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836节

  “薛圭,薛圭…”

  他声音渐不可闻,李皇帝俯耳过去,才听到了他最后一句完整的话。

  “不可,不可拔擢太快…”

  说完这句话,薛老爷再没了力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从来到这个世界,与李云羁绊最深的,便是薛家了,因此新朝开辟之后,后族薛氏很多待遇,都是远超同侪的。

  譬如说薛老爷“退休”之后,李云给他封的这个南阳王。

  其余世袭的国公,比如说卫国公苏晟,秦国公杜谦,还有其余国公,这二人将来故去之后,都要追封郡王。

  而薛老爷,活着便是郡王,故去之后,大概要追封亲王了。

  有这般情分在,再加上李云与薛皇后夫妻感情甚好,薛老爷故去之后,皇帝说不定还真的会让薛收袭郡王爵位。

  再有就是夺情起复的问题。

  薛老爷故去之后,他的儿子们,都要辞官,守孝三年,非皇帝下诏夺情起复,否则不得复职。

  这是比较严格的制度,一方面强调孝道,另一方面也是朝廷或者说皇权,对臣权的一种拿捏。

  官员做官年纪不会很大,基本上大多数人,都会在官宦生涯之中丁忧,丁忧便必须辞官,再想要复职,就要看皇帝陛下以及朝廷上司们的态度了。

  薛收已经是户部尚书,薛老爷一去,李云大概是要让薛收夺情起复的。

  至于薛圭,就更不必多说了,自小跟着姑父厮混的薛圭,如今在朝升迁的速度,距离他父亲,都已经不算远了。

  李皇帝拉着薛老爷的手,沉默了许久,才叹了口气:“岳父何必这般小心翼翼,难道我还保不得薛氏周全吗?”

  薛老爷已经说不出来话了,只是拉着李云,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女婿。

  李皇帝沉默许久,才缓缓点头:“我应下了。”

  薛老爷长舒了一口气,抬头看了看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及已经泣不成声的薛皇后,最后看向一旁默默流泪,已经头发斑白的薛夫人。

  看了一圈之后,他又看了看孙儿们,最终不舍的闭上了眼睛。

  这一夜,南阳王薛嵩,撒手人寰。

  此时是章武九年腊月二十七,距离年关还有三天时间。

  薛老爷,终究还是没有能够熬过去这个年关。

  整个南阳王府,一时间哭声震天。

  李皇帝在薛家待了许久,才拉着薛皇后的手,走到了屋外。

  屋外,太子殿下也已经到了许久,见到父母走出来,他连忙上前,叩首行礼,也是满脸泪水。

  “父皇,母后。”

  他低头垂泪道:“请母后节哀顺变,万万不要伤了身子。”

  薛皇后把儿子搀扶了起来,回头看了看自己的丈夫,最后伏进李云怀里,号啕大哭起来。

  皇帝陛下拍了拍她的后心,看向自己的儿子,默默说道:“传令中书,辍朝三日,年关之前,朝廷不再处理政事,年后过了上元节,再启朝廷。”

  太子殿下连忙低头,应了声是。

  李皇帝看了看自己的这个大儿子,默默说道:“这几天,你在这里多陪陪你母亲,等过了年,明年开年之后,朝廷里的一些事情。”

  “就要渐渐交给你处理了。”

  太子殿下怔了怔,抬头看着自己的父亲。

  皇帝陛下拍了拍他的肩膀。

  “往后,要记着你外祖,对你的好处。”

  太子殿下闻言,忍不住又红了眼睛。

  “孩儿一定永世不忘。”

  …………

  除夕夜,成都府。

  越王殿下坐在暖阁里,看着眼前几个吐蕃使者,开口笑道:“你们几个,都见过本王了,本王却还没有见过你们吐蕃的公主,过完了这个年,你们须得把吐蕃公主带过来,让本王见见你们吐蕃公主,长的什么模样。”

  他继承了父亲的身材,面孔容貌,却又有几分像刘皇妃,可以说是高大英俊,模样上极其出彩。

  几个吐蕃使者听了,互相看了看,一个会说汉话的吐蕃使者开口说道:“二殿下,我们要先给二殿下画像,将画像带给我们公主看过。”

  “那太麻烦了。”

  越王爷皱着眉头,大咧咧的说道:“这样罢,过完年,你们带着本王,一起去一趟吐蕃,去吐蕃见一见你们那个吐蕃公主,如果本王看上了,就直接把她带回洛阳,去见我父皇。”

  几个吐蕃使者闻言,都有些吃惊,为首的那人打量了一遍李铮,开口道:“二殿下就不怕到了吐蕃,成为质子?”

  “怕什么?”

  越王殿下仰头喝了口酒,很是豪放。

  “我父皇天下无敌。”

  他笑着说道:“你们绑了我,我大不了一死,他老人家正好有借口出兵,并灭吐蕃。”

第1058章 两件大事!

  章武十年,腊月十六。

  朝廷停摆了大半个月之后,终于久违的开始了新一年的第一次大朝会。

  大朝会上,皇帝陛下坐在主位上,看向底下跪着的一众文武官员,他沉默了一会儿,才抬了抬手道:“诸卿,都平身罢。”

  等到众人都站了起来,李皇帝整理了一番措辞,开口说道:“今日大朝,朕有些话,想要同各位说。”

  见众人又要下拜,李皇帝抬了抬手,示意大家站着。

  他背着手,在心里整理了一下措辞,默默说道:“今年,已经是章武十年了,也就是说,哪怕撇去朕没有登基那一年时间,如今开国,也已经整整十年时间。”

  “十年以来,朕不能说夙兴夜寐,但自问,也可以说是兢兢业业,不曾懈怠过。”

  “十年时间,当年诸侯并起打坏的天下,现在也已经慢慢恢复元气了,朝廷的户部粮库,以及在各地兴建的常平仓库,许多都已经满库。”

  “京兆府的米价,今年年关,一斤只需要六个铜板了,河南道,以及江南三道,米价都跌到了五个铜板以下,虽然还没有跌到最低点,但是只要再丰收几年,米价多半可以跌到两个铜板。”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继续说道:“十年时间,不提朝廷的行政,也不提朕的什么文治武功,单单说米价,十年时间,河南道的米价跌了十倍,远低于旧周未起兵祸之前。”

  文武官员,俱都深深叩拜:“陛下神文圣武,治平天下!”

  皇帝皱了皱眉头:“都起身,都起身。”

  等到官员们再一次起身,皇帝才继续说道:“今日说这些话,不是为了显摆功劳,朕这些年做的事情,有些人心里认可,有些人心里就未必认可,只是因为天子威权,因此不敢说出来。”

  “还有些人,恨不能杀朕而后快。”

  皇帝陛下默默说道:“认可或者不认可,都不是什么事情,至于谋刺之人,朕查不到是尔等的本事,查到了,咱们便各凭本事。”

  “扯远了些。”

  皇帝陛下很快找回了话题,继续说道:“今天,朕主要是想说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过往的一些旧规矩,需要变动变动。”

  “古有四民,士农工商,千百年来,都是这么排列的,不过在朕看来,除谋逆之人,天下生民黎庶,俱皆相同,无分高低贵贱。”

  “前几年,朕把农事农人,抬到了与士人并列的程度,很多人心生不满,甚至有人辞官相胁,去年,农事院已经做出了样子,很多人也就都闭上了嘴。”

  “今天,朕要把四民之中的工商二民,也要往上抬一抬。”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默默说道:“太子,你来说罢。”

  太子殿下应了一声,不慌不忙的从怀里取出文书,将皇帝陛下定下来的改革内容,跟文武官员宣读了一番。

  这些改革内容,大抵就是李云年前,跟杜谦说过的内容,包括鼓励工商业,不再过度限制百姓流动流转,同时不再限制商人之子科考。

  再有,就是在江东道,设立江东道市舶税务司,挂靠在户部名下,主要负责整个江东道未来五年的商税,以及进出口税收。

  同时,促进江东道工商业发展。

  林林总总,大小十来项新政念完之后,皇帝陛下静静的看着这些官员们。

  大朝会上,大多数官员都愣在了原地,不少人反应过来之后,立刻跪在地上,对着李云叩首行礼,不住说着祖宗成法,不可更易。

  李皇帝眯了眯眼睛,看着他们,过了好一会儿,皇帝陛下才缓缓说道:“敬天法祖是敬天法祖,但从上古先民披荆斩棘,直至今日,天下无时无刻不再更易,朕也未见诸位,依旧着兽皮覆身。”

  皇帝陛下淡淡的说道:“况且,朕没有立刻推行天下,只是在江东道试行三年到五年时间,若在江东道效果很好,则可以照搬整个沿海。”

  “至于内陆地区,再慢慢推行。”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沉声道:“这个事情,中书几位宰相,已经俱都同意了。”

  几位宰相闻言,都有些愣神,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都看向了杜相公。

  杜相公眼观鼻鼻观心,只当是什么也没有听见。

  皇帝陛下不由分说,继续说道:“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孰对孰错,三五年之后,自然可以见得分晓。”

  “这个事情。”

  皇帝陛下看了看太子,然后继续说道:“依旧是朕来主事,但是具体的事情,则交由太子来负责处理,各有司衙门有什么事情,可以跟太子汇报,如有不决,再转禀朕处。”

  太子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天子深深低头行礼:“儿臣遵命!”

  李皇帝深深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神色郑重。

  这是他交给太子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事关国策的大事。

  这种改革旧规的大事情,具体的事务,以及大体的方略,自然是李云亲自去做,毕竟太子也不了解这些事情,但是监督以及具体实行,李云还是准备交给自己这个儿子。

  毕竟,这个事情不是他这一代天子的事情,他这个儿子,总要有去做的一天,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李云想让他亲自去看,去感受这些新政带来的好处。

  将来,这些国政才可以持续下去。

  毕竟,现在的太子,哪怕心里不认可皇帝的一些政策,但皇帝说什么,他就会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去做什么。

  考试,没有人会不认真。

  随着太子殿下点头,皇帝看向众人,淡淡的说道:“这事,就这么定了。”

  一句话说出口,整个太极殿里鸦雀无声,再没有人敢多说半句。

  这就是开国天子的威严,只要他铁了心要做的事情,不管朝廷里有多少人反对,反对的能量有多大,他都可以强行的推进下去,不会有任何阻碍。

  杜谦,也阻碍不了他。

  说完了江东道新政的事情,李皇帝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今日放在大朝会上,朕想听一听诸位的意见。”

  他顿了顿之后,才开口说道:“各位应该也都知道,年前南阳王薨逝,朕以及很多朝中重臣,都已经前往吊唁。”

  “南阳王薨逝,户部薛尚书已经丁忧去职了。”

  皇帝默默说道:“如今,户部尚书之位空悬,但是朝廷这个当口,户部总要有人来掌门。”

  “各位都有什么人选?”

  皇帝陛下这句话刚说完,大理寺卿徐坤,几乎第一时间站了出来,他跪在地上,大声道:“陛下,臣推荐卓相公,担任户部尚书一职。”

  他这话一出,朝堂里再没有声音。

  皇帝陛下面色平静,看向众人:“卓光瑞待罪免官,如何能主掌户部?”

首节上一节836/8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