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4节

  我就说了嘛,皇爷爷想钱都快要想疯了。我赚钱的锦囊妙计,肯定会用的。

  胡宗宪不用担心,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会成立的,福建剿倭也会继续的。

  因为没有福建剿倭,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也无法名正言顺地成立,海商专营权也就无法赐下。

  这是串在一起的。

  这也算是砍向严嵩父子的第二刀。

  一旦皇爷爷有了新的,更好的敛财渠道,严嵩父子就失去最后的价值。

5.第5章 纠结的张老师

  5.

  “皇爷爷,我去上学了。”朱翊钧转头说道。

  “好,上完学就回来,爷爷等着你一起吃午膳。”嘉靖帝挥挥手,站在殿门口,双手笼在袖子里,跟一位送孙子去上学的平常百姓家的爷爷无异。

  嘉靖帝疼爱孙子朱翊钧,也非常重视他的教育。

  在西苑西安门附近找了一处地方做书堂,选了几位翰林饱学之士为教授,每日上午轮流给朱翊钧授课。

  朱翊钧走在巷道里,轻松欢快。

  今天上午挥向严嵩的两刀,刀刀暗藏杀机,达到了理想效果。关键是借着由头,自己能够拉拢胡宗宪。

  胡宗宪是严嵩义子赵文华提携的,属于严党,但是又不属于严党核心人物。

  他们更应该叫务实派。

  他们希望经邦济世,也有治国才能,能做实事,肯干实事。但他们也知道,这世上做事难,做利国利民的实事难上加难。

  他们只能投靠严嵩,依附在严党麾下,带着镣铐跳舞,艰难地做些实事。

  因为确确实实在做事,很容易被抓到把柄,于是以“裕王党”为首的清流,在竭尽全力扳倒严党的时候,往往以攻讦他们为突破口。

  严党为了自保,有时也会把他们推出来,成为替罪羊。

  朱翊钧不想再发生这种事了。

  皇爷爷秉政三十多年,朝堂上的政治风气很不健康,干实事的没剩下几个,再被清流们弄掉,就无人可用了。

  今天上午,他借力打力,狠狠坑了严嵩严世蕃父子一回,又借着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这个“钱途远大”的新财源,吊住了皇爷爷,保住了胡宗宪。

  剿除倭患,现在是皇爷爷敛财的最大借口。

  海商税收一百万两,剿倭分五十万两,皇爷爷分五十万两,合情合理。

  而遍数满朝大臣,能干净利落地剿除倭患,也只有胡宗宪了总不能钱分了,倭患没有剿除,那就不好交代了。

  所以,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东南倭患,胡宗宪,严党务实派,被一条线串在一起。

  皇爷爷绝不允许这条线被人给断了,因为那是断他的财源!

  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落实,自己就能名正言顺地去招揽胡宗宪等务实派,拥有自己在外朝的第一批班底。

  想想就高兴。

  “小呀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风来不怕雨”朱翊钧哼唱着自编的上学曲,得意洋洋地走在前面。

  冯保带着四个小黄门,紧跟在身后。

  今天上午这出戏,冯保在殿门外伺候着,耳闻目睹,虽然还搞不清里面的弯弯绕绕,只觉得严嵩父子这次有难了,而世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不动声色,把无数清流大臣咬牙切齿,斗了二十多年也没斗倒的严阁老父子,轻轻一脚就给踹到坑里去了。

  冯保心里的敬畏之心,已经快要叠满。

  来到学堂门前,朱翊钧站住脚步。

  冯保马上上前去,替他整理衣服,保持整洁,又从小黄门手里接过一本书,奉给朱翊钧。

  “世子,今儿是张先生讲《论语》。”

  “《论语》好啊,圣人之言。”

  朱翊钧走进学堂,上首站着一位身穿青袍衫,头戴四方巾的男子,三十多岁,俊朗刚毅,目光炯炯。

  “学生朱翊钧拜见老师张先生。”

  今日的教授是翰林院侍讲张居正,专讲《论语》。

  另有两位老师,提调顺天府督学潘季驯,讲《千字文》和《史记》;吏部左侍郎李春芳,是朱翊钧的“教务主任”,兼讲解诗词和策论。

  张居正含颌点点头,“世子好,请坐。”

  等朱翊钧坐下,他说道:“今日我们继续讲读《论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圣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以仁政去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朱翊钧点点头,“学生知道,孔老夫子的意思是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那你有还有什么心悟吗?”

  朱翊钧歪着头思考,张居正神情紧张地看着他,充满期盼。

  神童啊!

  自己号称江陵神童,可是跟世子比起来,还是有差距。诗文经义倒背如流,还有自己的见解,说出让人眼睛一亮的话来。

  最关键的是,他深受皇上喜爱,曾经被当着群臣的面,呼之为好圣孙。

  上次如此称呼,还是永乐皇帝时。

  永乐帝非常喜爱嫡孙朱瞻基,称之为好圣孙。

  太子朱高炽不被永乐帝喜欢,却因为嫡子朱瞻基的缘故,储君之位坐得极稳。

  现在也是一样的道理,皇上越喜欢世子这位嫡孙,裕王的储君之位就越稳固。

  朱翊钧缓缓地答道:“为政以德,学生看来,关键在于自修和内求,君王通过内求,以明明德,而后惠民安民。自修有了结果,自然会吸引其他同道之人,形成众星共之。”

  张居正连连点头,虽然还肤浅了些,但是对于八岁孩童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

  “老师,可是这世上君子多,还是小人多?”

  张居正一时无言以对,只能反问一句:“世子觉得呢?”

  “学生觉得平常人多,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可小人造成的危害,比君子带来的福荫要大得多。君子多以自修内求,小人却是热衷于损人利已。”

  张居正很是无奈,世子又开始跳脱,说些“异端邪说”。

  “我觉得,某些读书人口口声声以德服人,实际上都是叫别人做君子,他们好行小人之举。”

  一股激流在张居正胸口冲荡,他右手紧握戒尺。

  要是一般学生,他早就把手心打烂。

  胡说八道,圣人的经义你就是这么理解的?

  可是张居正现在不敢,因为他面前的学生朱翊钧有爷爷罩。

  他爷爷是嘉靖皇帝。

  满朝文武,谁不畏惧这位喜怒无常、心思深沉、手段毒辣的皇上?

  张居正强忍着心头气,继续讲解论语。

  一个时辰后,张居正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来,“世子,抄一份吧。”

  抄就抄。

  朱翊钧拿着笔墨,在一张白纸上抄写起来。

  张居正在一旁背着手来回地走动,为自己又做了一件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长叹短嘘。

  这是一篇学习笔记,对今天讲解的论语部分做了“读后感”,用词稚嫩、造句遣词不完全成熟,符合一位八岁孩童的境界。

  但是又言之有物、悟之有理,有一两句闪光的金句。

  这种短文,对于江陵神童来说,手到擒来。

  抄完后,朱翊钧递还给张居正。

  张居正扫了一眼,在纸眉上批下一句:“言之有物、悟之有理。上中。”

  批完后,他再递给朱翊钧,“这是世子今天的读书成绩,请呈给皇上。”

  “谢先生!”朱翊钧恭敬接过来。

  他知道张居正如此做法,完全是想在皇爷爷那里保持自己好圣孙的形象,进而继续稳固父王储君的地位。

  要出门时,朱翊钧像是想起来,“先生,上午直浙总督胡宗宪觐见皇爷爷,说了东南剿倭事宜,皇爷爷夸了他两句,说他勇于任事,剿倭剿得好,说要严阁老拟票犒赏他。”

  张居正脸色微微一变,拱手说道:“世子慢走。”

  朱翊钧向张居正行礼,转身离去。

  严嵩父子岌岌可危,裕王党为首的清流就要窜起来了,被压制了那么久,该释放释放天性,得让朝野知道,大明朝还有这么一群“赤胆忠臣”。

  多了这么些“赤胆忠臣”出来搅合,朝堂的水应该会更浑,自己就更好浑水摸鱼了。

第6章 好圣孙

  中午,朱翊钧跟嘉靖帝一起吃中饭。

  饭后一起围着仁寿宫转了三圈,在殿里练了一套五禽戏。

  然后坐下来,打坐静修两刻钟。

  朱翊钧起身,告别继续打坐的嘉靖帝,去西苑南边的校场,由宿卫武官教导射箭、骑马,锻炼身体。

  黄昏时分,回来再跟嘉靖帝吃晚饭,然后开始做修道晚课。

  朱翊钧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宫外却是暗潮汹涌。

  裕王府书房里。

  裕王朱载,朱翊钧的父亲坐在上首,左右分坐着裕王府侍讲高拱、陈以勤、殷士儋和张居正。

  听张居正讲完朱翊钧临别时说的话,一把大胡子的高拱第一个说道:“不行!胡宗宪浙江剿倭大捷,给严党涨了气势,凶焰更灼,必须找人弹劾他!”

  陈以勤持重,开口争辩道:“倭患为祸东南十几年,胡汝贞殚精竭力,在浙江清剿了倭患,造福千万百姓,功在社稷。弹劾他,说不过去!”

  高拱瞪了一眼这位与自己意见经常不一的同僚,愤然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东南倭患,只是癣疥之疾,严党才是心腹大患。

  只有除掉心腹大患,癣疥之疾手到擒来。逸甫为何轻重不分?必须弹劾胡宗宪,要不然嘉赏诏书一下,更难制严党了。”

  殷士儋忍不住琢磨道:“世子这番话,有什么用心吗?”

  高拱不耐烦地摆摆手:“八岁孩童,除了在皇上面前撒娇之外,能有什么心思?正甫过虑了。世子与裕王殿下父子同心,也知道严党与裕王为敌,知道些严党的消息,自然会传递回来。”

  朱载捋着胡须,满意地点点头。

  他对朱翊钧这个失而复得的儿子非常满意。

  以前父皇在自己和兄弟景王朱载圳之间犹豫,不知道立谁为储君。

  虽然自己是长子,可自己和朱载圳都是庶子,父皇真要立老四,一道诏书立其母卢妃为后,老四一跃成为嫡子,名正言顺地为太子,自己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首节上一节4/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