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就是,帝国海军已经研制出磁性水雷,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几个主要对手同样有磁性水雷。
木材没有磁性,因此引爆磁性水雷的概率更低。
不足的地方是,扫雷艇吨位太小,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续航力也很有限,因此需要母舰的支持。
在高强度的扫雷作业中,扫雷艇的官兵还会轮换去母舰休整,以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因为吨位更大,所以母舰能搭载尺寸与质量均较大,扫雷艇搭载不了,或者不需要配备所有扫雷艇的技术装备。
从这个角度看,扫雷母舰的主要价值就是充当支持扫雷艇的前沿平台。
关键,帝国海军还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探雷设备。
没错,就是由超声波探测仪发展来的声纳。
虽然在大战中,声纳获得了更广泛的应有,到后期成为了反潜的利器,甚至用在反潜鱼雷上,让鱼雷具备自导能力,但是在大战爆发之前,帝国海军投资开发声纳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能有效探测沉底雷与锚雷的手段,以及让扫雷舰在安全距离及时发现水雷,降低扫雷的风险。
采用磁感应引信的磁性水雷,大部分是锚雷或者沉底雷,藏在水面下。
在声纳出现前,扫除磁性水雷的唯一办法,是让扫雷舰冒险进入雷区,通过制造的强磁场来引爆水雷。
帝国海军一度高度重视扫雷舰的航速,造了几艘航速高达45节的扫雷舰。
测试之后发现,航速在块都没用。
帝国海军甚至想过,用大型飞机拖拽电磁线圈,从布雷海域上空飞过,由电磁线圈产生的强磁场引爆磁性水雷。
至于结果,同样不理想。
在测试的时候还摔了几架运输机。
直到声纳出现,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
所幸的是,帝国海军在这场场大战中,至少到目前为止,面对的水雷都算不上先进,或者说先进水雷不是很多。
打到现在,不管是在东望洋那边,还是在梵炎洋上,同盟集团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封存了20多年的老式水雷。
原因也很简单,同盟集团在上次大战当中,生产了太多水雷,结果到大战结束,有很多水雷都没用掉。
此外,水雷的储存期长达数十年。
在封存状态下,就算没进行定期维护,水雷也能够稳定的储存30年,甚至是50年。
很多在上次大战当中布设的水雷,在时隔20多年之后,依然能正常引爆,而且有着巨大的威力。
结果就是,同盟集团并没有生产多少水雷,布设的都是库存水雷。
只有在少部分关键海域,比如军港的外面,才布设了少量的新式水雷。
要说的话,如果全都是新式水雷,比如磁性沉底雷,别说是40艘扫雷舰,哪怕再增加两倍,派遣120艘过来,也未必能够在9天的时间之内,扫除1400余枚水雷,开辟出足够让上百艘舰船锚泊的登陆场。
当然,从战术的角度看,这些扫雷舰艇就是帝国海军的底气所在。
换个角度来看,基布要塞的守军肯定无法想到,帝国海军会出动这么多扫雷舰,强行在曼德海峡里开辟出安全航道。也就是对雷场的盲目自信,让布兰军队觉得,帝国军队不会在要塞北面登陆。
结果就是,在短短9天时间里面,帝国海军不但把2个陆战师送上岸,精锐突击部队还推进到了基布要塞外围。
其实,就在前几天,布兰军队还认为北面的登陆行动是佯攻。
理由就是,出现在那边登陆舰并不多,而且都来去匆匆。
等到布兰军队猛的回过神来,帝国陆战队已经兵临城下,主力部队也开始上岸。
当然,主力是陆军,不是陆战队。
第565章 去向不明
登陆行动开始之后,白止战的情绪一直不太高,或者说没有因为登陆行动进行得顺利而格外高兴。
原因就是,一直没收到第十二特混舰队的消息。
虽然用李铭博的话来说,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但是白止战一直觉得,现在还这么平静,实在是太反常了。
不管怎样,对纽兰海军而言,现在都是发起反击的绝佳机会。
此外,轰炸奥洲西北机场的行动在11月11日,登陆作战行动的次日开始,东望洋那边的2支特混舰队也都已现身。
如此一来,至今没有出现的就只有刘向真的第十二特混舰队。
站在斯普的立场上,不管寻找第十二特混舰队,还是偷袭在阿拉弗拉海活动的2支特混舰队,时间都非常充足。
可是直到现在,纽兰舰队都没有出现。
关键还有,连六局都没有搞到纽兰舰队的情报。
也就是说,纽兰舰队在10月初离开悉尼之后,就再也没有返回港口。
之前,大家都觉得斯普率领舰队去了珀斯。
可是现在看来,还未必如此。
如果斯普没有去梵炎洋,那会去哪里?
显然,很可能是霍瓦依群岛。
要说的话,这也是白止战担心的地方。纽兰海军会利用这个机会,调集全部兵力反攻中转岛。
关键就是,目前在中转岛那边活动的,仅2艘小型航母。
之前掩护陆战队的4艘小型航母,在10月底就已经分成了两批,其中2艘去了狭夷皇国东都湾,跟提前部署的浮船坞汇合,进行建成服役之后的第一次全面检查与维护,还顺带做了几项必要改进。
最关键的改进,是把飞行甲板延长了几米,以便搭载新式舰载机。
如此一来,留在中转岛附近的就只有2艘小型航母。
按照计划,这2艘小型航母将在年底,跟完成维护与改造的2艘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