为何会如此支持新政?

  而且还不是口头支持,新政才颁布几天,估计朝廷还没有拿出具体的章程。

  他们就已经开始卖地了。

  还不是一两家,而是几十家。

  这还是凤阳一地,别的地方呢?

  朝堂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刻,他恨不得飞到洛阳,亲自去了解情况。

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

  叶云流跟随百姓来到城东,这里已经挤的人山人海。

  毕竟国公府出售自家土地,这可是大新闻,谁不想来看热闹。

  叶云流没有往里面挤,他只是亲眼来看一看此事的真假。

  在外面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是真的就离开了。

  之后他又去了好几个地方,确认勋贵抛售土地的情况。

  事情是真的,可真正的疑问却并没有解决。

  勋贵为什么会支持这个政策?

  别说什么与国同休,一荣俱荣一辱俱辱之类的话。

  道理大家都懂,但关系切身利益的时候,谁能那么理智?

  在利益受损的时候,反抗才符合人性。

  皇帝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说服这些勋贵的?

  为了寻找答案,也为了了解新政走向,他在凤阳停了下来。

  然后利用家族关系,去了解详细情况。

  部分勋贵确实在处理自家土地,有的是分家,将土地挂在子女名下,有的分给了族人。

  还有的出售给别家。

  实在卖不出去,则低价卖给朝廷。

  毕竟大明民间并不富裕,一次性抛售那么多土地,确实很难卖掉。

  更何况,有购买能力的一般都是地主,自家的地都超额了,又怎么会去买别家的地。

  也就是说,能买得起的不敢买,想买的买不起。

  最后大多数土地,还是落入了朝廷手里。

  不过叶云流还是很快就发现了异常,并不是所有的勋贵和军方将领,都支持新政。

  真正支持并积极配合的,只有公侯级别的高级勋贵。

  更准确的说,是加了‘开国’字号的公侯。

  剩下的勋贵和将领,相当一部分表现的不情不愿。

  看到这些信息,叶云流反而觉得正常了。

  这才符合人性。

  开国公侯支持,大概率是和皇帝达成了协议。

首节上一节430/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