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你去告诉穆昆,半个时辰内,爷若是见不到他本人,他的全家老小肯定见不到中秋节的月亮了!”
已是月底了,就算胤现在下令屠杀穆昆的家小,无论如何,等隆科多接令的时候,也是下个月的初一了!
不仅如此,八十还听懂了胤的暗示,穆昆的家小都完了,八十的家小呢?
没办法,涉及到了那把龙椅的争斗,无所不用其极,才是固有的逻辑!
成王败寇,输家就是贼,就要任由赢家摆布!
胤把丑话说在前头,也免得穆昆和八十,将来被砍下脑袋的时候,还敢叫冤!
大草原,不相信眼泪!
八十回去不久,就见护军营的营门大开,穆昆一马当先,八十拍马紧随其后,带着护军营的大小军官们,一起来拜见胤。
“护军统领,奴才穆昆,请大帅安!”穆昆为了保住权位,故意献媚式的改变了称呼。
不过,以胤如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权势和地位,完全当得起大帅二字!
大帅,可比十五爷,响亮得多!
在十五爷之上,还有三爷、四爷、八爷、十四爷等十几个爷。
但是,整个大清的当下,敢称大帅的,唯有胤一人尔!
“穆昆,你和八十留在爷的身边,协助指挥平叛。其余的人,回去整顿兵马,跟着爷去骁骑营那边。”
胤这么一吩咐,穆昆马上就明白了,他和八十,成了胤的人质。
俗话说的好,擒贼先擒王!
胤手握旨意和金批大令,节制大半个朝廷的兵马,他完全可以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
但是,穆昆和八十,尚未完全证明他们的忠诚!
所以呢,胤最理想的手段,就是把穆昆和八十控制在手。
反正吧,完全不耽误,他们指挥护军,跟着胤一起行动。
驯服了护军营之后,胤的手头掌握了近两万兵马。
不夸张的说,就算是骁骑营反了,胤也可以利用绝对的优势兵力,将他们镇压下去。
等穆昆把一万多名护军集结起来之后,胤纵马驰到军阵前。
“爷奉旨勤王,只要跟着爷奋勇杀敌者,爷不吝重赏,一切缴获皆归你们自己所有。”
护军实在太多了,胤不敢开出太大的赏格。
否则,事后追究起来,胤难逃邀卖军心之嫌!
真正干大事之人,不仅要想当前,更应该,对秋后算帐有所了解。
君恩似水,胤不得不防!
日上三竿之时,胤率领二万余兵马,浩浩荡荡的逼近了骁骑营的大营!
PS:今天的第一更送上了。距离7000张月票,只差一点点了,各位爷们多赏月票,我努力多码字。二更大约23:30左右。三更,在凌晨了!
第179章 二废太子(5)
大军赶到骁骑营外时,只见人马过两万之后,漫山遍野,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
胤用兵一向推崇谨慎小心,数百名侦骑被梯次派出,洒向了四面八方。
实际上,西夏玩弄大宋,惯用的伎俩就是坚壁清野,诱敌深入,最后劫了粮道。
此招对付宋军,屡试不爽!
胤正欲派人去通知骁骑营的统领,爷来了!
不曾想,骁骑营的大门,忽然打开了,只见一名骑士,纵马飞奔而来。
距离胤百丈远的时候,那名骑士翻身下马,缓缓步行到了塞图的近前。
“骁骑营参领,奴才楞哈德,请十五爷大安!”
楞哈德任由塞图仔细的搜了身,缴走了腰刀和匕首等物,快步走到胤的马前,毕恭毕敬的扎千行礼。
“你们统领呢?”胤的心里,已经有了不祥的预兆。
“回十五爷,我们统领大人,誓死忠于皇上,却被逆贼暗算,以身殉国了!”楞哈德带着哭腔说,“昨晚到处兵慌马乱的,又无旨意传来,奴才被迫封营,以图自保,请十五爷重重的治罪!”
胤点点头,叹息道:“封营自保,就是大功一件,何罪之有?起来吧!”
“谢十五爷恩典!”楞哈德长松了口气,异常诚恳的说,“实话说,奴才一直提心吊胆的不敢合眼,就怕出大事。现在好了,您带着大军来了,奴才也就放心了!”
“嗯,你去传爷的军令,命所有骁骑步行出营列队,胆敢违令者,格杀勿论!”
不管愣哈德说的如何天花乱坠,胤就一条原则:诸葛用兵唯谨慎!
让惯于马上作战的骁骑,步行出营列阵,就等于是,拔了毒牙的银环蛇,再无半点毒害了!
以步对骑,需要很多的数丈长枪和拒马,或是数千支火绳枪,又或是很多大炮。
呵呵,谁敢作乱,难道不怕索伦铁骑的铁蹄践踏么?
胤又不是睁眼瞎,带没带长枪,难道看不见么?
愣哈德微微一楞,随即明白胤的心思,这是对骁骑营很不放心呐!
不过,作为节制直隶诸军,又手握遏必隆刀的胤而言,他的军令必须遵从。
一个多时辰后,骁骑营的全体官兵,步行出营,列好了阵型,等待胤的巡阅。
胤却不慌不忙的下令,命乌林带着他的卫队,骑马冲进骁骑大营,挨个帐篷检查一遍。
这么做的好处,毋庸置疑,确保了胤自己的安全!
又过了半个时辰,乌林回来禀报说,骁骑大营内,空无一人!
嗯,愣哈德经过了初步检验,胤也放心了。
于是,胤下令骁骑上马,然后带着三万余兵马,浩浩荡荡的把行宫保护了起来。
保护行宫的措施,都安排好了之后,胤这才坐着大筐,被侍卫们吊入了行宫。
“汗阿玛,臣儿护驾来迟,死罪,死罪!”
一见了笑吟吟的康熙,胤赶紧伏地请罪!
作为臣子,你在外头带兵再辛苦,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不仅不能叫苦,还应该为可能的疏失买单。
“痴儿,你乃至忠之子臣,朕只信得过你!”康熙说这话,真的是半点都不心虚。
节制直隶诸军的大权,授予胤之时,康熙就等于是梭哈了龙命!
一旦胤起了歹念,故意坐视太子很可能的率军反扑行宫,康熙肯定活不成!
“起吧,来人,赐座!”康熙显得很高兴。
只要御前三营在手,康熙已是稳胜之局!
胤若是年羹尧或是隆科多那种货色,肯定大咧咧的坐了。
但是,熟读史书的胤,心中始终不忘先君臣,后父子的基本处事原则。
“汗阿玛,臣儿再不孝,也不敢在君父驾前无礼!”胤伏地不起,忠得一塌糊涂。
“痴儿,痴儿,痴儿……”康熙连说了三个痴儿,却终究拗不过胤,允他站着说话了。
一旁的张廷玉,暗暗叹息不止。
昨晚到今天中午,胤的表现,他都尽收眼底。
不管从哪个方向而言,胤不仅是至忠之臣,而且,精通兵法和人性。
数万立场不明的大军,在胤步步为营的布置之下,重新站到了今上这一边。
胤力挽狂澜于既倒,可谓是居功至伟!
说实话,张廷玉也没有料到,胤竟然如此迅速的就控制了整个大局!
以张廷玉的眼光,自然看得很清楚,胤成功的控制住了前锋营的绝对精锐,便正式打开了胜利之门。
近距离观察之下,张廷玉发现,胤走的每一步棋,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阳谋。
积小胜为大胜,等护军营被控制住之后,已是稳胜之局!
胤原本就擅长单口相声,即使是不浮夸的平铺直述,康熙也听得津津有味!
听说胤在前锋营里,杀了个参领,康熙冷冷的说:“乱世用重典,该杀!”
大敌当前,那名参领胆敢乱提问题,很容易扰乱军心,不管是不是附逆之贼,杀了白杀!
又听说,骁骑营的统领,和逆贼同归于尽了,康熙不由唏嘘叹息道:“此忠臣也,不能亏待了。从他的诸子之中,选一个能干的,暂时充任三等侍卫,赏三等男世爵,赐奠银一万两,入祀台基厂的昭忠祠,四时祭扫,香火不断。”
昭忠祠,位于东交民巷的台基厂,是顺治时,为了祭祀以和硕敬谨亲王尼堪为首的大清开国功臣所建。
必须承认,康熙对于护驾的忠臣,确实异常之慷慨大方!
只要舍得厚赏,不管康熙算不算圣主,总有人替他卖命!
当着康熙的面,胤把承诺过的封赏和世爵,做了详细的禀报。
非常时期,必行非常之事。
作为节制直隶诸军的胤,只要根本目的是为了护驾,确有便宜行事之权。
“都准了!”
皇帝不差饿兵的道理,康熙比谁都懂,不然的话,怎么可能坐得稳皇位?
实际上,一旁的张廷玉,非常清楚,康熙原本以为,肯定是花银子如流水,国库至少要空一半。
谁曾想,胤只掏了一百多万两银子,以及几十个世爵,便顺利的控制住了大局!
不夸张的说,只要大清还是康熙的大清,哪怕把国库的银子都掏空了,也在所不惜!
胤输了,还可能留条狗命!
康熙若是输了,只可能是李建成的下场。
康熙掌握了整个平叛的过程后,这才告诉了胤一个惊人的消息:昨晚开始,太子胤就不见了!
实际上,胤早就猜到了,太子这一次肯定会想方设法的举兵谋反。
历史上的刘据、李承乾,都是被逼到了绝境之后,被迫铤而走险。
因为,被废了的太子,几乎必死无疑!
相反,被迫禅让皇帝,比如说汉献帝,反而活得很滋润。
曹丕其实还不错,既没有宰了汉献帝,也没有杀了弟弟曹子建。
只是,到了政归司马氏之后,统治阶级的道德底线,荡然无存!
洛水之誓的背信弃义,为万世所不耻!
“小十五,下一步应如何应对?”康熙心情甚好的向胤问计。
胤哈腰答道:“回汗阿玛,以臣儿之见,必须马上传檄天下,揭穿胤的逆行。同时,训诫天下人,擒胤来归者,一律既往不咎。若有藏匿胤不报者,诛其全族,鸡犬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