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149节

  天德帝缓缓扭头,眼神中刻意闪过几分锐利的光,让隋枫连忙低头。

  “知道了。”

  天德帝轻轻嗯了一声,“继续盯着,这几日各方的大小动向,朕都要知晓。”

  “是。”隋枫立刻答应,又道:“陛下,还有最后一事,周山那边,最近晏夫子的人被孟夫子的大弟子和孙女联手,整治得有些狼狈,似乎在盘算着反击。”

  天德帝闻言淡淡一哼,“让他们闹,闹出了事情,朕才好收拾。你注意着点,千万不要让他们伤到孟夫子的人身安全便是。”

  “是。”

  待隋枫告退,天德帝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玉扳指。

  政儿,你的心腹,似乎已经开始认可老六了。

  不过,就不知道他有没有那个本事,能够让他们倾心了。

  那几位可不是什么简单角色,而且还带着几分迂腐的清高,老六怕是要栽个跟头了。

  不过也好,他心志是你们兄弟中最坚韧的,应该能扛得住。

  不论如何,这孩子虽然本事不及你,倒也算是有颗爱民的心,值得观察一下。

  老迈的皇帝,对着风无声地呢喃着。

  风声轻轻拂过他的脸庞,仿佛有一只手,将他眼角似有似无的水痕,轻轻擦干。

  “齐公子,在下服气了,真的服气了!你们太厉害了!”

  临江楼的雅间中,盐商总会的副会长坐在齐政的对面,一脸佩服。

  他前日还觉得会长和卫王定下的那个赌约或者条件简直是宫中内侍抚琴无稽之谈,但没想到仅仅就在一天过后,魏奇山直接垮台了,俞家也跟着没了。

  他对卫王的手段,这下是彻底没脾气了。

  江南那场大胜,果然不是偶然,这样的人,或许也真的值得盐商总会押注。

  齐政微笑着直入主题,“卫王殿下静候卢会长和各位的决断。”

  副会长当即点头,“齐公子放心,在下返回扬州,便会立刻和会长等人商议,尽快向殿下表明我们的诚意。”

  齐政举起杯子,“在下始终是那句话,我们的合作,没有压榨,只有双赢。”

  副会长重重点头,“双赢,双赢!”

  当齐政拜别盐商总会的副会长,回到卫王府,准备趁着这个难得的空闲,和一直闭门读书的周坚说说话,带着他出去逛逛的时候,却瞧见了院子里的一阵喧嚣。

  “来,这些东西摆这儿。”

  “快,去再弄些字画来,挂在这面墙上。”

  “哎呀,你们几个傻站着作甚?去挑些好点的茶具和茶叶备上!”

  秦先生站在院子里,连声吩咐着,整个王府的人,都被催促得团团转。

  齐政拉着一个仆人问明白的情况,眉头一皱,来到了秦先生面前。

  “秦先生,这是忙什么呢?”

  秦先生瞧见齐政,将他拉到一边,低声开口道:“齐公子,这不是几位前太子手下的贤才要来拜访嘛,我们这不得好好准备准备。你也知道咱们王府,在文雅方面,的确欠得有些多了啊。”

  齐政微微一笑,“秦先生,要不要听听在下的想法?”

第181章 君子不党?

  秦先生辅佐卫王多年,虽然才智在老狐狸和妖孽众多的中京城,的确不算出类拔萃,但寻常的人情世故还是够用的。

  以齐政如今在卫王府的地位和威望,他这句话,显然只是出于不让自己难堪的礼节,而不是真的征询。

  他微笑道:“自无不可,在下洗耳恭听。”

  齐政开口道:“秦先生是觉得这三位前来拜访的大人,都是颇有才名,而且是前太子颇为看重之人,今日之拜访,对于殿下拉拢人才,十分关键,故而需精心准备,尽量契合对方的喜好,对否?”

  秦先生嗯了一声,“正是此理,如此也显得殿下对他们的重视,才能更好地拉拢啊!”

  齐政点头,并未表达出否认的姿态,言语上却道:“那秦先生觉得,他们不知道殿下平日的作风吗?他们又是因何前来主动拜访呢?”

  秦先生微微一怔,稍一琢磨明白了齐政言语中的意思,皱着眉头沉默了片刻,“齐公子之言,亦有几分道理,但这三位真的不简单啊!”

  “太子詹事白圭,乃是状元出身,自翰林院起,历任天下多处,以陕西巡抚之职入京任礼部尚书,后转任詹事府詹事,其人官声极佳,人品亦是远扬,乃是前太子极为看重之人,曾有人以储相称之。”

  “其余两人虽只是各部郎中,但也是翰林出身,名气同样不小,只待资历合适,便有望被提拔。”

  他看着齐政,“齐公子,你想想,如果殿下能将这三位纳入麾下,那么很有可能手中便有一个兵部侍郎,一个吏部侍郎,外加一个政事堂相公,如果再算上南京巡抚陆大人,殿下在朝堂的实力已经绝对够看了。”

  齐政点了点头,“这样吧,反正此事也需要殿下点头,咱们去找找殿下,在下有些话,就一并说了吧。”

  很快,二人便在演武场旁见到了卫王。

  大冬天里,练得头上“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卫王走下演武场,来到休息室,一边听秦先生说着情况,一边端起一旁温热的茶水,咕嘟咕嘟地灌着。

  听完之后,他看着齐政,略有不解,“如你当初在江南为我规划将来时所讲,我想要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团结太子王兄的势力,是最好的出路。如今他们既然前来,为何又会觉得,无需大张旗鼓地对待呢?”

  他认真道:“要知道,这几位虽然如今的位置不算特别高,但都是太子党的中坚力量,能左右整个太子党的风向。”

  齐政微微一笑,“在下的意思,并非是不要郑重对待,而是不要在文雅之事上做文章,不要用这种方式去迎合他们。”

  他看着略微有些不解的卫王和秦先生,解释道:

  “殿下觉得,他们为何愿意主动前来?显然是殿下今日在朝堂上的行径得到了他们的认可,那殿下应该思考的是,他们看重了殿下那一点,然后将这一点发扬光大便是。”

  秦先生开口道:“齐公子我懂你的意思了,但殿下做好他自己,和我们按照他们的喜好布置,表达咱们的重视,这二者并不冲突啊!”

  卫王也对秦先生这话颇为认同,二者并不冲突。

  但齐政过往的厉害摆在面前,他也只是好奇地看着他,等着他的解释。

  齐政缓缓解释道:“殿下可以表达对他们的重视,但不该以这样迎合的方式。”

  “如今的朝中,储位之争如火如荼,大家都争相结党,投入楚王、齐王麾下。但这几位显然不是那样的人,否则他们早就应该改换门庭,投入楚王或者齐王的麾下了。”

  “他们为何会主动前来拜访殿下,是因为殿下今日所表现出来的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心系百姓,不争权夺利,契合了他们的理念。殿下若是一得知他们到访,便精心布置,试图赢得他们的效忠,他们会怎么想?”

  “殿下和秦先生都说了,他们是很优秀的人才,那殿下这些时日的所作所为,有到了那种让他们纳头便拜,直接效忠的程度吗?如果没有,那他们今日这般主动,还是联袂而来,有没有可能是故作姿态以此试探殿下的真心,是来看看殿下是否真的具备他们目前所看到的那些品质和能力呢?若是殿下稳不住,欣喜之下,如此行径,会不会让他们觉得殿下先前的都是伪装?”

  “再退一步讲,比尊崇儒道,礼贤下士,殿下比得过楚王吗?比财大气粗,殿下比得过齐王吗?他们为何没有改换门庭到那两位那儿,不就是不想成为那样结党的人吗?太子党就不提了,在他们心里,效忠储君可不算结党。”

  “或许他们会吃这一套,既然眼下的东西就足够吸引他们,那何必去赌?”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殿下就好比一个男子,遇见一心仪女子,没想到心仪女子竟然主动写信示好,殿下应该怎么做?应该是想想自己靠什么吸引到她这般,那些东西才是该坚持和发扬的。而不是好好一个昂扬汉子,英武男儿,为了这段姻缘,放弃自己原本的长处,曲意逢迎,百般讨好,甚至偏要做那傅粉何郎,到头来,反倒人家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弃之而去。”

  卫王听得不住点头,眉头却依旧没有舒展,“但问题是,如果不提到那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拉拢他们呢?难不成真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齐政笑了笑,“换个时候,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可行的,但如今这局势,却是容不得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下有了个计划,既然他们不愿意结党,我们需要他们的支持,我们不讨好他们,却可以尝试着扭转他们的观念。”

  卫王一挑眉,“如何扭转?”

  当齐政将自己的计划简单一说,秦先生皱眉,“齐公子,你这计划会不会太简单了些?”

  卫王却哈哈笑着,“只要你有计划就行,我相信你!”

  卫王都定调了,秦先生自然也不可能再反驳,当即道:“那在下这就去吩咐,让他们不必折腾了。”

  待秦先生走了,卫王笑看着齐政,调侃道:“你这十五六岁的人,怎么对男女情事如此精通?”

  齐政登时破功,尴尬一笑,“咳咳,殿下知道的,在下有个师尊。”

  卫王哈哈一笑。

  时间在悄然间,便来到了傍晚。

  秦先生亲自站在门口等到了联袂而来的太子詹事白圭、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熊翰、吏部考功司郎中孔真三人。

  而齐政和卫王则站在正堂的阶前,等待着他们。

  虽然齐政说不必大张旗鼓附庸风雅迎合,但该有的礼节和重视还是要有的。

  彼此见礼这些没什么好说的,只不过白圭等人在瞧见齐政的时候,还是因为齐政的年轻,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而等落座之后,发现齐政的座次竟然比秦先生还要更高时,心头也更多了些惊讶。

  看来江南传回的某些消息,有失偏颇啊!

  卫王笑着道:“本王的府邸向来朴素,让三位大人见笑了。”

  白圭等人自是连忙客套,说着些什么殿下客气了,淡泊明志方为正道之类的话。

  齐政忽然接话道:“其实依照殿下的意思,本来是打算打听一下三位大人的喜好,将这屋子好生布置布置,大张旗鼓地款待一番,希望能够与三位大人多多亲近些的。”

  “只不过被在下给拦住了,在下觉得,三位大人不结党,不抱团,殿下若是如此行事,或许会引得三位大人心头不悦,觉得殿下平日里都是伪装出来的磊落,反而不美。”

  “不知三位大人,觉得在下的分析可对?”

  齐政这过于直接的话,让白圭三人不禁面色齐齐一变。

  房间中,原本欢笑的气氛骤然凝结。

第182章 舌战三杰

  短暂的错愕之后,白圭看了一眼坐在主位上的卫王,见卫王只是微笑不语,心头也有了计较。

  他笑看着齐政,“齐公子此言,是想说卫王殿下的盛情虚伪,还是想说我等三人的行径是假清高呢?”

  听见这话,秦先生不由心头一紧。

  齐政这一上来就给人家这样来一下,人家这言语显然有些不客气了,万一这几位气不过直接起身走了咋办?

  而且这般态度,人家定然心头有火,想要达成目的又该是何等艰难。

  哎,他忽然有些后悔自己没能据理力争,劝住这位年轻傲物的齐公子。

  听着白圭的话,齐政同样微微一笑,“白大人和二位大人,也觉得如果卫王殿下像起初那般盛情,想要和诸位结交,便是违背本心的虚伪,便是不值得三位看重的品行吗?”

  听到这儿,白圭和熊翰、孔真三人都明白过来,齐政这是要和他们论道了。

  论的不是什么道法之道,而是为官为人之道。

  看着齐政那张过于年轻的面容,三人心头难免生出些荒谬之感。

  但如果卫王下江南和回京城那截然不同的面貌和成就,真的都是倚仗的眼前这个年轻人,他们又不得不承认,齐政倒也的确有些资格与他们说这些。

  白圭决定应战,“齐公子觉得,我等应该如何觉得?”

  听见这一句,先前得了齐政讲述的卫王心也悄然提起来了。

  他藏在袖中的手悄然捏着,感觉在沙场上对着北渊那些号称马背上长大的敌人时,都没这么紧张过。

  不知道齐政的惊世之才和三寸不烂之舌,能否为他再创奇迹。

  齐政微笑,却没直接回答,“听说三位大人皆是翰林出身,在下着实仰慕得紧,想向诸位请教一下历史,不知三位大人,觉得曹刿此人如何?”

  白圭三人皆是一愣,没想到齐政会问这样的问题。

  三人默默思考着齐政这个问题的用意,但三人的确是谦谦君子,坦坦荡荡,在这样的场合,白圭也没藏掖,直接按照心头所想道:“曹刿此人,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有短视而无远见,乃是鲁国衰弱的主因之一。”

  齐政笑着道:“白大人的观点倒和许多人不同,在下愿闻其详。”

  白圭缓缓道:“长勺之战,曹刿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论,率领较弱的鲁军大败齐军,在追击之时,也能冷静观察,最终确定战果,被许多人津津乐道,奉为传奇。但当是时,周礼尚在,两国交兵需尊周礼,其以诡道诈之,方得其胜,并非君子所为。”

  “及至两国会盟,其持刀剑挟持齐桓,为鲁国赢得会盟胜利及数座城池,看似又赢一场,却再度败坏周礼。齐桓大怒,管子却言其已自取灭亡,何也?”

首节上一节149/2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