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凤眸微闪:“如此说来,长孙诠果然也牵涉到此案了?”
张多海道:“那倒没有,不过长孙诠似乎对那笔税款很感兴趣,他帮长孙羊杀史诃耽的条件,就是让长孙羊告诉他税款下落。”
武媚娘道:“长孙羊告诉他了吗?”
张多海道:“在狄仁杰捉拿长孙羊之前,长孙诠便已从长孙羊口中,问得税款下落。”
武媚娘凝思片刻,蹙眉道:“奇怪,长孙诠的目的难道是那笔税款?”
张多海道:“从狄仁杰的态度来看,他似乎觉得长孙诠另有目的,对了,狄仁杰还查到一件事。”
武媚娘侧头道:“何事?”
张多海道:“狄仁杰查到,收人头税的河北道五州之地,恰好是新城公主的封地。”
武媚娘心中一动,道:“难道长孙诠是因这个原因,对朝廷不满?”
张多海道:“极有可能。那五州之地,原本只向公主府交税,朝廷却突然向他们收人头税,还因长孙羊之故,连收两次。长孙诠年纪轻轻,心生怨愤,走歪了路,再正常不过了。”
武媚娘“嗯”了一声。
从这个角度来看,长孙诠盯上那笔税款也正常,因为在他看来,那原本就属于公主府的钱。
张多海笑道:“殿下,长孙诠似乎准备离开长安,去洛阳取出那一笔钱。”
武媚娘点点头。
只要长孙诠取出那笔钱,便是铁证如山,无论他有什么理由,皇帝都不会容忍他了。
“盯住他了吗?”
张多海笑道:“盯的死死的,长孙诠那蠢货,只挑选两人随行,刚好是五娘和司宫台那小子。”
武媚娘生性多疑,盯着他道:“如此巧合,他不会发觉了什么吧?”
张多海笑道:“应该不会,臣以为是因史诃耽之事,长孙诠对他们两人最为信任。”
武媚娘点点头,脸上忽然露出一丝感伤之色。
这种表情在她脸上很少出现,张多海奇道:“殿下,您怎么了?”
武媚娘淡淡道:“长孙诠毕竟是新城的驸马,陛下最喜欢这个妹子,亲手处置她丈夫,心中肯定为难。”
张多海道:“那也没办法,是长孙诠自己取死,就算没有五娘,司宫台那边也会向陛下汇报此事。”
武媚娘道:“长孙诠死不死,吾不在意,只是新城公主性子刚烈,她若做出过激之事,只会让九郎伤心。”
张多海陪笑道:“那也是,陛下若忧伤过度,头疾复发……”
武媚娘冷冷扫了他一眼。
张多海赶忙跪地,叩首道:“臣失言……臣失言……”
武媚娘挥手道:“别磕了,去让新城公主来见吾。”
张多海应诺一声,快步退下,不一会,便带着新城公主过来了。
新城公主面无表情的行了一礼,硬邦邦的道:“不知皇后找我过来,所为何事?”
命妇之中,也只有她敢这么和武媚娘说话。
其实在废王立武时,两人便有过一场争端。
长孙诠夫妻也反对废去王皇后,立武媚娘为后。
长孙诠是因为王皇后并无大错,新城公主则是因为武氏是她父亲妃子,心中觉得难以接受。
新城公主身为长孙皇后的女儿,从小备受宠爱,李治登基后,更是将她捧在手心。
当初王皇后坐镇中宫时,她便曾跟王皇后起过冲突,王皇后也对她颇为忌惮。
武媚娘当了皇后,因废王立武之事,又因新城公主是长孙家的媳妇,两人势成水火。
一开始唐高宗也很为难,两女闹矛盾时,他两不相帮。
武皇后随后改变策略,不直接跟新城公主争吵,反而处处示弱。
如此一来,唐高宗果然开始偏向武媚娘了。
新城公主更加不忿,她性子耿直,脾气刚烈,学不来武媚娘示弱那一套。
有一次两人争吵,新城公主叉着腰对武皇后一顿大骂,恰好被唐高宗看到,就将新城公主责怪了几句。
新城公主又怒又委屈,便开始跟兄长冷战,很少再进宫,只在正日宗室宴会时入宫一趟。
正日宴会那天,她本想着给兄长一个向自己认错的机会,她就顺着台阶下了。
谁知宴席之上,李治并未对她太多关注,仿佛将她当做一个普通的皇室成员。
新城公主人认定武皇后挑唆兄妹关系,回家后大哭一场,发誓再也不进宫了。
如今被武皇后忽然喊过来,她自然没有好脸色了。
武媚娘沉默了一会,道:“新城,你知道长孙诠最近做了什么吗?”
新城公主眼中闪过一丝怒色,道:“你又想做什么?”
武媚娘凛然道:“不是吾想做什么,你应该问问你夫君长孙诠,他想做什么!”
新城公主怒声道:“你若是敢对他下手,我绝不与你干休!”
武媚娘哼了一声,道:“吾只提醒你一次,回去和他好好谈谈,他若肯回头,也许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新城公主冷冷道:“你想让他屈服于你,帮你对付长孙无忌吗?休想!”
武媚娘摇头道:“话已至此,听不听随你,你可以走了。”
新城公主狠狠瞪了她一眼,气呼呼的离开了。
第109章 赈济流民
三月的风,暖洋洋的,空气中带着一股清新的味道。
日过中天,繁复的先农礼终于结束。
李治坐着御辇朝皇宫返回。
回到甘露殿后,沐浴更衣,在后宫慢跑了两刻钟后,便躺在水阁中午休。
睡了半个时辰后,李治沿着金水河慢慢走着,正行之间,内侍来报,狄仁杰求见。
李治见远处有个亭子,便走过去坐下,传旨狄仁杰来后宫觐见,又命人摆上围棋。
未几,狄仁杰来到亭子,叙礼毕,正要向李治汇报时,李治笑道:“先不急,咱们弈一局再说。”
狄仁杰应道:“是。”
狄仁杰平日很少下棋,棋力比李治略逊一筹,正是李治一直寻求的对手。
两人厮杀了一局,狄仁杰竭尽全力,最终收子时,李治赢了两路。
如此酣畅淋漓的一局棋,让李治心情愉悦,朝狄仁杰笑道:“狄卿有什么事,现在可以说了。”
狄仁杰遂将长孙羊招供的事说了。
“陛下,长孙诠已经离开长安,臣想请旨抓捕。”
李治沉默了一会,道:“先盯着他,等他取出那笔税款,再人赃并获吧。”
狄仁杰领命去了。
李治回到甘露殿,翻开桌上的奏章,其中有一份引起他注意。
河北过来的流民,已临近潼关,距离长安城不远。
中书省宰相们商议之后,提议在潼关设置赈灾点。
然而高有道却不同意宰相们的意见,在奏章打了叉,还附上了自己的意见。
他认为潼关关口人流太大,若是设置赈灾点,很容易堵住潼关道和崤函道。
高有道提议放这些流民过关,在长安北面的富平县、淳化县、白水县安置赈灾点。
再命雍州府,将这些流民重新计册入籍,安置在长安周边县城之中。
李治沉吟片刻后,同意了高有道前面的措施。
只不过后面最后一点,被他略做修改。
他决定将这些流民安置在安西都护府,让他们在那边繁衍生息。
只有此处的唐人多了,大唐才能真正站稳安西这片区域。
处理完剩下的奏章后,李治来到左偏殿,只见高有道几人正在忙碌。
李治挥了挥手,说道:“几位爱卿先放下手中之事,朕有话要问你们。”
众人齐齐起身,拱手道:“陛下请吩咐。”
李治道:“朕最近都没看到三门峡的奏章,所以向你们问一下。”
元万顷抢着道:“回陛下,三门峡非常顺利,已裂破一块大礁石,另一块礁石,应该也快裂破。”
李治道:“既然已破开一礁,三门峡运粮数量,是否增加了。”
郭正一道:“回陛下,臣已算过,原本每月只能运粮三千石,如今已能超过七千石。等破开另一块礁石,每月当可运粮万石以上。”
李治点点头,道:“传旨中书,将洛阳运送过来的粮食中,调一千石粮食,赈济流民。”
流民只有三五千,这一千石粮食,足够他们吃上十天半月。
这段时间内,便可将他们安排为后勤人员,运粮去安西,同时也可在安西入籍落户。
李治忙完之后,天色已晚,朱雀门方向传来暮鼓声。
李治出了甘露殿,来到立政殿,只见内厅之中,武媚娘、杨夫人、武顺三人都在织女红。
武媚娘原本正在和母亲、姊姊说闲话,却依然第一时间发现了李治。
“母亲,姊姊,陛下来了。”她低声提醒一句,起身见礼。
李治抬手道:“不必多礼。”走到榻上坐下,端起茶杯喝茶。
杨夫人很早就瞧出,李治对她这个丈夫娘,似乎不太满意,每次见面,都没什么话说,于是拉着女儿告退离开了。
待两人离去后,李治开口道:“媚娘,朕过两日要出宫一趟。”
武媚娘讶道:“陛下要去哪?”
李治放下茶杯,道:“朕打算去富平县,瞧瞧流民的情况。”
武媚娘微笑道:“陛下去便是,宫中自有妾身。”
李治看了她一眼,道:“媚娘,朕今晚想留下来。”
武媚娘愣了一下,面色微红。
李治摸了摸她肚子,笑道:“朕只是陪陪你和孩子,不会做什么,更不会违反规制。”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妾身领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