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15节

  然而别人总是不信。

  薛讷望着父亲射靶,嘟囔道:“父亲就是射靶嘛,他们为何不信呢?”

  瞧着瞧着,他终于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

  薛仁贵每次箭之前,都会将弓弦拉的满满的,长时间不松手。

  看起来像是在瞄准,然而瞄准哪需要那么久?

  薛讷年纪长了几岁,见识也高了,一拍脑袋,道:“啊,我明白了,父亲故意把弓弦长时间拉着,是为了练习臂力。”

  然而看了半晌,又发现不对。

  薛仁贵有时候拉很久,有时候又拉了不一会,就射了出去,时间不定。

  薛讷好奇之下,便呆呆在一旁看着,过了好半晌,终于恍然。

  每次起大风的时候,薛仁贵才会射箭。

  风会影响弓箭准度,薛仁贵是故意在起风的时候,练习箭术,从而把握住起风对箭矢飞行的影响。

  正当他想的入神时,母亲柳氏的声音从走廊上传了过来。

  “薛讷,你在干什么,都快迟到了!”

  薛讷赶忙应了一声。

  另一边,薛仁贵听到声音后,也侧头看了过来,这才注意到妻子和儿子都站在一旁,将弓箭抛给下人,大步走了过去。

  柳氏朝薛仁贵斜了一眼,埋怨道:“难得放一天假,干嘛起这么早呢?”

  薛仁贵道:“习惯了,到了时辰就睡不着。”

  早膳已经准备好,一家人都坐在后堂用膳,薛仁贵难得与儿子相处,趁机问了些学业上的事。

  薛讷在崇文馆读书很是用功,对答的很流利。

  薛仁贵见此,非常满意,朝薛讷道:“讷儿,陛下马上要离京,我也要相随,你跟在太子身边,平日要注意一些,别让太子接近小人。”

  薛讷“哦”了一声。

  柳氏皱眉道:“讷儿才十岁,你怎么和他说这些话?”

  薛仁贵挑眉道:“那有什么?太子不也才七岁吗,已能帮陛下分忧了。讷儿既封了爵,又跟在太子身边,就要尽到臣子本分。”

  柳氏低头不说话了。

  薛仁贵的官虽越做越大,夫妻两人又常年不得见面,相互间已多了几分疏远。

  但薛仁贵只要一想起妻子当初不顾家人阻拦,也要跟随自己,后来又激励自己从军,才有今日的荣华富贵。

  他见妻子一副委屈模样,心中便升起满腔柔情。

  “好了,我不说了,你别生气了。”伸手握住妻子的手。

  柳氏这才转嗔为喜,帮他夹了块羊肉,笑道:“你多吃点,我送讷儿去崇文馆了。”

  薛仁贵点点头,道:“等会我也要去办点事,中午你不用留我的膳食了。”

  柳氏应了一声,拿了两张肉饼,让薛讷抓着吃,带着他去上学了。

  薛仁贵继续坐着用食,只可惜,这顿饭竟不得安宁。

  一顿饭的功夫不到,便有三拨人过来拜访,全都是薛氏族人。

  薛仁贵问了名字,全都是不认识的,便一个都没见,朝管家问道:“府中总是这么多客人吗?”

  管家笑道:“是啊,都自称是您的亲戚。”

  薛仁贵哼道:“我哪儿来那么多亲戚?”

  管家笑道:“阿郎,您可是一品国公,羽林卫大将军,河东姓薛的谁不想来巴结您,跟您攀个亲戚?就连薛氏族长,也常来拜访夫人呢。”

  薛仁贵道:“夫人全部都见吗?”

  管家笑道:“当然不会。认识的亲戚,娘子才会请进来招待。不认识但听过名字的,娘子会给点盘缠,打发走。那些名字也没听过的,就直接轰走。”

  薛仁贵点点头,自家夫人这样处置,倒也妥当。

  薛仁贵这一顿早膳,比平常人一天都吃的多。

  吃完之后,他径直朝着大理寺而去。

  进了大理寺,在一名文吏带领下,朝着狄仁杰的办公房而行。

  经过一片宽阔的庭院时,只听棍棒声响,侧头一看,却见几名汉子正在练习武艺。

  薛仁贵看了一眼后,不由停住脚步。

  动手的有五人,武艺都不差,尤其是中间那名年轻人,手中哨棒挥舞的毫无破绽,以一敌四,犹占上风。

  只见那四人站住四个方位,棍棒齐出,封住年轻人所有角落。

  年轻人以棍撑地,双足连踏,转了一个方圆,将四人全部踢飞。

  薛仁贵赞道:“好。”

  那年轻人寻声看来,虎目一闪,大步走了过来,拱手道:“您就是薛礼薛大将军吧?卑职李进,见过大将军。”

  薛仁贵听过他名字,笑道:“李将军武艺不凡,令人佩服。”

  李元芳目光灼灼的道:“薛将军,不知能否指点一下卑职?”

  薛仁贵见他如此直接,露出讶色,随即笑道:“那你我就切磋一下吧,点到即止。”

  那四名被李元芳打败的汉子,是大理寺武艺最好的四名捕贼官,平日对李元芳的武艺,极为钦佩。

  此刻见他竟要挑战大唐军中最负盛名的武将,都露出激动和忐忑的表情,在一旁观战。

  只见薛仁贵和李元芳手持哨棒,来到空地。

  李元芳双手持棒,斜握胸前,薛仁贵单手持棒,反握身后。

  李元芳足尖一点,率先冲了过去,面对薛仁贵这样的对手,任何试探和留手都是多余,既不尊重对方,也是在羞辱自己。

  所以他一开始就使出全力。

  棒影晃动间,“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

  李元芳已在几息之间,击出四五棒,却都被薛仁贵持棒封住。

  李元芳忽然棒势转低,如鞭子一般,扫向薛仁贵下路。

  “邦”的一声,薛仁贵长棍杵地,挡住来棒,横腿踢在棍上,荡开李元芳棍势,长棍在脖子上转了一圈,打向李元芳肩头。

  李元芳匆忙招架一棍,后退三步,反激起斗志,喊了声“好”,又冲了上去。

  李元芳全力猛攻,棒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然而无论如何变化,却破不开薛仁贵的守势。

  斗到三十合左右,李元芳见依然伤不到薛仁贵分毫,自知不敌,收棒退开,朝薛仁贵拱手道:“多谢将军指点。”

  薛仁贵赞道:“李将军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武艺,将来成就,必在薛某之上。”

  李元芳笑道:“您是来找狄寺卿的吧,我引您去见他。”

  薛仁贵抬手道:“不,其实找你也一样。李将军,你能带我去一趟卷宗室吗?”

  大理寺所有案子都会备份存档,放在卷宗室,以备将来查看。

  这本是大理寺重地,一般人轻易不得入内。

  不过薛仁贵是当朝国公,李元芳略一迟疑,道:“好,请随我来。”带着薛仁贵朝卷宗室去了。

  一共有六间存卷库房,都坐落在大理寺署第三进院,西边的一处院落中。

  李元芳问起薛仁贵要看哪个时期的案件卷宗。

  薛仁贵道:“永徽三年,房遗爱谋反的卷宗。”

  李元芳微微一惊,道:“薛将军,这个案子牵涉较重,放在最里面那间库房,连我也需得狄寺卿同意,方能去查阅。”

  薛仁贵道:“我不用看原卷宗,只需看吴王李恪平反的卷宗,也需狄寺卿同意吗?”

  吴王李恪平反之案,是由狄仁杰亲自办理。

  当时长孙无忌拿出太宗遗旨,想对付武皇后。

  结果皇帝借吴王之事,把他革去官职爵位,关入昭陵,这也就是近几年的事。

  李元芳奇道:“这份卷宗就在甲三库房中,您为何忽然要看此卷宗?”

  薛仁贵道:“我也是受人之托。对了,听说吴王被平冤昭雪时,那些被长孙无忌冤枉的其他宗室,也有很多被平反,是吗?”

  李元芳道:“只有蜀王李被平反,改封涪陵王。”

  李属于受李恪连坐,才被贬为平民,故而李恪平反,他也顺理成章被平反。

  薛仁贵问道:“江夏王李道宗呢?”

  李元芳皱眉道:“陛下并未下旨给他平反,不过也下了另一道旨意,将李道宗的亲族全部免罪。”

  薛仁贵道:“听说李道宗有两个儿子,如今可在长安?”

  李元芳摇头道:“那就不清楚了,二人既然免罪,去哪里都有可能。”

  薛仁贵皱眉不语。

  李元芳道:“您与江夏王认识吗?为何要找他的两个儿子?”

  薛仁贵道:“不,我只是受文成公主殿下所托。”

  李元芳想了想,道:“这二人下落,大理寺卷宗内不会有记载,不过您可以去户部查一下,他们脱了罪籍,定要重新入籍,只需查到他们新的户籍,就知道他们在哪了。”

  薛仁贵点了点头,拱手道:“多谢。”

  离开大理寺后,薛仁贵并未前往户部。

  调查李家兄弟的事,非一日可以完成,他马上就要离京,只能嘱托给朋友了。

  薛仁贵朋友不多,多是粗心的军中大汉,找人这种细心活,拜托他们肯定不合适。

  他思索了一会,心中很快有了最好人选,策马朝着高有道的府邸而去。

  敲了敲门,门仆把他请入高府,朝他笑道:“我家阿郎还未下衙回来,将军且在外堂等一会。”

  薛仁贵在外堂等候时,杜蓉出来跟他见了一面,命人上了茶,随即返回后院了。

  薛仁贵正等的发困时,忽见门口一颗小脑袋从门后探了出来,定睛一看,竟是个粉雕玉琢的女童。

  薛仁贵暗暗诧异:“高兄与杜娘子成婚才几年,哪儿来这么大的孩子?”朝那女童招了招手。

  那女童也不怕他,嘻嘻一笑,背着手走了进来,仰着小脸,道:“你就是薛礼大将军吗?”

  薛仁贵笑道:“是啊,你认得我吗?”

  女童道:“我听很多人都在说你,有人说你身高两丈,六只手臂,所以想来瞧瞧,你是不是比别人高一些,多几双手!”

  薛仁贵哈哈一笑,道:“薛某和普通人一样,只有两只手,更不可能有两丈高。”

  女童好奇的道:“那你怎么那么厉害,听说胡人听到你的名字,就吓得跪在地上叩头。”

  薛仁贵笑道:“也没什么,他们怕的其实不是我,而是大唐。”

  女童点点脑袋,拍手笑道:“我就知道是假的,人怎么能长那么高呢?”

首节上一节315/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