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作为胤的连襟,胤必须要狠!
此时不狠,等奸人进谗言之时,就很容易勾起康熙的疑虑!
一直闭嘴不言的张廷玉,仔细的咀嚼了一番,赫然发现,胤做事,竟然是光明正大的滴水不漏!
“骁骑营统领,由谁补缺?”康熙看似轻描淡写的问题,当即令胤拉响了脑内的警报。
开什么玩笑,御前三营的统领人选,岂是人臣所应插手的么?
“回汗阿玛,臣儿对骁骑营内的情况,一无所知,不敢妄加保举。”胤的立场站得极稳,该他管的事,就勇于担当。不该插手的事儿,绝不妄言。
康熙瞥了眼张廷玉,张廷玉哈下腰,沉声道:“伏惟圣裁!”
张廷玉才不傻呢,御前三营内部的人事问题,胤都不敢插手,他哪来胆子擅提建议?
“嗯,就让傅尔丹去接任吧!”康熙一锤定音,作出了决定。
胤暗暗松了口气,他看得出来,康熙向他征询意见,确是真心。
但是,有些要命的大事,就怕秋后拉清单。
不过,傅尔丹这小子,如果胤没有记错的话,那可是和通泊惨败的元凶之一。
另一个元凶嘛,嘿嘿,便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老四。
就军事而言,乾隆就有仅仅通过奏折,看懂前线胜败的卓越见识。
而老四呢,他的军事才能,完全不值一提!
当然了,正因为老四是个军事盲,胤才有机会,掌握更大的兵权!
整个下午,张廷玉和胤,并肩坐在一起,逐字逐句的研究,废除太子胤的明发上谕,以及讨逆檄文!
PS:这是第二更,三更凌晨了,求赏月票。
第180章 二废太子(6)
说实话,胤和张廷玉一起共事的时间,也不算短了。
但是,像现在这样并肩坐一起,商议明发上谕和讨逆檄文,这还是头一遭。
张廷玉不敢和胤有私交,担心遭了康熙的忌。
胤也看不上,张廷玉这种工于心计的老官僚!
所以,他们两个人,以前每天坐在同一间值庐内,却几乎不说话。
时间一长,以他们两个的城府,也都明白了,对方的身上,满满的都是同类的气息!
在顶级天龙人的圈子里,同类往往相斥!
比如说,在张居正的小圈子里,绝不可能出现高拱式的门下。
本质上,张居正和高拱,都喜欢揽权,都要说了算。
所谓,阁内无二首,这就注定了,张居正和高拱,水火不相容。
不过,胤把张廷玉看得很透,可谓是纤毫毕现。
而职业老官僚的张廷玉,却看不明白,胤的胸怀大志!
这其中嘛,除了胤不揽权不结党之外,胤和曹佳氏不仅有奸情,还整出了个小野崽,简直太具有迷惑性了!
不管是康熙,还是张廷玉,他们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始终看不出,胤和阿瞒、巨君之徒,有任何相似之处。
搞文字工作,张廷玉肯定比胤更擅长,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不过,既然康熙发了话,让胤和张廷玉共同商议大事,胤总要装个样子给他看看嘛!
在皇权砖制时代,敷衍皇帝的形式主义,永远都会存在。
等初稿拟好之后,又经过了仔细的推敲,张廷玉又和胤一起,来见康熙。
康熙自然也没闲着,他把御前三大营的统领和参领们,召进行宫里,挨个进行抚慰。
经过广泛的谈话交流之后,康熙终于搞明白了,太子居然能把手伸进御前三大营?
帮着太子干坏事的核心人物,不是旁人,正是太子的奶公,内务府总管凌普。
凌普利用总管的职权,大肆捞黑钱,然后,暗中撒给御前三大营的将领们。
实话说,如果是胤暗中拉拢高级将领,即使有点效果,也不可能太好。
但是,凌普代表的是太子,这就迥然不同了。
康熙的身体一直不大好,又中过风,右臂不太灵便。
老主子的身体不大好了,心思灵活的老奴才,为了保住富贵,难免要和新主子,有所勾搭了!
历史上的和中堂,就有常保富贵的幻想!
可是,和中堂帮着太上皇,拼命的压制嘉庆,一旦山陵崩后,焉有活路?
“衡臣,拟旨,剥了凌普的皮,其家小一概贬入辛者库为奴!”
赢家必须通吃!
既然康熙赢了,那就随便剥了凌普的皮。
若是太子赢了,康熙逃不了建文帝的下场。
朱老四故意派人到处去找建文帝,呵呵,也就是不想承担弑君的恶名罢了。
张廷玉不愧是刀笔吏中的佼佼者,以他为主,草拟的上谕和檄文,康熙几乎一字未改的下发了。
在皇权砖制时代,不管幕后如何恶臭,表面上,总要讲究个师出有名。
二废太子的上谕,以及讨逆檄文,一起明发天下之后,就意味着胤彻底完了!
实际上,明发天下的上谕,主要是针对蒙古草原的王公贝勒们。
康熙看得很清楚,胤的外援,必在草原之上。
果然不出所料,半日后,梯次洒出去的侦骑来报,距离行宫五十里以外,发现了一股大约万人的蒙古骑兵,正往北面逃窜。
直到此时此刻,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康熙叹息道:“简直是丧心病狂啊!”
胤其实已经想到了,却故意闭紧嘴巴装傻。
胤想作乱,除了勾结御前三大营之外,必然要寻求蒙古外援的帮助。
而胤的三女婿,正好是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喇布坦。
现在,康熙还有啥不明白的?
胤先派梁九功,故意在行宫里纵火,逼迫康熙离开行宫。再利用前锋营和骁骑营里的暗线,故意制造内部混乱。
当御前三大营都乱成一锅粥之时,胤的好女婿阿喇布坦,再率军给予康熙致命一击。
说实话,胤安排的真不错,很有可能成功!
然而,康熙棋高一招,提前下旨给胤,命他节制直隶诸军。
说来也甚有趣,上次复立太子之时,胤出了大力。这一次,粉碎胤弑杀君父阴谋的,还是胤。
既然涉及到了军事问题,康熙就问胤:“你有何高见?”
康熙朝的蒙古人,和明堡宗时期的蒙古人,战斗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经过皇太极到康熙,这三代君主的长期驯化和打压,如今的蒙古人,除了拥有大量火绳枪的准噶尔人之外,都不是大清禁旅八旗兵的对手。
康熙此问,就非常考验胤的政治智慧了。
胤心里明白,胤已经完了,他女婿阿喇布坦不可能不知道。
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阿喇布坦一旦暴露之后,只有两条可选,一是把胤交给康熙,一是带着胤逃去罗刹国。
“汗阿玛,臣儿以为,应该下旨给草原诸部,凡是擒杀阿喇布坦者,一律晋为亲王,赏食五俸。”
大清的爵位,其实分为很多种,既有宗室爵,也有民爵,还有蒙古爵。
其中,蒙古爵的待遇,完全无法和皇族宗室爵,相提并论。
照大清会典的规定,蒙古亲王的年俸仅为2000两银子,外加20匹缎,就这,再没别的了!
现在,胤提议赏食亲王五俸,也就是说,年俸变成了一万两银子,这几乎赶上皇族宗室的和硕亲王待遇了。
要知道,蒙古人不缺弓马和牛羊,却极缺银子。
有了银子,才方便购买晋商们送进草原的各种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
不夸张的说,一万两银子的蒙古亲王年俸,真有财帛动人心的巨大魔力!
常言说得好,纵有万贯家财,带毛的都不算!
这里带毛的,指的就是牛羊马之类的牲畜。
在大草原上,即使有一万头牛和马的巨大财富,只要一次大寒潮来袭,就可以全给你冻死。
银子,才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花的硬通货!
“胤呢?”康熙刚问出口,张廷玉赶紧把头一低,不得了,这是一道送命题。
“噗嗵。”
令康熙万万没想到的是,胤当场跪了,伏在地上,泪如雨下的说,“汗阿玛,您就算是从此厌弃了臣儿,臣儿也要说句心里话。杀子尤为不祥,史笔如铁,必然有损圣君之明。臣儿恭请汗阿玛,饶了二哥的一条狗命,求求您了……求您了……”
嘿嘿,老大建议替父杀子,结果呢,被圈禁到死,父子从此永不相见!
胤何等精明,他怎么可能重蹈老大那头蠢猪的覆辙呢?
康熙就算是再坏,也不杀亲儿子!
老四再心狠手毒,也没弄死废太子!
“你好大的狗胆?竟敢替逆贼说话?”康熙勃然大怒,厉声喝道,“你别打量着立了一点点小功,朕就不敢宰了你!”
“汗阿玛,您是千古少有的圣君,万万不可留下杀子的恶名啊,我的汗阿玛啊……”胤伏地大哭,终至泣不成声。
康熙见胤居然还敢顶嘴,怒不可遏的站起身子,抬腿就踢在了胤屁股上。
唉,胤猝不及防之下,居然被踢趴下了。
只见,胤头上的顶戴也掉到了地上,滚了一圈,居然滚到了张廷玉的脚边。
君王一怒,流血万里!
张廷玉第一时间就跪了,伏地颤声说:“皇上,微臣向来不敢多嘴多舌,可是,真不能杀了二阿哥啊!”
伏在地上,哽咽不止的胤,暗骂张廷玉,老阴碧,狡猾大大的!
今天,在场的张廷玉若不替废太子说话,将来,整个桐城张家,必被牵连清算。
天家骨肉,今上既可以阴杀,也可以明杀。
但是,在场的臣子,若敢不劝,嘿嘿,后果不堪设想。
事后,等康熙醒过了神,张廷玉难逃族诛的重罪:坐视天家骨肉相残!
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了,疏不间亲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