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德国汽车工业完全可以用弱鸡来形容,但是这个位面不一样了,首先是巴伐利亚!在鲁普雷希特大量资金的支持下,在流水生产线和科学化管理的帮助下,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彻底超过了法国。如果说别具法兰西风格的轿车行业还能打开德国民用汽车的高端市场的话。(没办法,当时法国风确实十分流行。就连威廉二世都有一个法国绘画老师......。)那么在卡车行业法国总体来说并没有优势。
那么好了,现在如果法国人想要竞标德国订单的话那么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联合起来!标志公司子在3.5吨以上级别车辆上有优势,雷诺是1.5吨到3吨车辆生产上有优势,而雪铁龙则是在流水线生产和管理成本方面有优势,那么好了,这个订单自然可以让三家公司一起瓜分,甚至于,如果这次能中标的话,那么未来大家一起建造一个新的汽车生产公司都是可以的。
而对于罗伯特.标志的意见,无论是路易.雷诺还是安德烈.雪铁龙他们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于是三者敲定了合作计划,并且随时准备和德国来的代表进行讨论!没错,这一次,巴伐利亚王国在正式的技术招标之前,会派遣代表团到欧洲各国就一些问题先行达成一致!只有在对方同意了一些要求之后,才会允许对方参加招标!
虽然,鲁普雷希特希望将其他国家的工业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希望以经济手段来控制其它欧洲国家,但是手中的真金白银自然不能白白花出去,所有事情都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就是加入到德国用技术和规格制定的贸易壁垒之中,这种壁垒是针对美国和英国的!鲁普雷希特想要通过这种手段逐渐切割欧洲大陆和美英之间的关系!
感谢书友20170323121904214、叶子封的万赏~~~!今天三更~~~!明天继续三更~~~!求订阅求打赏~~~!!
阅读网址:m.
第2541章 卡车需求 1
而排除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之外,未来战争需求也让王储必须尽可能多的做好准备!要知道,这个年代,汽车,尤其载重卡车还是一种非常高端的工业产品!这年代的汽车还远没有后世21世纪中多的需要削减产能的程度!
举个例子,历史上2战德国在1941年的时候才生产了62400辆卡车和7500辆半履带车。1942年也不过是78200辆卡车以及10700辆半履带车!1943年德国卡车产量达到了巅峰!总数达109085辆!到了1944年德国卡车产量是88088辆,虽然有所回落,但远比苏联多多了,后者同期产量是53467辆!
然而......。这些卡车远远不够用!原因很简单,盟军一边有一个名叫美国的bt!历史上,2战期间苏联一共就生产了34.3万辆汽车,美国光给苏联的汽车343624辆!(盟军一共给了苏联40.1万辆。)其中卡车产量高达313184辆,小汽车数量高达20968辆,剩下的是公共汽车!而如果要考虑卡车性能的话,一般马力只有40到50马力的嘎斯系列自然是无法和美国卡车相比的。
先不说要说美国那些正牌卡车了,嘎斯系列汽车的马力甚至比威利mb吉普车都低!后者还有65马力呢!这款车看似是吉普车,定位也是0.25吨轻型车辆,但是使用性却非常高!通常可以用来牵引75mm轻榴弹炮。
至于说让苏联的嘎斯汽车和正牌美国卡车相比的话那差距就更大了!比如说通用公司k型2.5吨卡车使用的是105马力的发动机。斯图贝克的us6型2.5吨卡车的动力虽然低了一些,但是也有87马力。老实说,苏联所谓的嘎斯系列卡车单纯从动力系统来说扔到美国只能当吉普级别的!
如果把德国人2战产量最大的欧宝闪电卡车作为一个标准的话。那么和它对位的英国是美国的2.5吨卡车系列。历史上,德国的欧宝卡车在战时产量大概是8.2万辆左右。然而美国人呢?光通用公司提到k型2.5吨卡车的产量就高达562750辆!是欧宝卡车产量的7倍左右!就算产量比较少的斯图贝克us6型汽车的产量也有19.7万辆,是欧宝卡车的2倍多!而德国一线陆军的规模可要比美国陆军大多了!
所以,仅仅从这些数据上就可以分析出一个结果,那就是,历史上德国的汽车生产量是远远不够需求量的!2战中德国陆军在东线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不畅,一方面是因为俄国道路路况很糟糕,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德国的机动车数量依然不够,通常情况下一个师级单位马车比卡车数量多一倍多才是正常情况!
那么好了,未来如果再开战的话,德国陆军需要多少车辆呢?这个问题啊,其实真不好说,因为,其中涉及的方面太多了。很难预料。但是如果从战术编制上来看的话也可以分析一二。
历史上德国人是不重视后勤吗?显然不是啊!德国人在装甲部队编制方面其实设计的很好,为了保证部队的机动性和补给,他们在编制表中配置了大量的车辆。如果以1944年11月份的计划编制为例的话,一个装甲师拥有1.3万的兵员,而为了维持这个师的正常运作,德国军方需要为这个师装备601辆小型汽车(car),1469辆卡车以及529辆摩托车和201辆非装甲半履带车!
看时间点就可以明白,制定这个编制的时候,德国已经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候了,所以,所有的部队都会面临缩编的问题,实际上,1.3万人的1944年11月制的装甲师并不是德国人心中的理想版本,它们比1943年11月版的德国装甲师弱太多了,坦克数量从215辆下降到160辆。自行反坦克炮和突击炮数量也从45辆下降到21辆。而且步兵营还失去了部分牵引反坦克炮。也就是说,之前的后勤车辆还是压缩后的产物,那么好了,一个1943年11月制的1.7万人的德国装甲步兵师需要多少辆车辆呢?
德国人给出的编制表上是这样写的,这样一个师需要小型汽车771辆,卡车1946辆,非装甲半履带车226辆。以及662辆摩托车!由此可见,2战中一个真正的装甲师需要的机动车数量是多么庞大的了,举个形象点的例子,历史上欧宝汽车不过8万出头的产量,不考虑替换和破损,也不过只能支持20个装甲师。而数百万的其它德国部队将再也用不上一辆欧宝闪电卡车!
正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让德国后期所谓的1943年和1944年编制就从来没有实现过!所以说,到最后,德国人也只能看着华丽的编制表想入非非!幻想着装甲部队风驰电掣的感觉。然而实际上在德国人看来已经相当不错的车辆编制在美英看来也就是一般,同样作为一个师级单位,美英配属的的车辆比德国更多更好!
在整个2战中军队机械化水平最高的还是美英军队。美国人强大的工业实力,以及英国人较小的陆军规模让他们可以为军队配齐足够的车辆。那么好了现在就看看英国在战争后期为部队配属的机动车辆吧。(至于说为何不找美国,原因很简单,作者君手中只有英国陆军车辆配置的详细信息......。)
以诺曼底后的英国装甲师为例,一个装甲师的人员大概是1.5万人。装备有摩托车853辆、各种轻型车辆和吉普车是390辆。通用运兵车和半履带车的数量216辆,救护车36辆。
然后剩下的硬货来了,下面的车辆是实际运输车辆,这些车辆中包含789辆15英担卡车,1309辆3吨卡车,130辆各种牵引车以及219辆各种拖车!
英国人装甲部队车辆数量非常多,而实际上,步兵师的车辆配属一点都不比装甲师逊色!一个后期的英国步兵师拥有1.8万人的人员编制。而在一个师中拥有摩托车983辆,各种轻型车辆和吉普车是495辆,通用运兵车和半履带卡车是595辆,救护车52辆,15英担卡车881辆,3吨卡车1056辆。各种牵引车205辆,拖车262辆!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阅读网址:m.
第2542章 卡车需求 2
由此可以看出,英国人的步兵师虽然在3吨级别的载重车辆上少了一些,但是在其它种类车辆是超出的,虽然其中有步兵师规模偏大的因素,但是由此可以看出,英国步兵师和装甲师一样都拥有非常不错的战场机动性!
那么好了,现在问题来了,要是按照历史上英军的标准来配齐这些车辆的话,那么德国未来在东线的200个师以上的作战单位到底需要多少卡车?一旦开战,每年有需要更换多少辆卡车才能保证前线的损耗以及正常的扩军需要呢?这恐怕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所以,汽车工业,尤其是卡车工业的发展是真的刻不容缓了!在未来,鲁普雷希特希望在战时,整个德国地区的卡车产量能达到每年50万辆以上!而在战前,德国的国内的卡车保有量应该超过500万辆以上!
是不是觉得这个数据很恐怖?对比历史确实如此,毕竟历史上德国2战初期算上缴获别国的车辆,也只有60多万辆可以使用。而这个位面,光德国在战前就必须有500万以上的保有量,数量提高了8倍!
但是实际上,即使和历史上堪称开挂的美国相比,这个保有量其实也非常一般的,要知道在开战前的1941年,美国一年销售了376.3万辆汽车,并且销售了90.2万辆卡车!所谓车轮上的国家真是名副其实!
这种数量的差距自然反应在工业规模方面,但是同时也涉及到燃料、国土面积以及运输构成方面。燃料方面就不说了,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年产石油过亿的美国,1931年时汽车用汽油一加仑不过17美分!如此廉价的燃油自然让使用汽车的成本变的非常低。
至于说国土面积问题,这个自然就不用多说了,德国在2战前不过50万平方公里,美国9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差距巨大,所以美国人对汽车的需求自然更大。而在交通构成方面,德国拥有整个世界效率最高的铁路网,所以对汽车的运输需求自然不是很高。而美国的铁路密度要低很多,所以肯定需要大量的卡车来弥补。
而这个位面呢?德国也有了大量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和需求,首先说基础,德国一战打赢了!打赢了!打赢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不仅仅是说战争的消耗是巨大的,同时也在说战争的收益同样巨大!巨额的赔偿金为帝国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而伴随着帝国的繁荣,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注定也会有比较大的提升,这个和历史上1战结束后美英的繁荣是一个道理!(什么?你说意大利?这个水货暂且不说了。)而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就给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而与此同时。历史上限制汽车产业发展的高油价同样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不是问题了,首先,德国本身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产油国!现阶段,高加索的石油产量每年可以稳定在2500万吨以上,未来提高到3000万吨以上一点问题都没有!虽然无法和美国人上亿吨的燃油产量相比。但是供给德奥甚至整个欧洲地区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除了高加索油田之外,王储目前还掌握着两河流域的油田,虽然现在的中东远没有后世那个所谓的中东油极那么夸张,但是单纯两河流域的原油产量就高达600万吨以上。再加上英国人从波斯撤出了自己的力量,那么德国就可以顺势进去,从而入驻波斯油田,而这里的产量比两河流域还要多!所以,好不夸张的说,只要王储愿意,由德意志帝国控制的燃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问题不大!所以,等着大量燃油开采出来之后,并且建立成熟的输送体系,德国境内的燃油17美分一加仑(美加仑)估计问题也不大!至于说历史上德国人的燃油成本是多高呢?如果是使用化学合成法生产汽油的话,大概是美国成本的6到7倍!
那么好了,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有了,那么需求呢?需求同样是巨大的,首先现在的德国面积超过了150万平方公里,而奥匈帝国的面积也差不多这么大,这两个国家加在一起超过了300万平方公里,两国领土净增面积超过了180万!那么好了,如果想要控制和发展如此巨大的新增领土,那么就必须发展交通业。
在德奥本土,实际上物资运输的主要途径是铁路和内河航运。那是德奥建设了超过半个世纪的铁路网带来的福利,但是这一套用在新增领土上是不行了,原因很简单,俄国的铁路运输效率实在太低了,靠近东部的领土好一些,铁路密度大概相当于德奥的十分之一,而要是到了乌克兰这些地方,铁路密集就下降到了十几分之一甚至是几十分之一......。
德奥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创造出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但是想要在相当于原本自己领土一倍多的地方建设出同样密度的铁路网。这个难度有些大啊!光其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恐怕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德国这一次搞国内建设的时间绝对超不过20年!
有人曾经这样对和平进行定义。什么是和平?不过是两场战争之间的短暂间隙而已!这话也许有些激进,但是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初,确实如此!看看历史上的情况吧,1905年的时候爆发了日俄战争,1914年的时候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战火在欧亚非三大洲也没有停息过。而到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全球矛盾激化的产物。
而这个位面呢?虽然同盟国赢了,但是战争的阴影依然没有远去!德奥和其它强国之间的较量只是被暂停而不是被终止!双方只是在恢复,同时调整自己的外交关系和全球战略,一旦时机成熟,美英俄肯定会选择动手,而如果德奥早一天完成战备的话,那么也会毫不犹豫的下手!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阅读网址:m.
第2543章 卡车需求 3
所以,无论是从现在的经济发展来说,还是为了未来的战争,德奥都必须做好准备,尤其是机动车辆的生产和使用上!毕竟在铁路运输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那么只能用公路运输挑大梁了!
卡车这种东西,鲁普雷希特是绝对不会嫌多的,在战争时期只会出现物资不够用的情况,而不会出现物资过剩的情况下。德国是这样,其实美国也是这样!虽然,王储相信,德奥两国国内的汽车公司绝对可以在这个位面获得远超历史水平的发展。但是鲁普雷希特绝对不会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些资本家身上!毕竟,历史上那些资本家什么做派王储可是太清楚了!
看看历史上德国工业的能力,再看看实际的军火产出,看看从1939年到1942年这长达4年的划水期,再看看1943年和1944年在内忧外患下,德国军工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你就完全可以理解什么叫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了!对于德国军工企业的种种行为的认知让鲁普雷希特并不信任历史上那些公司!
比如说历史上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就在航空发动机的生产上存在非常不光彩的行为,历史上,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了2战初期德国战斗机绝大部分的发动机,db601系列发动机更是伴随着bf109战斗机的成功而扬名世界,然而在技术上日新月异的时代,研发速度不够快就意味着退步。而奔驰公司在研发过程中也是做了两个准备的,一个是继续研发db601的后续产品也就是未来的db605,而另外一个则是研发一款更重的发动机,也就是后世有名的db603发动机!
而实际上,相对于db605来说,db603的难度显然更高,而且生产难度也很大,于是,当到了1944年,德国空军想要让戴姆勒奔驰公司在勃兰登堡的工厂开始转产db603的时候,后者表示了拒绝,原因是以当时的资源以及公司利益角度出发,这个时候转产db603显然是不合适的。
然而当德国空军表示db603必须增产的时候,戴姆勒奔驰公司一方面以可以生产新的db605d型发动机为借口,希望德国空军能够重燃对db605系列的希望,同时,利用奔驰公司在“上面有人”的便利,居然开始忽悠自己的竞争对手辛布nag(bussing-nag,)公司去生产db603......。并且试图让对方相信,db603和605两款发动机不少零件是通用的,而且军方的要求并不多。试想一下,戴姆勒奔驰公司作为db603的研发单位都不愿生产,而选择更简单的db605。你让另外一家原本生产载重卡车发动机的公司去生产更复杂的db603。这不是甩锅行为吗?
所以,鲁普雷希特必须有自己的后手,兴建由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在必要的时候通过贸易引进其它国家的产品来弥补军工的不足就是另外一个后手。至于有没有第三个后手?自然是有的,如果公司效率太低,或者政府的动员令阴奉阳违的话,那么政府直接接管也是有可能的!
而在第二个措施中,必要的时候从法国购买大量的汽车或者军事用品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为了让法国生产的各种车辆能够顺利的在东线恶劣的路况上使用的话,并且在某些零部件上可以和德国生产的车辆互换。那么就必须让法国人在技术上先进行一些准备,比如说,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技术规则,以提高成品对东线环境的适应性,以及降低后勤补给的难度。
当然,这种类似标准化的措施一定需要让法国和德国的工业企业就现在生产模式和规格进行修改,肯定会造成一些麻烦,但是现在有麻烦总比未来有麻烦强多了吧!毕竟鲁普雷希特可不愿意看到,历史上类似虎式坦克、豹式坦克以及虎王坦克搞出来三个系统,每个系统之间都无法兼容的悲催情况!
而如果法国汽车公司愿意在德奥设厂的话,自然也是欢迎的,尤其是奥地利,实际上,以德国企业的资本和技术水平,法国人想要在德意志境内讨到一些便宜是很难的,但是在奥匈帝国就大有可为了,尤其是小型汽车领域,毕竟之前,为了准备战争,奥匈帝国的资金投入也主要在载重汽车和特殊底盘上。而现在奥匈帝国跑的汽车也都是泰脱拉和巴伐利亚工业集团生产的。再加上一个准备大量军转民的斯柯达公司,奥匈帝国内部的汽车市场也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