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得用强势手段不可
否则
就需要花费翻倍的时间
而许尚和嬴政显然并不希望一统国策耽搁太久
因此
许尚对于今日的【鸿门宴】,他做出了极为详细的批示
五大家族的家主,在始皇銮驾抵达泗水之前,其实就已经事先赶到这里等候了
那么五大家族对应的族人,则是分别坐落于各郡,朝廷已经派人去请了
没错
除了老幼妇孺以外
五大家族直系旁支的少年、男丁,现在全都在路上了
这次突击大检查
许尚不可能继续沿用怀柔的手段,他会雷厉风行,且看五大家族如何应对
反正无论如何
他们现在已经揪住了五大家族的小辫子,也就是巫蛊魇镇的确凿罪证……秦廷接下来纵然做的过火一些,亦是无妨
二层楼
上位
许尚饶有兴致的道:“老夫的三字经,应该都有秦小篆的范本吧?待会儿酒过三巡,就让五大家族的家主,在快速浏览过后亲手书写”
“三字经总共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只要他们能用秦小篆默写出一百个正确字体,便算过关”
“另外五人中的最后一名,需要受罚……”
“你们来说说,应当定个怎样的小惩大诫!?”
……
许尚真的把标准定的超低了
一千余字,用秦小篆默写正确一百字,便算合格
而且更重要的是……
三字经属于启蒙读物,里面没有什么晦涩的文字,都是十分通俗易懂的
故
如果五大家族的家主,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秦廷三令五申他们要配合推进一统国策,昌文君也各种怀柔宽容
现在如果连许尚的最低标准都达不到
那就……
这时
阴阳家邹抬了抬手,道:“要不,直接杀鸡儆猴?”
扶苏闻言否决:“夫子都说了小惩大诫,岂能上来就直接枭首杀人?”
扶苏对于楚地其实没有太多感情
但……
他必须得顾念自家皇祖母的心情,以及他的母后所念
或许也正因此
许尚才说出了小惩大诫四个字
嬴政先是看了华阳太后一眼,道:“杀人,今天肯定是要杀的……只不过得循序渐进一下,没必要上来就搞的太过血腥,悍楚南蛮,一味的强势镇压,只会事倍功半,我们还是得擅用五大家族的影响力才行”
还是那句话
杀人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一统国策也不是简单的屠戮,就能够达到目的
而是得刚柔并济,双管齐下
尉缭子点头:“没错,我还是赞同许公的谋略……一统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辙,最好都是把五大家族推出去做表率这么一来,就算楚地万民蒙受了损失,更多的也只会憎恨五大家族,而非跟秦廷针尖对麦芒”
一统文字,刨根行为,会让楚地万千仕人全都愤慨无比
一统货币,让全民都用秦半两,这个过程中难免会让部分百姓吃亏什么的
一统度量衡,信任问题,楚人不可能会信大秦的度量衡
因为收税都是按照度量衡征收
那你秦廷万一更改度量衡,把税往多了收可咋整?
一统车辙……楚地中上层士卿家族都会损失惨重,毕竟所有的马车都得更换轴承,这绝非一个小数目
综上
一统国策的落实,几乎会得罪楚地的全部阶层
阻力大,是正常的
这也是秦廷必须驱使五大家族的原因
总得扶持几个挡箭牌往前顶
以免万千楚民集中憎恨大秦,到时候很容易就会被某些叛逆分子钻空子,一呼百应什么的
可如果让五大家族带头推进一统变革,性质就不一样了,你楚民最先憎恨的就是屈、景、昭、宋、共五家大贵族
楚地民众针对楚地士卿
那这就是妥妥的内部消耗!
秦廷避于后,反而成了次要矛盾
再有人想要搞什么野火燎原,难度风险便会翻倍增加
“这样吧”
华阳太后沉思道:“五大家族中的不合格者,以及最后一名,都得率领家族全部子嗣,前往泗水宗祠,用秦小篆誊写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一百遍!而且得是跪着写,写完方止,违命者斩!”
华阳太后拿出了她的态度
许尚见状双目微亮的道:“秦夫人,此法当为上策矣!”
华阳太后:“?????”
……
第161章 最后一名是谁?
华阳太后的举措很快传达到了昌文君的耳朵里……昌文君肯定表示百分百听话的
因为对于昌文君来说,他最大的靠山就是华阳太后,论言语份量,甚至华阳太后在他这里比皇帝御令都更加重要
毕竟他若违逆了嬴政,还有华阳太后出面说情
如果是昌文君触怒了华阳太后,那可就没人替他说情了
就这样
昌文君立即让人去调来五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尔后
他道:“几位家主想来对于齐地发生之事,也都有所耳闻的吧?”
昌文君没有立即开门见山
他要用血屠稷下的前车之鉴,让楚地五大家族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还有夫子创作的三字经、百姓家和千字文都是能够亘古流传的启蒙典籍
这时
“确有耳闻”
共敖率先接话,他声音粗犷,大嗓门的道:“那田氏之人试图谋逆,胆大包天,罪大恶极,理应受到极刑惩戒”
“还有曲阜孔氏竟然布置出了东郡陨石案,当真是包藏祸心,该当灭其三族”
“至于血屠稷下嘛,说老实话,我虽不喜欢儒生,但是对稷下学宫的印象还是可以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儒家八派竟敢包庇天命凶犯,这确实触及到了底线问题”
……
共敖还挺会说话的
他对稷下学宫的印象好,是因为世家大族都想尝试把孩子送到稷下学宫教育
可现在秦廷却让稷下学宫血流满地,无论怎样的原因自,都会出现些许的诟病
但秦廷对儒家八派、曲阜孔氏和田氏一族查证出的罪名,他也都是非常认可的
故
共敖觉得自己绝对算是大秦的顺民
随即
宋义满脸市侩相的谄媚道:“君侯,我肯定是无条件支持朝廷在齐地的所有决策……另外我还听说大秦有隐仕高人惊现,雄辩稷下,更是在问刑子张正之时,创作出了少年诸夏说这绝对可称是我大秦的再世圣贤了!”
少年诸夏说,如今确实声震天下
只是宋义整个人无时无刻都透露着过于谄媚的模样
典型的笑面虎
而且还是很假的那种
搞得昌文君也连连蹙眉,同样的话从宋义嘴里说出来,总让他感觉相当的不舒服
相比之下
共敖看似粗犷,大大咧咧,实则还是挺有亲和力的,最起码不会让人心生排斥
再观屈景昭三家
屈衡主打的是不卑不亢,毕竟他是楚地大贵族,平时也没少给昌文君送礼,这次他更是专门花了大价钱,挑了一枚价值连城的玉珏,专门进献给华阳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