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前进的攻击部队,在坦克的引领下开始攻占奥斯曼人的后方兵站,军营,后备仓库和枪炮弹药囤积点,攻占铁路和桥梁,攻占后方村镇。
奥斯曼军队溃败了,在黄昏的余晖下,漫山遍野的奥斯曼军队仓皇而逃,而帝国士兵们在坦克的引领下疯狂追击。
有一队以数百辆军用卡车为载具的快速部队,在用长木板越过战区和壕沟后,沿着公路向前迅猛穿插,沿途扫荡奥斯曼人的逃散军队,直插敌后方重镇科顿林卡。
这里是奥斯曼军队后方集结的交通枢纽,铁路和公路在这里汇集,也是向前线输送后勤物资的大动脉。
一旦被切断,整个前线奥斯曼军队就成了笼中鸟。
从清晨爆发的战斗,到了夜晚依然枪炮声不绝于耳,方圆上万平方公里的战场上,激战几乎无处不在。
到次日清晨来临,枪炮声才渐渐停歇。
呼啸而来的空军联队战机在这片土地上空盘旋,如同视察领地的鹰群一般,寻觅着大地上的猎物。
没用多久,激战又重新开始。
奥斯曼军队在撤退时,有部分大股的兵力集结在一起。
在清晨时分
天空中盘旋的战机发现了敌人目标,立刻展开了轰炸和扫射,在无数升腾的蘑菇云之间,是奥斯曼人被爆炸撕碎的尸体和残肢断臂,还有恐惧到极致的眼神。
空军战机率先发起的攻击,很快引来了周边的帝国军队,随即围剿开始了。
从4月14日清晨开始发起攻击,断断续续的战斗持续了五天,大楚帝国在攻破敌军的防线后,如潮水般的兵分多路涌入色雷斯地区,将这里完全占领。
随之而来的就是清剿战和治安战,对于任何不执行命令的当地人,帝国军队进行了血腥镇压和无情的清洗。
在此前的战斗中,东非兵团和义勇兵师已经消耗的七七八八,剩下的也只有十多万人了。
帝国军队对色雷斯当地男性青壮进行了强行征召,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便聚集了37万余人,准备用作抵挡奥斯曼军队疯狂反扑的炮灰。
不反扑不行啊,在色雷斯地区陷落后,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就展露在大楚帝国欧洲远征军的兵峰之下,最近的距离只有60多公里。
相继有6个德国师从乌克兰绕经黑海,通过轮船输入到伊斯坦布尔前线,奥斯曼帝国发动所有的轮船,紧急抢运德国军队。
几乎每天都有一个德国师抵达,竭尽全力的为奥斯曼帝国输血续命。
德国还从有限的空军力量中,挤出了一支160架战机的航空队,紧急增援伊斯坦布尔,为此不惜代价。
奥斯曼帝国从全国各处调动的兵力,也在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聚拢,从十几岁的少年兵到五十几岁的老汉,都在征召的序列中。
奥斯曼帝国输掉了色雷斯战役,一时间京畿震动,全国震动,输掉战争的悲观论甚嚣尘上,整个帝国都抹上了一层浓重阴影。
德国向西线调动部队的步伐不得不停止,转而紧急为盟友续命,让奥斯曼人千万别倒下。
而这场战役的重大胜利,极大鼓舞了在西线依然奋战的英法联军官兵们。
此时的欧洲西线战场正在全面激战,德国人强行发动了春季攻势,对协约国军事集团施加了强大压力,双方激战正酣。
而在沙俄大地上
沙俄白军与新政府军队正在忘我的厮杀,整个大地烽火浓烟,在战争中死伤者不计其数,无数俄国城镇正在坚守战火的历练,沙俄依然处于战争的苦难中。
在意大利为主防守的南线战场,几个德国师的加入,瞬间压垮了意大利人,短短的半个月溃败数百公里。
协约国军事集团不得不调动英法联军十几个师的兵力,转而前往南线战场为意大利人擦屁股,简直乱成一锅粥。
西线战场美军的加入,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这些训练稀松的美军士兵,一上来就被西线战场的残酷吓到了,刚接手的防线随即被德军突破,成了西线战场上的大漏勺。
协约国最高统帅部不得不调动后备兵力,参与到反击战斗中去,将美国人丢掉的阵地再夺回来,那又是一场场的血雨腥风。
在1918年的春天
欧洲正承受着德国的最后疯狂,从东到西战火绵延,几乎整个欧洲都在爆发战争。
唯一的亮点,就是大楚帝国远征军主导的色雷斯战役的大胜,成了黑暗世界的唯一亮光。
这时候,所有的质疑,所有的不满都消失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潮水般的阿谀奉承和恭维,还有让人肉麻的赞美。
协约国最高统帅部在兴奋之余,立刻通电嘉奖大楚帝国远征军全体官兵,并请求以最快的速度,发起新一轮的攻势。
目的是围攻伊斯坦布尔,将德军的力量在吸引一部分过去,减少西线和南线的压力。
现在顶用的只有英,法,楚三国军队,至于美国军队就别提了,真特么的样样稀松,还扯着嗓子这个不满那个不忿,简直让人气结。
至于意大利军队,咳咳咳……
协约国最高统帅部现在都后悔了,纯纯是烂泥扶不上墙。如果让意大利人继续留在同盟国军事集团,似乎当前的战况能更好一些。
让德国人去擦屁股,总比自己去擦屁股更爽吧。
如今所有人都看明白了,世界各国军队中的德军战斗力最强悍,正面硬杠英,法,楚三国军队不落下风。
吊打俄军简直手拿把攥,而俄军又可以吊打奥匈帝国军队,将奥匈帝国的军队虐的不要不要的。
奥匈帝国军队又可以吊打意大利人,让意大利人频频吃败仗,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向协约国最高统帅部求援,要援兵,要武器,要粮食和各种物资。
谁碰上这货,都得气的吃不下饭。
第640章 都得下死手
4月28日
“在5月初发起新一轮攻势,这完全不现实啊,调运给我军的炮弹至今只有11万发,我的炮群两个小时就打光了,完全不够啊。”
远征军总司令长官楚-郑汇元帅将来自最高统帅部的电报抖了抖,随手就放在了一边,吩咐说道;
“回电,致盟军最高统帅部;
我部攻占色雷斯地区,如今正全境进行清剿作战,弹药消耗超过七成,已不足以发起新一轮的大规模进攻。
集结在我军当面的敌人,总数超过60万兵力,还有数十万援军正在赶来,形成厚积兵力态势。
在当前情况下
我部急需大量弹药,用以发动伊斯坦布尔战役,请最高统帅部方面予以支持。
我部拟计划于5月12日,发起新一轮伊斯坦布尔战役。
所需弹药缺口甚大,务必于两周之内补足,否则战役效果堪忧,将会影响到下一步欧洲战争形势。
这一点,请重点关注。
尽快按照此电文发送,去吧。”
“遵命,大帅阁下。
手下的军官迅速拟好电报,跑步前去执行命令了。
楚-郑汇元帅神色冷峻的站了起来,走到大幅的军用地图面前,目光深邃的观察起来。
当前的战争形势愈发严峻,奥斯曼帝国军队拥挤在狭窄的峡湾地带,背后就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注,不包括伦敦)。
兵力密集到什么程度?
可以这么说吧,每前进一步,都要踏着一个奥斯曼人的尸体,几乎没有任何的空暇,也没有迂回的空间。
在保卫首都的圣-战口号下,奥斯曼人全都化身为地鼠,将至60多公里的地峡挖的全都是洞,建立了无数的暗堡和火力点,林立的碉堡让人头皮发麻。
每天一早起来,前面奥斯曼人的阵地上又多出了一片碉堡丛林,就像雨后春笋般一茬一茬的往上涨。
色雷斯战役的惨败,让奥斯曼军队几乎吓破了胆。
所以顶在最前线的是德国和奥斯曼人的混合部队,一个德国师配一个奥斯曼师,如同夹心饼一般。
在德军的示范作用下,奥斯曼人也重新收拾信心,用圣-战的口号麻痹自己,简直陷入了狂躁状态。
如果没有足够的火力覆盖,那就需要足够的炮灰填进去。
在楚-郑汇元帅的计划中
若最高统帅部在两周之内还没有调集足够的炮弹,届时发起新一轮的战役,那只有让炮灰去填了。
违逆命令,那是不存在的。
最高统帅部下发的新命令,那肯定会与帝国本土最高统治者先行沟通,获得允准后才会下达命令。
这不是一场几千人或者几万人参加的战役,而是数十上百万人参与的大型战役,怎么可能轻率从事。
由于先天地理条件所限
面对当前奥斯曼人的防御态势,实际上是德国高级将领布下的铁桶阵,没有任何可以取巧的地方,只能生拉硬凿。
伊斯坦布尔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一侧,这是一个建立在7座山顶的城市,被誉为山丘之城。先天拥有着极为有利的防御态势,向来以险峻的城垣而著称。
在城郊外围
伊斯坦布尔也拥有相当完善的防御线,色雷斯战役惨败后,大楚帝国百万雄师兵临城下,引发了奥斯曼帝国从上到下严重的灭国危机。
这段时间以来,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的亚洲领土上,大大小小的船舶每天昼夜不停的向欧洲一侧输送兵力,武器弹药,粮食以及其他物资,海量的货物在码头上堆积成小山。
奥斯曼士兵抵达以后,立刻整装上岸,向着前线方向快速行军,就如同火烧屁股一般。
大楚帝国远征军也不是眼睁睁的就看着奥斯曼人修筑新的战线,如今几乎每天从早到晚,呼啸而来的空军联队都会在敌人头上不停的扔下炸弹,与德军战机展开激战。
可是要连续发起新一轮进攻,暂时还做不到。
在全面攻占色雷斯地区后,潮水般的楚国远征军将有限的道路全都堵塞了。
炮兵阵地前移,弹药前移,指挥部前移,还有大量的后勤物资补给也需要及时送上,色雷斯地区有限的几条公路几乎塞得满满当当。
连续堵了十来天,情况才稍好一些。
数十万大军的整体迁移可不是小事儿,在色雷斯地区只有一条铁路线,承担了大军几乎一半的后勤运输任务,无论如何也不够用。
重新布设前沿阵地需要时间,数以千计的火炮和动辄以十万发计的弹药都要向前线输送,再加上几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都是浩大的军事调度工作量。
幸亏色雷斯地区濒临爱琴海,沿岸有不少的港口可以使用,这极大的缓解了运输和物资调配压力。
即便如此,那也不是一周,两周就可以完成的。
在最高统帅部迅速发起新一轮攻势的命令下,远征军总司令楚-郑汇元帅只有利用现有条件,发动有限的攻势。
反正现在手上有三十多万新编的义勇兵师,正好拿去做炮灰。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欧洲这边的战役一打都是几个月,在前沿战场反复的争夺,很少有色雷斯战役这样摧枯拉朽的大胜。
如果有
那就是德军对沙俄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大胜,动辄俘虏几十上百万人,对德军的后勤造成了严重拖累。
两周之后
在伊斯坦布尔前线
几千名色雷斯当地青壮男性,在全副武装的帝国士兵押解下来到一处丘陵后方,他们的眼里满是迷茫和无助,还有忿怒和恐惧交织的情绪。
可没人敢反抗,反抗的已经成为了一具尸体。
丘陵后方散乱的堆放着大量染血的军装,在白人伪军的喝令之下,这些色雷斯青壮男性不得不走上前去,拿起军装穿在身上。
“拿好了军装向前走,不要停,快……你们这些笨蛋!向前走,你们这些该死的蠢货!”
“不要停!在前面每人可以得到一块饼还有水。记住,是每人一块饼”
水是从旁边的河流里直接打上来,用木桶盛放着放在路边,还有几个木勺胡乱的丢在地上。
口渴的色雷斯人纷纷抢起木勺就往嘴里猛灌,灌不了几口就会被驱赶前行,不允许在此地停留,否则就要挨鞭子或者枪托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