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610节

  该州计划安置的官兵总数约4.6万余人,排名第三。剩下的2.3万余人的安置在尼古拉耶夫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平原,黑土地的农业州。

  这只是远征军本年度第三和第四季度的退役安置计划,如今有超过百万的奥匈帝国和德国俘虏,依然在各处俘虏营中拘押,承担着大量战后的重建工作。

  对俘虏的遣返一直也在进行,只不过进度很慢。

  战后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国内形势也是彻底崩盘了,物价飞涨,供应短缺,饿死人的事情屡见不鲜,遣返并不是一个好去处。

  留在战俘营里,至少还能吃饱肚子。

  帝国方面对战俘营里的官兵,同样允许他们阅读有限的报纸,知道外界是什么样情况。

  这种很大程度上

  减少了战俘恶意对抗与不合作,这些战斧中有很多都是生活贫困的山地居民和雇农佃户,知道生活的艰难,在家的时候也不是顿顿能吃饱肚子。

  有了百多万俘虏和百多万退役官兵的加入,大楚帝国占领区域的经济恢复的非常快,尤其农业大面积的复耕复垦,已经迎来了累累硕果。

  到了6月底的小麦成熟季,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麦穗累累,一片金黄的丰收景象,无数的民众投入到收割中去,痛苦的战争记忆似乎已经远去。

  按照帝国占领军的估计

  7月的收割季中,共计约能产出650~700万吨谷物。

  共收获冬小麦400.4万吨,收获面积12.83万公顷,单产30.3公担/公顷

  其他还包括

  大麦约34.1万吨,播种面积1.09万公顷,单产31.3公担/公顷。

  豌豆约14万吨,播种面积1.3万公顷,产量11.2公担/公顷。

  此外,冬油菜将收获6万吨,还有萝卜,土豆之类的作物,将迎来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丰收年景。

  有了粮食,本地的治安也好,统治也好就彻底稳了。

  在这个年代

  经历过大饥荒和战争的双重蹂躏,广大的欧洲大平原饿馁遍地,盛产粮食的乌克兰地区竟然大面积的饿死人,说出来都不相信。

  事实就是如此

  早在沙皇统治时期,为了发展工业,进口大量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枪炮,为了满足沙皇俄国上层贵族的骄奢淫逸需求,所需的大量外汇都是通过出口粮食获得。

  一个粮食,一个石油。

  除此之外,沙皇俄国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工业品和物资。

  一直以来

  在极度的压榨下,乌克兰广大地区的底层民众,始终处于饥寒交迫的生活状态,春荒时节饿死人简直是常事儿。

  直到大楚帝国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不但战俘营里的战俘能吃得饱,租种土地的乌克兰农民也能吃得饱。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这乌克兰南方4州开发历史悠久,又都是以大平原地形为主,黑土地产量高,村镇密集,人口也不少。

  在战前

  四州人口合计约有千万出头的样子,可是经过战争的浩劫和沙俄军队的就地征兵,再加上今年战争岁月的摧残和逃亡,如今也就剩不足700万的样子。

  这其中,以妇女人口为主,至少有四百六七十万,主要都是乌克兰族裔,也有部分的波兰和鞑达人口。

  乌克兰的黑土地粮食产量高,一直就有“欧洲粮仓”之称。

  远征军退役官兵分到的功勋田,普遍执行的是“十税一”的特别优惠标准。

  这些华人农场主将土地佃租出去,收六成租子,还能给乌克兰白人佃户留下三成,这已经不少了。

  1万磅的收成里,能留下3000磅,这只是冬小麦一季的收获。

  一家五六口人怎么都够吃了,不担心再饿肚子。

  又有几十亩功勋田的华人退役士兵,战后一家可以耕种土地,那些拥有几百亩甚至几千亩的官兵,自己肯定就种不过来了。

  雇佣当地白人农民,就成为可行的法子。

  在战争结束后

  也确实有一些本地大地主和贵族,返回了乌克兰南部四州,想要凭着往日的地契,继续过上高人一等的上层社会生活。

  这些大地主和贵族很快就会被占领军带走,然后就彻底消失了。

  对于这些沙俄时代的旧贵族和大地主,帝国占领军奉行的是坚决镇压政策,在其没有形成危害之前,就迅速的剪除。

  看看当今沙俄的内战,就知道这些大地主和旧贵族的危害有多大。

  他们能够凭借手中的财力和粮食,聚集起大量的无地农民青壮,内乱中造反的主力和骨干也是这类人,都不是什么好鸟。

  将这一阶层彻底剪除,剩下没有多大见识的乌克兰农民就形不成危害,也组织不起来。

  从6月底开始

  总计30余万的退役官兵就陆续进入了乌克兰南部4州安置,从城市到乡村,到处能看到这些退役华人官兵的影子。

  在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的规划中

  乌克兰南部4州作为克里米亚和摩尔多瓦缓冲区,将会建立一个多民族共和国家,用于缓解沙俄新政府思想的冲击。

  这里拥有700万乌克兰民众,陆续退役的华人官兵也将达到数十万人,今后还有一定数量的华人移民填充进去。

  再加上有些奥匈帝国俘虏和德国俘虏,家中既无亲人,又无土地,无意返回本国,也会在上述四州进行安置。

  与此同时

  也欢迎英国,法国,意大利或西班牙人移民来此定居,形成一个多民族共和国家局面,更符合当前的形势。

  至于在欧洲建立新王国,确实有人提出这样的动议,被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毫不犹豫的否决了。

  那等于引火烧身,并且将整个欧洲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使得大楚帝国与沙俄,英,法,美等国站在了利益对立面,使自己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想想看,在欧洲一群基督教国家中,弄出一个或几个异教徒王国,岂不是黑夜中的一盏烛火?

  眼下欧洲唯一的异教徒国家奥斯曼帝国已经确定会被肢解,那么这个新异教徒国家,就毋庸置疑会成为下一个欧洲各国真正的目标。

  那样做,何其不明智。

  乌克兰的四州,今后不但是与沙俄新政府的战略缓冲区,而且还是一个吸引矛盾的靶子,也可以说是个火药桶。

  大楚帝国在幕后主导,就可以牢牢掌握东欧焦点问题的话语权,进而参与到整个欧洲形势博弈中去。

  这是一个切入点,也是一个杠杆,更是大楚帝国握在手中有力的武器,进可攻,退可守。

第646章 雅尔塔秘议

  1918年7月22日

  敖德萨共和国正式宣布成立,首都定在敖德萨,共和国总统由退役的第九集团军司令长官胡俊臣伯爵担任,领土范围包含乌克兰地区南部四州。

  敖德萨共和国主张以开放,包容,和平和公正政策,各族共荣共和,营造一片幸福和平的社会环境。

  该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由大楚帝国保障安全和主张利益,是事实上的蕃属国之一。

  齐装满员的大楚帝国第九集团军,如今已膨胀到13万余人,就驻扎在距离奥德萨127公里外的摩尔多瓦边境线上,是巴尔干地区的重兵集团之一。

  远征军在敖德萨共和国的驻军,依然维持在原有驻地,驱使着约41万俘虏大规模的垦殖土地,修缮道路桥梁和房屋,营建码头工厂,相关繁重的劳动将持续到年底。

  到那时,战后的恢复和重建基本上告一段落了。

  按照当前的战俘遣返速度,差不多还要3~4年才能过完成。

  当前德国和奥匈帝国境内的情况不容乐观,数百万德军战俘解除服役,返回国内,大多数成为失业人潮中的一员。

  法国通过停产条约割占了德国传统的重工业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又使得数10万德国产业工人失去了工作,被迫前往柏林,法兰克福,汉堡这些大城市寻求生计,更加剧了失业人潮大军。

  国内糟糕的情况,通过报纸和广播等各种途径,迅速的传导到敖德萨共和国内。

  所以在1918年底

  远征军方面征循奥匈帝国和德军俘虏的意见,愿意留在本地的可以即刻释放,自由的进城做工或者下乡务农,也可以承包佃租华人农场主的田地。

  几乎有三分之二俘虏愿意留下,他们谁也不傻。

  如今的敖德萨共和国和大楚帝国境内,已经恢复了战前的繁荣稳定,甚至更胜从前,大量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仓库里堆满了粮食。

  在这里很容易就能谋得一个工作,漂亮姑娘也很多,何必回去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呢?

  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吃饱肚子是头等大事儿。

  这些留下的德国人和奥匈人基本都安排在敖德萨共和国境内,这使得该国民族成份更复杂,同时也更开放,更包容,更国际化了。

  整个的1918年是恢复之年,战后重建之年,也是东欧和西欧局势重新演绎之年。

  因为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瞩目的巴黎和会,即将于1919年初举行,拟议中肢解奥斯曼帝国,肢解奥匈帝国和在战争废墟上重新建立波兰的各项提议,都将在巴黎和会上得到落实。

  届时,欧洲将是一个新的面貌。

  美国总统威尔逊兴致冲冲的带着14点和平建议,从纽约乘船抵达法国,参加这次旨在战后重整的重要国际会议。

  楚国首相李经羲也不远万里的乘船抵达,1919年1月7日,先行抵达克里米亚著名的休假圣地雅尔塔,在这里与远征军一众高官们见面并举行多场重要会议,听取欧洲相关形式的汇报。

  在私下里

  首相李经羲勋爵与楚-郑汇亲王进行了一次会唔,谈到了很多重要方面的问题。

  “仲仙,听说美国威尔逊总统这次带了14点和平建议与会,准备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帝国方面没有具体的草案吗?”

  “殿下,美国人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欧洲毕竟是有英法主导,这样的格局在现在以及未来的几十年内都不会改变。美国人纵然有再好的提议,也不会得到英法的首肯,更不可能掀起什么波澜?”

  “哦,美国可是对大战出了不少力,也派遣了不少兵力在西线参与战争。”

  “嗯哼,谁都知道。美国佬是想在战争末期来捡便宜,这场烙印在英法等列强国家心头的深深创痛,是不会让美国佬拿来做人情的。”

  “看来仲仙已经得到了消息呀。”

  “没错,法国总理克里蒙梭与英国首相乔治已经先后与帝国方面私下通气,统一了立场,不会给美国佬表演的舞台。”

  “看样子,美国威尔逊总统要失望而归了,这是一次不成功的表演。”

  “确实如此,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啊!英法这些列强与德国人之间的血海深仇,深深镌刻在民族记忆中,怎么可能谈笑间泯恩仇?所以美国佬的道德绑架是没有用的,听说法国人的战争索赔达到三千五百多亿德国马克。”

  “这么多钱,怎么可能啊?”

  “是啊,帝国方面也觉得太玄乎,在这方面,英国人与帝国方面的意见较为一致。不能将德国人彻底分裂,也不能一杆子打死。战后一家独大的法兰西对欧洲平衡力量不利。”

  “法国人恐怕不会同意吧?”

  “这就是此次巴黎和会的最大难点之一,英国的乔治首相意思是和帝国方面一起,对法国人施压。作为回报,将会支持帝国方面在战后利益分割的绝大部分诉求,前提是已知部分。”

  “呵呵呵,乔治那个老东西本殿下打过几次交道,确实是个政坛老狐狸,算计的比谁都精明。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坚持对德国严惩和彻底清算的企图,恐怕难以实现。”

  “殿下所言极是,欧洲各国和帝国方面意见较为统一,对战后的德国清算还是要留有余地。毕竟法兰西一家独大,对战后的欧洲均势很不利,沙俄内战打成这个程度,短时间内消停不了。”

  “对了,仲仙,父皇对沙俄内战是什么态度?”

  “我就估计到殿下会问这个,在进攻面圣的时候,曾经特意请示圣上,圣上言道;沙俄偌大的帝国,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帝国主导政策是政治上保持与欧洲盟国的一致态度,军事上强化防范与震慑,行动上只看不说也不做,经济上倒是可以加强互动。”

  “明白了,还是父皇远见卓识啊,无论进退都留有余地。”

  “朝有明君,主掌乾坤,实乃帝国亿兆臣民天大的福分。对了,亲王殿下,欧洲东线的形势怎么样?”

  “呵呵,要我说啊,就是战火遍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色雷斯亲王楚-郑汇苦笑着摇摇头,不待首相李经羲勋爵追问,便缓缓的倒出了缘由。

首节上一节610/6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