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第174节

  正好,他也希望狗鞑子全部死绝。

  鞑子害得他家破人亡,背井离乡为奴数年,他恨不得吃鞑子的肉,喝鞑子的血。

  各路援兵不断赶来,官军的总兵数眼看要突破四万,这时那位李都督又派来五百“新兵”。

  以及一面旗帜。

  面对老上司的支援,背嵬军兴致一般,但唯独对这一面特制的旗帜颇为兴奋。

  好似这五百精兵也比不上这面战旗的一根毫毛。

  那黑底白色骨龙旗很大,旗杆粗壮如胳膊,寻常放在马车上移动,要么摆在宽大的军帐里,也不显露人前。

  只是屡次听见背嵬军说,这旗子要过段时间才能使人化身“第四天灾”,到时候就有一千多“新人”直接降临。

  冯汉民疑惑不解,人怎么能变成天灾?这天灾居然排名第四,那前三的天灾该有多恐怖。

  还有一千多“新人”咋回事,背嵬军老上司还要派援兵过来么?

  背嵬军做事公道仗义,但他们古怪的口头禅和奇妙的“松弛感”叫人不能理解。

  比如斩首俘虏。

  这些日子官军夺取数座城池堡垒,俘虏不知道多少旗丁包衣,旗丁基本被杀,包衣则剃掉头发留在军中充当民夫。

  唯独背嵬军行事特殊一些,把俘虏的败卒编成队组,每天早晨起来,就勒令一批人挖掘深坑,然后当着其他俘虏的面,将挖坑者全部斩首。

  背嵬军一路夺城,便一路处决少许俘虏,无论满蒙汉,只要入了八旗一律折磨一番再斩首

  折磨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拖在奔驰的战马后面,扒光衣服倒吊河水里,用蘸海水的鞭子抽打,用钢针扎刺手脚指甲……

  包衣则是时而五一抽杀,二一抽活。

  他们一直到杀到复州城下与友军会合,还留着千余俘虏没杀,说是一次性杀光就味了,就像好吃的肉总会留到最后慢慢享用。

  这不,冯汉民刚在指点地点小解完,就听见嘹亮的咆哮声,“斩!”

  一声令下,数百败卒人头落地,断头的身子一软自行跌入挖好的坑洞中,冯汉民等人只需要回填泥土即可。

  “你说会有多少鞑子南下,军爷都说鞑子兵马离复州不远了。”

  一个民夫停下手中的动作,下巴依靠在木头把子上,他鼻口吊着一串鼻涕,眼见别人露出嫌弃的目光,他忙不迭吸吸鼻子,把那玩意吸了回去。

  冯汉民手里的动作也慢了下来,他一边心不在焉地挖土回填,一边竖起耳朵聆听别人的议论。

  “我听说鞑子要来十万大兵。”

  “啊!十万鞑子?!”咚的一声闷响,一个民夫手里的铁铲滑落在地。

  他不可置信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官军,恐怖的表情定格好一会儿才转变为紧张,他双腿发颤,语气颤抖地说,“都说鞑子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十万鞑子那就天下无敌了,我们还有活路吗?!”

  “放屁,军爷都说了,朝廷在辽西也出了大兵,鞑子就算有十万大军,也能两边各半吧,最多五万大军。”

  一个血气方刚的汉子举起铲子在空中比划一阵,他眨眨眼看向远处的背嵬军的演武,迅速纠正自己的姿势,假装手里的是一根锋利的长矛,突刺。

  “就算是五万鞑子,也比辽南的官军要多啊。”登州过来的民夫开始呜咽,“我还没娶妻传宗接代,我不能死……”

  “孬种!官军就在你跟前,你还怕这怕那的,又没叫你跟鞑子斗狠。”

  “我倒是觉得这伙背嵬军挺有本事的,一千人就拿下复州,又是一千人连败鞑子水师,攻取旅顺金州。兴许人家能以一敌五,眼下背嵬军精兵也有三千多人了,打一万多鞑子也绰绰有余,其他官军就能以多打少剩下的。”

  “但愿老天爷保佑官军平安度过此劫……”一个中年民夫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

  “这根尖桩插在这里,要插深一点……对对,再左边挪一点,对!就这!插进去!”

  在一个走两步就要蹦跳一下的背嵬军爷指挥下,几个民夫在一片指定的地点插下一根木桩,尖桩的一半没入土里,地表之外的部分有一半涂抹红色颜料。

  民夫不懂为何要在空地上插满十根涂抹红色颜料的尖桩,整个空地分成三个方向,插下十组这样间隔数十步的涂红尖桩。

  冯汉民,包括很多插尖桩的民夫都很好奇背嵬军为什么这么做。

  “此乃高人秘法……”

  一位读过几年私塾的民夫贡献了自己的想法。

  他说这是背嵬军设下的法阵,为的是大战之际使出秘密术法杀灭鞑子的“气运”,代价是做法者四十九年的寿命,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

  尽管大家都觉得特别荒唐,但这人的说法却有部分人亲眼所见的凭证。

  背嵬军偏师打复州的时候,能在深夜里使出冒光的“红光咒”,照得夜空亮如白昼,深夜都能攻打城池。

  而背嵬军主力攻打旅顺、金州,又能使出“三昧真火”融化包铁城门,亦或是丢出爆燃烈火的“水晶瓶”吞噬清兵全身。

  那施法的咒语多种多样:“帝皇万岁”,“呀屎啦野猪皮”,“娘希匹无能”,“鸡坤显灵”……

  “原来军爷请了高人在阵中做法,只要破了狗鞑子的‘气运’,别说是五万,就是十万鞑子来,官军也能打赢!”

  封建迷信的说法让大伙找到心理慰藉,他们就像孤独的溺水者,抓住一根悬浮的原木。

  只要庞大的阵法完成,鞑子自会褪散,而他们也能继续平平安安吃饭干活……

  “开饭了开饭了!”只听军队里的伙夫敲打着铁桶,发出悠扬的吆喝声,像是在呼唤远方游荡的羊群。

  “开饭了!”

  冯汉民恍惚看见空中出现超级大个的番麦窝头,只觉体内充满冲锋的力量。

  他抄起铁铲,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锋。

  他年纪轻,两腿跑得飞快,不一会儿就冲到前五十的位置。

  今天的午饭依旧是咸菜热粥与窝头。

  一口热粥下肚,冯汉民只觉得一整天的心情都温暖如春。

  然而美妙的片刻总是短暂的,他刚准备就着热粥再吃几口窝头,就听见一声号角响彻天际,背嵬军的士兵咆哮一声“鞑子来了”便开始集结。

  冯汉民呆呆地站起身望着前方,鞑清的滚滚大军不断从尘土的屏障后面映入眼帘。

第220章 可恶,被他装到了

  凶残的鞑子纷至沓来,犹如一片厚积的乌云压境。

  野蛮的鞑子杀来了,他们要捉他回去继续当牛做马!

  冯汉民回想起被鞑子支配数年的恐惧,肠胃反射式翻涌,被鞭打过的后背隐隐作痛,双腿不由打颤。

  “辅兵、民夫速速退回复州城内!”

  一面镶白黑旗高高举起,旗下的背嵬军透过“扩音器”大声喊话,恍若深夜亮起的一盏明灯。

  冯汉民跟着其他辅兵民夫拥挤入城,背嵬军与其他官军却逆流而行,无数踏动大地的双脚从他身边掠过。

  士兵们平视前方,有些人兴奋狂喜,有些人严肃凝重,还有人哀嚎着老天保佑。

  不管是盼着鞑子来攻的,还是深深畏惧鞑子兵锋的。三万八千官军都不得不在城外数里之地构筑一道道人墙。

  冯汉民终于体会到,官军也能保护百姓,而非劫掠杀良。

  建奴的步骑大军抵达数里位置停下来,恰好卡在两座丘陵之间,前可攻,退可跑。

  “真是不错……”衣甲的骑马贵族对明军还能保持镇定颇为惊讶,扬起马鞭对明军指指点点。

  明军竟敢野地列阵迎敌,而不是躲进城池,其阵型也摆下不少骡车形成“车营大阵”。

  阿济格见惯辽西、关内明军的软弱,对方这个时候已经抛下友军私自逃离,而眼前的明军竟能纹丝不动。

  难道传闻中的背嵬军有“鼓舞友军士气”的能力?

  明军坚定的战意让阿济格刮目相看。

  他临行前,皇帝再三嘱咐莫要轻敌冒进,若遇到背嵬军一定要多加小心,否则容易吃大亏。

  入关跟黑旗军交过手的豪格与多尔衮也是这般言语,随军的三位汉军王爷、公爵也表示稳重为好。

  毕竟尚可喜被活捉,孔有德,耿仲明,沈志祥三人虽然瓜分了尚可喜剩余兵力,但也都生出些许兔死狐悲的念头。

  而熊孩子性格的多铎却不以为然,透过千里镜观察一番,嚷嚷着明军不过三四万,由他率领大清铁骑冲上去就打垮了,需要什么战术。

  就算背嵬军耐杀,任由清骑反复冲杀几遍就是了。

  好在性子相对沉稳的阿济格是主帅。

  他决定派人劝降一番,毕竟皇帝也嘱咐过,若能收降背嵬军,就是大功一件,牛录丁口,牲畜钱粮的功赏非常丰厚。

  当然切记的是,俘虏背嵬军时一定要扒光其衣物,嘴巴后庭都不能放过,以免暗藏自杀式火药。

  阿济格透过千里镜搜寻一番,很快找到背嵬军所在军中旗帜越古怪越丰富的就是。

  他立即派出骑兵打着旗帜,向着位于左翼的背嵬军而去。

  当然使者谈判也是阿济格拖延时间的策略,他派多铎率领五千清骑饶过右翼遮挡视野的丘陵,又派孔有德率领五千骑马步兵从左翼丘陵绕行。

  待两部骑兵抵达明军侧翼与身后。

  他再派遣步卒一拥而上三面夹攻,迫使明军溃逃至复州,再狠狠包围起来,直到城中粮食耗尽、明军主力尽灭,辽南三城将尽归大清所有。

  如此虚实结合的计谋定能成功,阿济格对此深信不疑。

  使者队伍冲近七八十步的距离才堪堪止步,一个汉军文官模样的骑手昂起脖子表明来意,冠帽下的鬓角却剃得干干净净

  来者希望明军的背嵬军出来见面,事关明军的生死前途。

  『章献忠』心说又是阵前劝降那一套吧?

  他本不想跟敌人多废话,谁知道建奴会不会玩阵前斩将的诡计,主帅战死事小,毕竟指挥权可以瞬时移交给别人,但主将被敌人偷袭而死,对士气的打击太大。

  其他友军部队因此一溃百里也说不定。

  然而章献忠身旁的黄子龙却自告奋勇,要去跟建奴谈判。

  章献忠不知道这小子想玩什么把戏,对方只给他一个“我有好点子”的表情手势。

  阵前整活,跳舞,嘲讽?

  反正拖延时间也对其他友军做足战斗准备有好处,也就由着黄子龙去了。

  “那些兄弟答应了吗?”黄子龙对着『吕小布』耳语几句。

  只见小布举起没问题的手势,“哦了。”

  “好!三顿饭钱值!你俩随我一同会会鞑子使者!”

  黄子龙牵来一匹乘马,又领着吕小布与突破手两位卧龙凤雏骑着骡子随行。

  『碎心』扭头看向百十名兄弟,“兄弟待会都看准点。”

  “包打准的!”

  装填弹药的动作仿佛刻进这些玩家灵魂深处,几乎每一个玩家都能在三十秒内把线膛燧发枪装填完毕。

  他们举起火枪,黑洞洞的枪口分别瞄准各自的前方。

  面对明军频繁装填“鸟铳”的动作,使者队伍并不慌张。

  毕竟他们距离明军的“鸟铳”兵尚有一二百步,就凭明军粗制滥造的鸟铳打五十步都够呛,不可能打中他们。

  眼见三位背嵬军使者缓缓而来,直到抵近三步之内,那剃发汉官轻捻胡须,微眯的双眼透着一股笑意

  “自万历、天启以来,民乱四起,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争,生灵有倒悬之急,我朝太祖以十三副铁甲起兵,席卷辽东创下丰功伟业,万姓倾心,四方臣服。

  我大清当今圣上征朝鲜,平漠南,收蒙古、索伦诸部,立下盖世之功,已对南朝形成钳夹之势,数次入关南下皆能大获全胜。

首节上一节174/3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