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瞥了一眼跟着邓阳一起来的将领们,一眼看去,脸上立刻就露出了笑容。
“都是熟人啊。”
金陵军,是周良的班底,周良当时用的人,不是寨子里出身,就是缉盗队出身,因此金陵军里的这些将领,多是李云起家时候的“老兄弟”。
众人听到李云这句话,脸上也都露出笑容,有人笑着说道:“许久没有跟着上位一起打仗了。”
李云笑了笑:“这一次,你们也不全是跟着我。”
说到这里,他想了想,开口道:“就不要在这里杵着了,都上马,我们去大营里升帐议事。”
“是!”
众人抱拳应是,等李云重新上马之后,他们也才都纷纷上马。
傍晚时分,一行人来到了楚州城里,李云召集了都尉以上级别的将领议事。
这个时候,江东军的等级,已经比较清晰明朗了。
随着赵成苏晟等原来的都尉升做了将军,现在都尉这个级别,除了像余野,贺钧,钱忠那些特殊的都尉之外,大多都尉,都是实领一个一千人的都尉营。
而类似陈大,孟青,钱忠这些,一个人领了数个都尉营规模的都尉,下一步李云就要为这些人再建立一个级别,将他们封做副将,这样整个军中的军制,就算是清晰明了了。
金陵军这一次北上江北了,在一万三千多人,所以这会儿参与这场议事的,也就是十几个人。
李云坐在主位上之后,看了看这些人,然后看向邓阳,开口道:“说一说,平卢军的动向。”
“是。”
邓阳立刻开口道:“上位,属下从到江北,从赵将军手中接过防线以来,北岸的平卢军并没有特别大的动作,不过九司的兄弟传来情报,说平卢军,在淮水北岸,增兵了两万多人。”
“到现在,至少有五万左右的平卢军,陈兵北岸。”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开口道:“另外,淮水上,最近多了一些船只,多半是他们用来渡河的,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平卢军随时有可能南下。”
当初,李云在凤阳跟周绪盟约,周绪要求李云在江北留一个州给平卢军,但是被李云坚决否了。
现在,当初的这个决断,终于有了用处,平卢军再想要回到江北,想要南下,就必须要渡过淮水,难度骤然增加。
这也是李云有把握,用一万五千人,来守淮水的原因。
邓阳不紧不慢,把江北的情况都通报了一遍。
其实这些情况,一路上李云大多数都已经通过九司知道了,但是该问他还是要问一问,至少要看一看,邓阳等这些一线将领,有没有上心。
大概听了一遍之后,李云看向邓阳,开口道:“给我留五个都尉营,我在这里守楚州,你带着剩下的人,去濠州驻守凤阳。”
邓阳“啊”了一声,他抬头看着李云,想了想之后,低声道:“上位,敌人很可能从楚州沿线登陆,我们即便分兵,至少也应该一边一半才是。”
淮水沿线太长,横跨了几个州,想要守住的话,都窝在楚州肯定是不太行的,但是又不能分兵太散,毕竟从军队人数上来说,江北的兵力比起平卢军,是远远不足的。
李云摇头道:“放心,我心里有数。”
他看向在坐的一众将领,简明扼要的说道:“有一件事,我要跟兄弟们提前打个招呼,十日之内,我们西边的两路军就要开始动手,到时候,整个江北随时有可能面对平卢军的冲击,你们…”
“都要做好准备。”
其实这个时候,江北空虚,是平卢军南下的最好机会,但是西线的赵成苏晟没有动手,周绪自然不敢先动作,免得被杀一个回马枪,到时候他的兵力,就很难像上一次那样,从容撤回淮北。
而一旦荆襄战事一起,在李云看来,平卢军至少有八成可能动手。
因为江东做大做强,对于河东节度使,岭南节度使,甚至对朝廷来说,都只是未来的威胁。
但是对于荆南军以及平卢军来说,李云只要做大,给他们带来的就很有可能是灭顶之灾!
这种威胁,不要说什么八拜之交了,就是亲生父子,有时候都会干起来。
所以周绪,也是裴璜“合纵”的第一个人,也是相对积极的一个节度使。
众人纷纷起身,低头抱拳。
“是!”
…………
淮北,宿预城。
风尘仆仆的裴璜,在傍晚时分进了这座城里,在两个年轻人的带领下,兜兜转转,才在城里见到了大将军周绪。
此时,周绪在一处民宅里歇息,裴璜一走进这间房间,立刻闻到了一股胭脂味,他微微皱眉,这才明白了这位大将军,为什么被同辈人称作“周窑子”。
走进房间里之后,裴璜就看到周绪周大将军,正在翻看文书,他打量了一眼周绪,然后上前行礼道:“见过大将军。”
周绪抬头,看了看他,然后笑了笑:“坐,坐下说话。”
裴璜落座,左右看了看,有意无意的说道:“怎么没有见少将军?”
周绪微微皱眉,淡淡的说道:“行军打仗,都是要紧的事情,他一个小孩子,不用参与。”
裴璜一怔,立刻明白了周绪的想法。
周昶,应该是还在青州。
那位少将军,今年已经年近三十,自然不能算是“小孩子”了,但是周昶跟李云有一些交情,周大将军就不想让他参与进来。
倒不是担心周昶给李云通风报信,而是要给青州,留一条退路,这一次如果伐李不成,那么周绪就会退居二线,正式让渡平卢军所有的权力给周昶,让这位少将军正式接班。
这样,青州跟李云之间的关系,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这些东西,都是看破而不能说破的事,裴璜只是心思转动,就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看着周绪,轻声道:“大将军面色,似乎不是太好,如今是要紧时候,大将军要注意歇息才是。”
周大将军笑着说道:“我这一生,钻研养身之法,又精通鏖战之术,裴公子不必担心我。”
“至少这一场仗,周某是能打的完的。”
说到这里,他看着裴璜,淡淡的说道:“裴公子出去转了一圈,结果如何?”
“荆南的杨节度,已经做好了应对江东李贼的一切准备,为了防止被李贼围城,这段时间,在下在全力帮助荆南军屯粮。”
“岭南节度使,也已经受命,正在准备动作。”
“太原的两万兵马,正在开来的路上。”
周绪默默点头,开口道:“周某收到的消息,李云麾下的赵成苏晟二人,已经蠢蠢欲动了。”
“战事,一触即发。”
裴璜看向周绪,沉声道:“大将军临危救国,朝廷与陛下,都会记住大将军。”
“少说场面话。”
周大将军不以为然,缓缓说道。
“咱们,各自尽力就是。”
第613章 起事!
随州,枣阳。
孟青领着一个都尉营,正在从枣阳,往襄州方向摸索。
此时天色渐暗,孟青下令在枣阳城外大概六十里的地方驻扎,等到天色渐暗,孟青进入到了刚刚搭好的营帐里,坐下翻看地图。
一个身材比他矮一些,只有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小心翼翼将一份地图,递在他的桌案上,低着头说道:“七哥,这是九司送来的随州还有襄州地图,九司的人说,在枣阳发现了荆南军,让七哥你多多注意。”
孟青抬头看了看这个年轻人,皱眉道:“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在军中,不要七哥七哥的叫。”
孟青在孟家同辈堂兄弟之中行七,孟海行四。
当初石埭河西村之变,以至于后来整个河西村,存活下来的,只有不到二十个人,他们这一代堂兄弟,连同孟海孟青在内,也就只有四个人活了下来。
其中孟海在九司任事,孟青从军做了将军,还有一个兄弟跟着长辈孟冲一起铸钱,而同辈之中最小的兄弟,排行老九的孟岩,去年长到十六岁之后也从了军,现在跟在孟青身边。
孟岩低着头,小声说道:“不是没有外人嘛…”
孟海微微摇头,没有多说什么,翻开九司的文书看了看之后,开口说道:“去跟斥候营的人说,今天巡逻,往外多探十里,尤其是枣阳那个方向,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孟岩低着头,抱拳道:“是,都尉。”
他转头离开,正要下去,又被孟青叫住,这位小孟将军想了想,开口说道:“让九司给赵将军汇报,就说我们明天就能抵达枣阳。”
“后续的兵力,可以推进隋州了。”
“是!”
孟岩再一次应了一声,扭头大踏步离开。
……
子夜时分,孟青已经沉沉睡去的时候,帐外再一次传来了孟岩的声音,孟岩喊了两声之后,便掀开帘子走了进来,摇了摇孟青。
孟青这才猛的惊醒,一睁眼看到是自己的堂兄弟之后,他才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皱眉道:“什么事?”
“九司急送来的。”
孟岩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七哥,苏将军那里动了!”
听到这句话,孟青立刻瞪大了眼睛,睡意全无,他声音沙哑:“你说什么?”
“九司送来的情报,苏将军的主力,已经开始动作,让我们这里,加以配合!”
孟青连忙翻找出地图,借着蜡烛的光芒,在地图上找出来荆州的位置,他想了想,开口问道:“苏将军是从澧州动手,还是从沔州动的手?”
“沔州,自汊阳起兵,现在已经进了复州境内!”
孟青的目光,又看向地图,认真琢磨了一番之后,他喃喃自语:“是的,是该从沔州动手。”
原先,苏晟所部驻扎在澧州,这澧州是与荆州接壤的,从澧州可以直接进入荆州境内,方便快捷。
而沔州,跟荆州之间,还隔了一个复州,相比较来说,就要复杂一些。
不过上一次,苏赵两个将军商量过之后,一致决定,苏晟所部应当从沔州动手。
因为荆州,被大江一分为二。
而荆州的州城,在大江的北侧,如果从澧州进入荆州,最后只能打到大江的南岸,与荆州城隔江对望,而从沔州一路往西打,则可以直接打到荆州城下。
当然了,苏晟也不是把所有的兵力都布置在了沔州,他在澧州依旧留了一部分兵力,方便到时候,进占荆州全境。
而这个时候,苏晟的的确确已经沿着沔水一路西进,兵进复州,到了复州的沔阳城下。
所谓沔阳,就是沔水之南,而这道沔水,最终会在荆州城附近汇入大江。
值得一提的是,襄州与荆州一样,都是数水交汇之处,正是因为水路交汇之处,这两个地方才格外重要,几乎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孟青看了一会儿地图之后,开口道:“这事,赵将军那里知道了吗?”
孟岩立刻低头:“九司的情报,是同时送到各个军中的,这会儿后方的赵将军,应该已经知道了。”
他看着孟青,低声道:“都尉,我们是不是应该趁机,兵进枣阳?”
“是要进。”
孟青闭上眼睛,开口道:“不过,那是明天的事情了,这会儿三更半夜,睡觉要紧。”
“不能打扰将士们歇息,孟岩。”
孟岩连忙站了起来,欠身低头道:“属下在!”
“让咱们的传信兵,立刻送信出去,附近分散开来的兵力,明天天亮,往枣阳方向集结。”
“再跟赵将军去信,我要兵发枣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