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340节

  陛下年纪轻轻,却能将天下局势看得如此通透,甚至已经开始着手布局未来,这份格局,实在令人叹服。他自然知道,海贸带来的最大财富便是白银,也明白日本盛产铜矿、白银,甚至黄金,在东亚贸易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然而,当朱慈将日本、吕宋、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势力如何在全球贸易链条中彼此牵连、相互制衡的关系娓娓道来时,他才发现,自己对于国际贸易的理解,竟是如此肤浅。

  朱慈看着张名振微微皱起的眉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随即接着说道:“整合之后的商队,我们要以股份公司的模式运作,这样不仅能更有效地管理各方资源,也能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芒:“不仅是那些原本的商业家族,咱们大军中的将领,各部门的官员,甚至是江南等地的富商大贾,都可以认购股份,参与分利。与以往官商勾结不同,此番布局的本质,是将商贾、军队、文官彻底捆绑在大明的海贸体系之中,使之形成利益共同体。”

  张名振听得心中微震,忍不住问道:“陛下此举,莫非是想借此削弱世家大族在朝中的影响?”

  朱慈微微一笑,语气悠然:“倒也不必如此直白。朕只是认为,过去的大明,财富掌控在少数人手中,而今后,朕要让它变成一个真正活络的大系统,所有愿意为大明出力的人,都应该享有财富增长的机会。”

  他目光一转,落在桌上的海贸草图上,继续道:

  “这股份公司的架构,与咱们过去的商社并无太大差别,只是需要进行一些微调。关键在于,要如何确保出资人的权益,同时又不能让资本彻底凌驾于朝廷之上。故而,在制度设计上,朕决定采用‘同股不同权’的模式官员、军队可持股,但不得染指具体的运营权;而普通商人虽能主导日常事务,但重大决策依然需要朝廷的最终裁定。”

  他语气平稳,但言辞间透露出的精细布局,让张名振和周世显皆不由得点头。此举既能保证市场的活力,又能避免商人势力坐大,架空朝廷权威。

  朱慈继续道:“此外,军队必须保持进取心和侵略性,而这一点,是安稳的土地永远无法提供的。唯有充满风险、充满斗争,同时利润极为丰厚的海洋贸易,才能让咱们的大军始终保持战斗意志,始终渴望进取!”

  他站起身来,负手而立,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等到将来,我们彻底击败周边的敌人,兴复整个大明,真正腾出手来之后,我们最终要走向的,必定是海洋。海洋才是未来的疆土,财富和脊梁!”

  张名振闻言,心头猛地一震。他骤然意识到,朱慈的目光,已经不再局限于东南沿海的贸易往来,而是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是整个大洋,是四海八荒,是那片尚未真正被东方王朝统治的世界!

  “原来,这才是陛下选择股份制贸易公司的真正用意。”张名振低声喃喃,眼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

  朱慈微微颔首,目光炯炯地望向他,道:“侯服,你一直以来都掌管水师,对大明水军的现状,应该比谁都清楚。咱们的战舰,咱们的水师,能否在未来的海洋征战中立足,能否在面对西夷列强时占据优势,都取决于我们如何在这个时代建立起一个真正强大的海洋体系。”

  张名振沉思片刻,缓缓起身,拱手一拜,郑重道:“陛下既已定下此策,微臣愿倾尽全力,助大明踏足更广阔的天地!”

  周世显在一旁,看着两人言辞激昂的对话,心中亦是百感交集。他原本只以为这次会议不过是讨论如何调整商贸政策,未曾想,陛下的谋划竟远比他预想的更加深远。

  朱慈露出一丝微笑,缓缓道:“好,既然如此,那便从今日起,商队整合、股份制推行,海贸体系重构之事,便要正式着手进行。朕要让这片海洋,真正成为大明的黄金之地,而非他国之囊中之物。”

  朱慈轻轻抿了一口茶,微微一笑,目光中透着深远的意味:

  “郑家以海商起家,称霸东南十余载,至今仍是沿海贸易的巨擘。而天下逐利之人,向来不在少数无论是军中,还是朝中,谁都清楚海贸的巨大利润。虽说世人普遍还是更信赖土地,认为田产稳妥,可那不过是等他们先赚够了钱之后的打算。

  眼下,人人皆知海贸能带来滚滚财富,有此机会摆在眼前,恐怕再贪生怕死之人,也都要为这富贵拼上一把。”

首节上一节340/340返回目录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