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17节

  高有道听到此话后,顺着他视线看去,只见月色之下,果然有一群黑衣人过来了。

  他们相互之间并不说话,只用手势交流。

  来人一共八人,身上都背着刀,用布紧紧裹住,这是怕刀光反射,被人发现。

  其中四人蹲了个马步,另四人踩着他们肩膀攀上院墙,再用绳子把下面四人拉了上来。

  顷刻功夫,八人便潜入长孙府,动作利落,训练有素。

  等他们消失后,李景恒才松开高有道的嘴。

  高有道面色苍白,问道:“那些人跟你们一伙的吗?”

  李景恒摇了摇头。

  高有道愣道:“他们也是来刺杀长孙无忌的?”

  李景仁哼了一声,道:“当然,想要长孙无忌性命之人,可不止我们兄弟。”

  李景恒见到妹妹派人寻自己,心中复仇之心稍淡,再者挂念妹子,便道:“我们先离开这里。”

  三人很快出了巷子,绕回到正街。

  忽听马蹄声响,一群金吾卫策马奔驰而来,为首之人赫然是李。

  李家兄弟这身打扮,形迹可疑,很快被金吾卫注意到。

  一支小队将他们围住,带到李跟前问话。

  李瞧见高有道后,诧异道:“高校书,你怎么在这?”

  高有道赶忙朝李见了一礼,道:“我与这两位朋友刚刚喝了顿酒,从这里经过。”

  李点点头,也不多问,命人放了他们,径直带人来到长孙府外,领兵冲了进去。

  李家兄弟瞧见这情况,脸色变得苍白。

  要不是高有道阻止,恐怕两人就要被金吾卫拿获了。

  高有道道:“两位去我府上说话吧,我把公主殿下的情况,与两位说一下。”

  两兄弟对视一眼,点了点头,跟着高有道离开了。

  另一边,李带人闯入长孙府,一路直奔后院。

  来到长孙无忌书房外的庭院时,只见一群灰衣侍卫押住了八名黑衣人,长孙无忌正向一人问话。

  长孙无忌见李带人过来,淡淡道:“李兄来的正好,这八人潜入我府邸,欲图谋不轨,被我府丁拿获。”

  李见他无恙,松了口气,道:“我得到消息,有人想刺杀你,所以带人过来。你没事就好。”

  长孙无忌笑道:“想不到李兄竟如此关心老夫。”

  李吩咐身后金吾卫将刺客押走,朝长孙无忌道:“书房说话吧。”

  两人一起来到书房,长孙无忌亲自煮茶待客。

  李见他刚被人行刺,竟仿佛没事人一样,也不由佩服他的心性。

  “长孙兄,陛下离京,长安城不会像之前一样太平了。我知道一处隐蔽所在,你过去躲一阵子,等陛下回来,再回长安吧。”

  长孙无忌瞥了他一眼,道:“我虽没了官职,要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倒也不难,不劳李兄费神。”

  李皱眉道:“那你为何不走呢?”

  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会,道:“眼下还不行,我还有两件事要办,等这两件事办完,我便会向陛下请旨,回昭陵替先帝守灵。”

  李心中一凛,道:“你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我帮你办了。”

  长孙无忌微笑道:“多谢李兄美意,只不过这两件事都只能我亲自去做,无法假手他人。”

  李默然半晌,道:“那我给你派点护卫吧。”

  长孙无忌抬手道:“不必,我能自保。”

  李深知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多年,手中还藏着很多力量,这句话倒也不算逞强。

  “那好,你有什么事,可以随时来找我。”

  转身便要走。

  长孙无忌朝他背影问道:“李兄,当年我那般打压你,你今日却如此待我,能告诉我原因吗?”

  李停顿了一下,道:“陛下将长安城托付给我,你若死了,我如何向陛下交代?”说完快步离去。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脸上多了几分疲惫之色,走到椅子上靠着。

  以前他不是没有被人刺杀过,永徽六年,武皇后刚立,他便遭遇过刺杀,情况比今日更凶险。

  那时他却丝毫不放在心上。

  然而今日遭受刺杀后,竟感受到几分疲惫感。

  难道自己连心态都老了吗?他暗暗感叹。

  衰老,才是一个强者最大的敌人,当年瞧见太宗皇帝病重时,他便有此感觉,今日更是切身体会。

  他宁愿用自己拥有的一切,去换取年轻。

  这一刻,他才终于明白,为何太宗皇帝那样内心强大的人,也会相信方士的长生药了。

  正感慨间,外面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音。

  “大兄,您没事吧?”是长孙诠的声音。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掩去眼中的疲态,神态又恢复了从容。

  “进来吧。”

  “吱呀”一声,长孙诠推门进来了。

  他满脸都是汗水,显然是飞奔而来,仔细打量了长孙无忌一会,见他毫发无伤,这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您没事就好。”

  长孙无忌笑道:“老夫纵横一生,几个小蟊贼,还能把我怎么样?”

  长孙诠严肃道:“兄长,您还是去躲一躲吧,自陛下离京后,长安城就涌入不少可疑之人,我感觉要出事了。”

  长孙无忌凝视着他,道:“正因如此,我才不能离开。你如今身为雍州长史,这既是机遇,也是隐患,我必须帮你渡过这一关。”

  如今的长安城,最考验的就是雍州府的管理能力。

  若是能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让雍州府保持稳定,便会在皇帝心中上大分。

  但如果长安城出了什么大事,雍州长史也是第一个被问责之人。

  长孙诠见长孙无忌这神态,便知再劝也无用,叹道:“那我给您多加点守卫吧。”

  长孙无忌这次没有再拒绝。

  等长孙诠离开后,于志宁也派人过来询问。

  想要长孙无忌命的人很多,但想要保护他的人也不少。

  就连太子李弘,得知消息后,也派人过来关切,还从东宫调了一支卫队,命其保护长孙无忌。

  这突如其来的行刺,让李弘这个监国太子,好一阵忙碌。

  他手忙脚乱的安排好一切后,便像个小大人一样,在自己屋里转起了圈子,还一边自言自语。

  “还有什么安排漏的地方呢?嗯,让我再想想……”

  “兄长,你派人保护长孙无忌,母亲知道了可要不高兴咯?”坐在一旁吃点心的李贤道。

  武媚娘离开后,还带走了弟弟妹妹,他一个人在立政殿无聊,便经常跑到东宫找李弘玩,住在东宫。

  有时候遇到什么事,他还会化身为小参谋,在一旁替兄长出一些古灵精怪的主意。

  李弘对弟妹一向很照顾包容,也从不说什么。

  他听李贤直呼长孙无忌的名字,当即板着小脸,训斥道:“应该叫长孙舅公!”

  李贤哼了一声,道:“他以前欺负母亲,我才不叫呢。”

  李弘也懒得和他计较,问道:“你刚才说母亲会生气,那是为什么?”

  李贤瞪大了眼睛,道:“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当初母亲册封皇后,就是他带头反对的讶!”

  李弘皱眉道:“事情都过去了,他也被父亲削为平民,母亲不会再跟他计较了吧。”

  李贤嘻嘻一笑,道:“你一点儿不了解母亲。要不是父亲不让,长孙无忌早被母亲给收拾了。”

  李弘忽然一拍手,道:“啊,我想起来了,得赶紧把舅公遇刺之事,告诉父亲和母亲才是!”

  李贤嘟囔道:“喂,兄长,你有没有听我说话啊?”

  李弘却不理他了,走到桌案旁,很快写下一封公文,递给贴身小内侍陈顺儿。

  “六百里加急,送到父亲手中!”

  陈顺儿应诺一声,转身去了。

第324章 长安奏报

  自宝女王第二次登基后,倭国的都城,便迁移到飞鸟城。

  遣唐使阿边麻吕在唐朝待了四年后,因唐朝取消遣唐使,终于被宝女王召回了倭国。

  倭国的王宫,名为飞鸟板盖宫。

  阿边麻吕此刻,就跪在王宫后寝殿之中,向倭国最有权势的两人,宝女王和中大兄王子,汇报唐朝情况。

  两人都以跪坐的姿态,并坐上首。

  宝女王坐在中间,中大兄王子坐在一旁。

  宝女王今年已六十多岁,年轻时,纵然以美貌闻名,此时却只是一个垂垂老矣的妇人。

  无论如何,这位妇人都是倭国最高统治者。

  当她听到唐朝皇帝接待各国使节时,将倭国的位次排在新罗之后,冷哼一声。

  “唐朝皇帝无礼,竟如此羞辱本国。”

  坐她旁边的中大兄王子沉声道:“无缘无故,唐朝皇帝怎会突然对我国变得冷淡?”

  阿边麻吕听到此话,浑身一颤。

  这位中大兄王子可不是好糊弄的,当初便是他,逼迫宝女王退位。

  宝女王虽再次登基,却也没能力收拾他。

  倭国权力,暂时由两人共同执掌,形成一种奇妙的平衡。

  “王子殿下,我也不知唐朝皇帝为何突然变了态度,之前没有任何征兆。”他低声道。

  中大兄王子冷冷道:“出现这种情况,你这个驻唐使难逃其咎,来人,把他拖下去,处以醢刑!”

  醢刑便是将人剁成肉酱的刑法,原本是中原王朝出现的,后来慢慢传到朝鲜、倭国。

  阿边麻吕听到此话,差点吓昏了过去。

首节上一节317/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