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上,只是靠这条铁路,就能够支持500万军队在前线作战,那么打下叶堡也就不再是难事。
攻占叶堡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却一直存在争论。
叶堡只是洛克联邦共和国的行政首都,名义上的首都依然是莫萨,而且在东莫萨设立了名义的总统府。
关键还有,叶堡在洛克联邦共和国也只是行政首都。
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叶堡早就不是骆沙联邦共和国唯一的中心城市了。
虽然靠行政首都的地位,叶堡依然是东骆沙人口最多的城市,但是在十多年前,南面的阿斯特拉罕与面向西骆沙的萨马拉已经在经济规模上超过了叶堡,而工业产值,一直以车里雅宾斯克为重。
排除政治因素,就算占领了叶堡,也未必能够让骆沙联邦共和国投降。
此外,军事上的意义也不大。
连接东西方的第一干线铁路,其实在叶堡南面几百千米之外,中间还隔着车里雅宾斯克等大城市。
也就是说,就算占领了叶堡,也无法把叶堡当成向东进军的基地。
继续向东推进,也用不着去攻打叶堡!
在40多年前,帝国陆军就没有北上攻打叶堡,而是选择了继续向西突击,集中兵力向跋窟推进。
要往根本上说,叶堡的军事价值,其实是充当乌拉尔山东边的桥头堡。
因为在现代战争中,乌拉尔山的军事价值大不如前,所以叶堡也早就失去了当初的战略地位。
现在的叶堡其实是一座以行政为主的资源城市。
如果没有数百年的沉淀,叶堡早在工业化浪潮当中被其他新兴城市超越了。
可见,除非西陆集团打算在翻过乌拉尔山之后由攻转守,不然就没有任何理由耗费时间与兵力去攻打叶堡。
相反,阔海北部平原的城市,比如阿斯特拉罕,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这座城市,在十多年之前就是骆沙联邦共和国的经济中心与化工重镇,现在更是骆沙联邦共和国的第一大城市。
原因无二,其南面就是跋窟油田。
因为跋窟油田所在的阔海西南岸地区太过狭窄,而且紧挨着南面的波伊国,欠缺发展所需要的空间与安全,所以在过去数十年里,东骆沙都没有在跋窟投入太多资源,只是将其当成产油地。
结果就是,跋窟北面的阿斯特拉罕受到了高度重视。
当然,地理位置也至关重要。
因为都是阔海沿岸城市,所以依靠航运就能解决运输的问题,把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更加重要的是,依靠从北阔海地区经过的第二干线铁路,能把产出的资源,非常便捷的运往东边或者西边。
正是如此,阿斯特拉罕才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成为骆沙联邦共和国人口最多,也是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
阿斯特拉罕的军事价值其实就在这里。
控制了阿斯特拉罕,就能够轻易的夺取南面的跋窟,获得整个西大陆,产量最高的超级油田。
此外,还能够利用阿斯特拉罕的化工企业。
至于交通运输,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以罗斯托夫为,经过阿斯特拉罕,一直延伸到东望洋海港的第二干线铁路,运力相当于北面的第一干线铁路的八成,而且沿途经过的城市更多,因此有不亚于第一干线铁路的战略价值。
关键还有,第二干线铁路主要就在巨大陆腹地的平原上。
也就是说,更适合装甲部队作战。
其实,也就是这个原因,这条能支持400万大军作战的干线铁路,足足推迟了20年才动工修建。
也因为推迟20年,所以最后一期工程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工!
从军事的角度,或者说站在帝国陆军的立场上,其实不希望修建这条干线铁路。
按照帝国军方做的战略规划,一条干线铁路就够了,哪怕在反攻阶段依然需要借助海军帮助。
其实,在打通海运航线之前,也不会发动战略反攻。
换种方式来说,等到东方集团有能力发动战略反攻,也肯定早就夺取了制海权,不用担心海运的问题。
站在经济建设的角度上,这条铁路的价值其实更加巨大。
如果没有第二干线铁路,就绝对没有现在的骆沙联邦共和国!
其实,也就是在骆沙联邦共和国的坚持下,才有了第二干线铁路,就连相关的资金也是由骆沙联邦共和国自行筹集。
这条铁路其实是骆沙联邦走向独立自主的标志。
修建这条铁路之前,战后30年,骆沙联邦共和国在各个方面都高度依赖帝国,做什么事情都要看帝国当局的脸色。
等到经济发展起来之后,骆沙联邦共和国逐渐摆脱对帝国的依赖。
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翅膀长硬了。
其实,这也是波伊战争后的事情。
在帝国当局明确表示了反对,后来也只是默认,并没有赞同的情况下,骆沙联邦共和国当局依然自筹资金,动工修建了第二干线铁路,既是为了推动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自身实力壮大的表现。
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在东方集团内,东骆沙的工业规模与经济总量,均排在第二,超过除梁夏帝国之外的其他所有成员国。
实力增强之后,自然想获得匹配的话语权。
由此不难看出,阿斯特拉罕有更加重大的战略价值,而且也很有可能是西陆集团的首要攻占目标。
占加拉距离阿斯特拉罕只有300千米!
这个距离,恰好在武装直升机的作战半径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