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作者:胜者即正义
简介:
简介:
西元1644年,甲申之变,鞑虏入关,山河破碎。
想到即将发生在华夏大地的剃发易服,遍地腥膻,朱慈不愿再坐以待毙。
突围出京,南下应天,秣兵厉马,北上伐清......
从此,历史的车轮驶向了新的方向。
第1章 甲申之变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北京城西面,北面皆传来了轰隆隆的炮声,炮焰发出的亮光不停闪动,和成千上万正在燃烧的火把一起,将漆黑的夜空染成了微黄色。
这是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麾下的大军正在架炮轰城,企图以此逼迫还在城中垂死挣扎的大明崇祯皇帝献城投降。
如此局势之下,北京城内早已经人心惶惶,便是宫中派往城墙监军的太监,大部分都已经和顺军内外勾结,南面的北京外城,就是因此陷落顺军之手的。
而这距离顺军围城,才不过两日。
且说,鼠疫过后,京营彻底崩坏,自请领兵出征的李建泰又带走了京营中最后能战的数千人马,此时此刻,面对围城的十几万顺军,原本固若金汤的北京城,根本没有任何坚守的可能。
不止是太监,城内的一众明廷大臣,同样早已经蠢蠢欲动,只等时机一到,便要大开城门,迎接新王了。
在原本历史上,这一天后半夜,北京城就会被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而明天一早,崇祯皇帝就会披发覆面,在留下一句“任尔分戮朕尸,勿伤我百姓一人”之后,自挂煤山老树,大明正统也就此亡朝。
但如今,一个来自后世,穿越到了朱慈身上的军人灵魂,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正竭尽全力地煽动着蝴蝶翅膀。
两天的时间,随着记忆的迅速融合,以及出现在他面前的,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纵使再荒谬,他也不得不接受自己就是崇祯太子朱慈的事实。
这个在东非的某次特别维和行动中,意外穿越了数百年时空的现代灵魂,清楚地记得原本历史上,自己的这具身体,以及数以千万计的大明百姓,接下来所要面临的悲惨命运。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改朝换代,这是衣冠尽失,亡国灭种的危机,大明一千三百多个县,有清军大屠杀记录的,超过一千个。
如果他不想束手就擒,不愿意接受被顺军俘虏,然后消失在乱军之中,最终生死无踪的归宿,那他就得立刻做出改变。
只要北京内城还没有被攻破,事情便依旧还有回旋的余地。
他当兵那么多年,日复一日的苦练和多次实战所形成的战斗素养和心理素质,早已经非同寻常,若是有熟悉周围地形路线的人带路,趁乱突围出去,并非不可能。
到那时,他依然还是大明的皇太子,等到了南京,继承大统,一切便都还有挽回的机会。
要知道,原本历史上的南明,并非完全没有恢复山河,北伐中兴的可能,只是因为继承大位的藩王们,法统难以服众,一连串的内斗严重削弱了南方明军仅存的那点实力,最终白白便宜了满清鞑子。
震耳欲聋的炮声中,北京东城将军胡同,司礼监秉笔太监王之心的府邸内,朱慈看着笔直站在自己面前的一个京营军官,一面缓缓起身,一面微笑地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回殿下的话,小的姓常,名登贵,是五军营的百总.”
常登贵低着头,抱拳的手臂微微颤抖,紧张地咽了咽口水,心中十分忐忑,他不知道为什么一路都表现得十分温顺的太子殿下,突然间要把他召进屋内。
朱慈闻言,面上依旧带着微笑,他缓缓踱步到常登贵的身后,又明知故问道:
“常登贵,五军营的百总,天子的亲兵,本宫说得可对?”
常登贵闻言,心中一惊,但还是立马回答道:“殿下说的对。”
“那父皇命本宫南下应天府,继承大统,图谋中兴,这一路上的护卫,可是你的职责?”
朱慈说着,已经从常登贵的身后,绕到了他的身侧,不断响起的脚步声,使得常登贵的心,一直不受控制的急速跳动。
这到底是大明的太子,内里还是一个身经百战的现代军人,只要稍稍振作,在气势和心理上,是完全压制常登贵这个小小京营百总的。
“小的和手下的兄弟,便是拼了这几条命,也一定护送殿下安然南下!”常登贵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斩钉截铁保证道。
“好,有你这句话,本宫就放心了。”
朱慈绕了一圈,终于回到了常登贵的面前,他伸出双手,扶住了常登贵的双臂,语气瞬间就变得严肃了起来:
“现在屋外的院子里有二十五人,三人是东厂的番子,三人是王之心府中的家丁,还有十九人是三大营的精锐,里面有多少是听你的?”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素来心思缜密的常登贵,此时哪里还能不明白面前的太子爷想要干什么,只是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
可对方握住他两臂的双手,却又那么有力,声音更是沉稳雄浑。
常登贵当即惊恐得想要跪下,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被太子爷给硬生生扶住了,最终完全是乱了阵脚道:
“殿下,这些都是大明的忠臣啊!”
“哼,若是大明的忠臣,为何要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候,把本宫留在他的府邸之中?”朱慈冷笑一声,直接把矛头指明,然后又幽幽道:
“难不成,他这小小的王府,能挡得住闯贼的千军万马?还有本宫的两个皇弟,如今又去了哪里?”
常登贵听了,根本不敢回答。
“如今事态紧急,本宫也不和你废话了。”
朱慈很快松开手,重新坐回了位置上,他看到常登贵的表情,当即语气坚决道:
“若你还有忠君报国之心,带着你的手下,杀了王之心派来监视本宫的那六个人,只要告诉另外的那十几人,还有王之心府上的其他家仆,本宫下令抄家,他的府中有金银数十万,谁抢到就是谁的,这些人自然不会与咱们为难。
若是无忠君报国之心,当兵打仗无非就是想要吃粮求财罢了,这么多金银,你和你手下的兄弟,自去和他们一起分了便是,随便拿上一包金子,寻一处安宁和平之地,今后怎么着也能做个家财万贯的大财主。
本宫只要两匹马,一副甲,一张弓,一柄刀,自己突围出去便是了,如果能顺利到应天府,继承大统,将来你们兄弟无论是谁南下,本宫必定厚待,高官厚禄,决不食言。”
朱慈知道自己手上没有筹码,但他皇太子的身份,却依旧是可以好好利用的。
只要能拉拢到其中一个有威望的军头,以此作为亲信,那带着十几个护卫突围出城,完全是可能的。
这些从城内几万京营老弱中千里挑一出来的精锐,根本不会忠心于一直高高在上,对他们一毛不拔的王之心,朱慈完全可以策反。
毕竟,只要突围出京,有马有甲的情况下,想要到南方,其实并非不可能,而从龙护驾之功,从此一步登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极具诱惑的。
常登贵自然也能想到这些,他手下有八个兄弟,在被调来护卫太子爷的二十个,但却分成了六支的京营残兵中,算是实力最强的一支了,这或许也是太子爷选中他的原因。
他面前的太子爷,虽然年纪轻轻,但确实不简单。
“殿下,那若是其他京营的兄弟也要跟上”
“不需要他们,咱们没那么多马,而且到时候他们若是不愿意听你的,你又该如何自处?”朱慈摇了摇头道,表现出了对常登贵的无条件信任。
“本宫若是能突围出去,那便还是大明的皇太子,江山社稷,金银财宝,什么都不会缺。可若是不能,便是阶下之囚,一无所有。”
他看着依旧低头弓腰的常登贵,顿了顿,又继续鼓动道: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自当建功立业,成就不世功勋,生死又算得了什么?这是本宫最后的机会,也是常将军,你和你手下兄弟们最后的机会。
难道,常将军和手下的兄弟们,愿意一辈子岌岌无名吗?就算投了闯,也不过是南下的炮灰罢了,同样是冒着生死,何不跟着本宫搏一搏?”
在朱慈的循循善诱之下,常登贵根本做不到不心动,他其实心中很抵触投贼,否则根本不会在这种时候,还听调前来护卫皇太子。
而且,朱慈说得确实有道理,只要到了南京,他们这些护驾功臣,从此必定是平步青云,升官发财。
至于突围出去,只要有马,不遇上成队的闯军哨骑,便有很大机会能成。
‘那就赌一把!’常登贵咬了咬牙,心中暗暗道。
第2章 重塑天家威严
朱慈凭借着对历史和明代军事的了解,在昨日穿越来到这个时空,弄清楚自己的处境之后,心中便已经有了突围南下的大致计划。
北京城很快就会被顺军攻破,而一路势如破竹,攻无不克,特别是围城两日,便顺利夺取北京外城这一重大胜利,早就冲昏了李自成的头脑。
这对于朱慈来说,是绝境逃生的最后机会。
他看到常登贵的表情变化,面上随即又换上了笑容,安抚道:
“现在距离闯贼破城,应该还有两三个时辰,动作快些,等到闯军攻破城西,城北的城门之后,咱们就立即从城东突围。
到时候你们在甲胄外面套一件罩袍,不仔细看,就算被闯军哨骑发现了,他们也只会以为是京中大户的家丁,必定不会大张旗鼓,派重兵追击。
李自成这一路上收拢了那么多我朝降兵,军队扩张到十几万,短时间内必定无法全部掌握,到时候入城,局势一定会出现混乱,城外又没有挖掘壕沟,这是咱们的机会。”
“殿下原来早有准备!”常登贵惊讶道,他没想到朱慈计划如此周全。
朱慈笑了笑,一副胸有成竹,事情尽在掌握之中的样子,随即又吩咐道:
“王之心原本就想投闯了,还想要挟持本宫,王府你们随便抢,若是能抓到他,便是杀了也无妨。
但告诉你手下的兄弟,只抢金子和马,其他到了南京,想要什么,本宫都自会赏赐你们,绝对不要因小失大,误了时辰。”
崇祯就是死到临头了,也还是没有识人之明,他以为可靠的王之心,栗宗周,王之俊三人,直接把他的三个儿子瓜分了,最得他信任,权势最大的王之心,更是将皇太子朱慈握在了手中,打算以此作为投闯和保住身家的本钱。
而所谓总督中外诸军,辅太子的勋贵,成国公朱纯臣,此时正带着家仆前往朝阳门,准备献门投降,为自己在新朝立足纳投名状。
所幸,东厂的番子早已经溃散,王之心召集不到足够的人手,只能从京营中调兵,但又和往常一样,根本不把这些丘八当人看,这才给了朱慈逆转局势的机会。
“是,殿下!”常登贵拱手抱拳,毕恭毕敬接令道。
他原本就对天家,对朱慈这个皇太子心有敬畏,此时更是不敢有任何轻视。
朱慈见状,点了点头,随即挥手道:
“下去办事吧,动作利索些,东厂的番子和王府的家仆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绝对不会是你们的对手。”
说罢,朱慈居然直接闭目养神起来,常登贵拱手抱拳,小心翼翼后退时,偷偷瞥了一眼,顿时对这等临危不惧的气度生出了敬佩,心中更是多了几分坚定。
很快,屋外便响起了一阵打斗喊杀的声音,火把闪动的光影倒映在房门白纸上,兵器交锋时发出的响声,摩擦声乒乓刺耳。
不过,这场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房门白纸上几个人形黑影倒下,几声哀嚎传出,金戈交错的声音也随即停止。
朱慈闻声,并没有继续待在屋内,屋外院子里打斗喊杀声停止的同时,他便“哗”的一声推开了房门,然后就看到了剑拔弩张,一脸错愕的两队京营将士。
常登贵手下的八人毫发无伤,地上躺着六具尸体,火把的橙黄色光亮下,乌黑的血水正在不断渗出。
而另外十几个京营将士,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根本就是不知所措,他们三五成群,甚至还有孤家寡人,相互间同样警惕着。
不仅如此,随着打斗喊杀和惨叫的声音传出,王之心府中的其他家丁,也持枪带棒,闻声来到了院子的门前。
一开始,这些狐假虎威的王府家丁,还对着院子里面的京营将士张牙舞爪,骂骂咧咧,但等他们看到倒在地上的几具尸体之后,便都立即怂了下来,不仅不敢贸然靠前,原本冲在最前面的几人,甚至还惊恐的连连后退了几步。
于是乎,当房门“哗”的一声打开时,所有人都把目光,同时汇聚到了关键时候,推门而出,目光锐利,气势逼人的皇太子朱慈身上。
朱慈很清楚,这是他重塑天家威严的机会,皇太子的身份给了他天然的优势,但如果什么都不做,这样的优势,就被白白浪费了。
要知道,一个人之所以值得信赖,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他能赢,能给手底下的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抄王之心的家,便是朱慈给手下的京营护卫带来实际利益,树立威信的第一步。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之心,贪赃枉法,串通闯贼,意图谋反,被本宫察觉,特命五军营百总常登贵诛杀其同伙。
京营众将士听令,即刻擒拿逆臣王之心,抄其家产,充当大军南下开拔之军费。王家上下,如有反抗者,格杀勿论,若有迷途知返者,自当为我将士引路,共诛逆贼。
如今局势危急,理应便宜行事,抄家所得之脏产,不必入库,各将士自行携带,立即执行。”
“臣遵命,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常登贵闻言,第一个做出了反应。
紧接着,院子里的其他京营将士,也随即高呼“千岁”起来,便是王府那些原本狐假虎威的家丁们,在听到了王之心已经被判为逆贼,而抄家所得,可以由他们自行携带之后,也立马俯首跪拜,然后又马上起身,争先恐后,朝着自家老爷藏着金银珠宝的内院和地窖跑去。
他们在亲眼看到那三个家丁满身是血倒在地上之后,哪里还有抵抗的胆子?
如今皇太子亲自出来发号施令,他们既名正言顺,又能趁乱拿钱,自然是愿意充当带路党。
王之心有多富,他们还是知道一些的,闯贼马上要破城了,大明王朝都要没了,这个时候不抢他这个大明的太监,什么时候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