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第105节

  孟司令员呵呵直笑,说:“我也是这么想的,等下吃过饭了我带你去参观我们的兵工厂!”

  郑卫国惊讶地说:“你这里还有兵工厂?哪儿来的人员和设备?”

  想要建兵工厂可不容易,当初郑胡子累死累活,好不容易才从太原兵工厂顺了一些回去,为此还把阎老西儿给得罪了。

  孟司令员得意地说:“羡慕吧?是从天津还有保定一些工厂弄来的设备,工人都是东北兵工厂或者大沽造船厂逃过来的。”

  郑卫国苦笑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我当初为了搞个兵工厂走了多少路。费了多大劲儿啊!你倒好,坐在家里就有人送上门来!”

  孟司令员感慨地说:“冀中是块宝地啊!这里每个村都有初级小学,多数市镇还有高级小学,每个县都有完全小学和乡村师范,个别县还有高级中学。这里的很多人都在北平、天津和保定的大专院学就读过。要论文化程度,放眼全国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放着这么好的条件,你说有什么事儿是干不成的?”

  郑卫国听了羡慕地直流口水,心想怪不得冀中根据地在平原上也能发展起来,原来有这么强大的人力资源,真是得天独厚啊!

  早饭伙食出奇地好!为了款待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孟司令员请大伙儿吃了一顿当地的特色小吃——驴肉火烧。可把段双虎他们这帮吃货给乐坏了。一个个恨不得长三张嘴,吃得满脸都是油。

  郑卫国见他们吃相太难看,偷偷踢了他们几脚,暗示他们别吃得太多。毕竟带了几千号人过来。真要敞开了吃。还不得吃掉一百头驴啊!

  没想到小动作让孟司令员看到了。他笑道:“么事,么事,让战士们吃饱!我们这儿就这火烧是厨艺一绝。好不容易来一趟一定得尝尝!”

  段双虎使劲儿咽了一大口,感叹道:“这火烧真他娘的好吃,不过跟我们在安平吃得不一样!”

  孟司令员解释说:“我们这边叫河间火烧,安平那边是从保定传过来的,不是一个师父教的!”

  又笑着问道:“段旅长,你喜欢哪边的风味儿?”

  段双虎打了个饱嗝,难得脸红一次,说:“呃,我都喜欢吃!”军营内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声,郑卫国感到有些丢人,忙别过脸去,假装不认识他们。

  由于段双虎他们吃得太狠,河北游击军的将士们就有些不高兴了。因为他们一顿把游击军一个月的份额都给吃光了。有尖酸的战士还给段双虎取了个绰号,叫“火烧将军”,连带着331团也成了“火烧军”。当然,段双虎那么厚的脸皮是不会介意的。

  吃过饭以后,郑卫国让段双虎率部先去休息,毕竟赶了一天一夜的路,实在太疲劳了。自己则带着熊处长等人去参观孟司令的兵工厂。

  这个兵工厂建在肃宁县后堤村,规模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但能造手榴弹,还能造小迫击炮、迫击炮弹和步枪,这在敌后是非常难得的。

  不过他们造的迫击炮口径很小,郑卫国目测了一下,连50毫米都不到,属于微型迫击炮,威力还不如掷弹筒,算是聊胜于无。

  那个超级钻天猴倒是挺有意思的,孟司令请老师傅先造了一个小的,一点火,轰得一声把一小块砖头给带到天上去了,飞了老高才落下来。

  郑卫国一看有门,欢喜道:“我看行!请师傅再造个大的,带几枚手榴弹到天上看看!”

  孟司令忙道:“好,请按郑师长说的办!”

  老师傅二话不说,又造了一个大的,足有一人高,小腿粗细。

  战士们觉得这个东西太怪,纷纷笑道:“活像个棒槌!”差点儿没把老师傅给气死。

  孟司令忙道:“丑不要紧,只要能打鬼子就行!”

  战士们都说好,然后让作试验看看。毕竟这个东西以前没见过,到底能不能成大伙儿心里都没底。

  老师傅让徒弟帮忙把这个大棒槌竖了起来,棒槌顶上绑着三颗浸湿的手榴弹,后边绑着三根秫杆用以固定。一点火,棒槌呜呜叫着就飞上了天,把手榴弹也带到天上去了,一直斜飞出三百多米才往下掉。

  战士们激动地连拍巴掌叫好。孟司令和郑卫国相视一笑,说:“还得带真家伙试试!”

  于是又换上真手榴弹,并且连上了引线,郑卫国忙让大伙儿躲得远远的,然后自己亲自上前点火。老师傅的手艺确实没得说,棒槌带着手榴弹迅速升空,然后凌空爆炸,看起来确实不错。

  孟司令员不太放心。又连续作了好几次实验,效果都很好。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度都令人满意,而且根据引线长短还可以选择爆炸时间。战士们都开心地大声欢呼起来。

  孟司令大喜,说:“好,终于成了!郑师长,请你为这种新式武器起个名字吧!”

  郑卫国笑道:“这法子是你想出来的,东西是老师傅造的,还是由你们俩儿起名儿更合适。”

  孟司令说:“那就请老师傅起个名儿吧!”

  老师傅笑道:“俺又不识字,咋取名儿,不如就叫大飞炮吧!”好吧。于是这个武器有了自己的名字。

  郑卫国还是有点儿担心。说:“孟司令,这东西要可靠还得让老师傅亲手来造。可是我们马上就要打河间了,光靠老师傅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

  孟司令笑道:“这个你放心!给我三天时间,造一千枚也不成问题。”

  原来。起花炮是当地的一门产业。特别是附近的饶阳县被称为“起花之乡”。有的是高手艺人。孟司令还怕人手不够,又从高阳、任丘,当然还有肃宁本地招集一百多名起花高手齐聚一堂。

  孟司令对大家说:“我们这块地方。古时叫燕南赵北,多少慷慨悲歌之士,是出英雄豪杰的地方!今天日本鬼子打到家门上来了,我们不能忍受亡国的奇耻大辱,一定把他们消灭。你们有技术,过去是为了让百姓欢乐,今天要把技术贡献给抗战,打下河间城,消灭敌人,造飞炮是个光荣的任务,将来在史册上要留下你们的名字……”(历史原话)

  老师傅们都很激动,异口同声地说:“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叫狗日的鬼子尝尝咱们飞炮的滋味。”

  孟司令随即下令在各地购买了大批麻杆,木炭、火硝等物品,连夜突击。三天三夜的功夫,就造成了几十大车飞炮。

  这边做着,那边开了放炮训练班,教给战士们放炮的方法。开始有的战士不敢放。因为声音叫声很吓人(小腿粗的起花我也怕,呵呵)。可是知道了放炮非常安全后,大家都抢着去放。接着又教给他们多大的坡度能打多远,好准确的炸到敌人。

  游击军各师、团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都召开了会议进行研究,同时向部队进行了政治动员,向全体指战员说明,河间是冀中的中心城市,攻取河间城对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鼓舞军民的抗日情绪和信心,有着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必须坚决拿下河间城。

  接着各部队又进行了登城作战的演习,让战士们进行各项准备训练,对侦察警戒、通信联络、兵力、火力和登城技术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各单位还发扬了军事民主,发动大家想克敌致胜的办法。

  游击军四团就提出造“木炮”。战士们把一棵大粗树挖空,装上火药和车键、犁铧等物。四周用铁丝捆好,据说专用打城楼。还有的到处搜集了大抬杆等土武器,相互提出竞赛看谁先登上河间城。

  这还不算最神奇的,有人不知从哪里弄了十几门前清的牛腿炮,也是整整齐齐地架好,看起来还有威风凛凛的样子。注:牛腿炮是一种使用黑火药的前膛炮,外型像牛腿,故而得名。据说威力很大,十米之内杀无赦!

  段双虎开始还拿着驴肉火烧边吃边逛,可看到游击军各部都搞得是热火朝天,心里就跟猫爪子挠似的,忙找到郑卫国,说:“师座,友军都干得这么带劲儿,咋没我们的份儿呢?咱们不能光看着啊!”

  郑卫国打趣道:“怎么没你的事儿,你负责吃火烧啊!”

  段双虎笑道:“咳,吃火烧哪有打鬼子带劲儿!”

  郑卫国说:“这还差不多,还以为你就知道吃呢!放心吧,打起仗来少不了你一份!到时候可别给我们师丢人!要是让我听到乡亲们说我们师只会吃火烧,小心我抽你!”

  段双虎笑道:“师座,您就放心吧!我们吃了多少火烧,就能灭多少鬼子!”

第一百九十章 商家林

  这天郑卫国正在指点特务营战士演练特种战术,孟庆山司令突然兴冲冲地赶了过来,说:“老郑,日军的物资中转站终于找着了!”

  郑卫国大喜,说:“太好了,在哪儿呢?”

  孟司令说:“你随我来!”说着将他带到一幅大型军用地图前,指着河间和献县之间一个位置说:“就在这里,商家林!”

  商家林,喜欢读公案小说的朋友对这个地名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很多小说都会提到这个地方。像《彭公案》第十八回就是商家林英雄小聚会,汤家店群寇大争锋。《施公案》第一百五十五回是商家林费玉鸣冤,河间府施公接状。还有《刘公案》,名目中虽然没有,但第六回景州地旋风拦舆,瞎潘三贿赂仵作,事发地就在商家林。

  为什么这么多公案小说都会提到这么一个小地方呢,因为商家林在古代是一处非常重要的驿站,南来北往少不了要从这里经过。除了公案小说,不少明清时代的游记也多有记载,比较著名的有清代戴名世的《乙亥北行日记》。

  到了抗战年间商家林的位置还是非常重要,因为它正好卡在平大(北平到河北大名)公路中间位置上,要想控制冀中就必须要控制平大公路,要想控制平大公路,就绕不开商家林。

  日军此次进攻河间也是如此。为了保障后勤,他们在商家林设了一处据点,以便于物资中转。孟司令认为要打河间。必须要先敲掉这个中转站,彻底断绝河间日军与后方的联系。郑卫国也表示赞同,并给特务营争取到了这个任务,好让他们练练手。

  郑卫国说:“敌人有多少兵力驻守?工事如何?有什么装备?”

  孟司令笑道:“这么多问题,我还是让侦察员来回答吧!”

  郑卫国说:“好!”又让警卫员把张长贵也叫来。作为内定的前线指挥官,他必须要对敌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没想到那个侦察员是二把刀,细节方面没有注意观察不说,一些重要的敌情也没打探清楚。张长贵偷偷看向郑卫国,请示该怎么办。

  孟司令让侦察员先回去,然后报歉地说:“真是对不住。战士们没有经验。要不我再派一批战士去吧!”

  郑卫国说:“不用了。让小张他们自己去侦察就行了,再请孟老哥派两个熟悉道路的向导,身手要灵活点儿的。”

  孟司令说:“好,这个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然后又让九团随后接应。准备一举端掉这个据点。

  向导到了之后。张长贵挑了一个排的弟兄就准备出发。郑卫国说:“人太少了,把全营都带上。”

  张长贵说:“师座,人多了容易暴露目标。再说不是有九团随后接应吗?”

  郑卫国摇了摇头,说:“不要指望九团,要靠你们自己的力量把这个据点拿下!”

  张长贵悄声道:“您的意思是友军不可靠?”

  郑卫国说:“那到不是!河北游击军作战也很勇敢,但不能指望他们能够按时抵达。一切都要靠你们自己。”别小看一个按时抵达,这里面学问可大了,一般的部队根本做不到。

  部队几点几时出发,走哪条路,遇到突发情况该怎么处理,有没有备用方案,行军保持什么速度,走多远休息,休息多长时间。这些都是在全面考量一支部队的军事水平,不是单靠勇敢就能弥补的。

  当然,你说我提前去还不行吗?提前去赶到目的地当然没问题,但行动多半也就暴露了,失去了奇袭的意义。

  张长贵敬了个礼,说:“是,师座!我明白了,保证完成任务。”

  特务营随后全体出动,跟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躁动不安。看来经过这段时间的摔打,特别上次独力击破日军联队指挥部,战士们的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加强。

  张长贵带着一个班的战士为前队,于当天傍晚就到了商家林据点外围。为了避免暴露,营主力约300人还在后面潜伏。特务营兵力不多,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加强连,这也是张长贵希望得到友军配合的原因。

  一班长说:“团座,俺先带弟兄们去侦察一下,您就留在这里接应好了。”

  张长贵点点头,说:“嗯,你们小心点儿!”

  战士们应了一声,悄悄朝据点逼近。这处据点并不是电影里那种由碉堡和炮楼构筑的工事,而是由一家大户人家的别院临时改建而成的。虽然住起来更舒适,但从工事学的角度来看,死角很多。战士们很快把这里摸了个通透,然后回来报告。

  张长贵听他们说完,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说:“就两个门哨?你们不会是看漏了吧?”

  一班长说:“错不了,俺仔仔细细看了几遍,一个暗哨都没有。日伪军都呆在院内,基本不上出来。”

  日军一天急行军百余里击破河间,不可一世,气焰十分嚣张,所以才会这般大意。历史上,孟司令挑了十几名练过武术的战士夜袭商家林,杀掉了四五十名敌人后全身而退。只可惜九团未能及时接应,没能彻底消灭这伙儿敌人。

  张长贵说:“具体兵力确认了吗?”

  一班长说:“我观察了一会儿,又找了两个老乡打听了一下,从伪军挑水和倒马桶的数量来推断,据点内的敌军应该不少于三百人。但有多少是日军,多少是伪军,暂时还不得而知。”

  张长贵想了一下,说:“就算全是日军咱儿也不怕,你去通知各连向前推进。然后就地隐蔽待命。战士们可以轮流休息一下,我们凌晨再行动!”

  一班长说:“是,团座!”说着像狸猫一样,轻轻地退入夜色之中。

  凌晨四点,据说这是人睡得最死的时候,也是下手的最好时机。张长贵突然睁开眼睛,轻轻一挥手,一队战士迅速向据点摸去。他们是全营最精锐的士兵,专门负责摸哨。

  一个小石头被扔到了街头,在寂静的夜晚发出了刺耳的响声。两名站岗的伪军吓了一跳。刚端起枪还没来得及喊叫。脖子上一阵巨痛传来,很快就人事不知。

  两名战士迅速将尸体拖走,其余的战士则继续往里走,院子里面空荡荡地。什么都没有。偶尔还能听到阵阵鼾声。

  领头的一名战士作了个手势。一名战士迅速跑出去接应大部队,其余的士兵则分头占据院内外的制高点和交通要道。

  张长贵很快亲自带着大队人马赶了过来,见状大手一挥。示意各班继续向纵深推进。不一会儿,这处大院完全落入了特务营的掌控之中。而日伪军还是没有什么动静,睡得跟死猪一样。

  一连长低声道:“团座,现在怎么办,是要死的,还是要活的?”

  张长贵冷哼一声,说:“敌人太多了,不好控制,先杀掉一批再说!”

  一连长忙把几名排长叫了过来,说:“以班为单位,逐屋搜检,不留活口。”说着双手向前一推,示意各部立即行动。

  战士们把枪收起,手里拿着刺刀或者匕首推开房门钻了进去,然后就传来了一阵阵噗、噗的声音,间或还有几声惨叫。

  张长贵皱起眉头,有些不高兴地说:“把叫声都记下来,叫一声扣一分!排名倒数的班转入预备队!”

  没过多久,各班先后完成任务回来复命。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先完成任务的战士身上都没沾什么血,完成任务越晚的身上沾的血越多。这说明他们杀人技术或者心理素质还不过关,没有达到一击必杀的境界。

  “报告,四班发现三个女人!”一名士兵匆匆赶来。这个时候整个院子里面都弥漫着重重的血腥味儿,说话的声音不由自主地就大了一些。

  张长贵疑惑道:“中国人?”

  士兵摇头说:“不像,说话听不懂!也不像是南方口音。”

  副营长厉声道:“日本娘们也是鬼子,杀掉算了!”他的家人都死在日军的屠刀下,所以出手最狠,抓住的敌人从不留活口。

  张长贵见大局已定,说:“不急,先押起来再说!”

  过了一会儿,天开始蒙蒙亮了。战士们把各营房里面的日伪军尸体抬了出来,堆成了一大摞。副营长清点了一下,总共有三百二十具,其中日军有五十四具,刚好一个小队。伪军大约是一个连的兵力。这下几乎全交待在儿了。

  不过,也没有全部杀完。除了三个不名国籍的女人外,还有十几名伪军及时求饶保住了一条命。

  副营长看了看天色,说:“团座,天都快亮了,我们收拾一下回去向师座复命吧!”

  张长贵笑道:“还是等九团来了再走吧,不然友军的面子上不好看。再说,这里的物资光靠我们也搬不走啊!”

  等了一会儿,还是不见九团赶到。张长贵只好让战士们先吃饭,好在这里是补给中转站,有的是大鱼大肉,大伙儿都美美地吃了一顿。

首节上一节105/35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