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93节

  杜复道:“下官知道,不用韦中丞提醒。”

  检举与弹劾不同,弹劾若是找不到明确罪证,一般也就被斥责几句,最多降级。

  检举若是找不到证据,又或者提供的证据不充分,便是诬告,罪加一等,有性命之忧!

  李治瞥了杜正伦一眼,见他表情沉静,一言不发,朝他问道:“杜卿,杜校书要检举你,你可有话说?”

  杜正伦沉声道:“官员若有违法之举,同僚可进行检举,这是朝廷规制,臣无异议,愿意接受任何讯问。”

  这话表面听没什么问题,然而却潜藏着一层意思。

  官员若犯罪,一般只有同僚最有机会知道。

  杜复一个小小校书,怎会知道杜正伦违法乱纪之事?

  户部郎中陆敦信当即出列,问道:“杜校书,你身为弘文馆校书郎,负责掌校典籍,订正讹误,倘若杜侍郎真犯了罪,你如何知道?”

  杜复道:“白马商社主人名叫杜隆,是杜侍郎的侄子,我是顺着他,才查出杜侍郎的罪行。”

  陆敦信道:“杜校书并非捕贼官,也非监察官,又为何调查白马商社呢?”

  杜复道:“我也是无意中发现他们暗中向官员行贿,故而调查。”

  陆敦信道:“既然您发现白马商社有问题,为何不向雍州府举报,却要私自调查呢?”

  杜复满头大汗,顿时难以回答。

  这时他才终于明白李义府的意思。

  朝堂之上,并非拿着证据就能开口说话。

  杜正伦根本不用出面,手下一名官员,凭着三言两句,就把他难住了。

  “怎么不说话了,是心虚了吗?”陆敦信步步紧逼。

  李义府忽然出列,道:“陆郎中,杜校书检举之人,是户部侍郎,你身为户部郎中,是否应缄口为好?”

  陆敦信微微一愣,果然退了回去,不做声了。

  杜复刚要松一口气,工部员外郎崔漪又迈步出列,道:“下官认为陆郎中刚才的问话有理,还请杜校书回答。”

  他是工部官员,李义府也不好再说什么。

  李敬玄出列道:“杜校书是来检举杜侍郎的,诸位同僚却抓着细枝末节不放,不让他开口,这是何意?”

  他这是向李义府示好,才开口相帮。

  卢承庆出列道:“既然杜校书在朝堂之上,检举杜侍郎,那么其他人发现疑问,也可询问,难道刚才的问题很难回答吗?”

  杜复见涉入之人越来越多,心中大急。

  他知道这些人是想让他主动坦诚与杜正伦的过节,到时便说他是为旧怨,诬告杜正伦。

  可明知如此,也想不到办法应对,因他调查白马商社的目的,正是为了报复杜正伦。

  这时,长孙诠出列道:“其实杜校书已经向雍州府举报过了。”

  崔漪看了长孙诠一眼,道:“哦,既然如此,杜校书等待结果便是,为何要在朝堂检举?”

  杜复见这么多人都在帮自己,心中略定,道:“因为雍州府调查太慢,下官又无意中发现此事与杜侍郎有关,兹事体大,故在朝堂上检举!”

  卢承庆正要反驳,忽听李治开口道:“杜复,你要检举杜正伦,可有证据?”

  杜复忙道:“臣有检举书在此,请陛下圣阅。”

  王伏胜很快呈了上来。

  李治阅览完之后,凝视着杜复,道:“这些大多都是臆测之词,仅凭这些,你就要检举朝中四品高官吗?”

  杜复脸色大变,急忙道:“陛下,只需……”

  李治挥手道:“不必多言,来人,将杜复带下去,关押大理寺。狄卿,朕把他交给你了,以诬告罪论处!”

  狄仁杰拱手道:“臣遵旨。”

  大殿中的执戟金吾卫上前,将杜复拖了下去。

  群臣都没料到皇帝是这种反应,相互间打着眼色。

  于志宁忙道:“陛下,能否将检举信,给臣看一下?”

  李治淡淡道:“都是些虚无缥缈的猜测,不必看了。朝会继续。”

  半个时辰后,朝会结束。

  李治从侧门离开大殿,刚出两仪殿,便朝王伏胜吩咐道:“召狄仁杰、于志宁、薛仁贵觐见。”

  李治回到甘露殿,坐在龙椅上,重新翻看着杜复那封检举信。

  不多时,薛仁贵、狄仁杰和于志宁都来到了殿内。

  李治没有任何废话,将检举信递给王伏胜,道:“三位爱卿,请看一下这封检举信。”

  于志宁最先看,看完之后,一脸诧异,递给了薛仁贵,狄仁杰最后看。

  信中一共有两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和易宝会有关。

  检举书上记载了三场易宝会。

  在易宝会上,白马商会的执事,与三名豪奴进行了交易,那三名豪奴的主人,全都是工部官员。

  白马商会每次交易的东西,都是一个黑色盒子。

  检举信上还标明,每次交易完后,工部就会给白马商会批下一个工事项目。

  三场交易完后,白马商会得到一座铜矿的开采权、一座铁矿开采权、以及一片草场的使用权。

  另一方面,信中详细介绍了白马商会的情况。

  短短几年,这个商会已经成为大唐最顶级的商会。

  马匹、毛皮、宝石、石炭等……

  只要是漠北能够做的买卖,它全部涉足,而且都越做越大。

  大唐其他地区,其实都有抑制商人的政策。

  只有漠北不同,李治为了开发漠北,对商人并不设限,甚至允许他们发展私军,对付地方部落。

  正是在这样的政策下,再凭着漠北这块沃土,白马商会已经在漠北地区,发展为一座巨型商会。

  商社民团数量,就有两千多人,皆是骑兵。

  商社还雇佣了大量铁勒人为长工,所有工人加起来,超过一万多人。

  待三人全部看完,于志宁最先开口道:“陛下,这封检举信的内容真实可信,只要稍微调查,便可证实。”

  李治道:“朕知道。”

  于志宁不解道:“那您为何要将杜复关起来呢?”

  李治道:“薛卿,你有什么看法?”

  薛仁贵沉声道:“他们已经有了造反的能力。”

  此话一出,于志宁和狄仁杰都吃了一惊。

  李治缓缓道:“不错,他们有人有马,还有铁矿,完全可以私做兵器,组成军队。”

  于志宁急忙道:“陛下,杜氏根基都在长安,老臣以为,他们应该没那个胆子谋逆。”

  李治缓缓道:“朕也不相信洹水杜氏会造反,但以防万一,此事需慎重处置。”

  于志宁听皇帝这样说,点了点头,不再反对。

  漠北地域辽阔,这样一股力量若是生乱,解决起来会非常麻烦。

  李治道:“薛卿,你立刻去一趟燕然都护府,调动燕然军,控制住白马商社,这是以防万一。”

  薛仁贵拱手道:“臣领旨。”

  李治接着道:“狄卿负责暗中调查白马商社和洹水杜氏,在薛卿控制住漠北情况之前,要暗中调查,不得打草惊蛇。”

  狄仁杰道:“臣领旨。”

  李治道:“于卿,你尽快制定好新律,这次的白马商社案是个典型,朕希望按照大唐律令,公正审判,免得造成商人恐慌,影响漠北将来的发展。”

  于志宁忙道:“老臣遵旨。”

  李治挥手道:“好了,你们都去办事吧。”

  三人齐应一声,一起告退离开。

第376章 权力如毒酒

  却说下朝之后,李吉独自走在承天门大街上,脑中还在想着刚才朝会之事。

  当时杜复检举杜正伦时,提到白马商会,李吉暗暗欣喜,本希望他能成功。

  到时拿下白马商会,便可审问小祥弟弟所在。

  却不想杜复如此无用,也不知上呈了怎样的的检举信,竟惹得龙颜大怒。

  他自己折了不打紧,反倒助长了白马商会的气势,如今李吉也不大敢去调查他们了。

  李吉心不在焉的来到吏部,领了鱼符印信,心情甚是不快,也不急着去雍州府报道了。

  出了朱雀门后,他径直去平康坊武侯铺,找上了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怕他泄露自己身份,拉着他出了武侯铺,找了个茶棚坐下,笑问:“你今日应该去雍州府上任才是,怎的有空找我?”

  李吉叹道:“刚才朝堂出了件大事,没心情上衙。”

  贺兰敏之问是何事,李吉便将情况跟他讲了。

  贺兰敏之听完后,沉默了一会,道:“其实我这两天,也翻看了一下永徽疏律。”

  李吉道:“哦?”

  贺兰敏之沉声道:“律典之中,记录贪污受贿最详细的有两部,一部是《巡廉六条》,一部是《监察十二条》。”

  李吉想不到他竟如此上进,连枯燥无聊的律典都看得进去,问:“里面可有条例,能定白马商会行贿罪的?”

  贺兰敏之道:“没有,我翻看了一下,以前的贞观律只有一条简律,受财者杖六十。长孙无忌等人修订永徽律时,加了些细则,比如寿礼、加冠礼等,献礼价值,不得超过一定数量,否则以行贿论处。”

  李吉若有所思道:“今日朝会之上,陛下倒是让于志宁、张柬之他们,修订新律。”

  贺兰敏之笑道:“那咱们就等着吧,也许新律之内,囊括了易宝呢?”

  李吉望着茶杯发呆,道:“修订律法,听说都要花上好几年,小祥哪等的了那么久?”

  贺兰敏之道:“那就没办法了,你已经帮那个小内侍很多了,他应该不会怪你。”

  李吉怏怏不乐,与贺兰敏之告别后,回到了府中。

  次日,他去雍州府上衙,熟悉了一些政务。

  下午申时,一名文吏来报,长孙诠准备在清风楼设宴,为他和赵持满两人接风,同时也算同僚之间相互认识。

  宴席之上,雍州府的官员都对他极为热情,一顿酒宴后,李吉心情好了点,回到府中时,下人却告诉他,狄仁杰正在府中。

首节上一节393/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