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在回避,巴黎也在回避,盖因当今国际形势无法缺少大楚帝国的助力,这些老牌欧洲殖民强国也少不了楚国这个全球性伙伴。
为了一些地区性的利益,损害双边间的重要关系,这是英法等老牌殖民强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归根到底
这些欧洲老牌殖民强国的根本利益,核心利益还是在欧洲,只有英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印度次大陆,法国的核心利益包括阿尔及利亚,其他地区都属于次一等的边缘利益。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局部利益要服从于全局利益,边缘利益服从与核心利益,这就是英法等老牌殖民强国奉行的逻辑。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对此看的非常清楚,他一点也不着急,继续润物细无声的侵蚀西太平洋各地区,发展和强化华人力量。
总有一天,量变会引发质变,所有的付出都会结出累累的金色稻谷。
届时,这些地区出现一些华人小王国,压根没什么悬念啊。
大楚帝国皇室子嗣繁多,再多那么十来个小王国也能消化的了。
作为父皇,郑国辉总要为皇子皇孙们考虑,孩子们想在离帝国本土距离近一些的地方,弄个独立王国,这完全无可厚非嘛。
西马来亚就是八个现成的土著王国,缅甸再弄个十来个王国,其他地方看情况,再弄个两三个王国。那就差不多了。
帝国皇子们愿意在外发展的也只有那么一半儿人,那还是看到皇兄皇弟过的滋润,暗生攀比之心,才会有这么多。
其他的皇子要么在帝国重要的金融,军工和重工企业担任首脑,要么醉心于文化教育或是艺术,要么一心在帝国军界或政界发展。
能够在帝国有所成就,那可比在这些小王国体面多了。
打个比方
当今欧洲远征军总司令,皇41子楚-郑汇殿下,很有可能获帝国封授色雷斯亲王的贵族头衔,那简直荣耀极了。
比一般的国王,强了不知道多少冒头子。
这个是大楚帝国的亲王,在任何时候都是帝国核心层,能够与世界列强首脑人物平起平坐的存在,岂是小国之主可以比拟?
再比如帝国皇家南洋银行,皇家垦殖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以及美洲银行等等大型金融机构,每个月的流水都几个亿银洋,是金山银海一般的财富。
在那些基础薄弱的小王国,能有几十万上百万银洋就撑死了,大部分属于这种类型。
能有几千万流水的都是发展历史较长的皇子王国,比如也门王国,阿联酋王国,哥伦比亚王国等等,日子过得比较滋润。
可是再滋润,能有帝国几大金融机构,皇家内务府八大基金,帝国所属跨国重工业集团,矿山集团,港口码头和运输集团日子过得滋润吗?
上述这些超级企业,每月的流水动辄数千万上亿,比八成的王国都强多了。
站在大楚帝国的层面,这些皇子王国只不过是些玩物罢了,充其量自由度大一些,仅此而已。
第638章 计划发起色雷斯战役
不论协约国军事集团成员如何的施压和威胁,沙俄新政权坚定了结束战争的决心,任何人都难以动摇。
1918年3月,沙俄正式承认战败,单方面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愿意付出几乎大部分的欧洲领土约120万平方公里,还有60亿德国马克的战争赔偿代价,就是为了从战争泥沼中脱身。
沙俄已经打不下去了,国内的各大城市天天都在饿死人,情况糟糕透了。
随后不久
沙俄新政府与楚国缔结了《基辅条约》,正式承认割让克里米亚领土,并且由楚国托管敖德萨州,尼古拉耶夫州,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以此取得楚国对沙俄退出战争的谅解。
现在的沙俄新政府是火烧眉毛了,眼看着国际形势极不利于沙俄,英,法,美,意等协约国简直气疯了。
近在咫尺的楚国远征军的人数正在迅速增长,已经从117万余人增长到165万余人,而继续增长的势头还没有消减。
这等于埋藏在院子门口的一颗炸药,随时能够把新生的沙俄政权炸的粉身碎骨。
165万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大楚帝国远征军,需要多少沙俄士兵才能抵挡,需要投入多少军费多少粮食,花费多少的代价才能够抵挡得住?
胜负还在两可之间,这种现实的威胁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在巨大的恐惧下,沙俄新政府不得不极力满足楚国的胃口,要哪块地盘几乎没有犹豫,直接就送了。
沙俄新政府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送出4个州的托管权,引发德楚两国之间的恶意争斗。
二桃杀三士嘛,让两个强盗去争夺去吧。
楚国对沙俄新政府的小心思洞若观火,原本站在协约国军事集团的立场,就不可能与德国人妥协,爆发新的战争在所难免。
多这一桩不多,少这一桩不少。
《基辅条约》由大楚帝国皇帝在幕后策划,从谈判到签订没有超过一周时间,也没有露出半点的风声。
等到条约正式签署后,这引发了协约国军事集团的极大不满,纷纷指责楚国擅自与背叛者签订条约,这种行为简直不可容忍。
英国《泰晤士报》甚至在头版头条刊登名为《协约国阵营出现了犹大,也出现了彼得,未来战争走向何方?》的醒目标题,辛辣的直指对协约国阵营的背叛。
众所周知,出卖基督的是犹大,彼得三次违背主的意志,后来痛哭流涕悔改,又得到了主的重用。
英国《泰晤士报》将沙俄比喻成了犹大,另一个国家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辛辣的指向谁都知道,反映出了英国社会的忿怒情绪。
欧洲民间汹涌的怒火暂且不提,协约国最高统帅部表现的更为理智,他们知道军事联盟中的这些大佬,尤其是楚国和美国,并不能感受到欧洲在战争中的切身之痛。
只能哄着玩儿,别特么闹翻了,那原本局面大好的场子就干的稀碎。
沙俄的反水,已经让协约国军事同盟急的跳脚了。
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德国立刻从东线与沙俄对峙的战场上,抽掉了17个德国师返回西线战场,于3月底开启了第二次马恩河战役。
卷土重来的德军进攻非常狂猛,这让英法联军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拼命的催促美国援军填入战线中,共同抵挡德军狂潮般的进攻。
协约国最高统帅部心里清楚
如果没有大楚帝国军队在东线战场镇守着,德国能够抽调出多达43个师,另外包括奥匈帝国的57个师,若是全部投入西线战场,那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如今的东线战场上
是实力强劲的大楚帝国一枝独秀,几乎拖住了德奥军事集团的上百个师,使其难以西顾,否则,潮水般的大楚帝国远征军就会攻陷奥匈帝国和波兰,进而向德国境内进发。
这个时候,怎么能苛求大楚帝国呢?
跨洋电报穿梭往来,协约国军事集团的各国元首纷纷对大楚帝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连一句重话都不敢说,正式表态克里米亚归属于大楚帝国,并认可托管乌克兰南部四州。
尤其是大楚帝国托管乌克兰南部四州,这包括敖德萨州,尼古拉耶夫州,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对协约国军事集团极为有利。
看看地图就知道
这南部四州再加上克里米亚,几乎将乌克兰位于黑海的1720多公里海岸线全部,使得面积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乌克兰大平原成为内陆地区,完全没有了出海口。
在正常状态下的沙俄帝国,绝对无法容忍这种情况的延续。
那么如今签署了布列斯特条约后,全国上下欣喜若狂的德意志帝国,就能够容忍出国从自己的手中偷窃走胜利果实吗?
答案是否定的。
德国已经通过5年的战争证明了自身的强悍,那绝对眼中不揉沙子,即便这次欧洲大战结束,那么针对南部四州未来的归属权,还将爆发一场强强之间的战争。
一想到这种前景,当前陷于战争苦难中的欧洲各国就暗自窃喜。
既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就是这个凑性。
处于风口浪尖中的大楚帝国内阁总理衙门,近来回复各国元首信件简直忙到飞起,当真是痛并快乐着。
秘密签署《基辅条约》这件事儿,一经披露便引起了世界大哗,来自世界各国和各方面的压力纷至沓来,甚至还有帝国内部社会上的质疑声音。
然而,决策出自于大楚帝国最高统治者,得到了无条件的贯彻执行。
帝国内阁总理衙门以及各部署衙门,对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是无条件臣服,从皇宫里发出的每一条圣旨,皆奉为圭臬,如同金科玉律一样贯彻下去。
无数事实证明,皇帝陛下的英明睿智无与伦比。
深居皇宫禁院
大楚皇帝郑国辉听不到这些嘈杂声音,有点不同意见也正常,毕竟帝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开始怀柔,讲究光明正大,布仁德于四方,图个好名声呗。
签署《基辅条约》的初衷,也是为了将好处白纸黑字落在实处。
错过了这一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如今的沙俄境内爆发了规模极大的内战,谈判代表简直好说话到匪夷所思,甚至在秘密谈判中,主动要将乌克兰南方四州正式划入楚国领土。
想多要几个州,那也是一句话。
俄国人打的算盘非常清楚,反正不是割让给德国,就是割让给楚国,给谁不是给呢?
如果楚国开口要地盘儿,这些沙俄谈判代表敢把欺负在内的15个州都割让出去,让德、楚两国去争抢。
跟北方的白俄罗斯也不是不能谈,想要都拿去。
好在大楚皇帝郑国辉没上这个当,而是用了国际托管的名义,先把这四个州的统治权拿到手再说。
未来的话,看情况走一步算一步。
他是典型的实利主义者,并不看重协约国军事集团各成员国的意向,也不指望战后的巴黎和会安排。
此一时,彼一时。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可没有等着别人赏好处的习惯,英国人和法国人都不是好鸟,翻脸比翻书还快,还是先拿到实在的好处再说。
等到沙俄结束了内战,并逐渐强大起来,大楚帝国抓在手上的这4个州,就会成为一个极有分量的谈判筹码。
想要吗?
那可以谈呐,但你不可能什么都不付出就拿走,那要付出什么呢?
这就看两国实力的角逐,还有桌子底下的交易了,反正能拖就拖,拖到二战爆发也可以。
实在不行就先给一两个州,剩下的就像萝卜一样吊在前面。
这种极其危险的游戏,也只有能够与沙俄体量相等的大楚帝国够资格下场去玩儿,也是平衡欧洲局势的一块重重筹码。
这4个州的作用,就是在大楚帝国真正在意的克里米亚领土外围,形成足够广阔的缓冲区。
在这个缓冲区内,大楚帝国甚至可以扶持几个白俄势力建立单独的国家,成为大楚帝国的欧洲傀儡。
玩的方式多种多样,这就是国际政治。
你手上筹码拿的越多,坐在牌桌上自然更加淡定,大楚帝国毫不在意的筹码,却是沙俄和欧洲其他大国势力朝思暮想的好东西。
那么就可以牵着他们的鼻子玩,始终占据主导权。
协约国军事集团的软弱,让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萌发了更大的野心,他在认真研究地图之后,决定将原本的计划稍作变更。
那就是将保加利亚东部沿海6个省份一口全部吞下,势力一直发展到摩尔多瓦,行程一片总计达12.25万平方公里的欧洲领土。
这一片广阔区域,相当于1.2倍江苏省的领土,而且都是沿海丰饶之地。
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色雷斯地区的概念,包括色雷斯地区,克尔克拉雷利和苏曼地区(注,保加利亚东部),再加上大摩尔多瓦地区。
保加利亚因此将会成为内陆国,可那又怎么样呢?
作为参与同盟国军事集团的一员,在战后必然会遭到清算,谁又会为这个巴尔干小国家奔走呐喊?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
战败后的奥斯曼帝国都分解了,奥匈帝国也分解了,德国同样割地赔款,那保加利亚王国就一点代价不付出吗?
作为战胜国的一员,大楚帝国拿点好处怎么啦……怎么啦?
如今大楚帝国在欧洲远征军的总规模已经高达165万余人,后续第四批援军总数达到百万规模,基本上是没有多少训练的青壮就准备送往欧洲。
尤其以爱国学生为主,这都是大楚帝国撒向欧洲的种子,送到欧洲就没有准备让他们回来,就留在当地定居,娶妻生子扎根下来好了。
帝国方面耗费巨资将这些年轻的爱国学生送到欧洲,难道还花费巨资再接回来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