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约国统帅部正在信心百倍的筹划新一轮的亚眠战役,这是协约国集中优势兵力开始反攻,争取将德国位于西线的军队彻底击溃,将战争蔓延到德国境内。
亚眠战役计划于8月份的某个时间发动,具体要看战役准备和军队调配情况。
好在这场重大战役不关大楚帝国远征军的事儿,那是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如今已经稳定了。
东线战场的变化,是德国先后从这里抽调了21个师,加强到西线战场,由此发起了猛烈的春季攻势,打的英法联军叫苦不迭。
从内心里
英法等国简直把沙俄恨极了,都是这个东西在关键时候临阵脱逃,使协约国军事集团承受了更加惨重的损失,差一点输掉了整场战争。
若不是楚国远征军给力,在4月份干掉了保加利亚,在7月份又干掉了奥斯曼帝国,西线战场的形势简直不敢想象。
若是德军将东线40多个师全部调往西线,凭空又多出来六十多万德军部队,那西线承受的压力就更大了。
最高峰时,东线的德奥联军总共有117个师,绝大部分的压力都被楚国远征军承受了,这是楚国在整个欧洲战役中做出的重大贡献,没有人可以抹杀。
伊斯坦布尔战役的胜利结束,代表着楚国远征军进入了长期休整阶段。
来自帝国本土的嘉奖令如期而至,封授皇41子楚-郑汇殿下为色雷斯亲王,一大批将领得到了贵族头衔,全军将士都得到了多少不同的封赏,多以土地瑟雷斯和突尼斯的土地为主。
多的几百亩,少的几十亩,还有从后方运来的巧克力,糖,罐头,香烟和其他补给品,全军上下一片欢腾。
这时候的大楚帝国数千名殖民官员,已经陆续抵达了色雷斯,开始对当地的城镇以及空置房屋进行登记,为下一步安置大量的退伍军人做准备。
根据帝国殖民地部的计划,赴欧远征军基本上不会撤回国内,而是有序的进行就地安置,建立家庭和农场。
在战争中大量的受伤官兵已经陆续退役,进行了先期安置,带着自己的女人来到分配的田地村庄,开启了新生活。
随着第四批增援军队抵达,一些受到奖赏的超期服役老兵开始陆续退役,这部分的人数约为三十余万人,主要安置在色雷斯当地还有克里米亚。
仅仅在奥斯曼帝国投降了十天后,协约国最高统帅部便指挥数十万大军在西线发起了亚眠战役,主要是占领并打通亚眠铁路,迫使该地区的德军后撤。
在布拉什、莫朗库尔32公里宽的突破地段上,集中了英军第4集团军和法军第1集团军第31军(共1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2684门火炮、511辆坦克和约1000架飞机)共计31.5万余人的军队。
英法当面的德军是德国第2集团军(7个受创的步兵师、840门火炮和106架飞机),总兵力仅8.7万余人。
英法联军以接近四倍的兵力发动进攻,对德军的西线战场局部实施打击,经过十几天的血战,重创了德国第二集团军,使其伤亡达到2.72万人,被迫向后撤退。
此战告捷,让协约国军事集团上下愈发的坚定了胜利信心。
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大的战役计划,计划于9月份发动全面的兴登堡战役,将战火燃烧到德国境内。
与西线的战火连绵相比,东线战场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场景。
在奥斯曼帝国全面投降后,东线战场上的奥匈帝国军队和剩下的二十几个德国师,保持了难得的平静,不再向楚国阵地发起连续进攻。
事实已经证明
除了徒增伤亡以外,德奥联军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楚国军队防守的阵地稳如泰山。
战争中的大量炮灰被消耗,帝国军队在一次次的血战中也历练起来,变得更加难缠和富有韧性。
现如今
东线战场上主要是全华班集团军,进入一线战壕的同样如此,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拥有空中和地面炮火的支援,还拥有坦克这样犀利的地面武器。
远征军在东线战场拥有的空中优势,德奥联军一旦发起大规模的攻势,无可避免的就会遭到疯狂的空中打击和地面炮火轰炸。
而楚国的守军也不是一味的防守,在关键时候杀出的坦克部队,对进攻的德奥联军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其快速的穿插和分割包围战术,切断了退路,往往会俘虏大量德奥联军的官兵。
吃了几次大亏以后,德奥联军对发动新的攻击就变得愈发谨慎。
在整个东线战场上
楚国远征军保持在战线的防御态势,但是在色雷斯地区和伊斯坦布尔战役中,却保持了积极的进攻态势,二者层次分明。
守能守得住,攻能攻的破,这就是一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体现,已经得到了欧洲各国的公认。
普遍认为,德军实力最强,英、法、楚三国的战斗力处于同样的水平线上,沙俄与奥匈帝国则要稍逊一筹,美国只能和意大利处于同一个层次了。
第642章 提点要求
奥斯曼帝国的奢华托马尔巴赫切宫殿中
纵然以色雷斯亲王楚-郑汇殿下的眼界,也对这座宫殿的奢华感到震惊,这里曾是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居住和执政之所,如今成了远征军总司令部所在地。
在这里,占领军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对于奥斯曼帝国分割的命运,协约国军事集团和帝国本土都没有做出最后决定,只是暂以军事管制稳定社会秩序。
占领军方面已经行动起来了,源源不断的把各种文物,珍宝,财富和美女打包送上船,将返回帝国本土的运输船塞得满满当当。
无论是古老的埃及遗迹,还是拜占庭王宫珍宝,叙利亚古文明遗存,抑或教会珍藏,只要看上的就刮地皮带走。
而这正是当今时代列强的特点,到了占领区以后,怎么能不搜刮一些纪念品?
更多的军队源源不断的派到奥斯曼帝国的各省,今后的物资会搜刮越来越多。
作为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底蕴还是非常深厚的,好东西自然也不少,尤其在那些官宦豪门手中。
奥斯曼帝国的未来岌岌可危,对这些曾经占有大量财富的教会和官宦上层,占领军方面自然不会留手。
要钱还是要命,只能选一条路。
楚-郑汇亲王背着手站在穹顶宫殿中,通过5.6米高的拜占庭拱券式窗户向外看去,扼守地中海与黑海咽喉要道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近在眼底。
如此壮阔的景象,初时见到极为震撼。
遥想当初
大楚帝国远征军在血拼伊斯坦布尔防线的时候,若是有海军能够从博斯普鲁斯海峡炮击这座城市,那么将大大减轻远征军的进攻压力。
但这只存在于设想中,无法成为真正的现实。
屹立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七座山峰之上的这座传奇之城,地势高耸,自海峡欧洲一侧陡直的升高数百米,占据着俯瞰整个海峡的绝对优势。
经过数百年的经营,奥斯曼帝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建立了牢固的海防炮台要塞,能够用炮火无死角的封锁海峡。
欧战爆发初期
英国舰队试图硬闯海峡,结果被打了个灰头土脸,以损失几艘战舰的代价退出了海峡,从此断了硬闯的心思。
不是不想做,而是不能拿昂贵的舰队去冒险,那太划不来了。
早在欧战爆发伊始
1915年1月,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就提出通过达达尼尔海峡登陆作战,进而威胁君士坦丁堡的宏大战役计划,旨在减轻俄土战场压力并撼动奥斯曼帝国腐朽统治。
这个名为“加里波第战役”的计划,得到英法联军最高统帅部支持,可因战术执行失误和德国军事顾问的介入,最终导致战役失败,英法联军遭受重挫,损失高达数十万官兵。
无论派遣舰队还是两栖登陆作战的尝试,协约国军事集团都遭受到了惨重失败。
所以面对伊斯坦布尔战役的铁桶阵,大楚帝国欧洲远征军只能生拉硬凿,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来,幸运的是最后成功了。
如今回想战役中的那一天天煎熬的日子,楚-郑汇亲王都苦笑不已。
若是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空军力量,若是没有绝对优势的炮兵力量,若是没有三十几万强行征召的色雷斯义勇兵,若是没有帝国强大的弹药和物资支持,若是德军全力增援……
少了任何一个条件,都打不下这一座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欧洲古城,这里有着必然的成份,也有着幸运的成分。
站在这里
楚-郑汇亲王殿下心中洋溢着满满的骄傲和自豪,在他的率领下,欧洲远征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铸就了赫赫武威,这将是世界级大战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1918年的8月末
帝国向欧洲增派援军的速度依然没有消减,大量爱国青年学生被派遣而来,使得远征军的规模膨胀到二百万以上(注;战争中损失了六七十万炮灰,在帝国军方的正式统计中极大的缩水)。
部分伤残士兵和超期服役老兵受到封赏,正在展开有序的退役安置工作,由殖民地部官员按规定分流安置。
战争一天没结束,向欧洲增派援军的行动就不会停止。
楚-郑汇亲王对父皇的决策心知肚明,在爪哇岛,在苏门答腊岛,在哥伦比亚,在帝国攻略占领的土地上,一直在默契的执行“腾笼换鸟”最高政策。
帝国上层军政官员谁都知道,可是在各种文件和材料中都看不到,也不允许留下相关记录,包括涉及苦役营内容的材料一律销毁,不许存档,没有任何官方资料。
所以到现在
哪怕最资深的殖民官员,对帝国征服和奴役的土著人口数量也是云里雾里,没有个统一的口径,那就是一笔糊涂账。
反而是帝国内部的“文化新发现运动”,如今推进的如火如荼。
重大的考古发现,不断的在爪哇岛,苏门达腊岛,夏威夷和中美洲各地出现,早期印第安人与华裔之间的历史渊源被证明,佐证了帝国拥有世界范围内领土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据说早期的华人在一万二千多年前冰河时期,向北经过西伯利亚寒原,通过冰封的阿拉斯加海峡抵达北美洲。
然后顺着海岸线一路向东向南,最后在北美,中美洲和南美洲发展繁衍,逐渐演变成了印第安民族。
没办法,印第安人和华人的容貌实在太像了,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印第安人还崇尚着原始的图腾崇拜,这都是铁一般的证据啊。
这在华夏文明早期的部族时代,都能得到历史遗迹的验证。
按照父皇的说法
帝国臣民在经济富足了以后,必然会追求文化和精神的富足,顺应这一需求,帝国殖民地部,文化部,宣传部以及相关的其他各部门,都要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工作。
如今帝国的“文化新发现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伴随着远征军在欧洲的节节胜利,在帝国内同样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爱国高潮。
从1914年开启的黄金时代,至今持续已经5年了。
大楚帝国经济总量在这5年里突飞猛进,相比战前翻了一番还拐弯,一方面是源于经济的复合高增长,一方面是源于银元在国际金融领域地位的大幅提高。
由于银元币值的稳定和坚挺,越来越受到欧洲富商和上层社会的青睐,在跨国交易中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已经形成了一个广泛的银元国际贸易圈。
最核心的就是琉球王国,广南王国,以及25个皇子属国,其货币统一都使用银元,由帝国几大皇家控股银行发行。
外围银元贸易圈还有暹罗王国,扶桑国,北方神洲,英属海峡总督府,法属西贡总督府,危地马拉,墨西哥,智利,委内瑞拉,巴西,乌拉圭,阿根廷等一系列国家和地区,全都广泛的接受银元贸易结算。
更外围的还有美国以及欧洲英法为主的一系列国家,大多采用双币结算的方式。
即从大楚帝国购买货物采用银元,向大楚帝国出口采用本币,比如美元,英镑,法郎等等。
因为这一场历史前所未见的欧洲战争,银洋的使用被大大的提速,更广泛的扩散到与世界主要列强国家的贸易中。
这其中,英法俄意等主要参战国主要的贷款,都来自于银元贷款,偿还本息也需要银元或等值的硬通货,比如黄金,钻石。
回想着帝国这些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楚-郑汇殿下不由得心潮澎湃,动手点了一支雪茄咬在嘴上,美美的享受起来。
大楚帝国上层社会喜欢抽雪茄的习惯,也都是帝国皇帝郑国辉带起来的,在皇族和上流社会非常流行,尤其喜欢咬着雪茄俯瞰远方。
“大帅,第九集团军长官胡俊成上将求见,恭请示下。”
“哦,俊成来了,快请!”
“卑职遵命。”
楚-郑汇亲王站在原地动也没动,一手夹着雪茄,一手负在身后,从宫殿的高处俯瞰博斯普鲁斯海峡壮阔的美景。
身后一阵脚步声传来,胡俊成上将早早的就发声说道;“大帅居高而望远,总揽全局,谋虑深远,我等愚钝远不及也。”
“哈哈哈……俊臣,你的第九集团军都安置好了吗?克里米亚那块地方不错吧?”
“承蒙大帅庇佑,给第九集团军找了个好地方,下面的弟兄们感激涕零,托我给大帅送了点小心意。”
“唉,不要这么见外。”楚-郑汇亲王不在意的挥挥手,拿起雪茄吸了一口,让浓烈的烟雾包裹起来,更显得格调高远。
如今的远征军驻守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希腊境内,辖区包含乌克兰南部四州及克里米亚,但不包含波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
那里原本都是沙俄军队的防区,如今通过《布列斯特条约》割让给了德国,可是德国军队有限,对上述地区虽然派遣了少数官员和军队,但依然维持着原本的统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