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603节

  那肯定不能够哇,这些百万规模的第四批增援军队,估计抵达欧洲后,战争也差不多结束了。

  正好可以接替大规模就地复员的欧洲远征军官兵,承担军事警戒和其他勤务,保持在欧洲的强大军事存在。

  那些在战争中立功受赏的将士们,将会分到欧洲的土地,房屋和女人,这将极大的节省了帝国奖赏的开支,使得新得到的欧洲领土能够进一步的开发。

  可谓三全其美,大楚帝国在这方面已经做的溜熟,自不用赘言。

  赴欧的260多万华人青壮,那就是260多万个华人家庭,全都结婚生子的话,未来十年就是上千万人口。

  再稍微放开些移民政策,不需要大楚帝国多什么行政开支,这些欧洲领地也就稳了,绝对没跑儿。

  整个沙俄西部,波兰,乌克兰以及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都是战争的重灾区,数千万的人口死于这场空前的大战。

  这导致当地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衡,口袋鼓鼓的大楚帝国远征军士兵非常受欢迎,在当地结婚生子也不困难,基本上不需要帝国政府烦心。

  4月初

  大楚皇帝郑国辉接到协约国最高统帅部的请求,为了分担西线战场压力,拖住德军往西线不断增援的行动。

  协约国最高统帅部请求大楚帝国方面,将已经推迟近5个多月的色雷斯战役提上议事日程,并最迟不迟于4月15日发起全面攻击。

  如此一来,就能够拖住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大量兵力。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也没有推脱,既然好处拿足了,该干活儿的时候还要干活儿,不能让别人说三道四。

  于是帝国本土的圣旨下达,驻扎在保加利亚的帝国远征军立刻行动起来,将大量的部队向前线集结。

  这个动向,立马引起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军事集团的高度关注,同步开始调动兵力,向该地区增援。

  如今的乌克兰大平原就是个漏勺,德军大部队可以任意的调动,沙俄军队主力已经全部撤出了,回去开始打起了极为惨烈的内战。

  为了避开德军的正面,大楚帝国远征军总部从基辅撤到了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从这里就近指挥新一轮的色雷斯战役。

  双方调兵遣将,浓重的战争阴云笼罩在巴尔干地区,新一轮的血腥激战又将开始。

  大楚帝国为了发动此次规模宏大的战役,向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调集了三个集团军,总计58个步兵师,6个炮兵师和4个坦克师以及5个航空联队,共计76万余兵力,正面战场展开达到372公里。

  与此同时

  在东线战场各处的战斗也全面爆发,德国和奥匈帝国军队试图通过此举,减缓色雷斯地区的压力,支援在战争中已经苦苦支撑的奥斯曼帝国。

  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军事集团,本来成员就少,总计只有4个国家,分别是德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的无条件投降,对同盟国军事集团的打击非常大。

  反观协约国阵营,几乎包含了欧洲绝大多数国家,还有以大楚帝国为首的28国,再加上美国,北方神州大陆,扶桑,暹罗等国,盟国的总数多达83个,声势极为浩大。

  同盟国军事集团只有大猫小猫两三个,若是奥斯曼帝国也投降了,这仗可就没法打下去了。

  所以无论如何,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军事集团,使尽浑身的解数都要解救奥斯曼帝国,使得战争能够延续下去。

  谁都清楚,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战不能输,输了就输掉一切,甚至输掉了未来。

第639章 色雷斯战役

  1918年4月14日

  东欧

  色雷斯地区前线

  凌晨四时许,这是一天中黎明来临前最黑暗的时刻,初春的寒风呼啸掠过原野,摄氏零度以下的气温将晨露都凝结成冰霜。

  凌晨4:15,前敌指挥部一声令下,4600余门火炮同时发难,隆隆的炮声瞬间划破凌晨的宁静,火红的炮焰映红了半边天际。

  无数的炮弹如雨点般的砸过去,将奥斯曼帝国军队据守的战线演绎成一片火海,宛如地狱打开了大门。

  防御线上,碉堡,铁丝网,炮兵阵地,重火力点,后勤支撑部,指挥所等等预先标明的目标,通通在疯狂的炮火轰炸中被夷为废墟。

  猛烈炮击半个多小时后,奥斯曼帝国的炮兵反击才姗姗来迟。

  没过多久

  大楚帝国欧洲远征军后方的重炮群就怒吼起来,隔着超远的距离,将大口径炮弹向着奥斯曼帝国的炮兵阵地倾泻过去,几乎将一切都夷平。

  相互的炮击没有持续多久,奥斯曼帝国阵地上的炮兵就彻底平息了下去。

  全面的炮击持续了四个多小时,直到天色大亮,耀眼的阳光照耀大地,也照耀这片被浓重战争阴云笼罩的土地。

  嘹的军号声吹起,大量帝国士兵从战壕中一跃而起,怒吼着向敌军阵地冲击而去。

  这些白人和黑人士兵以稀疏的队形,抱着步枪拼命的向前冲击,很快就越过了被炸烂的铁丝网,鹿砦和壕沟,在到处都是炮弹坑的战场上奋勇前进。

  此时的大楚帝国炮兵群开始了延伸炮击,炮火如同雷霆火幕一般,向着更深处的二线阵地覆盖,将那些匆匆钻出防炮洞的奥斯曼帝国士兵笼罩在炮火中,炸烂的残肢断臂连同掀起的泥土一起飞上天空。

  在奥斯曼帝国士兵据守的阵地上,战壕已经被炸的千疮百孔,很多士兵被掩埋在防炮洞里,活生生的葬送掉了。

  还有一些残存的士兵,在军官气急败坏的号令声中,纷纷的钻出了防炮洞,脚步慌忙的向站壕远方跑去,准备开始防御作战。

  已经被炮火严重摧毁的战壕防线上,重新出现了大量的奥斯曼士兵。

  经历五年血腥的堑壕战,敌对双方都摸索出了有效的防炮战法,这是堑壕战陷入长期拉锯的主要原因,谁都不可能一棍子打死对方。

  就在这时

  大楚帝国欧洲远征军方面无数向前冲击的人潮,突然向空中打出了几颗信号弹。

  随即,所有的士兵纷纷就近躲到了炮弹坑里,最近的距离奥斯曼帝国防守士兵只有五六百米。

  原本向前蔓延的炮兵覆盖炮击,突然间又重新笼罩了一线阵地,炮火的强度瞬间提升,达到了十分钟急促射的水准。

  密如雨点般的炮火重新又笼罩了一线阵地,爆炸的气浪一波又一波,这一招“回马枪”,对防守的奥斯曼士兵造成了重大杀伤。

  炮弹炸开了血色的气团,无数的炮弹落在战壕里,瞬间血雨腥风,炸的奥斯曼士兵哭爹喊娘。

  此时的前沿一线阵地,就是人间地狱。

  这一轮回马枪打的又密集又致命,但时间并不长,在持续了10分钟后戛然而止。

  这时候

  躲藏在炮弹坑中的大楚帝国远征军士兵们,便呐喊着向前冲去,五六百米的距离只需要几分钟,来自奥斯曼一方零星的炮火和重机枪射击根本无法阻止。

  眼见到一线阵地被大规模的突破,来自奥斯曼帝国二线阵地的炮火和地堡重火力纷纷开火,对于进攻的大楚帝国士兵造成不小的杀伤。

  潮水般的大楚帝国士兵再冲到壕沟前方三四十远的时候,纷纷拿出手榴弹,拔掉引信,对准敌方战壕投掷出去。

  雨点般的手榴弹落在战壕中,剧烈的爆炸连绵不断的炸响起来,将战壕里炸的血肉横飞。

  投掷过手榴弹后,大楚帝国士兵这才抱着枪冲了过去,纷纷的跳进战壕里,最后短兵相接的厮杀开始了。

  与此同时

  天空中传来令人心惊胆战的嗡嗡声,在蓝天白云之间,出现了大片黑压压的战机群,这是大楚帝国压制的航空联队赶到了,时机拿捏的刚刚好。

  很多带着信号旗的士兵三人一组,在冲进第一线战壕后,便迅速的展开信号旗。

  信号旗是长方形,在白布上印着殷红的箭头,齐刷刷的对准奥斯曼帝国士兵占据的二线阵地,对准敌方喷射的火力点和炮兵阵地方向,为天上的双翼战斗机引路。

  从空中看去

  就能看到清晰的信号旗指向,敌我双方的分界线清晰明了。

  那些在空中的攻击者双翼战斗机以两架为一组,轮番的从空中俯掠而下,对奥斯曼帝国的二线阵地火力点和炮兵阵地展开疯狂的攻击。

  20磅小炸弹如雨点般的落下,重机枪疯狂扫射,在奥斯曼敌军的二线战壕里瞬间带起一片的血雨腥风。

  这些大楚帝国航空队的战斗机非常疯狂,在沿着战壕扫射的时候,距离地面最近的只有几十米,每一轮扫射都会带起一片的哀嚎和残肢断臂,对敌造成重大杀伤。

  上午九时许

  双方的激战响天彻地,大楚帝国的牵头攻击部队已经攻陷了大部分奥斯曼一线阵地,正在组织兵力向奥斯曼人二线阵地突击。

  在大楚帝国阵地一侧,出现了大量钢铁巨兽,那是大楚帝国装备的猛虎二型坦克,这是一种重量达8.6吨的中型坦克,正面装甲可以防御三十毫米小口径炮弹的伤害。

  相较于英国,法国和德国动辄三四十吨的重型坦克,大楚帝国的猛虎二型坦克重量轻,速度快,机动灵活,在正面战场上的威胁反而更大。

  其装备的马克沁25毫米长管速射炮,在大楚帝国拥有三十余年的装备历史,耐用可靠,对敌人重火力点,碉堡和房屋建筑都有强大的杀伤力。

  数以百计的猛虎二型坦克很快的就越过了一线战壕,其身后是密密麻麻的远征军正规部队,也就是俗称的华人军团。

  在天上的飞机,地下的坦克双重攻击下,奥斯曼帝国的二线阵地很快就被突破,对敌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

  战斗进行到临近中午

  无以计数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就像被驱赶的蚁群一样,撒丫子就向三线阵地的方向逃去,跑的漫山遍野都是。

  天空中呼啸而下的攻击者双翼飞机不停的俯冲而下,用猛烈的重机枪扫射加剧混乱,在广阔的田野上凿开了一串的血槽。

  那些倾泻完所有弹药的战斗机重新飞上高空,抖抖翅膀顺序的像南飞去,在空中组成编队后,再折转向西返回前沿野战机场。

  后续加满了油弹的战机群,有序的进入战场。

  然后在空中分为数股,每一股都是12架的一个战机中队,在各自分开的区域展开,一轮一轮的俯冲而下,对着奥斯曼帝国军队疯狂倾泻火力。

  而那些在田野大地上推进的坦克,就是最好的指示目标。

  这些帝国所属坦克的前方,就是空中战斗机要轰炸和扫射的目标,丁点儿都不会弄错。

  这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没有坦克,其孱弱的空中力量,在战役发起前就已经被彻底绞杀,只能被动的挨打,这就是落后的代价。

  欧洲远征军总司令楚-郑汇元帅站在一个丘陵的高处,身边都是一众高级将领,野战电话接到了这里,不断上报最新的战果。

  从这里向前看去

  只能看到远方的炮火硝烟和不断升腾的蘑菇云,激烈的枪炮声一阵又一阵,从空中呼啸而下的战斗机如同飞鸟投林一般,在战场上展开血腥杀戮。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楚-郑汇元帅对身边的众将说道;“伙计们,前沿展开的攻击相当犀利,如今已突破二线阵地,正在向奥斯曼人的三线阵地攻击前进。这仗打的好啊,有赖于各军指挥官得力部署,我会向陛下请功。”

  “帅座阁下,卑职以为奥斯曼军队的战斗力,在同盟军中垫底,确实比德国人差了许多。在我军的强大攻击面前,直如土鸡瓦狗一般。”

  “放心吧,王将军,你要想打德国人有的是机会,先把奥斯曼人干趴了再说。”

  “哈哈哈……此言有理。吃柿子先捡软的捏,德国人要没有那么多的大炮,要没有战斗机,不一定能扛住我军的天地一体攻击。”

  “炮兵部队的回马枪打的妙啊!要给他们记上一功。”

  后方指挥部的将军们心情畅快,言语中满满骄傲,那是对军队和士兵的充足信心。

  德军又不是没打过,在航空联队的加持下,帝国军队依然牢牢掌控上风。

  只不过德军的韧性极强,防炮洞的工事做的又好,反击火力既快又致命,确实是个棘手的敌人。

  眼前防守色雷斯地区的奥斯曼军队,是奥斯曼帝国从各处调集而来,总兵力高达47.6万余人,由德国将领魏茨曼上将统帅,在军、师各级重要的指挥位置上,也同样都是德国高级军官掌控,

  即便如此,其辛苦构筑几个月的战线,在大楚帝国空地一体战的猛烈攻势面前,依然像一张纸似的被轻易撕碎了。

  在攻陷了一线和二线阵地后,大楚帝国军队在向奥斯曼人的三线阵地发起攻击时遇到了强大阻力。

  德国统帅魏茨曼上将动用了手中的战略预备队,对攻击前进的坦克部队发起潮水般的反击,双方激战在一起。

  大楚帝国的坦克部队用重机枪和炮火,对潮水般的奥斯曼军队展开收割,隆隆的炮声不断,机枪管都打红了。

  帝国方面的野战炮兵迅速向前移动阵地,到了下午三时许,重新设置的炮兵阵地,开始向奥斯曼人倾泻炮兵火力。

  在空中机群和地面炮群的联合绞杀下,奥斯曼人的战略预备队反击遭到重创,不得不撤了下去。

  下午5:10,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来。

  第三军先头部队突破了奥斯曼人最后的防线,并且正在向两翼扩大,潮水般的帝国军队涌入进去。

  随即好消息不断传来,奥斯曼人的三线阵地又有多处被攻破。

首节上一节603/6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