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多海不知危险,还以为皇帝让自己露脸,兴奋的答应了。
他边走边撒,一路撒了过去,还站在火药堆里,朝李治挥手。
“陛下,臣撒好了。”
李治早已躲到更远的一块石头后面,朝群臣和护卫吩咐道:“所有人都找好掩物,躲起来。”
群臣都很不解,瞧皇帝那模样,难道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不成?
千牛卫们则没那么多想法,皇帝怎么吩咐就怎么做,在薛仁贵带领下,全都躲到李治身边。
不少人趴在李治侧前方,倘若有危险,随时能挡在皇帝前面。
警戒的金吾卫也在王及善带领下,四散而开。
李义府大声道:“陛下既然吩咐,自有缘故,大家都找个地方躲起来吧。”
于是群臣也都走远,各自找好掩体。
只有张多海一人站在火药附近,他也察觉到有点不对劲,远远呼喊道:“陛下,臣要躲起来吗?”
李治朝他招了招手。
张多海快步奔了过来,李治问:“有火石吗?”
张多海点头:“有。”
李治道:“你去刚才隔离线附近,用火石点燃那儿的黑色粉末,点完之后就跑过来,听清楚了吗?”
张多海已意识到这差事有危险,面色凝重的点了点脑袋。
他人虽胖,身体却格外灵活,用火石点燃隔离线附近的火药后,像一颗球一样滚了过来。
只见火星沿着火药线,朝着巨石不断靠近,就像一条红色小蛇在地上爬行。
群臣和千牛卫们都好奇的抬头张望,不一会,火蛇马上就要临近巨石。
李治将头趴在地上,两手塞住耳朵,王伏胜见他如此,也学着照做。
群臣见皇帝如此模样,也都暗暗心惊,屏气凝神。
只有刘仁轨是个天生胆大的人,他半跪着,紧紧望着巨石,眼睛都不眨一下。
霎时间,一片火红色的火花猛地升起,一闪即逝,紧跟其后,是一阵“轰隆隆”惊雷般的巨响,震得人耳朵嗡嗡直响。
因距离太近,瞧见火光的瞬间,爆炸声便传了过来。
狂风大作,乱石飞溅,一团团黑云升起,激起一大股黄色烟尘,热浪朝着四周席卷扑来。
张多海忽然大叫一声,扑在李治前方。
李治见爆炸已结束,正想瞧个仔细,却被他挡住,没好气道:“你这胖厮,快快让开,别挡了朕视线。”
张多海讪讪一笑,起身让开了。
好一会,烟尘终于散去,那块巨石虽已被炸的坑坑洼洼,主体部分却还在,约莫还有原来的三分之二大小。
碎石和泥土嗖嗖下落,有如雨点般打落在众人身上。
大部分大臣都被惊呆在原地,有人双手合十,默默祷告。
韩瑷惊魂未定,问道:“陛下,现在安全了吗?”
李治对效果已很满意,因为从外面都能炸开,那么用凿孔的法子效果会更好,炸开整个礁石只是时间问题。
“试爆结束,已经无碍了。”他挥了挥手。
阎立本与阎立德对视一眼,兄弟俩脸上都充满惊喜之色。
二人低声议论几句后,阎立本朝李治道:“陛下,只要此物充足,再提前研究好破石方案,应该能破开那两块礁石。”
他是工部尚书,阎立德则是将作大监,两人都是建筑行家,说的话令人信服。
李治道:“很好,爆破礁石的具体方案,就由工部、将作监共同负责,拟定好方略后,再呈给朕看。”
他决定先不告诉他们凿孔的法子,瞧瞧大臣们能否想到类似的法子。
薛仁贵忽然道:“陛下,此物威力能否再强上一些?”
李治道:“这东西叫火药,数量越多,威力越大。”
韩瑷好奇的问:“陛下,您是如何知道此药配方的?”
李义府笑道:“料来是地方官员献的。”
李治早已想好话术,感叹道:“不瞒诸位爱卿,此物是朕前阵子做梦时,有个官员在梦中献给朕的。”
这个时期,迷信严重,托梦的说法很容易被人接受。
韩瑷大吃一惊,问道:“不知是谁献给陛下的?”
李治缓缓道:“是个年轻人,他自称狄仁杰,并州人士,也不知本朝有没有这个人。”
阎立本脸色大变,急忙道:“陛下,您说的可是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狄怀英?”
李治喜道:“不错,他的字正是怀英,他在并州都督府吗?”
阎立本笑道:“陛下还记得两年前,任命臣为河南道黜陟使吗?臣当时在汴州遇到一个小官,被小吏诬告,审问他时,发现此人沉着冷静,德才兼备,堪称沧海明珠,臣便举荐了他。”
不少大臣相互间低声窃语。
阎立本这件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也因这桩美谈,沧海遗珠这个词,被形容为有才能之人。
当然,大臣们更关心的是狄仁杰的前途,准确来说是羡慕。
无论刚才的神药威力,还是皇帝现在欢喜的表情,群臣都已瞧出来,狄仁杰必定要一飞冲天了。
最近从书友们的留言中,作者发现自己知识面太过匮乏,幸得不少书友提醒,避免了很多错误。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作者会尽量避免错误。之前有书友说本书像女频,我也意识到了,后面会尽量减少后宫剧情。这本书会尽量将高宗时期的所有重大事件都写出来,大家关于剧情还有什么建议,作者都会参考借鉴。在此,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第38章 长孙无忌的猜测
李治早知狄仁杰是阎立本举荐,故意在他面前提起狄仁杰,就是希望他能捧哏。
听得阎立本果然举荐,他微微一笑,感叹道:“那应该就是他,此人竟献如此神物,朕倒想亲自见上他一见。”
李义府瞧出皇帝想重用狄仁杰,他曾在吏部当过员外郎,对狄仁杰的事知道一些,当即投其所好。
“陛下,臣听说狄仁杰担任法曹期间,处理大量积案,竟无一人诉冤,如此人才,可入大理寺为少卿。”
阎立本看了他一眼,拱手道:“臣附议。”
韩瑷反对道:“狄仁杰区区一个都督府法曹,一跃升为大理寺少卿,未免不合规制。”
都督府法曹是从七品下阶,这是职事官。官员任命,通常看的是本阶官,本阶官越高,能担任的职事官也越高。
来济问:“请问阎尚书,狄仁杰眼下阶官是几品?”
阎立本道:“狄仁杰目前是正八品下阶,征事郎。”
韩瑷道:“区区八品征事郎,如何能领大理寺少卿?陛下,臣以为,可以给狄仁杰一个县令做做,先瞧瞧他能耐。”
李淡淡道:“韩相,狄仁杰托梦献给陛下如此珍贵药方,功劳之大,足堪入史,怎能只给一个县令?”
许敬宗道:“老臣以为,可先擢升狄仁杰为朝散大夫,让他守大理寺少卿,若不称职,再罢便是。”
韩瑷急道:“朝散大夫是从五品下阶,狄仁杰就算功劳再大,毕竟三十岁不到,连升十级,恐无法令朝臣信服。”
许敬宗悠悠道:“驸马尚公主,也有升十级的,狄仁杰献火药,功劳不比尚公主小,如何不行?”
阎立本忽然道:“陛下,此药乃国家至宝,狄仁杰献药有功,按理来说,封侯拜相也是可以的。”
话锋一转:“不过,他年纪轻轻,骤至高位,恐心生骄逸。再者,他在朝中毫无根基,骤至高位,恐惹人嫉妒,于他也不利啊。”
李治点点头,道:“依卿之意,该当如何?”
阎立本道:“不如让狄仁杰暂代大理寺少卿,等他展露才华,再扶正位,届时便无人质疑了。”
韩瑷还要反对,被来济拉了拉,也就不做声了。
李治点头道:“就依阎爱卿之言,升狄仁杰为朝散大夫,暂代大理寺少卿。”
这时,刘仁轨忽然道:“陛下,此药不仅能用于民事,亦能用于军备,臣以为需严格保密。”
李治微笑道:“刘卿说的极是。”
刘仁轨道:“臣请陛下下一道旨意,凡妄议今日所见之官员,无论身居何职,都须严惩!”
李、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也都请旨。
来济忽然道:“陛下,朝中也有大臣因病未能前来观摩,可否相告。”
李治知他指的长孙无忌,道:“如此大事,长孙太尉自应知晓,你回去便把此事告诉他吧。”
转头又朝张多海道:“皇后问起此事,也可实言。”
张多海正为此事头疼,闻言急忙应诺。
禁苑一声爆响,整个后宫都惊动了。
武媚娘本来正在后殿沐浴,听到爆炸声后,心中一惊,还以为皇宫地动了,急忙喊来江尚宫询问。
江尚宫道:“回殿下,声音是从禁苑方向传来,并非地动。”
武媚娘在宫人伺候下穿好衣服,来到宫外,面朝北望去。
“陛下可在禁苑?”
江尚宫道:“陛下在虎圈,还把大臣们都喊去了,张少监也去了。”
武媚娘点点头,回到殿内梳妆,没过多久,张多海便回来了。
武媚娘询问发生何事,张多海屏退下人,将刚才试爆的事说了。
武媚娘听完后也感诧异,凝思片刻,问道:“那神药真是狄仁杰托梦献给陛下?”
张多海道:“陛下既如此说,料来不错,不然狄仁杰八品小官,陛下怎会知晓呢?”
武媚娘点点头,道:“你派人去调查一下此人。”
张多海领命去了。
李治并不知道,这次试爆让他在群臣心中的威望,又加深了一层。
原本大臣们以为皇帝只想请他们赴宴,谁知皇帝却一直挂念国事,实乃国之幸事。
一个八品小官,真能创造出如此神药?群臣大多不信。
他们更愿相信,这是皇帝圣德感动上天,再加祖宗神灵保佑,才借狄仁杰之手,让大唐得此神物。
大臣们聚集在中书省,商议破开三门峡礁石之事。
就在群臣商议着具体策略时,韩瑷忽然哼了一声。
“你们与其议论这些,不如商议一下如何劝谏陛下,取消对狄仁杰的晋升,方是要务。”
阎立德沙哑着声音,道:“韩相若不想出主意,那就出去。狄仁杰之事,无需再议。”
韩瑷笑道:“阎公说这话,只怕是因狄仁杰是令弟门生吧。”
阎立德面色一沉,道:“狄仁杰受封,是因梦献火药,非我兄弟举荐,你休要混为一谈。”
许敬宗忽然劝道:“阎公,韩相毕竟是宰相,您跟他争执,那不是吃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