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通历史:开局劝扶苏造反 第105节

  “不过这两人的军事才能,很明显是无法和章邯相比的,史书上对于两人之前的资料比较少,若是目前他们两人的职位比较低的话,你也可以拉拢任用。”

  还是那句话。

  经过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出来,能铭记于史书上的人物,本就是万中无一的人才,确实他们在历史上的军事能力不如章邯等人,那是因为一山更比一山高而已,但对于普通将领来说,董翳、司马欣二人的能力绝对够用。

  既然有这种现成的,经过历史检验的,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拿来就用,没有必要去培养其他人。

  说完这‘三秦’之后,陆煊想了想,继续道:“至于其他的诸侯王,我觉得没有任何拉拢的必要,因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原本的六国贵族、将领或其后裔,他们隐藏大秦境内多年,等的就是秦朝颠覆的那一日。”

  “现在你们寻找到他们,他们可能会为了自身的性命安全,而委曲求全,但若是秦朝如原本的历史上,依旧覆灭的话,他们依然是悍然起兵造反。”

  陆煊觉得,这些原本身为六国贵族的诸侯王,扶苏可以尽情杀掉。

  反正死的是贵族,又不是普通人,黔首百姓才是基础,将这些带头造反的清理干净,天下乱象自然会减轻一些。

  说完这些后,西汉开国功臣资料、秦朝末期十八路诸侯王资料、秦朝末期历史留名人物资料,也全部打印了出来。

第113章 既能停止焚书,又能让扶苏留在宫内的方法

  将这三份资料为扶苏打印出来后,陆煊可没有急着让扶苏立刻离去,因为那件事情很快就要发生了。

  焚书!

  焚书这件事情的导火索,就是因为博士淳于越提议分封制度、左丞相李斯提议郡县制度,从而引起了以儒家为首的淳于越儒家集体,以及以李斯为首的法家集体的一次对抗。

  这场对抗争斗,以秦始皇采纳同意李斯的‘郡县制’结束,同时也代表着法家集体以及李斯的胜利,胜利过后李斯自然没有忘记打压儒家以及淳于越,立刻提出焚书之事。

  为何焚书这件事情,能和打压儒家、淳于越产生关系?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首先,焚书这件事情,能够很大程度上的维护郡县制,巩固朝堂集权,也就是符合始皇帝心中想的,将天下所有权利集中于自己手上。

  而非像夏商周三代,明明整个天下是属于天子的,但各个诸侯国的事情,天子也无法出手。

  秦朝建立后,在政治制度上存在争论;一部分人,如淳于越等主张恢复分封制,认为这是古代的传统制度且能保证国家的稳定;但李斯是郡县制的坚定拥护者,他认为分封制会导致诸侯势力分散中央权力,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

  而当时的儒生们依据古代经典,对现行的郡县制提出质疑和批评,这对刚刚建立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了威胁。

  通过焚书,完全可以是一种对于儒生集体提议分封制度的一种制裁,可以打压那些推崇分封制的声音,减少思想上的分歧,从而维护郡县制。

  秦朝统一六国后,各国的旧贵族和知识分子中仍存在对秦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他们利用儒家经典和百家学说中的思想来批评秦朝的政策和统治,煽动民众;李斯认为这些言论和思想的传播会影响到秦朝的政治稳定,因此建议焚书,以消除反对势力的思想武器,维护秦朝的统治。

  所以说,焚书这件事情李斯提议出来,不但可以打压儒生集体,提高法家在朝堂上的地位,还完全的符合了始皇帝集权的想法。

  “原本的历史中,李斯提议焚书,你从而拒绝,被始皇帝‘发配’到北郡,成为蒙恬军队的监军。”

  “现在,你是否还是拒绝?”

  陆煊看着扶苏道,他忽然有些感慨。

  第一次见到扶苏的时候,他就问了这个问题。

  扶苏的回答是,依旧拒绝。

  能说扶苏做的错么?扶苏没有错,历史上每一本书,能被创作出来,都代表着这本书是那个时代的人文精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焚书这件事情,确实让许多能够流传下来的古书,就此消失。

  他总能从现代的网络上,看到很多人说‘当年秦始皇焚书,焚烧的都是术士书,哎呀秦始皇做的是对的’,这纯属是无稽之谈。

  根据部分关于秦朝的史书,可以说明确记载,秦始皇焚烧的书中,包括儒家的《诗》《书》和百家语,为何要焚这些书?就是为了统一思想,因为这些书籍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与秦始皇想要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理念相悖。

  儒家经典《诗》《书》在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传播和学习,秦始皇担心这些书籍会成为人们反对秦朝统治的思想武器,所以将其列入焚书范围。

  百家语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代表了不同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同样对秦朝的思想统一构成了挑战。

  同时被焚烧的书中,还有其他诸侯国的史记,秦始皇认为其他诸侯国的历史记载可能会对秦的统治产生不利影响,或者会引发人们对过去分封制度的怀念,不利于他所推行的郡县制的巩固,所以下令将除秦记之外的诸侯官史全部烧毁。

  始皇帝怎么可能只焚烧术士书?

  若是只焚烧有关于方士之书,那么原本的历史上,扶苏又为何因为这么一件小事情,而和始皇帝产生矛盾?要知道在这之前,史料从未记载过,扶苏和始皇帝这对父子俩产生任何矛盾。

  始皇帝焚书这件事情,能让扶苏不顾一切劝阻,就证明这些书完完全全不是方士书籍那么简单。

  陆煊思索着这些的同时,扶苏目光微微闪烁,最终还是道:

  “陆师,其实扶苏清楚,陆师能够掌握如此多的史料,给予我们带来帮助,就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各种史书留下,这些史书中,包括文学、历史、神话、地理、政治等等...陆师说过自己在后世只是个普通人,那么就代表着后世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都能够从这些书中,掌握获得这些信息。”

  “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

  “我在想,若是父皇不焚书的话,是否会有更多、更全面的书籍流传下来,让后人阅读?同时也能让后世更多的了解到先秦、春秋战国的那段历史?”

  “所以我依旧是那般想法,劝谏父皇,停止焚书。”

  扶苏的想法并没有变过,甚至反而更加坚决了,他能获得陆师的帮助,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各种拥有诸多知识的书籍流传下来了么?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绝对不会允许父皇焚毁的。

  哪怕,他知道未来将发生什么,也知道这样做会带来何等后果。

  闻言,陆煊颔首。

  “我知道了。”

  他继续道:“虽然你现在和李由、李斯的关系很好,但在这件事情上,李斯是不会听从你的意见的,这是一个能够打压儒家的绝佳方式,李斯为了提升自己以及法家在秦国朝堂的地位,绝对会继续提出焚书之事。”

  “让我想想,该如何是好...”

  这个难题,早在扶苏刚刚来到他这里时就出现了。

  他也一直在思索,到底使用什么办法。

  才能既阻止焚书的进行,又能让扶苏继续留在宫内。

  难,很难。

  甚至这段时间来他利用后世人的见解,以及各种资料来为四位太子出谋划策,已经感觉自己是个智囊了,但面对这个问题,还真些短时间内想不出来最为完美的方法来。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但也导致了思想的混乱和不统一;秦朝统一后,需要一种统一的思想来凝聚人心,加强国家的认同感。”

  “李斯认为儒家的《诗》《书》以及百家语等书籍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容易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不利于秦朝统一思想的形成;通过焚书,只保留秦国的历史典籍和一些实用的书籍,如医药、卜筮、种树等,可以使民众的思想逐渐统一到秦朝的统治理念上来。”

  陆煊心中自语着,思考着李斯提议焚书的各种目的和理由。

  始皇帝嬴政是一个有着强烈权力欲望和控制欲的君主,他希望能够完全掌控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而李斯作为丞相,深知秦始皇的心思,提出焚书的建议也是为了迎合秦始皇的需求,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同时,李斯师从荀子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法家思想体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君主的权威和国家的统一管理;在李斯看来,儒家和其他百家的思想与法家思想存在冲突,不利于国家的治理;因此,他主张焚书,以消除其他思想的影响,推行法家思想。

  扶苏似乎也看出来了,这件事情确实难以解决,只能在旁静静的等待。

  他并没有催促陆煊,不过心中确实有些急。

  因为秦朝那边的各种事务,确实多,他现在身上的担子渐渐重了许多,还是以前好啊,什么都不用想。

  不过,这一切都是为了大秦,能够不重蹈原本历史上的悲惨覆辙,让大秦能够延续下去。

  陆煊让扶苏去沙发上休息,吃吃水果什么的,然后他立刻从电脑上搜索起资料,史书嗖嗖的翻阅着,同时他也知道,群策群力是很有用的,他选择逛网络上的各大论坛,看看其他人的想法。

  足足过去了一个小时!

  这相当于秦朝那边,过去了七八个小时,也就是四个时辰了!

  终于,陆煊这边,总结出了一套看起来很是完美的方案。

  “我总结出了一套方案,你看看怎么样。”

  陆煊唤扶苏过来,然后让他看向电脑上的wps文档。

  【一:引导秦始皇的思想,强调文化融合的益处;安排一些有识之士向秦始皇进言,阐述不同地域文化的价值以及它们对秦朝统治的积极作用;指出保留各国书籍文献,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和经验,可以帮助秦朝更好地治理天下;比如,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有助于规范百姓的行为,提升社会的秩序;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让国家得以休养生息;让秦始皇认识到文化的多元性是国家发展的助力而非威胁,从而放弃焚书的想法。】

  【二:向秦始皇解释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前代的历史经验和文化遗产对于秦朝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强调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其他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这些都离不开对各国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如果焚书,就等于切断了与过去的联系,不利于秦朝的长远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引导秦始皇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不同的文化和历史。】

  【三:建议秦始皇设立专门的文化交流机构,将各国的学者和文人召集到咸阳,让他们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如何将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为秦朝的统治服务;这样既可以满足秦始皇统一思想的需求,又能够避免采取焚书这种极端的手段;同时,参与到这个机构的管理和运作中,发挥他的才能和影响力,让秦始皇看到你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愿意让他留在宫内】

  【四:对秦朝的官学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将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都纳入教学内容中,但以法家思想为主导;这样可以培养出既忠诚于秦朝统治,又具有多元思维的人才;你需要在官学教育中担任重要角色,比如担任学官或者参与教材的编写和审定,让你在文化教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以此证明你留在宫内也能够为秦朝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你在朝中素有仁厚之名,深受一些大臣和百姓的爱戴;你需要主动向秦始皇进言,表达自己对焚书的看法和担忧,强调焚书可能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和反抗,影响秦朝的稳定;你需要表示自己愿意留在宫内,协助秦始皇处理文化教育方面的事务;劝说秦始皇改变焚书的想法。】

  陆煊个人来说,是没有能力想出来如此完美的计划的,但他通过网络上各种资料的收集,然后结合广大历史爱好者的看法,终于总结出来了一套合适的方案。

  若是顺利的话,他感觉。

  这个方案,绝对能够改变秦始皇焚书的想法,并且也能够让扶苏留在宫内。

  他很快就将这些打印了出来,扶苏是能够看懂现代字体的,他阅读了一番,心神微顿。

  这每个步骤,也太详细了吧,几乎面面俱到,他根本不需要费心思想其他的事情。

  按照这上面的做,估计接下来就不会发生焚书事件了!

第114章 谏唐太宗封禅书!李世民又被气到了!

  这次来到后世,对于扶苏个人来说,绝对是收获颇丰,通过陆煊,获得了一个能完美解决焚书之事的办法。

  若是焚书之事能够解决,那么未来是否也不会发生坑杀儒生的事情了?

  不过,这件事情完成起来,还是很麻烦的,需要一步步来,他回去要更加忙碌了。

  扶苏觉得自己身子上的胆子越来越重了,可能这就是陆师所说的,能力越大、胆子越重吧。

  随后,扶苏就决定直接离开了,不在后世过多的停留。

  扶苏这边离开前,陆煊也再次重复了一遍‘红绿色相间玉佩’的事情,若是扶苏有需要的话,可以向他索要。

  .......

  贞观十一年,整个朝堂越发热闹了起来,因为很多大臣都知晓了李泰申请修建文学馆的事情,而此事陛下也同意了。

  陛下,这是在释放出一个信号,他就是制衡太子府和魏王府的力量,就是在提升魏王府的力量。

  当然对于这种情况以及陛下的偏袒,所有人都清楚,但因为魏王府修建文学馆这件事情,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魏王李泰这次利用文学馆,对外言称要创造一本能流传于后世的‘奇书’,利国利民的‘能书’,这引起了很多朝堂大臣的注意,毕竟谁不想让自己的声名,流传下去呢?

  著书立传,可以说是最好的方式。

  但他们并没有那个能力著书立传,可若是能参与到魏王府这次撰写的书籍中,也相当于留名于后世了,这本‘巨著’,自然有很多人想参与到其中。

  和李泰所想的一样,此次修建文学馆,为他魏王府增加了很多很多的力量,已经有许多有份量的大臣子弟,选择加入魏王府。

  李泰整日心中充斥着喜意,这些士子将他在有意无意的提拔下,担任整个长安内的各种官职,甚至辐射到整个地方,他的力量将会越来越强。

  太子李承乾这边,自然早就知晓了目前朝廷内的各种声音,很多人都看好魏王府这次声势浩荡的‘著书’,目前魏王府的士子越来越多了。

  他并没有过多的担心,这段时间他也很忙。

  忙什么呢?

  和王的幼子,王敬直交好关系。

  李承乾从后世陆煊那里知晓,未来这个王敬直,就是因为和他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他造反失败后,王敬直被连累,从而流放。

  目前,他和王敬直是没有任何交往联系的。

  后世史书中也没有任何记载。

  所以李承乾需要重新交好这段关系,不过他就是李承乾本人,从未来发生的历史,能猜测出为何王敬直与自己交好。

  因为南平公主。

首节上一节105/1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