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有八路军帮忙,之前划归第四十一集团军名下的第105师和第108师残部在短暂休整之后也迅速北上。这两个师加起来尚有六千余人,再加上郑卫国派去接应的33师,数万人前前后后总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将物资从黄河边上全部搬运了回来,其中大部分在冀中供大部队换装,少部分则在平安县封存起来以备急需。
虽然花费时间甚长,代价也大,但郑胡子总算等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而寺内寿一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每天翘首南顾,盼望着华中方面军早日拿下武汉好回师华北,可是左等右等,居然等来的是一场大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欲知后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百五十六章 德安大捷
由于兰封会战损失惨重,**在武汉会战初期打得十分艰难。主要是**的机动能力远不如日军,后方虽然还有部队,但调不上来,只能分批赶往前线,结果被日军以逸待劳,逐次击溃。幸运的是张鼓峰事件迟缓了日军的脚步,**趁机调整了部署,在江北的大别山、小别山,江南的幕阜山一线加强了防御。
其中南线由于北临长江,东面鄱阳湖,**由东到西连设三道防线。东路为德星线,即德安县到星子县;中路为南浔线,即南昌到九江;西路为瑞武线,即瑞昌到武宁。西路事实上就是幕阜山防线,一旦被突破,武昌以东就无险可守了。
(注:打开百度地图搜索德安,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兵团司令官薛岳认为幕阜山正面难以防守(因为太宽,正面防守只能将部队摊成一线),于是将重兵集结在南浔线的南段,即德安到南昌一带。既可以保护南昌,又可以在日军西进幕阜山防线时从敌军侧面展开攻击。
当时从江南进犯的日军是第11军,下设第9师团、101师团、第106师团和波田支队。历史上本来还有第27师团的,但现在本间雅晴还带着部下在天津数星星,所以实力有所削弱。司令官仍然是日军名将冈村宁次,当然这个时候的冈村还称不上名将。
1938年8月,日军和苏联妥协之后在江南重新发起了攻势。并连克九江等重镇。冈村宁次敏锐地查觉到德安地区的重要性,于是派101师团沿东路德星线来犯,106师团沿南浔线来犯,试图攻克德安,切断南浔线重兵集团与西路瑞武线守军的联系。
与此同时第9师团则沿长江南岸西进,直扑幕阜山防线上的重镇瑞昌。由于瑞昌和德安之间空隙很大,又派波田支队在中间呼应,掩护第9师团和106师团的侧翼。
**一开始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依托地形节节阻击。由于日军有飞机重炮助阵,**的伤亡很大。但同时也给日军带来了很大的伤亡。因为这一带的丘陵地形不适合进攻。当然。由于山头不大,想要死守也很难。
9月4日日军106师团占领了德安正西北方向直线距离约14公里的马回岭镇,因伤亡过大,又被迫停止进攻。并在马回岭地区进行休整。补充兵源。为了加强该部的战斗力。冈村宁次还将从杭州地区调来的第11军第22师团的山炮兵第52联队配属给106师团。
到9月下旬的时候,波田支队进攻不利。冈村宁次觉得106师团基本恢复战斗力了,就让松浦淳六郎中将往前“动一动”。以策应波田支队在瑞武线的攻势。
106师团的对面恰好是国民革命军第4军的阵地,根据薛岳的命令,该部驻防在万家岭、杨家岭、小金山、大金山、扁担山、狮子岩等一线,与敌106师团盘踞的马回岭大约三十公里左右。
为了防止日军空袭和隐蔽作战意图,第4军多是在夜间行军,但还是被日军的便衣侦察给发现了。万家岭地区是道教之乡,当时日军头戴蓑帽,身穿道袍,半掩着脸,只顾四下查探却不敢开口说话(好拙劣的侦察手段,要是碰上嘎子哥非用弹弓打碎你的门牙不可)。**和乡民们虽然觉得这些野道人很奇怪,但谁也没意识到这些人竟然是日本间谍(好可怜的反谍意识)。
松浦淳六郎获悉情报后大喜过望,决定对第四军阵地发动奇袭,试图歼灭这支**主力。严格来说,一直到此时情况都是有利于日军的。然而第 106师团一动,第4军也查觉了。军长欧震忙向薛岳汇报。
薛岳一看,立马发现了战机!什么战机呢?106师团此举故然切断了南浔线各军与瑞武线守军的联系,但同时何尝不是处在两股**的包夹之中呢!于是薛长官赶紧向军委会报告,说战机出现了,要求集结大军干掉106师团。除于对薛岳的信任,委员长当即便批准了,并从南线一共抽调了九个师(欠两旅)增援德安方向。
这九个师的增援部队被薛岳用来阻击日本援军,合围106师团的则是南浔线主力第4军、第66军、第74军。第4军在北伐时期就闯出了“铁军”的名号,一直都是**主力。第66军是粤军主力,装备精良。第74军就更不用说了,历史上他们军有一位副旅长据说就是在此地一战成名的。
106师团并不清楚口袋阵已经准备好了,还在傻呼呼地往里钻(野道士便衣队干什么去了)。到10月初,106师团万余人(欠一个步兵联队和野炮兵联队,兵站也不在)终于被10万余**团团包围在万家岭。遗憾的是,冈村宁次似乎发现有些不对劲儿,坐飞机前往德安方向侦察时意外地窥破了薛岳的计划(十万余人很难隐藏),于是忙命令第106师团向右翼的波田支队靠拢,同时又让波田支队拼命地往德安方向进攻,试图将106师团接出来。大战终于爆发了。
历史上,薛岳最终歼灭了106师团大部,师团长松浦淳六郎身边最后仅剩1000余人。但由于日军大量使用芥子气,合围部队迟迟吃不下日军残余部队。第4军一支突击队曾突至万家岭第106师团司令部百米之外,松浦淳六郎都在腰上缠好白布准备切腹了,可惜**因为伤亡太大,终于没有向前搜索,让敌酋逃过一劫。
更为严重的是,负责合围的三个主力军伤亡过半,几乎丧失了战斗力。阻援的9个师也是损失惨重。而日军仅仅损失了一个106师团。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解围而去,日军不仅拿下了德安,还顺势攻克了武汉地区的南大门幕阜山防线——武汉随之陷落。
也就是说薛岳虽然在战术取得了一点成功,但在战略上却输得一败涂地。可悲的是薛岳的战术指挥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失败完全是因为全方位的落后。留下的教训就是在国力孱弱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大规模的决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才是正确的战略方针。
而在这个时空,历史却转了一个弯。**接收那48门博福斯山炮之后,立即重建了炮兵第2旅(人员还有不少。只是火炮损失严重)。然后迅速向前线增援。和炮2旅一起赶往前线的还有重炮和高炮部队。共计一百多门大炮(仅75毫米口径以上),可谓实力大增。而日军并不知情,或者说没在意。
负责前线指挥的第9集团军司令吴奇伟将军接到106师团试图突围的情报后,立即下令全线反击。炮兵第2旅迅速集中炮兵第1团24门火炮同时向敌阵地猛轰。日军自侵华以来大概还没享受过这种待遇。当场就被轰得找不到北。
106师团也有炮兵。而且很强大。有野炮兵106联队和临时增援的山炮兵第52联队。由于德安山区地形复杂,野炮兵联队放在马回岭没带过来,山炮兵联队刚一还击就遭到了严阵以待的炮兵第5团的猛烈还击。博福斯山炮比日军装备的41式山炮(94式山炮主要装备在常设师团)射程要远得多。性能更是领先一大截。一场炮战下来山炮兵第52联队大败亏输。
等日军炮兵哑火之后,炮五团又调过头来汇同炮一团一起轰击日军。在48门大炮的持续轰击下日军终于扛不住了,不得不丢下阵地转进。
可等松浦淳六郎好不容易收拢部队,好现竟然迷路了。军用地图也不管事儿,这个五万分一的地图是冈村宁次在1926年给直系军阀孙传芳当顾问的时候偷去的,里面错漏很多,大城市和交通要道还好,一到偏远山区简直是寸步难行。
好吧,幸亏还有军用指北针,没想到指北针居然也不管用了,指针东南西北地乱转。原来当地有一个很大的磁铁矿,扰乱了当地的磁场。(注:以上都是历史实情,非山人杜撰)
没办法,松浦淳六郎只好带着部队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在德安山区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窜,同时拼命地向冈村宁次请求“战术指导”。
冈村也慌了神,他的名将之路才刚刚开始,要是丢掉一个师团可就是洗刷不掉的耻辱了。于是紧急派波田支队和第101师团分别从东西两路增援,又将已经攻克瑞昌县城的第9师团调了回来,组成两个支队拼命地向德安方向发起猛攻。薛岳对此早有准备,9个师的阻援部队将日军四路援兵全部卡死。
日军航空兵赶到德安上空轰炸时也被刚刚赶到的**高炮部队打了伏击,一连好几架飞机冒着黑烟掉了下来。一开始赶到的还是装备40毫米博福斯高炮的野战防空部队,日机还可以采用高空轰炸,避开高炮的封锁。但随着装备75毫米博福斯高炮的要地防空部队赶到之后,高空轰炸也不安全了。
冈村宁次这个人心狠手辣,连番营救不成立马使出了绝户计——芥子气。可这回他又失算了,因为他不清楚**刚装备上捷克斯柯达105毫米野战加农炮,于十几公里之外一举摧毁了日军的毒气装填阵地。
毒气不行,紧急增援的军属轻型战车部队(装备了轻型坦克和骑兵装甲车,适合在复杂地形运用)也不顶用。这些薄皮战车在奥地利47毫米百禄战防炮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被刚赶到战场的战防炮团轰成了渣!
得闻噩耗的冈村绝望了,要不是侍从官苦苦哀求,他就要切腹自尽以谢天皇了。(注:实际上是他舍不得死,不然侍从官应该帮他补刀,哪里会劝他?)
冈村最终没死成,但松浦淳六郎却没活下来。本来薛岳长官下了命令,要抓活的!可是第4军突击队带着一门百禄战防炮出现在日军司令部百米开外时,忍不住朝那所看起来很坚固的石头房子开了两炮。
松浦淳六郎当时正躲在房子里面准备切腹,可反握着武士刀抖抖索索比划了半天也没敢捅进去。就在这时,突击队员替他解决了,一炮下去房子塌了一半,再一炮,另一半也塌了。松浦淳六郎很幸运,倒下的房梁给他挡了不少石头,救他一命的同时却顺便压断了他的两条腿。
顺便说一句,这个指挥部还是当初那些日本便衣提前勘察好的,因为这所房子全部用石头砌成,而且周边的视野非常开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找找这个照片)。要是换个地方,战防炮这种直瞄武器还真不一定用得上。
突击队消灭残余日军时,还抓到了几个俘虏,一审问才晓得房子里面居然埋了一条大鱼。于是忙动手扒开砖石,将奄奄一息的松浦淳六郎送去抢救。有人可能要问了,老鬼子救他干啥?原来是薛岳长官要的,打算送到武汉展览。遗憾的是医护人员忙了一夜,到底是没救活,气得薛长官发了好一阵脾气,直到另一名敌酋——波田支队的支队长波田重一少将被生擒后心情才好了一些。
波田支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薛岳当时的策略就是包住一个,夹住一个。波田支队左翼是106师团,右翼的第9师团大部被抽走,仅剩一个联队在瑞昌死撑着。等106师团覆灭,**一部又迅速围住了波田支队。
一个师团都被吃掉了,何况是半个师团的波田支队呢?一番激战过后,这支二鬼子部队也宣告覆灭。跟原时空不同,战后日军并没有将这些高砂人放进靖国神社,倒不是郑胡子做了什么手脚,而是高砂人战死太多,放进去的话日本人就没位置了。你一个二鬼子怎么能跟太君争位置呢,所以全部被赶了出来。
消灭这两部日军以后,薛岳不顾部队疲劳,还想再吃掉第9师团的一个较突出的支队。但**实在是太疲劳了,日军撤退技术又是一流,到底是没能追上,只把第9师团搁在瑞昌的那个联队打成了半残。这一战后**伤亡惨重,精疲力竭,但日本第11军也丧失了进攻能力。陆军部在10月以前结束武汉会战的设想宣告破灭。
第三百五十七章 石油
德安大捷自然是举国振奋,这里不过多赘述。话分两头,再说说郑胡子这边的情况。随着德国物资陆续到来,第四十一集团军的大规模换装也正式开始。由于第97军要负责搬运物资,53军要负责根据地安全,63军就幸运地成为第一批换装的部队。
不过63军在冀东收编了太多新兵,部队不仅要换装,还要重新整编。周参谋长领着总参谋部和冯占海军长拟定好整编及列装计划后便联袂赶来向郑卫国汇报。
郑卫国看了看,发现老兵都集中在91师,新兵都集中在92师,奇道:“不是说要新老混编,以老带新么,怎么都分开了?”
周参谋长解释说:“是这样的,总座。冯军长认为这批新兵严重缺乏训练,直接混编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不如单独抽出来集中开展基础方面的训练,以便尽快适应正规军的需要。”
冯军长也点点头说:“是的,总座。我们从冀东返回的时候就吃了这个亏,一万人的老部队掺了两万多新兵,打又不敢打,走又走不快,差点儿就让鬼子包了饺子。现在回头一想还是一身冷汗!”
八路军能够直接吸纳新兵是因为他们以游击战为主,对兵源素质和战术体系要求不高。正规军就不行了,一些基础军事知识没掌握就很难融入部队,还会拖部队的后腿。那解放军的正规部队为什么可以做到火线补充呢?因为那些“解放兵”都是运输大队长训练好的,军事素养和战术能力尚在老解放军之上。所以来之能用,用之能战。
63军从冀东招来的那些兵,虽然底子不错,但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直接与正规部队混编显然是不妥当的。从实际效果来看,也确实没有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反而让老部队丧失了一大半的战斗力。
郑卫国想了一下,觉得应该尊重实践经验,说:“行,那就这样划分。”说着拿起整编计划又看了一眼。突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这份计划是按一军两师四旅八团的建制安排的。这当然没错。**当时的建制就是这样。可郑胡子却清楚地记得军政部会在39年将部队调整为三三制,即一军三师九团,取消了旅级番号。像74军原本只有51师和58师,调整以后又增加了57师。号称三五部队。
如果63军现在按二二制整编的话。只怕刚磨合好部队。又要重新改编一次。这种频繁地调整显然不利于部队的成长。
周参谋长疑惑道:“总座,这份方案有什么不妥吗?”
郑卫国点点头,就把即将到来的39年改制讲了一下。
周参谋长和冯军长面面相觑。没想到还有这一出。
“总座,这个消息可靠吗?”周参谋长想了一下说:“如果可靠的话,我看不如向军政部申请提前更换编制,免得三天两头地调整。反正105师和108师都打成了空架子,换成三师九团咱们也不吃亏。”
郑卫国一想觉得很有道理,就算没有39年的改制三三制也比二二制要好。随着科技的进步,部队通讯能力迅速提升,指挥功能也得到了加强。这种情况下,三三制更加灵活,指挥环节少,战术变化多。像二二制的部队,一旦被敌军包住一个,夹住一个,立马就陷入被动。历史上,**在抗战胜利后又脑抽地换回二二制,结果在坚持三三制的解放军面前吃了大亏。像那个“天下第一旅”的覆灭就跟编制死板就有很大的关系。
“冯军长怎么看?”郑卫国思前想后,决定向军政部申请提前更换编制,正规军的番号和编制都归他们管,将领不得擅自调整。为了表示尊重,郑卫国又征询了冯军长的意见。
冯军长欢喜地说:“这是好事儿啊,虽然少了旅级番号,可实际上还多了一个团。”
郑卫国尴尬地笑了笑,解释说:“从长远来看是多了一个团,不过新编入我集团军的105师和108师损失太大,军区暂时无力补充,只能作为架子师,保留番号。幸存将士都将充实到其它部队去。也就是说调整之后63军就只有两师六团了。”
冯军长恍然大悟,笑道:“原来是这样!请总座放心,职部等坚决服从命令,绝不会有保存实力的想法。”又解释说:“只要对抗日有利,掉脑袋都不怕,哪儿还在乎这些呢!”
郑卫国欣慰地点了点头。历史上的63军绝对称得上忍辱负重。开始独自在关外坚持战斗,后来又从吉林杀出重围,进入关内以后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嘉奖,还被裁撤为91师。永定河战斗损失惨重,不但没有补充,反从甲等降为乙等。可他们却一直活跃在抗战第一线,直到在武汉会战中被打得几乎全军覆灭。作为一名将领,有此部队,夫复何求?
申请很快递交到了军政部的案头。陈部长不敢擅专,又拿去请常凯申同志批示。当时刚好碰上德安大捷,委员长一想郑胡子也是立了大功的。没他搞来的那么大炮,哪能赢得这么痛快?改成三三制以后,也无非是多了一个团,这点饷钱他还是出得起的。于是大笔一挥,便照准了,还让军政部私下奖励了郑胡子十万法币。
德安大捷确实是好处多多,不仅让郑卫国在委员长那里讨了个彩头,德国人的态度也悄然发生转变。像那个押运物资的海森堡少校,到了根据地以后一直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这回却亲自登门求见。
“郑,恭喜你!”海森堡少校学中国人的礼仪拱了拱手说:“中**队取得了一次了不起的胜利!”
说是恭喜,脸上却是洋洋自得的神色。仿佛指挥这场战斗的指挥官是他本人一样。德国现在与日本结盟,自有他们的消息渠道。得知日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接连遭受了猛烈地炮火袭击,海森堡立即意识到这次胜利与他带来的军火有关,甚至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让海森堡感到非常得意,仿佛东亚两个大国的命运就操纵在他的手心里一样。
郑卫国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用心,故意不接这茬,只是漫不经心地说:“是的,非常了不起。我们的将士不缺乏勇敢和智慧,所需要的不过是一点点先进武器而已。别看日军猖獗一时,最终胜利的一定是我们。”
海森堡想起了在四川见到的那些为了验证药效不惜以身试枪的“士兵”。愣了愣说:“是的。非常勇敢!我相信你们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八国联军做不到的事情,日本人也不可能。”
他愣了一会儿又说:“不过就算如此,元首也不会选择支持你们的。”
郑卫国听了有些气恼,忙问道:“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元首对我们中国有成见。”
“噢。不。不。不!”海森堡摆手说:“当然不是,事实上元首更喜欢中国,而不是看起来就令人厌恶的日本。但元首不可能因为私人感情而损害德意志的利益。”见郑胡子没听明白。又解释说:“德意志帝国需要盟友帮助我们牵制英国,你们没有海军,我们只能选择日本!”
郑卫国默然无语,暗自叹了一口气,海军啊!
“郑,你们的物资究竟什么能搬完?”海森堡又催问道:“总不能让我们一直等下去吧?”三两句话说完,海森堡又开始催要青霉素,或许这才是他最主要的目的。
物资刚到华北,海森堡少校就匆匆赶来要求郑卫国履行合约,也就是索要青霉素高产菌株以及提炼方法。郑卫国一直拖着没给,倒不是想赖账,而是想以此吊住小胡子的胃口,便于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我们已经加快进度了,只是这批物资数量较大,还需要一点时间。”郑卫国随口敷衍了一句,又抛出一个诱饵:“为了被偿贵方的损失,我愿意做出一点补偿。”
海森堡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神色,耸耸肩说:“什么补偿?又是什么新型武器么?如果跟上次的火箭筒一样我想还是算了吧。”
郑卫国看过不少穿越小说,里面火箭筒都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快的大杀器。于是特意让兵工厂制造了一门劣制大威力无后坐力式火箭筒。一开始确实糊弄了一些人,比如马塞尔武官就答应帮忙推荐给克虏伯公司。可海森堡少校到来之后却把郑胡子的“创意”大肆嘲弄了一番,因为这种火箭筒德军早就在研制了,而且比郑胡子手上的还要先进。
本来郑卫国还知道更先进的火箭筒,比如内置火箭发动机的巴祖卡系列。可这种武器要比无后坐力式火箭筒复杂得多,又没有合适的推进剂。依兵工厂目前的条件根本造不出来。没有图纸和样品,光靠一个创意显然很难说服古板的德国人。
“武器看不上眼,那么油田呢?”郑卫国虽然很想揍这个贱人一顿,但还是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毕竟每一次成功交易都能挽救更多的国人生命。
“什么东西?”海森堡少校随口问了一句,突然瞪大眼睛说:“油田!郑,你刚才说的是油田吗?”
郑卫国暗喜,心想鱼儿终于上钩了,笑道:“不错,就是油田!”
海森堡少校忙像机关枪一样问道:“在哪里?是在中国吗?有多大产量?”
“不,当然不是中国。众所周知,中国是贫油国。”郑卫国先否定了一句,然后解释说:“我手上有一份全欧洲未开采油田的资料,总储量大的惊人!其中有几块油田就在贵国的领土上。”
“什么?”海森堡惊呼道:“你是在开玩笑吗?”当时石油界认定的贫油国不仅包括中国和日本,也包括德国,所以小胡子元首才拼命地抢油田,又拼命开发煤炼油技术。
事实上不仅中国有大油田,德国也有。在郑卫国穿越之前,德国本土有四十四块油田,大部分都是70年代石油危机时勘探出来的。此外据德国石油公司判断,至少还有5亿6000万吨的石油埋藏在地下等着人们去发现。
“海森堡少校,我以军人的人格来担保此事。建议你马上通知贵国政府在我指定的地点进行勘探,我可以肯定那里有石油!”郑卫国曾接触过一个密级较高的能源计划,对于这些油田的位置非常了解。
本以为这件事情手到擒来,孰料海森堡少校根本不信,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什么也不肯报告给国内。
“郑,这太荒谬了!我知道你想要武器,也非常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海森堡摊开双手说:“可是我帮不了你,我不能损坏德意志的利益。”
郑卫国被气得直翻白眼,却拿这个固执的家伙没有一点办法。他想了一下,对柱子低声吩咐了几句。没过多久,柱子带着几名卫兵抬了一口大箱进来。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条,约莫数百根。
金光灿烂,晃得海森堡眼睛都睁不开了。“郑将军,您这是?”海森堡希望这是郑卫国用来贿赂他的,不过看神情似乎不像。
郑卫国指着金条对海森堡说:“这些钱够打一口油井吗?”
“当然!”海森堡感到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激动地说:“别说一口油井,就算是十口油井也够了!”
“很好!”郑卫国点点头说:“你现在马上通知贵国政府在我指定的一处地点开采石油。如果你们没有找到石油,这些黄金都是你的!”
海森堡愣了愣,惊讶地说:“真的有石油吗?”
郑卫国说:“当然,我不会拿这么多黄金跟你开笑!”
海森堡犹豫了一下,终于点点头说:“好,我可以试试看。”如果挖出石油就是大功一件,即便没有,也能赚上一笔不是?
情报很快传到了德国国内,一开始大家都认为不靠谱,但海森堡一再强调中国的郑将军愿意承担开采费用。迫切需要石油的小胡子还是同意试一试,于是从军队抽调了一支工程部队前去勘探。为了防止英法间谍的破坏,是打着建筑公司的招牌去的。
郑卫国提供的地点非常精确,因为那是他在德国巴伐利亚州一次踩点行动亲眼看到的油井。油井周边有不少二战之前的老建筑,非常好识别。从那个地点往下挖肯定错不了。
“长官,为什么上级要在这个地方进行地质勘探?”为了保密,德国高层对工程队也没有说实话,只是含糊其辞地说要勘探当地的矿产。
队长耸耸肩说:“谁知道呢,或许上面认为这里有石油!”
工程兵们都哄笑起来。
开钻大约一个星期,钻头像是刺穿了什么东西,猛得一震。井架也突然猛烈地颤抖起来,士兵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都惊慌地跑开。然而还没跑出多远,只听轰得一声巨响,一道黑色的匹练喷薄而出,巨大的力道当场将井冲倒在地。惊得目瞪口呆的工程兵们还没来得及跑远就被浇了满身的石油。
队长欣喜若狂,跌跌撞撞跑回营账,拿起电话结结巴巴喊道:“长官,我们在巴伐利亚发现了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