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138节

当然,安息帝国方面,也早就提防着匈奴骑军会从这个方向突围。他们调来了拉伊古城的那十万军马,在东南方向的林中埋伏着,另外,还有那数万的骑军在那一带的密林外等着。

也不知道这些西方的人头脑的确是比较简单还是怎么样。又或者是他们还真的没有意识到战争的多元化。

在东南方向的密林中埋伏的安息帝国的十万军马,他们居然不懂在林中布置陷阱。

其实,这个时候,也根本不需要布置什么太过有建设性以及那些什么太隐蔽的陷阱,更不需要什么太大杀伤力的陷阱。他们就只需要轻轻松松的在山林间,利用山林间的藤蔓,尽可能的布置更多的绊马索,然后埋伏好弓箭手,这定然就能轻轻松松的灭了这些匈奴骑兵。

如果是汉军的话,有着十万人手,估计不仅可以飞快的布置一些绊马绳之类的,还能利用铁蒺藜,在林中限制敌军人马的逃走方向,将他们逼进自军的埋伏圈当中。

可惜,这些安息帝国方面的军马,居然就只懂傻呼呼的在一片稍为较为稀疏的林中结阵埋伏。

这个选址倒也不错,因为匈奴骑军,肯定得要往那些林木较为稀疏的地方逃出来。

可他们却只是懂得结阵守住,勉强在林中埋伏了一些弓箭手之外,便再也没有什么动作了。

很快,阿甲王便率着败军狼狈的逃到了这支安息军马的埋伏之处。

的确,在突然遭受到了埋伏之后,阿甲王的这些匈奴败军也真的被打懵,损失了不少的军马。

但是,他们在狗急跳墙之后,不计死活的冲锋,甚至,有部份匈奴骑兵,绕到了一些更茂密的林中,直接从那些林中突了出去。

事实上,除阿甲王逃出来的匈奴军马,其实还有大半人马。

这个,尽管是在匈奴大营没有什么准备之下遭受到了突然攻袭。可是,安息帝国方面的军马,一个并没能同时攻击到整个匈奴大营。另一个,就是匈奴人毕竟都是马背上的马族,在遭受到了攻袭的时候,不少匈奴士兵都能快速的骑上战马逃命。

所以,在战斗一打响不久,匈奴人马上就开始大逃亡的情况之下,能逃出大半匈奴军马也就不太奇怪了。

这大半的匈奴军马,那么就少说都有十多万的骑兵。那才十万人马的安息帝国的军马,自然是挡不住这么多匈奴骑军的冲锋的。

结果,其安息帝国的十万军马的军阵,居然被匈奴骑军冲乱了。如果不是林中还有着更多的安息军马追杀而来,那么这支安息帝**马,恐怕又得要遭受到匈奴骑军的屠杀。

而在林外的数万安息帝国的骑军,自然也不会是逃出去的匈奴骑军的对手,也被杀散杀退了。

这些安息帝**马的愚蠢,就等于是放虎归山,没能将匈奴人一举灭杀,让他们逃了出去,日后必受其害。(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九章 流窜作恶

其实,有一点恐怕是世人都没有想过的。[手机,平板电脑看小说,请直接访问m..,更新更快,更省流量]

那就是有了固定的势力地盘,有了庞大的军马及族人在一起的匈奴部族并非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居无定所,到处流窜的匈奴人。

这样的匈奴人,其实就是和那些流寇差不多。这样才是最具破坏力的。

细想,新汉朝之所以能灭得了南匈奴人。其实就是抓住了匈奴人的命脉。特意在寒冬的季节出兵,在那些匈奴部族人集居在一起过冬,在他们没有想到汉军会在严寒的天气出力攻伐他们的情况之下,如此才能消灭南匈奴人。

假如说,如果那些匈奴人并没有受到严寒的天时所限制。那么他们根本就不会集结起族人在一起,而是散布在广阔的万里大草原上。如此,汉军哪里能够满草原的一一去消灭他们?何况,他们全都是骑兵,当时的汉军也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骑军,又如何追踪得了他们?

还有一点,匈奴人的可怕,其实并不是在于他们有多强悍,有多凶残。而是在于他们的破坏力。

可以想象,一队约为十人的匈奴骑兵。如果让他们流窜进了大汉境内。而大汉又非是在刘易的统治之下,大汉境内的一般的村落,基本没有什么有组织的护卫队,一般都是那些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兵队伍,平时大多都是各忙各的,不可能会时刻都提防着有流窜的匈奴骑兵的攻袭。

如此,这一队约十人的匈奴骑兵,他们就完全可以灭了一个十户左右的村庄,甚至,数十户人的村落,都有可能被他们灭了。而哪怕没被灭,他们只是趁村庄不备,利用其战马来去如风的特点,迅速窜入村庄,见人就杀,见到钱粮便抢,一旦遇到抵抗,他们呼啦一声便逃。

这样周而复始,祸害了一个村落又一个村落。

区区十个匈奴骑兵,就能给一大片地区之内的百姓造成无比的恐慌以及难以估计的巨大损失,对这些百姓,造成难以挽回的沉痛伤害。

这样的匈奴人,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最难对付的。因为,比如在一县一郡之地,以原来的大汉的情况来看。哪怕当地的官府明知道自己所统治管辖的地区流窜进了匈奴人。可是,他们一时之间也难以派出军马去消灭这些小量的匈奴骑兵。

想想,一县之地,少说也有方圆数十上百里开阔,那些匈奴骑兵,他们一天当中,就可以往返这个地区一两趟。在这古时代,通迅只能是用人力来传递的情况之下。官府恐怕面对这小量的匈奴骑兵也无能为力,谁能准确的把握得到他们的行踪?

又哪怕,偶尔能准确的获知那十来个匈奴骑兵的行踪,官府方面又能如何?一县之地,能有多少骑兵可以对付那匈奴骑兵?调动的人马多了,人家怕也早逃得无影无踪了,调动的人马少了,估计也未必是那些马背上的匈奴人的对手。

所以,往往,一个地区,流窜进了十来个匈奴骑兵,就有可能将这一片地区弄得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个个恐慌。

大汉就深受匈奴人之害。

事实上,哪怕是新汉朝成立之后,也有一次是深受匈奴人之害的经历。那就是匈奴人大举侵入并州的那一次。那一次,面对匈奴人的大部骑军,当时的新汉军都不惧,大败了他们。可是,那些流窜的匈奴人,几乎对整个并州西北部地区的百姓都祸害了一遍。那一次匈奴人对并州西北部地区的伤害,直到如今恐怕都难以抚平。

这一次,汉军西征北匈奴。将这些北匈奴人驱赶到西方及中东地区,其实并非是要利用他们进入西方及中东地区如何攻城掠地,对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形成什么的威胁。

因为,汉军现在其实并不会惧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的联军。哪怕两大帝国将他们所有的军马都开来跟大汉帝国正面决战,来一场世纪大战,数以百万计,上千万大军决战,汉军也不惧,也有把握击败他们。

大汉方面,想要的,就是匈奴人进入安息帝国及罗马帝国当中,对他们帝国的子民造成威胁及伤害。

只有让这些西方帝国的子民感受到威胁及伤害,他们才会对他们的帝国王廷感到绝望。

当他们的帝国不能再保护他们,不能再给予他们安生的生活的时候,要在他们完全绝望,对未来都失去了希望的时候。他们才会更容易接受一个与他们根本就没有关系,并且连人种肤色都不同的大汉帝国的统治。

在他们完全绝望的时候,大汉才收拾残局,扭转乾坤,让他们可以更好的活下去。只有这样,无论是从实际上,情感上,他们都会自然而然的就接受了大汉的统治。

所以,无论是现在已经在西方占据了一块地盘休养生息的匈奴大王阿邪王所部匈奴军,还是阿甲王所部的匈奴军。站在大汉的立场上来看,自然是不想看到他们占据了一块地盘之后休养生息。更希望看到的,就是像现在这般,匈奴人被打得难以再安静的呆在一个地方休整。

想要的,是要他们时刻的都不停的在安息帝国之内,到处乱窜作恶。

嗯,或许,相对于中东地区及西方的人来说,这样的计略,对他们来说真的很残酷,甚至可以说是很残忍。被大汉如此算计,让他们蒙受如此大的悲痛伤害。

可是,这又如何?大汉现在如此,却是为了他们将来更好的生活。认真说来,莫说中东地区及西方地区的人看不穿这个计略,就算看穿了又如何?因为,哪怕没有大汉的驱赶,那些匈奴人依然会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并且,在历史上,他们西方,其实也如大汉一般,深受匈奴人的祸害数百年之久,西方人所说的黄祸,就是如此得来的。

现在,大汉如此,可以更早的结束他们的悲惨历史。

还有一点,其实就算没有匈奴人,他们西方的各个帝国及部族,还不是互相争战数百年之久?不时有帝国被灭,又不时有新的部族兴起。

如此,还不如让大汉来,一次性平定这些地区,将整个中东及西欧都纳为大汉的版图,使这些地区获得真正的长期和平发展的机会。

这就是说,安息帝国方面,没能一次将这支匈奴骑军灭掉,被其逃路了十来万的人马,将会是放虎归山。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当阿甲王率着匈奴的残兵败将逃出了山林之后,安息帝国方面的大军也跟着追杀了出来。

一开始,阿甲王还能一边逃窜,一边收拢被追杀的匈奴骑兵。但是,后面的安息帝国的大量骑军追击得太急。他们也就没有办法,只能各自逃命。

如此一来,匈奴骑军就基本被打散了,连他们匈奴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匈奴军马还有多少人逃过安息帝国方面的军马的追杀。

本来,阿甲王等匈奴军马,被追得连喘一口气都没有机会,一连数天的逃窜,人疲马泛。

首节上一节1138/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