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反抗者,立马就被当场击毙。
前方的炮声隆隆,空中的战机呼啸着掠过天际,浓烈的硝烟味儿随风飘来,掺杂着浓浓的血腥味儿。
越往前走,这种战场的氛围就愈发浓烈。
前方是堆积大量残破兵器的地方,被炸断了枪托的步枪,变形的刺刀,大砍刀甚至木棍,胡乱的掺杂在一起。
经过的这些色雷斯人,每个人手上会被塞上一件武器,然后驱赶着继续前行,根本不允许停留,也没时间去思考。
很快就来到了阵地前沿废墟上,这里到处是焦黑一片,大大小小的炮弹坑数之不尽,全副武装的帝国士兵架着重机枪,藏身在设施完好的一线堡垒中。
“都给我听清楚了,只要炮击一旦停止,就立刻发起冲锋,只能向前,不能退后,违者杀无赦。”
“全都记住了,只有前进杀死奥斯曼人,才能获得功勋,获得奖励面包和女人。任何的退缩和怯懦,都会执行战场纪律,违者杀无赦。”
“炮声一停,立刻发起冲锋,展现你们勇武的时刻到了。”
就在这时,隆隆的炮声戛然而止。
几千名色雷斯当地人被驱赶着进入战场,他们只有嘶吼着拼命向前冲,根本就没有回头的余地。
在眼前的战场上
很多人迅速捡起掉落的枪支,大刀,斧头和一切锐利的东西,迎着敌人的弹雨冲进战壕,然后与奥斯曼人厮杀在一起。
这种情形
在数十公里长的战线上不断发生,大楚帝国用猛烈的炮火,空中盘旋的战斗机和填入战线的炮灰,一轮又一轮的向奥斯曼人防守的战线发起冲击。
血战从早到晚,空前的惨烈残酷。
从5月12日到6月7日,短短的26天时间,帝国远征军方面连续发起了数百次突击,用地面炮火和空中绞杀对奥斯曼人的阵地发动血腥进攻,使其损失惨重。
这26天的第一阶段战役中,大楚帝国远征军通过生拉硬凿,将奥斯曼人的战线硬生生的啃下20余公里的纵深,造成德奥联军高达33万余人的惨重伤亡。
在大楚帝国方面
由于压倒性的地面火力优势和空中优势,占据进攻一方的大楚帝国远征军自身伤亡只有二十多万,八成以上来自于义勇军师。
整个战役期间,大楚帝国所属的猛虎二型坦克就没有出现过。
这种昂贵的陆地兵器,联军总司令楚-郑汇元帅可舍不得用,在这种火炮密集的正面战场上,猛虎二型坦克的作用也不大,损失的几率反而更非常高。
这种亏本的买卖,楚-郑汇元帅坚决不做。
帝国远征军的这些高级将领们战斗经验极其丰富,且有着系统的军事理论培训,战争素养相当高,知道伊斯坦布尔战役这种狭窄的地形,不适合坦克进攻。
在长达26天的第一阶段战役中,德奥联军投入的176架德军战机,被击毁了139架,剩下的都带着不同的伤势,基本上全灭了。
攻击者双翼战斗机凭借数量和性能的优势,重新占领了天空。
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德军在西线战场正在发动大规模的春季战役,与英,法,美等国的战斗机展开空中血战,损失相当大。
一时之间,也无法支援更多的德军战斗机。
在重新掌握天空后,大楚帝国远征军所属的空军联队,更加疯狂的对城郊战线展开轰炸,一架战斗机每天起降多达七八个航次,杀伤了大量防守军队。
如今的德奥联军躲在战壕里都不敢露头,既要承受空中无休止的铁炸弹落下,又要承受地面炮火的轰击。
奥斯曼帝国一方的炮兵阵地简直不敢露头,只要被发现,很快就会引来大片机群,用不了多久就摧毁了。
在大楚帝国阵地一侧,升级了高高的几十个炮兵观测气球。
只要奥斯曼帝国的炮兵一开火,很快就会被记录下来,测算弹道射击诸元,然后派遣战斗机前往侦查,确定最后敌炮兵阵地的位置。
每天在空中呼啸来去的战斗机,为地面炮群指引目标,对德奥联军的重要军事目标实施杀伤,尤其是炮兵阵地和弹药库,后勤补给中心,兵营,碉堡这类的目标,通通在炮火打击范围之内。
统治天空的远征军战斗机,对奥斯曼人的运输线也实施了疯狂绞杀。
只要发现运输车队,战斗机便两两一组展开俯冲扫射,投掷炸弹,务必要把奥斯曼人的后勤线炸烂不可。
这逼迫着奥斯曼人只能发动更多的民夫肩抬手扛,趁着夜色向前线输送物资补给,白天根本不敢露头。
一到夜晚时分
数十万人如同移动的蚂蚁一般,挑着担子,扛着货物,在黑暗中向前移动,给前线士兵送去粮食,弹药和其他物资。
敌我双方都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不敢松懈下来。
到了6月7日,整日枪炮声不断的激烈战斗突然停止了,情绪陷入诡异的寂静中。
很快最高统帅部的询问电报就发到了总指挥部,得到的回电让协约国最高统帅部也无语。
库存弹药使用殆尽,正在等待后续弹药补充,无法持续发起进攻。
虽然省着用,可是每天一两万发炮弹的消耗,还是让远征军打光了库存,不得不暂时停下了进攻的脚步。
好在仅隔了两天,来自大楚帝国的一支船队便抵达了,从船队上卸下数十万发炮弹,经过紧急调运前线,使得第二阶段的进攻重新开启。
6月13日
短暂沉寂了6天后,隆隆的炮声再次响起,第二阶段的进攻开始了。
相比第一阶段的进攻,第二阶段的进攻更加有针对性,那些被驱赶到战场的色雷斯士兵手中,有了步枪和刺刀,还有近身搏杀的大砍刀。
在帝国军队猛烈的炮火下,往往遭受打击的德奥联军还没有展开反击,冲锋的义勇兵就已经突入阵地,双方展开了血腥的近身博杀。
这些色雷斯士兵别无选择,他们的身后就是黑洞洞的督战队枪口,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而他们身穿着楚国远征军的军装,手拿着步枪和刺刀,无论德国人还是奥斯曼人都不敢手下留情,更不可能放这些人一马。
为了活命,都得下死手。
第641章 战争局势明朗了
在春季战役进行的同时,德国媒体大肆的报导楚国远征军虐待并驱使色雷斯居民当做炮灰的重大事件,并将其称为“20世纪最令人作呕的集体屠杀”,极尽抹黑之能事。
作为敌对国家,这样的舆论攻击并不足为奇。
令人不解的是,相关的荷兰,比利时和部分英法等国的媒体,也转载报道了此事,从而引起部分欧洲民众的不解和愤怒。
遍布欧洲的大主帝国外交部门,迅速察觉到欧洲舆论的动向,并立刻向协约国最高统帅部反映此事,要求采取坚决之行动维护远征军崇高的声誉。
一切诋毁楚国远征军的行动,都是敌国阵营分裂瓦解盟军的图谋,必须以雷霆的行动处置,否则将关系到整个战局走向。
大楚帝国本土方面立刻发来严重警告信函,要求盟军最高统帅部做出及时回应。
必须在五日之内,对相关散布谣言的新闻媒体采取坚决措施,包括并不限于逮捕造谣中伤的报刊负责人,主编和其背后主要股东,要求以无端攻击盟友的背叛罪进行审理,从严惩处。
鉴于伊斯坦布尔战役的重要性,协约国最高统帅部也不敢怠慢,立刻施压各国对这部分新闻媒体实施打击,抓捕了一大批人。
到了1918年6月份
一年多前组建的中非兵团和最初的义勇兵师,总计五六十万的部队已经消耗的七七八八,不剩下什么兵力了。
欧洲战争的残酷性可见一斑,即便没有发起大型进攻战役,每一天大大小小的战斗不断,前沿阵地都在反复的争夺中。
可以说,每天各种战斗中伤亡个几百人,一两千人都是寻常事。
主要执行巡逻,警戒,一线填壕任务的炮灰军团,伤亡尤其惨重就可以理解了。
后续补充出来的色雷斯当地义勇兵部队,最高的编制就是团。
在进攻激烈的时候,都是整营、整团的投入进去,最后能撤下来的寥寥无几,被集中留在后方进行整训。
这些在血战中能够撤下来的色雷斯当地官兵,被认为有进一步培养的价值,所以能够撤下来进行军事训练。
一方面作为其他炮灰的表率和希望所在,另一方面强化其军事技能,给予充足的饮食,补给待遇,留在更激烈残酷的战场上使用。
换言之,就是高级炮灰。
这些高级炮灰的最高编制就是步兵连,由华人指挥官统率,在战斗时跟随华人军团行动,扮演冲在最前方的角色。
每一个华人步兵团中,都配属了十多个这样的炮灰连。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第一波的冲锋攻击中,探查出隐藏的敌军火力点和暗堡,随后就被标记出来,很快的被后方炮火予以摧毁。
这么危险的任务,导致其伤亡也相当惨重,几乎整连整连的折在战场上。
诺大的伊斯坦布尔战线上,就是个无比血腥的地狱磨坊,每天都在吞噬成千上万的生命,鲜血染红了每一寸土地。
这种送人头的战斗,楚国远征军一向都是驱赶义勇兵冲在前面。
这种歹毒的招数,简直让对面的德国人和奥斯曼人恨的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退无可退,身后就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前方就是潮水般不断进攻的敌人,只能血战到底。
这些在前线奋战的德奥联军士兵,并不知道在暗地里,奥斯曼帝国已经联络楚国和最高统帅部方面,对全面投降的条件讨价还价了。
没错儿,腐朽黑暗到极致的奥斯曼帝国也撑不住了,就像浑身千疮百孔的巨人一般摇摇欲坠,只有一口气还撑着。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稀奇,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惨烈战争中,沙俄倒下了,保加利亚倒下了,奥斯曼帝国很快也会倒下,步前者的后尘。
楚国远征军开启的战争机器一直在高效杀戮,每天向奥斯曼帝国阵地发射的炮火无穷无尽,天空中盘旋府中的战斗机,都如同死亡使者的嚎叫。
时间一长,即便神经坚韧的德国士兵都受不了,被逼到发疯的难以计数。
很多时候,这些德国士兵或者是奥斯曼士兵都会发疯的从战壕里冲出来,迎着密集扫射的弹雨倒下,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这都是被逼到情绪崩溃的士兵,在这地狱般的战场里,只想着尽早结束这狗屎般的生命,就用不着再煎熬了。
第二阶段的血战进行到7月19号,前沿的德奥军队彻底崩溃了,远征军方面趁机发起总攻,血战一直持续到7月21日。
整个伊斯坦布尔战役结束,楚国远征军方面已付出39.8万人伤亡的代价,共计消灭德奥联军61.3万余人,俘虏53.75万人,赢得了这场决战的完全胜利。
至此,整个伊斯坦布尔已经无遮无挡的暴露在百万大军的兵锋之下,奥斯曼帝国的全面战败无法避免。
7月23日
奥斯曼帝国正式向楚国远征军投降,十多万远征军官兵开进了伊斯坦布尔,进行了隆重的进城阅兵仪式。
伊斯坦布尔当地人用恐惧的眼神,看着轰隆隆的坦克开进城区,那些武装到牙齿的大楚帝国军队让人战栗,关于他们血腥可怕的传说早已经满天飞,在这些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恐惧阴影。
实际上
大楚帝国华裔军队的损失在进入欧洲一年多以后,伤亡总数正式突破10万人大关,其中阵亡43200余人,轻重伤76500余人,总体损失并不大。
损失最大的是那些炮灰,最初的40万东非兵团损失殆尽,还有来自突尼斯的十几万义勇兵,全都在血战中取消了编制。
类似的事情
英国人下属的英印师,法国人下属的阿尔及利亚师都是如此,这些数量众多的殖民地军队,无声无息的就消耗在战争中。
在战后甚至连伤亡数字都不算,就如同从来没出现过一样,没人会放在心上。
这就是20世纪初列强的普遍现象,英国人赤裸裸的道出了本质,“只要印度次大陆的血不流干,大英帝国就不会输掉战争。”
这就是德国人最为抓狂的地方,英,法,楚等世界殖民强国,往往驱使殖民地军队冲在前面当炮灰,用以消耗德军和奥匈帝国军队,这笔买卖怎么都划不来?
尤其楚国更无耻,竟然将色雷斯占领区的当地男性青壮驱赶上战场,还美其名曰踊跃的报名参军,为赶走奥斯曼帝国的黑暗统治势力,争取自由光明的未来而战斗。
在楚国远征军对外发布的口径中,以东非黑人为主的东非兵团总计2万多人不到3万人,一下子缩水十几倍,目前的状况是伤亡过半。
突尼斯再加上色雷斯本地义勇兵总计3万出头不到4万的样子,同样缩水了十多倍。目前伤亡三成多,总数还剩下3万来人。
战争时期的统计数字就是一笔糊涂账,没办法追究,也没办法厘清真相,胜利者拥有最后的话语权。
奥斯曼帝国的投降,给了德奥联盟敲响了最后的丧钟,也彻底结束了这场并不成功的春季战役。
7月末,欧洲东线战场到西线战场出现了难得的平静时光。
而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