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摊牌了,我是始皇嬴政 第217节

  毕竟秦廷大朝议上,哪次百官诸公不是各有高论?

  这点小场面

  肯定难不住他的父皇

  “不错”

  许尚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小儒生,你的心性很有进步”

  逆境低谷,方显本性

  小儒生的成长当真是每日一新

  许尚自然非常高兴

  扶苏闻言赶忙拱手:“全赖夫子教导的好”

  许尚闻言大笑出声,越发的开心了

  ……

  台上

  乐正氏望着许尚的开怀模样,只觉有些疑惑,秦皇眼看着都要输了,那位百家隐仕,何以这般开心?

  难不成……

  是他忽略了什么细节?

  没有吧

  乐正氏思来想去,都感觉此刻依旧是优势在我

  随即

  嬴政在些许的沉吟过后,他询问道:“内圣者,可求名望否?”

  乐正氏回应:“内圣,克己复礼,求的是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至于名望诸事,百姓若自发拥趸,自然是再好不过”

  “那就是求名的!”

  嬴政直接忽略乐正氏的含糊之言,他单刀直入的道:“过往秦廷曾颁布过一道法令,举报奸邪,可得赏”

  “然有儒士却非要秉承圣贤之风,自诩义之所至,复礼修身而弃赏”

  “这正如你之前的诉求,礼在法上!”

  “结果便是……儒士得名受到赞誉宣扬,使得后续其余人即便行了善举,也不好意思再求赏,不然就得受到周遭对比,甚至于口诛笔伐”

  “最终因为儒士开了个坏头,导致法令无以为继,百姓们不能合情、合理、合法的获得财利赏赐,也就纷纷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如此!敢问内圣修身,无意求名却得名,进而乱法惑民”

  “你又当如何作解!?”

  ……

第110章 一止在止,止无可止

  曲高,注定和寡

  当一件事对于品德要求太高,同时又没有对等的回报,人们就会望而却步

  比如

  在明朝做一位清官,效仿海瑞,不畏权势,受万千百姓拥护,后世留名

  然而

  海瑞过年的时候,就连买一吊肉,都能登上大明邸报头条

  试问

  清苦至此

  你真能忍耐的住?

  就算你可以……

  你看着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跟你一起清苦,你会是个怎样的感受?

  同时

  周遭的同僚也会觉得你不懂规矩,故作姿态,屡邀直名

  你会被各种排挤

  届时

  你是否还能守住本心?

  若到了这一步

  你依旧能够保持克己复礼,清正廉明

  那你确实可称得上称贤人

  但……

  纵观青史

  贤人、贤哲、圣贤,终究只是极少数的一小撮人

  世俗凡类,才是如同过江之鲫一般,数不胜数

  再拿后世而言

  你如果想要做医生,就得做好三十岁之前,不挣钱的准备

  你如果打算做研究型工作,就必须耐的住寂寞

  你如果碰到一个摔倒的老太太,内心良知让你上去搀扶,却也有可能让自己因此被讹……乃至于拖累父母家庭……

  随后某法官高呼名言: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上去扶?

  这就是典型的法治和道德……双重倒退

  你尊老助人,本没有错

  但最终造成的结果却是讹人者获益,你背上了巨额赔偿,父母忧郁成疾,未来所有人都不敢再扶老人,包括法律的公信力也为之下降

  这究竟是谁之过也?

  故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

  仁德可做教化,以分清是非善恶

  唯赏罚明断

  才能够给予最为明确的引导

  做清官,未必就非要清苦的连肉都吃不上,此乃明朝俸禄太低之过,理当再加上养廉银,退休金制度等等

  医生,前期需要慢慢熬,中后期则越发吃香,甚至六七十岁都能被返聘

  对比寻常的工作,只要超过四十岁,一旦被辞退,往往就会变得举步维艰

  研究型工作,只要有真本事,寂寞虽是寂寞了点,却也意味着没那么多勾心斗角,且待遇丰厚

  至于碰到摔倒的老太太,那确实得打开摄像,尔后找几个能够为自己作保的目击证人,再上去扶……或许会更为妥当……

  ……

  回到此刻

  嬴政依旧是拿最擅长的法家,去抨击儒家内圣

  复礼修身,无意求名却得名,进而让律法的赏罚条例无以为继

  那这就是个人搅乱了世俗法纪

  理当不受推崇

  对面

  “阁下,我的礼在法上,并非是要违背赏利惩恶的共识”

  乐正氏神情淡然:“我刚刚已经说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然举报奸邪可得赏,那自然应当取赏,以做表率矣”

  乐正氏再度复述了内圣对于财利的观点

  嬴政毫不犹豫的道:“君子爱财,却也轻财,如待客明悉心意,以示赤诚,贵客若是掏钱客套,反而会被视作玷污了君子的诚意招待之心”

  “昔年伍子胥被楚军追杀,一路逃逸到长江之滨,幸得一位渔丈人划船前来搭救,伍子胥犹是感激”

  “遂,在离别之际,伍子胥解剑相赠,其剑名为龙泉,价值千金,伍子胥许以重利,只为嘱托渔丈人一定要对自己的行踪保密”

  “渔丈人只觉愤慨,高声述说,他搭救伍子胥,只因其是忠义之人,他钦佩之,不图回报现在伍子胥却拿名剑质疑他无信少利,那他只好以此剑明志!”

  “于是,渔丈人拔出龙泉,横剑自刎,伍子胥因此事愧疚不已”

  “综上,内圣君子,必轻财重义,再得名,后乱法纪”

  ……

  意诚,明心,重义,轻利,得名

  直至乱法

  嬴政用伍子胥的实例说明

  君子固然对于财利,取之有道

  但仍旧无法脱离轻利之嫌

  试问!

  世人是否会全部轻利?

  答案是根本不可能

  这个世上的绝大多数人,注定会下意识的趋利避害,此乃人性使然

  若内圣外王不符合人性共识

  那么嬴政就会有一百种办法,揪住这个软肋进行猛攻!

  “阁下,有见地”

  乐正氏看向嬴政的目光中开始出现赞许,他道:“然具体事例,具体分析,在招待贵客之时,我等之诚心,自然不能被财利玷污”

  “至于渔丈人搭救伍子胥,得名剑相赠,不受,拔剑自刎以明志,此乃【至善】的一种表现”

  “然而,我刚刚说了三纲中的止于至善,存世中庸”

  “君子复礼,修身内圣,当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止、定心、求静、贵安、虑思、遂当得悟中庸之道”

首节上一节217/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