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166节

  叶梦熊双手一摊:“他想管也不管,两边的中坚人物都是他儒学老师,不知道该偏袒谁,干脆谁也不偏袒。”

  叶梦熊看了看宋应昌,继续说道:“思文找汉城明商打听的消息,与沈义谦所言无异。臣二人在汉城苦等了两月,毫无结果,几次拜见朝鲜国主,请他乾纲独断,尽快定下方略来。

  可是朝鲜国主似有难言苦衷。臣二人又找人打探,这才知道,原本先辈派逐渐占据上风,开始说服朝鲜国主同意退让部分土地,好生协商,勘定边境线。

  不想先国主王后突然支持新进派,那边声势大振。朝鲜国主只是先国主侄儿,不敢犯不孝的罪名贸然同意,于是就迟疑不定。

  臣二人实在无法,就先告辞回国复命。”

  党争!

  几十年后,东林党发起的党争,断送了大明最后一点元气。现在朝鲜就给自己打了个样,在那些人眼里,只有输赢,只有所谓的道义对和错,全然不顾会不会危害国家社稷。

  结果,整个大明被他们输掉了。

  朱翊钧站起身来,双手笼在袖子里,来回地走动了两圈。

  “看来北海海面上的炮声,没有震醒坐井观天的朝鲜君臣。看来还是我们的炮声不够响啊!既然震不醒,就让他们听得再清楚些。

  祁言!”

  “奴婢在!”

  “去请汝贞先生、带川公、文长先生和乾吉先生请来。”

  “是!”

230.第230章 小样的,有的是办法收拾你!

  230.

  胡宗宪、刘焘、徐渭、梁梦龙四人很快就被请到紫光阁勤政堂。

  见礼坐下后,朱翊钧指着叶梦熊和宋应昌对四人说道:“你们俩把出使朝鲜的情况给四位先生汇报一下。”

  “是!”

  叶梦熊主讲,宋应昌补充,两人巴拉巴拉把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胡宗宪、刘焘、徐渭、梁梦龙都是朱翊钧近臣,知道殿下的脾性,听到叶、宋二人的话,对视一眼,心里都有数了。

  这还得了!

  朝鲜君臣,实在是胆子太大了,不识天威煌煌啊!

  真当殿下苦心经营、重金打造出来的水师是摆设吗?那是专门震慑不臣外藩用的!日本国的惨状你们难道没看到吗?

  还敢犯天威!活腻歪了是吧!

  四人以胡宗宪为首,其余三人很默契地让他先开口。

  “殿下,朝鲜君臣拘于内斗党争,不服王化,不明天威,当严惩不贷。”

  “汝贞先生,你觉得当如何个严惩不贷吗?”

  胡宗宪直起身子,侃侃而谈:“臣认为当水陆并进。今年开春,辽东镇将对建州、海西女真继续用兵,松花江、长白山以北等生地捣毁巢穴,尽收其民。猪婆江、浑河等熟地,修路筑城,永固为疆。

  届时可转势东进,尽复长白山以东,被朝鲜无故占去的前元土地。

  水路,可依日本例,炮击海州、江华岛等港口,以示震慑。”

  朱翊钧双手笼在袖子,慢慢踱着步子。

  “今年开春,辽东第一当务之急就是巩固建州旧地,清荡海西女真。文长先生,图们汗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徐渭答道:“回殿下的话,我军清剿建州、海西女真的事,图们汗去年已经收到消息,接连召集属下商议。

  他们都觉得我大明正在清除侧翼威胁,有可能会对他们用兵,纷纷要求图们汗在今年春暖之后,对辽东发起侵袭。牵制我军,支援女真人。”

  朱翊钧点点头,“这就对了。我们的对手都不是傻子,会坐视我们把侧翼的女真人收拾完了,好全力以赴地对付他们。

  如果察哈尔部在西边对辽东用兵,北边的海西女真以及建州女真的残余,肯定会奋起反击。我军就是两边受敌。此时再分兵在东边收复故土,还有余力吗?”

  胡宗宪连忙摇头:“殿下,如果察哈尔部对辽东用兵,我军需要西、北两线作战,确实无余力越过长白山去收复旧土。”

  至此,坐在旁边的叶梦熊和宋应昌也明悟到,胡宗宪其实心里早就有数,知道图们汗今年开春以后会对辽东不轨,国朝在辽东的兵力会相对紧张,没有余力因为朝鲜君臣不识天威,就向东用兵。

  但是自己二人说了出使朝鲜的情况,朝鲜君臣这么不给面子,胡宗宪等人肯定会顺着梯子往下说,要严惩不贷,难不成还要说轻轻放过。

  这就是为臣之道,值得学习。

  更重要的是,胡宗宪等人清楚太子殿下睿智,会权衡利弊,不会头脑一发热就胡乱做决定。

  所以刚才君臣一番微妙对话,把情况都传递地明白无误。

  殿下,辽东陆路兵力不足,暂时没办法严惩,要不我们再想想其它办法。

  果然,朱翊钧似乎料到了如此,很自然地点头道:“陆路不行,水路?嗯,海州港,江华岛,孤记得这两处海港码头,商铺仓储,都是大明海商一手修建操持的。”

  主持海运处的梁梦龙马上答道:“殿下英明!”

  那就不能炮轰,打得都是自家产业,毁的都是自家财产,不能做这样的傻事。

  听到这里,叶梦熊和宋应昌对视一眼。

  难道我们对朝鲜这个无赖,居然无从下嘴了?

  两人顿时觉得有点气闷。

  我大明水陆两师军威,这两年前所未有地强盛,居然吃不住一个朝鲜?

  朱翊钧转了两圈,一回头问徐渭:“文长先生,藩情咨访处归管着。朝鲜有什么情况?”

  藩情咨访处接管了商业调查科在海外的情报网,发展迅速,尤其在日本、朝鲜、安南、占城、暹罗广布眼线,深埋暗桩。

  徐渭一听就知道朱翊钧想问什么。

  绝不会是问朝鲜现在是不是太平无事,肯定在问内部有什么矛盾。

  “回殿下的话,咨访处有探知到,朝鲜除了朝堂上党争不休,全罗道、尚庆道等地,因为天灾人祸,民怨沸腾。”

  众人一听,都在猜测殿下想怎么下手。

  “民怨沸腾啊!苛政猛如虎。这点,前朝历代都有过深刻教训。

  秦末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汉末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唐末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元末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历历在目。”

  朱翊钧默然了一会,“卓吾先生(李贽)主持的宣教局在总结前朝历代的这些民乱浩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自己要总结教训。朝鲜是大明藩属国,也该让它总结教训。

  文长先生。”

  徐渭精神一振,马上答道:“臣在!”

  “藩情咨访处着手计划,挑选朝鲜民怨最深的地方,最好东南西北,分布开来。两手准备。”

  朱翊钧做了一个手势,祁言马上示意司礼监的一位小内侍在旁边执笔记录。

  “第一,收买贿赂当地官员,让他们使劲地贪。多运些奢华的东西让他们买,怂恿他们广修寺庙道观,延请高僧大德,多做佛事,打蘸祈福。

  花费多了,自然就会去对当地百姓敲骨吸髓,横加盘剥。

  另一方面,派遣人手挑拨煽动当地失意豪强,锦衣卫缴获的白莲教、无生老母的那些小册子,整一些给他们,让他们武装一下头脑。

  再把南直隶、九边军改淘汰下来的刀枪兵甲,运一部分过去,丢弃在山野之间,叫他们去捡好了。告诉他们这是老天降下神谕,叫他们倒反天罡,重塑人间。

  然后藩情咨访处居中,暗中协调好。东边起事,朝鲜官兵去镇压,等到兵力空虚,西边起事。然后北边,南边,陆续依次寻得时机起事,让朝鲜朝堂疲于应付。

  孤知道,朝鲜官兵,武备荒弛,但是那些百姓义军,恐怕更烂。烂中更有烂中手,藩情咨访处得好好帮衬他们,不要这么快被朝鲜官兵给扑灭了,浪费我们一番苦心。”

  不仅胡宗宪等人听得目瞪口呆,就连奇智诡谋频出,自诩当代贾诩陈平的徐渭,都听得不可思议。

  还能这样搞?

  朱翊钧停了下来,转头看向徐渭。

  徐渭被他目光一盯,浑身一哆嗦,马上起身应道:“殿下英明!臣牢记在心。”

  “嗯,藩情咨访处届时邀请宣教局的人一同参与其中。我们搞人家,也要谨防被人这么搞。宣教局的人参与其中,就是要总结经验教训,提供给国朝朝堂。

  就是要让大家看看,地方贪官污吏横行,横征暴敛是如何激起民乱,如何席卷地方,如何虐杀官吏和豪强的!”

  胡宗宪等人也坐不住了,起身齐声道:“殿下英明!”

  看大家意见一致,没有出声反对,朱翊钧满意地点点头。

  朝鲜小国,以为我没办法收拾你是吧!

  小样的,有的是办法收拾你!

231.第231章 风平浪静,我们怎么办?

  231.

  王遴府上书房里。

  王遴、李宥、赵中义坐在一圈,密议着事情。

  “高大胡子胆怯了,为了荣华富贵,把天理大义抛到脑后,真是可恼!”

  赵中义忿然地说道,“两淮盐政大案,扬州等地,多少名士大儒被牵涉其中。高邮大儒南图公,七十多岁了,因为涉案被小吏闯入家门,满门被锁拿下狱,上至皓首苍髯,下至儿稚小童,都被无情驱使,如同猪狗!

  南图公身为天下名士,淮东宗师,一代名儒,却遭此大辱,如何不叫天下读书人痛心疾首。

  高大胡子同为圣教弟子,还得南图公指点过文章,居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加援手,着实叫人心寒。”

  看着赵中义满腹激愤,几乎要从酒糟鼻子顶部喷涌而出,王遴和李宥对视一眼,心里各有定计。

  高邮陈世良,赵中义嘴里的南图公,到底是怎么样的人,两人都心里有数。

  仗着进士出身,做过十几年南京户部侍郎等官职,在南直隶多有门生故吏,致仕后依旧发光发热。

  通过各种关系拿到盐引,抢先领盐,与盐商配合,走私逃税,谋取暴利。

  其余的巧取豪夺,侵占良田,欺男霸女,更是罄竹难书。

  七十多岁,还要娶十六岁的黄花少女为第二十六房妾室,还自诩风流。写诗将此风雅之事,遍传亲朋好友!

  呵呵,一树梨花压海棠!老不羞的!

  这样的人撞到海瑞手里,不死也要脱层皮,怎么可能逃得掉!

  赵中义却在这里为其打抱不平,无非就是他曾经得过陈世良的许多好处。

  不过你也只是在这里叫嚣而已,敢出去光明正大地为陈家喊冤吗?

  绝对不可能的!

  赵中义只是恼怒自己的一位财神被人给端了,以后少了一处来钱的地方,所以才会恼羞成怒。

  李宥等赵中义骂得差不多,捋着胡须缓缓说道:“高大胡子,现在恢复元气,已成气候。徐养正调任户部侍郎,是他的左膀右臂。

  工部尚书葛守礼唯其马首是瞻。礼部尚书高仪与其交好。门生故吏逐渐安插在都察院各监察道以及六科中。

  羽翼已成,却失去了勇猛刚进的势头!真是可惜!”

  赵中义听得更加烦躁。

  当初高拱蛰伏在河南新郑原籍,为了他能起复,自己跟着大家摇旗呐喊,不遗余力。为了他,自己跑烂了两双鞋,写秃了三支笔。

首节上一节166/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