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省事的方法,其实是迁徙
水患威胁到哪里,我迁得远远的便是……
迁都,迁民
皆可
奈何现今黄河泛滥绵延的区域乃是中原腹地,魏之大梁
这显然是很难放弃的
再者
秦廷如果能够治理好黄河,不仅是一大功绩,更能让中原万民刮目相看
另外
历史上只记载了王贲攻魏,掘开了黄河,却没有言及具体的修缮诸事
想来青史上的秦廷,最终应该选择了妥协迁徙,而非积极的治理黄河
细想一下倒也正常
始皇同时开启的大型工程太多了,又要六巡天下,东渡寻找仙山,南北两线作战等等
再去修缮黄河……想想都感觉吃力……
“子思齐”
许尚微微侧目,道:“我秦廷对于中原黄河的水情不熟悉,先摸索个两年也是正常的”
“你如果自信两年时间就一定能够治理好黄河……正好你可以跟曲阜孔氏一起带领全部族人,去修河好了”
“两年为期,若不成,尔等就得一起血染黄河”
“若成了,曲阜孔氏以功抵罪,你子思齐一族则能够得到秦廷的重赏,同时名留青史,功德无量!”
……
事没落到自己身上
人人都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真让你两年去把黄河给治好
谁敢打包票说一定行?
就算许尚现在把机会给到子思齐面前……
子思齐也只能一阵语塞
赌命!
你敢吗?
毫无疑问
子思齐不可能拥有这般觉悟,其博览群书,肯定知晓黄河的威力
许尚顺势又道:“我记得管仲对于治水方面,颇具造诣,我准许你们带上管子后裔,只要两年内能把黄河治好,我敢保证……秦廷在东郡陨石案一事上,必定会给曲阜孔氏一个宽赦的交代”
“同时你子思齐作为修河提议的发起人,咱们得一个唾沫一个钉,你要是真有胆量,咱们立马就可以把事儿给敲定下来”
“怎么样?你也给我个态度?”
……
许尚饶有兴致的把问题给抛了出去
你想要态度
这就是我的态度!
黄河难治
两年无功,其实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反正许尚绝不会坦白……比如猜测修缮黄河的官差,必定具有贪腐情状什么的
后续皇帝东巡回归的途中,路过魏地,查贪只是顺手的事儿
许尚表示很好解决,他没必要在眼下让子思齐抓住自己的把柄
数个呼吸间后
只见子思齐强撑着道:“阁下,管子后裔也并非谙熟治水……还有修河所需的大量物资,木料、石料……”
许尚摆手:“这你别管,修河物资绝不会少你的,秦廷这点家底还是拿得出来的至于谙熟治水的匠造,那就得看你自己在中原的人脉了,你不是说我们关中靠不住吗?我倒要看看,尔等中原的匠造,面对黄河之水,是否能够靠得住!”
子思齐:“……”
子思齐闻言瞬间露出了苦瓜脸
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子思齐现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最终
子思齐深吸一口气,道:“阁下,治理黄河绝非儿戏,需要的木料、石料颇巨我就算想带领族人,外加曲阜孔氏一起去治理黄河,可对接关中官差也是十分麻烦的事儿……”
“行了,嗦嗦的”
许尚也不想在这个议题上,过于耽误时间
他直言道:“老夫今日在此放话,皇帝东巡回归路过魏地,定会视察修缮黄河诸事,到时候只需搞清楚问题所在,再有两年时间,黄河必定可治若不成,当砍我头颅!”
子思齐:“……”
这下儒家八派总算是如愿以偿了
许尚拿出了自己的态度
却并未做多余的解释
而是给出了保证
你们不敢押上自己的性命
我敢……
两年!
黄河必定可治!
忽然
只见人宗长老木虚子开口:“不瞒诸位,我曾专门去过一趟魏地,也了解过郑国对于修缮黄河的大概思路,无非就是扩宽河床,再清除黄河下游的沉沙淤积……但这样明显治标不治本”
“因为黄河之所以被称作黄河,原因就在于河水中带有大量泥沙,所过之处,只要稍有年月,河床就会被泥沙抬高,下游也会迅速沉积,进而使得黄河改道,甚至是倒灌中原腹地”
“敢问阁下,秦廷是打算每年都从国库拨款,持续性的治理黄河吗?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
道家人宗蹦出来了一个懂行的
子思齐迅速松了一口气
儒家就是这样……
他们只会喊口号,比如重农爱民,可如果真让他们去种地,某些儒生立马就会说自己怎样怎样,岂能去干那些粗蛮的体力活
即:喊口号可以,自己上不行
子思齐也是一个调性
治理黄河涉及民意民生
遂,他一再用此事攀扯秦廷
结果子思齐明显准备不足,在水利上完全不懂行,还得人宗的站台长老,作为补充辩驳
“首先我明确两点”
许尚缓声道:“第一,之前中原各国对于黄河时常需要敬而远之,因为太难治理”
“然而,农事方面,却非常需要黄河的灌溉,也就是说……黄河两岸的土地十分肥沃,也很方便引水”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擒住黄龙,对于中原百姓而言,实乃福泽百代之事”
……
在黄河面前,郑国渠就是个小儿科
春秋战国为什么粮产不如后世
粮种滞后只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水利工程不够发达……
蜀地能够被称为粮仓,都江堰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郑国渠两岸的四万顷良田,也是大秦东出一统的底气根本
再观黄河……妥妥的中原龙脉……
如果黄河两岸的中下游都能得到开发,许尚再顺势研究出两季稻谷
即:水利有了,沃土有了,粮种也有了
齐活了哇!
诸夏的粮产民生,想不起飞都难!
“第二,为提高农业生产,我秦廷绝对是非常有动力持续治理黄河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许尚正式给出回应道:“因为只要治好了黄河,中原老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年年丰收,我大秦也同样可以国库充盈,此乃国民双赢的局面”
人宗木虚子闻言频频点头,高声认可有理
木虚子其实是……真的有专门研究过修缮黄河诸事
之前他觉得治理黄河对于秦廷,明显收益不大
不如直接迁徙魏地民众
甚至于大梁城都可以直接不要了
因为年年治理黄河的国库花费,是非常惊人的
若没有好处,只是一味的花钱
这就是件不可能持续的事情
而许尚却从农业方面,解答了木虚子的困扰……
治理黄河→迁民开发→粮产暴涨→民心所向→国库充盈……治理黄河……
逻辑完美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