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16节

  薛仁贵望着女童,摸着下巴,暗思道:“也不知这娃娃是谁,与高兄什么关系,若是家世清白,倒可以给纳儿定个早亲。”

  便在这时,忽听外面传来一道喊声。

  “阿郎回来了。”

  不一会,高有道便走了进来,那女童朝高有道喊道:“阿耶,您回来了。”

  薛仁贵吃惊道:“高兄,这是你女儿?”

  高有道知道薛仁贵误会了,忙道:“他是我夫人一个堂兄的女儿,认我做义父。”

  摸了摸杜语荷的脑袋,道:“去找阿娘玩吧。”

  杜语荷脆声答应了,还朝薛仁贵打了声招呼,这才离开。

  薛仁贵甚是喜爱这女童,笑道:“这孩子礼仪教的不错,不知可定了婚配?”

  高有道瞧出薛仁贵的意思,怕他误会,赶忙道:“薛兄,此事说来话长,我们去书房说吧。”

  两人到了书房,高有道将杜语荷被皇后看中的情况说了,薛仁贵点点头,再不提此事。

  高有道问起他来意,薛仁贵便将要找李家兄弟的事说了。

  高有道奇道:“薛兄为何突然要找他们?”

  薛仁贵苦笑道:“我也是受文成公主之托,前阵子忙着训练羽林卫,没顾得上,却不想又要跟随陛下离京,只好把此事拜托高兄了。”

  薛仁贵治理昆藏时,多得文成公主相助,又钦佩她的经历,后来文成公主前来托付此事,实在难以拒绝。

  高有道笑道:“既是薛兄交代,小弟一定办好此事。”

  薛仁贵道了声谢,又和高有道喝了一阵酒,这才回了家。

  次日清晨,薛仁贵还是早早起床,练习弓箭,又用了膳食,辰鼓声一响,便入了宫。

  来到禁苑时,只见偌大的禁苑内,十分忙碌。

  皇帝出巡的队伍已经准备好了,除了随行人员外,还有生活用度物品。

  李治本人的东西倒并不多,反倒是武皇后和几位嫔妃们,带上一大堆东西,再加上官员们也带了些随行仆从和物品。

  加起来一共有两百多辆马车。

  原本定在中午出发,结果耽搁了一阵,直到未时二刻,才一切准备妥当。

  千牛卫和金吾卫在前摆开仪仗开路,李治的出巡队伍在中间,薛仁贵则率领一万羽林卫跟在后面。

  浩浩荡荡的队伍从昭运门而出,过水,很快拐入潼关道,朝着潼关方向而去。

第323章 太子的小参谋

  昭运门下,徐贤妃和太子带着众命妇、公主、皇子们正在送驾。

  眼瞧着圣驾远去,众人也各自返回自己的宫殿。

  常山公主和新城公主先去了一趟公主院,安慰了一番高安公主和义阳公主。

  义阳公主倒还好,高安公主则哭哭啼啼,嘴里还念叨着父亲为何不带她一起去。

  常山公主柔声道:“兄长是治病的,自然不能带你们了,咱们就在长安等着吧。”

  高安公主道:“那为何带上七弟他们呢?”

  新城公主道:“那是因七郎他们几个,年龄太小,兄长怕保傅们照看不好,这才带上,你难道也要保傅照看?”

  高安公主脸一红,又问:“那为何要带上姨娘她们呢?”

  新城公主道:“兄长这次会离宫很久,她们自要跟随伺候。况且她们也肩负着替皇家繁衍子嗣的责任,自然不同。”

  高安公主无言以对,只好问:“那父亲何时回来呢?”

  新城公主道:“那就说不准了,不必担心,总要回来的。”

  两人安慰了两位小侄女一阵,便离开皇宫,一起来到常山公主府。

  两人的公主府就在一条街上。

  因长孙诠刚升为雍州长史,负责管理长安县、万年县二十多个县城的琐事,平日很忙,晚上戌时后才归家。

  新城公主因此经常去常山公主家里串门。

  常山公主府比新城公主府略小一些,但距离皇宫更近,地理位置极佳。

  后院还有一座五层望楼。

  两女经常坐在楼上,一边欣赏长安景致,一边品着茶点闲谈。

  过了酉时,卢照邻差不多就要回来了,新城公主告辞离开,常山公主也开始准备晚膳。

  她是金枝玉叶,自然不可能亲自做饭,只负责决定做哪些菜,然后指挥着下人们忙活。

  等膳食做好后,全部摆上了桌,等了不一会,便有门子喊道:“驸马回来了。”

  未己,卢照邻便快步来到屋中,见到常山公主后,急匆匆的道:“公主,把你鱼符借我一下。”

  常山公主也不问原因,命人取来鱼符,递给了他。

  卢照邻拿上鱼符后,说道:“公主,这鱼符我能不能借给一个朋友用用?”

  常山公主奇道:“是谁啊?用来做什么?”

  卢照邻道:“你认识的,高有道,他想去户部查阅库籍,但非户部官员,只有五品以上才有资格借阅,所以只能找你借一下鱼符了。”

  常山公主性子温顺,听说不是做违法之事,微笑道:“那就拿去用吧。”

  卢照邻大喜,接过鱼符,飞快的跑了出去,来到府门外后,将鱼符递给高有道。

  “高兄,拿去吧。”

  高有道拱手道:“多谢卢兄,明日晚上,我一定归还鱼符。”

  卢照邻笑道:“你我之间,不必提谢字,要不要来我家用膳?”

  高有道笑道:“不了,我夫人还等我回去呢。”告辞一声,离开了公主府,很快回到自己家中。

  次日,高有道下衙之后,立即前往户部查阅李道宗两个儿子的户籍公验。

  因他手持公主鱼符,户部官吏非常配合,从旁协助,很快找到了两人的户籍。

  两人果然从罪籍改回良籍,籍地是渭州成纪县。

  高有道见这么快完成薛仁贵委托,也暗暗欣喜,出皇城后,先去公主府归还了鱼符。

  随即回到家中,挑选两名仆人,让他们去一趟成纪县,寻访李家兄弟。

  渭州位于陇西,距离长安不远,八日之后,派出去的两名家仆就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原来一个月前,李家兄弟就向官府办了公验,来长安探望亲人,眼下应该就在长安。

  任何进长安的外地百姓,都必须在长安县或万年县登记。

  高有道去长安县一查,果然查到了两人在官府办理的公验,另外也查到了两人落脚的邸店,位于崇仁坊。

  高有道当即朝着崇仁坊而去,很快找到那家邸店,正要进门,忽与两个头戴斗笠、手持横刀的男子擦身而过。

  “最近几日,长安城的江湖子似乎变多了。”高有道暗暗皱眉。

  来到柜台,向掌柜询问起李家兄弟。

  掌柜诧异道:“您问李景恒和李景仁两位客官吗?他们刚刚出去了。”

  高有道问:“何时出去的?”

  掌柜狐疑道:“就在刚才呀,您进门的时候,应该遇到了才是,您不认识他们吗?”

  高有道吃了一惊,暗道:“难道是刚才那两个江湖子?堂堂李姓宗室,怎会落魄至此?”

  不及多想,快步追了出去。

  很快在大街上追上两人,他心中疑惑,并未上去相认,默默跟在两人身后。

  只见他们一路往北,穿过十字街,在一座大府宅斜对面停下,似乎正在观察那座府宅。

  高有道抬眼看去,心中猛地一惊。

  门楣之上挂着块牌匾,上面赫然写着“长孙府”三个字。

  “不好,他们要找长孙无忌报仇!”高有道心中叫道。

  李家兄弟在长孙府外站了一会,随即绕到府侧一座小巷。

  高有道小心翼翼的跟在身后,发觉二人围着长孙府绕了一圈,应该是在选择潜入长孙府的位置。

  不一会,两人在长孙府西北方向的院墙外停下,却没有立刻潜入,而是走到附近一处屋檐下,隐身于黑暗之中。

  高有道深吸一口气,朝两人躲藏的地方走了过去。

  两人躲藏的地点选的很好,再加上天色已暗,这里又是个昏暗的小巷,高有道走到一丈外,竟还看不到两人轮廓。

  正当他要继续接近时,白光一闪,一柄刀架在他脖子上。

  “你是谁?”李家兄弟中的一人低沉着声音问。

  高有道镇静的道:“在下高有道,弘文馆校书郎。”

  架刀之人吃了一惊,道:“你是东殿学士?”

  高有道五人一直在甘露殿东边的偏殿帮皇帝处理政务,官职虽低,名声却不小,民间都称他们为“东殿学士”。

  高有道道:“正是。”

  另一人伸手按住先一人的手臂,示意兄弟收刀,随即朝高有道拱了拱手。

  “不知高校书找我兄弟何事?”此人便是李家兄弟的大郎,李景恒。

  高有道问道:“你们打算刺杀长孙国舅吧?”

  李景恒并未否认,沉声道:“高校书,我们敬你是陛下器重的文臣,不与你为难,还希望你不要多管闲事。”

  高有道道:“我本不想管你们的事,奈何受人之托,不得不阻止你们。”

  李景恒皱眉道:“你受何人之托?”

  高有道道:“当朝凉国公,上柱国,左羽林卫大将军,薛礼!”

  两人对视一眼后,李景恒道:“我兄弟与薛大将军素不相识,他为何托你找我们?”

  高有道道:“他是受文成公主之托。”

  两人听了此话,都是一震,久久不语。

  高有道缓缓道:“两位都是李姓宗室,何必干出这种刺杀的小人行径呢?”

  持刀的李景仁道:“我们是为父报仇,天经地义。”

  高有道道:“既然两位问心无愧,为何要等圣人离京,才来动手?”

  李景仁听了此话,不由低下了头。

  李景恒忽然伸手拉住高有道,将他拖到黑暗之中,用手捂住他的嘴。

  高有道吃了一惊,正要反抗,李景恒在他耳边道:“别出声,有人来了。”

首节上一节316/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