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第239节

  那骑手身披暖和大衣,衣下的甲胄鳞片若隐若现。他一口流利的朝鲜语向墙头传达命令,“我是平安道兵使朴德山。背嵬军天兵助我朝鲜勤王军南下勤王,速速迎接我大军入城!”

  骑手抬手从马侧的圆筒抽出一卷透着赤红的白纸,熟练地展开并高举过头。

  姜尚贤透过千里镜观察一番,那白纸竟是国王口吻的血书。

  血书的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大致写着册封李为世子。

  姜尚贤知道李被封为世子的传言,但这“权摄国事”、“节制八道军政”、“总领勤王大军”等等相当于“另立”国王的授权,他却闻所未闻。

  这种情况也只有当年倭乱之际才有出现。

  那时朝鲜国王一门心思逃往大明,但又不能彻底不管朝鲜,于是将王廷一分为二,将朝鲜这副烂摊子丢给自己的儿子。

  也就是说,眼下李虽是世子,但其权力已是朝鲜准国王。

  不过姜尚贤十分怀疑这份“血书”的效力。

  毕竟这给的权力实在太大,相当于王莽还未崛起,就被皇帝册封兵马大元帅,还能节制全国军政,简直是连推带送,给人让位,使得奸臣篡位的步骤都省了。

  而且这份血书并未加盖任何印章,按照法理来说不具备任何效力。

  但坏就坏在,世子请来了天兵相助,又有北方各道文武两班支持。

  这哪怕是随便一员贵族擅作主张写下的血书,在此时此刻也能产生众人认同的王命效力。

  当然,真正的“衣带诏”并无特殊权柄,纯粹是玩家们的好点子发威

  尽管大多数玩家都是不学无术、性格“暴虐”、满脑子浆糊、酷爱整活的三好青年,但林子大了,什么好鸟都有。

  文史专家与键政老炮,看出了血书作者的真正用意幕后人是想躺着,把鞑虏给驱逐了。

  可玩家都是“有便宜不占就是吃亏”的主,知道幕后人想糊弄他们,那他们也糊弄对方呗。

  于是他们在血书上多加了几条权力,直接给『土豆泥』堆成朝鲜准国王的地位。

  要不是担心大明与朝鲜的官职与传统有异,以及不便挑起不必要的纷争,都要给土豆泥加点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甚至是另立朝鲜王国了。

  “开城门!”世子邸下也开口了,他的声音沉着且冷静,在冬雪寒风中透着一股不容拒绝的杀伐果断。

  李王子被掳去做了三年人质,如今也由少年变成沉稳的大人了。

  准国王发话开门,饶是姜尚贤想要阻拦也无济于事。

  毕竟他现在名义上并无官职,只是凭借贵族身份间控城防罢了。

  随着血书的内容在墙头扩散,数名将官接连朝着墙下的守军大喊,“开城门!”

  榜样的示范作用就像溃堤蚁穴,冲垮了守军的意志,封锁城门的命令再也不能执行。

  有些士兵本想用刀剑阻止开门,但被姜尚贤制止了。

  他明白此时此刻还要执意阻拦会发生什么,内斗血战,自相残杀。

  要是明军发怒攻破城池,不仅平壤军民会遭遇不测,就连他与将士也会被世子惩罚,乃至牵连全家老小。

  如今他所能做的只有,恳求世子邸下努力劝说那些明军不要劫掠城中百姓。

  他会打开府库粮仓,甚至献出自家的牲畜马匹,任由明军取用。

  “开城门!”

  随着一声声令下,平壤的城门打开,姜尚贤则赶忙带着墙头守军跪在门口,迎接大军进城驻防。

  他旋即抬头看向马背上的世子邸下,用不高不低的音量说出自己的请求。

  而世子邸下面带微笑,下马将他扶起,口中念叨着“放心吧,这些明军的纪律比你想象的更好”,旋即便再度上马跟上入城队伍。

  什么放心吧?

  姜尚贤心说,世子邸下都没跟背嵬军主将商量,就直挺挺进入平壤城,如何能叫人放心?

  军队的纪律再好,也是杀人放火变成勒索财物吧?

  望着世子走进城内的背影,姜尚贤原以为跟在骑队后面的明军会像饿狼一般“杀”进平壤开始搜刮财物。

  可没想到一群大兵踏进城内,却对城内房屋与平民区指指点点。

  “哎呀,都快走完一道的城池,怎么连一道治所的平壤也是这鬼穷酸样子?这城墙估计被红夷大炮轰几下就打穿了。”

  “朝鲜嘛,毕竟是各方面都落后大明的偏远小邦,与其说这时期的朝鲜是个国家,不如说是建立在贫穷与粪坑上的奴隶制部落。

  它的农业,手工业,冶金,商业都比大明落后几百年,连隔壁日本都比他强几倍。

  当年倭寇入侵朝鲜,给朝鲜做了一轮检地,全国上下也就千万石高的水准,换算一下大明度量,也就两三千万石的总粮食产量。”

  “看来想要朝鲜供给钱粮布匹,必须从那些两班贵族身上榨油水了。”

  “这种各方面都落后的贫穷国家,正适合我们种田玩家发育。从零开始建设的成就感别提有多爽了。”

  “乞活军也就体验半个省地盘,咱们这回直接体验统治一个小国,什么政策都能试试看。”

  “只可惜主线任务写了,朝鲜以后要划入东北四省,不能做分封地,最多当干部的权限大一点。”

  “朝鲜要改省,那就去占领日本呗,现在攒多少勋位,日后就做多大的大名。”

  “噢噢噢!你这么一说,我忽然感觉燃起来了,我要做十万石大名!”

  “十一区大名算什么,我可是要做新大陆公爵的男人,干翻欧陆殖民者才是真男人!”

  “对哦对哦,现在欧陆正在大混操,火器比例和烈度可比东亚烈度强多了,等我们把华夏统一,就可以跟那些欧陆列强拼一拼。”

  一阵阵辽东军话的口音传入姜尚贤耳中。

  他不经意抬头一瞧,明明是糙汉子粗狂的嗓音,映入眼帘的却是雌雄难辨的清秀面容。

  这、这是什么情况?

  这奇葩的感觉就像萌妹可爱脸长在巨石强森身体上,极其违和怪异。

  更让姜尚贤惊奇的是,这些“明军”的服装虽然各异,完全不像是同一建制的明军,像是“多国联军”的混杂部队,但入城行进的队列却十分齐整。

  数千人紧握刀铳,傲视前方,整齐划一的步伐犹如钢棒砸击地面,发出富有节奏感的咚咚闷响。

  姜尚贤盯着这支军队看了良久,不由得感叹一句,真虎狼之师!

  他为官十余年,与丘八也打过多次交道,可从没见过如此齐整肃穆的部众,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精神抖索,器宇轩昂,简直比他想象中的大明禁军还要气派威风。

  紧跟在后的明军队列差了许多,但也勉强维持着纵队前进,似乎是被强军的整肃模样所感染,也像维持属于自己的荣誉感。

  稍后的朝鲜兵与各路勤王军则差了许多,前后一对比就知道谁是强军,谁是七拼八凑的弱旅,简直云泥之别。

  而这支强弱混合的大军竟然没有杀人放火,更没有抢劫淫掠,只是按照勤王军的指引走向城内兵营。

  数万大军走进城池,甚至没有发生一起扰民事件,饶是有些装备简陋的兵丁忍不住离队走向民居,也会被明军、朝鲜兵模样的人挥刀驱赶回去。

  姜尚贤感觉自己在做梦,丘八不抢劫,就像妓女说自己冰清玉洁。

  他反复揉搓自己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大量队列走进兵营,踏进亲虏派两班贵族空闲出来的房屋。

  这才意识到,这支带头入城的背嵬军真的不抢劫,甚至没有强占百姓房屋,还连带着监督其他部队约束军纪。

  “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的岳家军,以及数十年前军纪严明的大明浙兵,果真存在这世上?!

  姜尚贤愣住了,他绞尽脑汁也不明白背嵬军如何练兵的。

  他不知道这群“第四天灾”被系统限制了暴虐之心,也不知道什么叫新世纪的人文道德,更不知晓玩家是为了帅气酷炫而整齐行军。

  他只知道这支军队洗刷了“大明部队军纪败坏”的恶名,是一支真正堪当正义之师名声的强军。

  如此纪律严明的强军助朝作战,是朝鲜万民之福!

  ……

  姜尚贤与一众将士、平民、奴婢,将背嵬军等人的正大行径看眼里,而那些混在平壤城的义兵也把这些看在眼里。

  怀揣着“此乃王者之师”的念头,义兵赶忙回到自己的老巢,鼓动那些反贪官又反鞑虏的义兵加入这支部队。

第268章 晚上好

  清晨,天还蒙蒙亮,藏在暗处的视线射向远处的无人小道。

  树林深处寒风呼啸,尚有干柴燃烧的噼啪作响声。

  树枝与茅草搭建出一间间草庐,出身平民、奴婢的义兵们围拢在篝火附近,一处处篝火在林中燃烧,狩猎得来的猪鸡鸭鱼放在木架上炙烤。

  这是附近最大的一股义军队伍,足有一千五百人。

  自从鞑子控制王廷以来,苛捐杂税愈发沉重,忍无可忍的金五集结饥民揭竿而起。

  他率领义兵杀官造反,劫富济贫,硬生生拉起千余人队伍。

  平日里奴婢们不敢奢求的糙米饭,以及猎物肉食,也成了诸位唾手可得之物,他们大展“贱民”的怒火,再也不用去看两班老爷的脸色。

  如此美好的“生活”是金五这些奴婢们世世代代不曾体验过的自由与幸福。

  可是义兵队伍终究太过弱小,战力孱弱,兵员稀少,别说驱逐鞑虏,就连那帮贵族老爷打不过,长此以往必将被剿灭。

  有人建议他高举“驱逐鞑虏”的旗帜,争取反虏派贵族的暗中支持,以图壮大。

  他愿意高举义旗,吸纳那些同为可怜人的义兵,但却对贵族深恶痛绝。

  金五数十年的人生阅历告诉他,狡诈的贵族从来不可信。

  他与祖辈就被贵族欺骗过多次

  数十年前,那群为王廷效力的抗倭志士,到头来连最简单的“除贱”都得不到,依旧作为卑贱的奴婢沉沦下去。

  他要是为贵族效力,到头来若是再被食言,他又能如何呢?

  有些人选择脱离队伍去投靠那些反虏派官员,而他选择死扛到底。

  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要那些贵族老爷听一听,他这位奴隶临死前的怒吼声。

  就在围剿大军包围山林,即将踏进深处攻杀他们之际,金五忽然发现围剿大军退了。

  原来是李王子说动明军入朝作战,一鼓作气击败鞑子守军,打开入朝的西北大门。

  他感到庆幸之余,也嗅到朝鲜政局变换的契机

  明清之间必有一场大决战,无论谁胜必将伴随着政局大洗牌。

  作为一名奴婢出身的贱民,他不敢奢求改朝换代,小小的朝鲜在他心里也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他不反王族,厌恶两班,只能通过麾下的义兵打出“统战价值”,迫使王族与他达成妥协。

  所以他打定主意在山林中训练义兵,静观局势变换。

  可是他想稳坐钓鱼台,其他兄弟却迫不及待想参与这场军政大变局。

  篝火旁,火光映照在诸位脸上,他的兄弟金六兴奋地讲述这些天的所见所闻

  大明天兵乘坐“天龙”杀来,越过义州的城墙从天而降,同时施展仙术分出数万“残影”,叫人分不清敌情。

  直到落地厮杀,鞑子才知道天兵仅有数百人,而守城鞑子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天兵斩杀首领,数万“亲虏”战辅兵全军覆没。

  金五登时就指出逻辑漏洞,“若是天兵真有“天降仙术”,为何还要一路走来,而不是天降汉阳,直取奴酋脑袋?”

  弟弟微微一愣,旋即凭借见闻补充,“这伙天兵都是大善人,不烧杀,不抢掠。他们本打算直取汉阳,但见到一路上饥民遍野实在看不过眼,便每州城留下百十来人救济饥民,把异邦当成自己的家乡来救治。”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了。那些天兵做善事后都会高喊一声,又做完支线差事刷到声望了兄弟们……”

  支线?刷到?

首节上一节239/3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