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33节

  什么水压与气压的原理,这是什么知识?

  不过几天,王府改建完成,整体犹如一个倒着的“凸”字,后院由宁府会芳园与荣府东北后院的梨香院三院以及南边本来住着仆役的长条院子共同组成,以原来的荣宁二府间私巷为中轴,东侧是荷塘小河与天香楼登仙阁月台建筑群,西侧是梨香院三院。

  梨香院有十余间房子,本是荣候贾代善老年时候静养的一处院子。

  梨香院西侧又有两个大院子,拢共三十几间房,如今都已打扫干净空出来并入王府后院。

  在梨香院正南部便是长条形南北走向的大杂院,贾琏狠花了银子改造成了三个正规院子,院子与荣府有一道夹道间隔开,相互抱成一团又是三五十间房,向南一直到贾政如今的内书房北墙。

  从这里一直往南走出数十丈,恰好在荣府东院贾政与王夫人及赵姨娘周姨娘院子向东,院子南墙与荣府丛绿堂北面在一条东西走向的直线上。

  这里便修建了王府的内仪门,正坐落在原来的私巷正中间。

  垂花内仪门南边是王府前院,往北是王府后院。

  更巧的是丛绿堂后门进去,正好就到会芳园里面的土石山。

  贾政东院南部原来的内书房,如今和李征住了十多天的东南别院打通,扩展成王府中院西别院及西别院花园。

  东院不必再说,那是从贾氏祠堂改建而来的王府承运殿、承运门。

  东西两院打通,别院内院与中院之间的三层仪门移到了中轴线上,形成王府端门,如今已摆上仪仗。

  原别院中院三座书房与东厢房继续保留,作为王府锦衣卫护卫及每天上值的三百铁甲军生活区,三间书房也改成了卧房,作为护卫军起居之所。

  王府前院厨房也设在这里,左右空间大得很,索性建造了百余人吃饭的大食堂。

  这是王府中前院,院内东侧稍作修改,利用草坪树林建成了环境更好的三个小院子,王府有远客到了也能在此常住。

  再往南走,原本别院仪门向东移动了数丈,在私巷正中修建了王府裕门。出裕门再往南便是王府前院,比别院的前院宽阔了何止一倍。

  别院马棚不变,只是把门开在了东边,马棚与临街南墙之间形成一个小巷,巷子上盖着屋顶,里面是一口水井,那是前院生活用水以及战马饮水取水处。

  东边贴着宁府院墙,在那小河两岸修建了垂柳游廊,一条石板拱桥沟通两岸,河西便广阔,修建了几座亭子,东岸靠墙修了一排裙房,十余间向西开着门,进深一丈足以住百余人。

  最后到临街墙,才几天功夫,王府大门已经修好了,面阔五间的单檐庑殿式门楼,其宽阔广大令人吃惊。

  原本相距足有十余丈的荣府贾赦别院黑油大门与宁府会芳园临街大门之间,竟只开了三间门,按照规制,明三暗五,中间三间开着,最中间那道大门可以开着却不准常人行走。

  就算贾氏叔侄来了也不能走,只有贾母穿着诰命公服走正门来访才能进出,其他人只能走两侧大门,一般也是右进左出。

  大门全部红漆金钉,九行七列六十三颗黄铜门钉。

  门楼檐下摆着兵器架子,上面陈列着金漆木斧钺、门戟和十八般兵器,这叫“王府仪仗”,其实是端门内仪仗的复制品,对外昭示王府主人在国朝的朝廷地位。

  门楼之下门框之上高高挂着一块门匾,黑底金字写着“敕造南都武烈敦煌郡王府”,落款是“半山渔樵”。

  这一眼,或许会指责郡王府僭越用亲王府大门的人,懂事的赶紧转身走人。

  半山渔樵名字叫李宪,职业皇帝,时代今天。

  门楼内两侧,分别建造了两排倒座房,东侧住甲兵,西侧住门子马夫以及临时访客随从。

  话说回来,要在王府过夜,随从自然不能安排在这,万一是个疯子大晚上去打开大门怎么办?

  若是那样,不治罪的话甲兵护卫们就开心了,送上门来的功劳凭什么不要。

  门楼外两侧各有石狮子一座,刚好到亲王府门外石狮子规则。

  府门向北凹进去,形成一个门口广场,有拴马桩,有停车场,被斜着向大门收缩的两个倒八字外影壁仿佛张开双手抱起来似的。

  隔着街道,府门正对面还有一面巨大的影壁,上有九龙飞舞,正对应王府赫赫地位和特权。

  李征在荣宁二府众人簇拥下,站在门外仰望着门楼,心里只想着:“按时代那些名人如袁崇焕等人来算,如今是晚明时期了,不知我能否阻挡清兵进关,又能否掐断东洋小丑登陆之心?”

  由是他想:“若能做到这两个,大概不但能保全数万万黎民苍生,还能保全八千年祖宗山河。如此,这哪怕不喜欢的王府,五百年后也当有后人来看,进门尊一声‘此人倒也算得上我族英雄’。”

  若不然他能怎么想?

  不喜欢的情绪不能有,否则让别人为难。

  喜欢?

  不是他的,岂能喜欢得起来。

  荣宁二府及王府临街对面,不知哪一家公侯的府邸后院有人说话,是南都口音,好像是在骂“小小一个郡王,住着亲王府邸,这成什么规矩了”。

  李征心知那不是宅子的主任,恐怕是家仆家丁之流。

  这便是金陵行在权贵对他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肃藩嗣王的态度。

  不喜欢,乃至于公然排斥。

  李征置之不理,众人连忙恭贺,这下只要圣旨到达,这里可就真成了敕造南都武烈敦煌郡王府,“以及荣宁二公府”了。

  但按照贾赦的说法,这根本就不算王府,王府是有城墙门楼的!

  忽在此时,贾母身边的新丫鬟从荣府大门跑出来,到跟前喜滋滋道:“大王恕罪,大老爷,二老爷,大小姐回府来了。”

  贾政一奇,惊怒地道:“元春出去过?”

  丫鬟连忙摇头道:“不是的,老太太的心头肉,大姑奶奶回来了。”

  贾氏叔侄大喜。

  李征一怔,林妹妹的母亲?

  她还活着?

第五十九章 有后台的林妹妹会长成什么样?

  林妹妹的母亲不但还活着,而且如今还活得好好的呢。

  十余天前,李征入住荣国府当天,惦记着妹妹健康的贾政,连夜便忙忙的派了周瑞家的坐船直奔扬州。

  如今,林妹妹的父亲林如海正被皇帝钦点了巡盐御史,在扬州巡察扬州盐道。

  周瑞家的到了扬州,急送上贾政书信,正解了林如海夫妇的愁容。

  原来几个月前,林如海派家人去榆林,试图再找到当时卖了神药给扬州客商的李征。

  那十多颗阿莫西林,将贾大小姐与林如海才三岁的嫡长子救了回来,不想刚两年又犯病了,请了名医依旧不顶用。

  林如海与贾大小姐中年得子,虽更偏爱女儿黛玉,但毕竟重视儿子,遂只好打发家人带了厚礼又去榆林。

  不多久,家仆返回,说是“李小官人”被锦衣卫缇骑给带走了。

  林如海绝望,咬着牙写了密信给皇帝,既是汇报扬州盐道问题所在,也是试图询问李征被锦衣卫缇骑带去了哪里。

  周瑞家的赶到一说,林如海如在梦中,连忙要打发妻子带着儿女先回金陵,又恐皇帝责罚,更怕李征如今爵封郡王不肯理睬。

  煎熬一两天,林如海壮着胆子又写了奏章给皇帝,等到皇帝得知此事,特下诏让他“携家回应天府休养一月”,便耽误了半月之久。

  安排好公务,林如海带着妻儿坐快船,今日一早才到金陵。

  他是一个忠君报国的清流官员,回行在后立即带着妻儿先去承天门叩首问圣躬安,皇帝得知,又叫他去文华殿对奏半个多时辰。

  故此等他们从荣国府后门求见,贾母一边哭着“心儿肝儿”的叫,一边命人赶快从后门迎接,一边派丫鬟去通报贾政。

  所以派人赶快从后门迎接,是如今荣府后门与王府后院就只隔着一道墙,荣府与王府后院梨香院之间还有一道便门,贾母担心女儿只记得那里有一道门,贸然闯进隔壁的王府后院去。

  而又通报给贾政贾赦,贾母之意是让儿子们试探着求一下,看看能不能请李征赐个药物。

  荣府忙作一团,丫鬟婆子们流水价似的往外迎,各院在家的急忙向荣禧堂汇聚。

  贾政得知,明白母亲之意,于是撩起衣摆跪着恳求:“大王,舍妹身子弱,自产了愚甥女、甥儿,身子骨日渐见差,前日得蒙大王赏赐,甥儿才缓过一口气来,舍妹却病倒了。这次回家探亲,也是微臣私自做主叫来,微臣什么也舍得,只求大王赐药一副。”

  贾赦也落了泪,跪着恳求道:“大王,我兄妹三个,自小便离不开。先公膝下倒是也还有几个女儿,家母膝下唯有这一个,只求大王恩赐,微臣粉身碎骨必定报答。”

  贾珍一看也连忙跪着,垂泪道:“大姑妈什么都好,只是身子骨不好,微臣恳求大王救命。”

  跟在一边的贾琏也急忙要跪着。

  李征笑道:“一家亲情,如此动人,我非铁石之心,岂能无动于衷。只是不知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你们起来,此治病救人之事,我岂能不帮?”

  众人大喜,都磕了头站了起来。

  李征道:“病人长途奔波,心情又很激荡,你们先回去,只要安抚着休息半晌,到天香楼来便是。但凡有药,岂能吝啬?”

  众人急忙告罪要走,李征叫住贾琏道:“多日来费心了,我不好拿银子谢你。你随我来,有一个琉璃鱼缸,大约能有个几千几百两银子,却不能让你吃亏。”

  贾琏推辞不得,只好跟着到了别院小院里,但一见那“几千几百两银子”价值的玻璃鱼缸,他便一句:“大王,卖不出十万两,也能卖出五万两,微臣明日便去办!”

  怕能装百余斤清水的一个鱼缸,几千几百两银子谁能拿走?

  当时叫了十多人,贾琏找了粗布小心地裹着,发一声喊抬着急忙往荣禧堂走。

  这价值太高,他可不敢贪钱,还是交给王熙凤去估算个价格,好好找个有钱的王公卖个高价。

  贾琏心里打定主意,这钱他要拿一点回去,这是赏赐不能不要。

  此外再拿出个一万两两万两,把这王府再置办些桌椅。

  “再拿出几千两,郡王爱惜下苦之人,给他们一人一二两,剩下的要交还给鸳鸯。”贾琏盘算着,脚下轻快,连今夜去找什么人喝花酒心思都淡了。

  此时,林如海一家四口进得了荣府后门。

  他们从皇城过来,走的是正阳门街道,自然不必特意绕到荣宁街走正门进门。

  林如海长脸五柳髭须,一袭青衫,一顶幅巾,是个倜傥之人,先祖是国朝侯爵,恩袭了三代,到他这里自然没有了。

  但他是正经进士,太上皇钦点的探花,皇帝的心腹,进士及第后一直在科道效用,这几年才外放了扬州巡盐御史。

  妻贾敏,荣国府老太君嫡长女,已三旬年纪,依旧美貌动人,只是瘦的很。

  都是为儿女煎熬的。

  贾敏怀抱才昏睡了的儿子,听到一阵哭声,紧接着脚步声杂乱,知道是府里的丫头们来迎接。

  于是,贾敏不管丈夫与刚睡醒又睡着了的儿子,手指戳着乖乖站在身边,十分是个文静淑女,才六岁多点的女儿林黛玉。

  小小瘦瘦白白净净的,满脸无辜之色的林妹妹偏着头一看。

  贾敏喝道:“万事我不怕你,只那小嘴留着情,外祖母家的姐姐妹妹们读书少,你大舅公家的二哥哥不爱读书,听说结亲的王家的女儿也不爱看书;你二舅公家的大哥早就走了,你嫂嫂想来是个不爱说话的妇道人家;你二舅公家的二哥哥还小,不知有多顽皮,必然也读书不如你,几个姐姐听说也是只读几本书,认得几个字。”

  林妹妹眨眨眼,于是呢?

  贾敏冷笑着道:“我不知道你?一向体谅人,只是嘴巴刁钻。往后不论在金陵几日,你不可多说一个字,尤其读书的事;不可多走一步路,尤其学堂四周。若不然啊,仔细你的皮!”

  林妹妹扭着头,扁着嘴,别别扭扭伸着右腿在地上画圈,看着可委屈得很。

第六十章 小毒舌养成记

  贾敏真的很头疼。

  她这个女儿,聪明的可谓是无法无天,也爱读书,可聪明又刻苦,那也不能拿本事欺负人。

  就是她这个当娘的,偶尔忙坏了,与丈夫女儿随口说文学,一个记不起来,这小毒舌便拿着异样的眼神儿,偏着头,瞧着她眨眼。

  那小脸分明透出一个意思:“不过是某本书上,什么人说的,这你都不知道?”

  她这女儿,百般都好,只是欺负人。

  林如海连忙解劝:“夫人什么话,黛玉既知书达理,又十分有分寸,岂能胡来。何况如今舅兄说家里住着一位郡王,女儿必定不会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

  说着屈指一弹女儿小脑瓜:“林黛玉,哦?”

  贾敏气得失笑,丈夫极宠爱女儿,越宠爱要求越严格,越发造就了一个小毒舌。

  怎么得了?

  门内闪出来一帮人,贾敏不好再说,威胁地瞪了一眼小毒舌,马上换了一个态度,颇有些泪眼婆娑,一副看到故旧便唏嘘不已的样儿。

  林妹妹扭扭嘴角,轻轻哼的一声,跟着也换上怯怯的小客人姿态,不拘谨,但如一个老老实实的小丫头,一手拉着母亲的裙摆,规规矩矩地站在身边,还往父亲身后藏了点。

首节上一节33/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