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获利
国亦可获利
那么治理黄河也就成了必行之事,谁也挡不住
“另外,黄河贯通九州东西”
许尚继续道:“不仅是农业方面,治理好了黄河,再加上长江……这就等于诸夏当有两条龙脉在手,可从农业、商贸、水路交通等等,全面促进一统,此亦是我秦廷乐意看到的”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关中的官差,就对治理中原黄河不上心,九州大地,皆为华夏”
“黄河、长江都是重中之重的龙脉,治好了对于整个大秦都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以后谁再敢用黄河泛滥的天灾,进而挑拨关中和中原的间隙,便是妥妥的其心可诛,必杀之!”
……
至此,许尚彻底一锤定音
子思齐只觉虎躯一震,其心中甚至隐隐有些后悔一再提及黄河了
这完全成了许尚的发挥场地
子思齐自己反而被怼的够呛
纯纯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亏大发了!
场下
人宗木虚子:“阁下高论……就是不知,阁下可有更加上策的治理黄河之论?”
木虚子对于许尚火速改观
虽然在其余事情上,他不是很认同许尚的观念
但治理黄河,令百姓安居乐业,年年丰收
这肯定是木虚子所期盼的
包括冠子也是一样的
冠子对于许尚再怎么有意见,这回他也没法反驳
台上
许尚笑笑:“更为妥当的治理黄河之策,我还真有……”
“首先,于黄河上游种植大量树木,以求巩固土壤,加固上游河床,别把太多的泥沙裹挟下来”
“其次,便是施行【束水攻沙】的治水策略,也就是缩窄河床,加高河岸,使得水流变得更快,这样泥沙沉积的就会比较少一些”
“最后再导黄入海,这样黄河下游的泥沙也能被冲走大部分,剩下的就得靠人力打捞疏通了”
……
许尚拿出的方略,乃是满清治水名臣:靳辅、陈潢的治理黄河之策
妥妥的好用
如此
黄河可治
单这一条……
便意味着大秦的国力,必将蹭蹭蹭的往上涨!
不过……
人宗木虚子迅速提出疑问:“束水攻沙,前所未有,阁下着实是胸有韬略但河水分为汛期多寡,水流是不定的,单单只是通过缩窄河床,加高河岸,恐怕很难控制水的流速”
“即:河床宽了,大多数时候没什么效果,泥沙该沉积照样沉积”
“河床太窄,则会导致汛期涨潮决堤,水患再发,这又当如何作解?”
……
木虚子认可许尚束水攻沙的方略思路
但在具体的治河方法层面,许尚似乎存在相当的欠缺
常言道
水无常势
更何况那是黄河……你想控制黄河的水流速度,这又谈何容易呢?
“很简单,河床收窄,再于黄河中上游建造数座减水坝,外加在分支开挖出蓄水湖、分水河……”
许尚淡然的道:“咱们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只需实地考察一番,多管齐下,纵然是汛期的黄河水流,也总能想办法通过减水分流,进行控制”
只要治理黄河的大方向是对的
其余细枝末节
理当根据实地情况进行调整
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儿
“阁下韬略古今罕见,当可擒住黄龙,福泽万世”
人宗木虚子起身拱手道:“佩服,佩服”
冠子:“~⊙_⊙~”
子思齐:“(?_?)!”
子张正:“( ̄⊥ ̄)”
……
第131章 天道好轮回
儒家有八派,道家人宗自然也都各自秉持性情
你有你的道
我有我的道
人宗掌门冠子对于长老木虚子,并非上下级关系,所以不存在什么节制之权
从某种角度来说
木虚子更像是个客卿,他可以选择挂个人宗长老的名头
若哪天不高兴了
木虚子也可以随时退掉人宗的身份
道家就是这样
随心随性
任意自为
遂
木虚子对于许尚的佩服,不存在什么场面话,他既然说出口了,那就是由衷的钦佩
这难免让子张正和子思齐有些眉头大皱
两人没想到……
这请来了道家人宗,竟然让他们有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
事实上
冠子已经非常偏向儒家了
只不过其余人宗长老跟儒家并无交情,他们只会凭心而论,就事论事
单看黄河决堤泛滥……
许尚最为巧妙的便是:解释清楚了秦廷一定会全力修缮黄河的内因
农事生产,商贸往来,水路交通……
上述的任何一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重中之重
秦廷没有理由在治理黄河上面,刻意的搞花头
如此一来
子思齐指责秦廷官差不够尽心尽力,也就不攻自破了
这条非常重要!
毕竟涉及到了中原和关中的基础和睦关系
起初大秦攻魏的时候,打的名义就是救助百姓,倒逼魏王假即刻投降
结果魏王降了以后
秦廷却迟迟治理不好黄河,若再任由子思齐从中鼓捣使坏……
大秦在魏地的统治成本势必会急剧增加
综上
子思齐这个家伙,无论有心亦或者无意,其行挑拨分裂之举,实在是有够阴险的
好在……
许尚尽早洞察,并十分完美的代表秦廷给出了回应
“哈哈哈!”
许尚大笑出声:“九州龙脉,国民双赢!两年之约即成,也请在座诸位,皆为见证!”
许尚此言一出,便算是给黄河泛滥一事,彻底定了调子
名家公孙龙:“阁下转念之间,扶苍生,救万民,实乃社稷之功也!”
阴阳家邹:“前辈促一统,安民生,当是无上功德!”
儒家颜产:“咳咳,黄河泛滥,荼毒中原腹地,若可长久治之,确实福泽万代”
……
公孙龙和邹力捧许尚的场,属于正常情况
两人都是自己人
颜产的话,他本是儒家八派之一,在立场方面,本应该坚定的站在子思齐一方
奈何
颜产主修的乃是道家坐忘,同样也讲究一个自在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