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王朝 第60节

第四集第七章

十一月十五日,双方都完成了最后的备战工作,两支大军终于开始了大会战。

考虑到塞尼是多年作战的老将军,习惯于闪特传统的正兵对决大战,而且对方中也握有优势的重骑兵冲锋队伍,丹西布置的是一个防守反击的阵形。

最前面是五万重装步兵组成的巨大方阵,上千辆战车巧妙地隐藏其间,用布蒙住;身后是弓箭部队、弓弩车和投石;第三层左边是熊族武士组成的暴熊军团,右边是重骑兵,象兵大队位于两者中央;飞马军团轻骑兵则分别保护阵形的左右两翼;五万新兵则在离主阵稍后的地方,丹西可不想叫他们先上战场送死,而是先让他们观摩学习,由昆达率领,作为最后的预备队使用。

除了奈丝丽死活要跟别亚待在一起,挤进了轻骑兵大队外,拿云团的其他人都待在轻步兵队伍里。

由于这支队伍几乎全是没经过几天训练的新兵,除了从其他部队调来一些老兵出任指挥官外,打过几年仗而有些战斗经验的拿云团中,也有不少老佣兵出任队长,拿云和古力扎则分别出任大队长,带领一千新兵蛋。

即使是像拿云这样多年刀头舔血的老兵们,也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大规模的决战,心里也难免忐忑,更别提那帮从没上过阵,训练不到两个月的新兵了。

他们个个都相当紧张,有的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频繁需要小解,有的人则兴奋过度,时不时歇斯底里地叫几声。

英姿飒爽的昆达提着宝剑面向队伍,说话的声音不大,但用真气送出,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各位弟兄们,你们能加入赫赫有名的猛虎军团,能见证几十万人决战的历史场面,人生能有多少次这样的会?不要像狗熊一样趴在地上向敌人投降,要像英雄一样去战斗,用敌人的鲜血为我们的猛虎旗帜增添光彩!战场不像比武,没什么花巧动作,就是这样!”

昆达重覆地演示劈刺、推挡的动作:“就这两招,用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杀死挡住你们去路的人。在战场上,大家只许往前走,不许后退,一定要保持好队形,跟着老兵走,打不打都没关系。只要能一直走到人家帅旗下,我们就赢了,打仗就这么简单!来吧,弟兄们,让我们全力去争取人生中的第一场大胜仗吧!”

在暴熊军团阵前,熊王班哈咆哮着摆动他那硕大的熊头:“臣民们!前面的那帮矮们竟然不听伟大丹西的劝降命令,死抱着肥沃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不肯松!闪特解放者丹西已经答应,打赢了这仗,每人都有一个金币,有功的人另外重赏!想想你们的祖辈,替海亚尔打败塞尔人后,多少人拆掉棚屋盖起了小楼,多少人把邻居的女儿娶回了家里。来吧,让我们用中的巨斧,砍死这些有钱有粮的矮们,用他们的鲜血换得我们幸福的生活!吧呀!”

五万熊族武士也举起巨斧,组成一片骇人的战斧森林,发出响彻云霄的呐喊:“吧呀!吧呀!吧呀!”

猛虎军团的老兵队伍则沉静得很多,不必动员,大家已经习惯了残酷的战争和辉煌的胜利,所有人都紧握武器,静静地站立着,等待着大战开始。

丹西仍然是站在重骑兵方阵的最前方,身边的巴尔博则一边观察天上金雕的动作,一边汇报:“敌人已经全部集中在前面了,周围二十公里以内都没有其他军队的踪影。”

丹西一边点头,一边冷眼打量着前方的敌人。

塞尼和戈缔斯联军在丹西大军阵前七百米处布阵,阵形分做三层:第一层是由八万重装骑兵组成,形成一个宽三公里,每排五千人,纵深二十排的巨大的重骑兵冲击方阵;第二层是由十万轻骑兵组成的更加巨大的阵形;最后是四万包括辎重在内的其他部队。

把联军的布阵与丹西的布阵比较,这次决战的关键在于联军的八万重骑兵能否冲破丹西五万重步兵组成的方阵,假如能够冲破,则不仅重步兵要遭受沉重打击,还会引起连锁反应,冲乱丹西后方重骑兵和暴熊军团的阵形,那时侯十万轻骑兵出击就是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

当然,假如冲不开,则联军也会处于攻守两难的尴尬境地。

对于六十多岁,征战多年的老将塞尼来讲,他是空前的自信。自十五岁当兵以来,他在三届国王麾下征战,指挥闪特精锐骑兵取得了无数次胜利,同样数量的重骑兵他都有绝对把握冲破同样数量的步兵方阵,何况这一次他布置了一个自己也是第一次使用的如此庞大的重骑兵密集冲击方阵。

大陆上好像除了卢其阿诺还没人这么玩过,塞尼有些沾沾自喜地想。

不过作为多年的老将,他还是非常谨慎,侦察骑兵在昨晚还刺探过战场的地形,付出十几条生命的代价,获知战场上没有任何壕沟和陷阱。

另外,侦察骑兵队还不断进行大规模扇面式侦察,证实丹西的全部军队都在主战场上,没有其他援军。

通过自己的情报网他也得知,尽管丹西人数略多于自己,但有五万未经训练的新兵,而自己和戈缔斯的部下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战力对比反而更高。

戈缔斯骑着马从前方快速地跑过来。戈缔斯的父亲戈米和塞尼是老战友了,称得上生死之交,双方都曾豁出性命救出对方,双方的家庭也都很熟悉,对塞尼来说戈缔斯与亲生儿也差不多。

王国分裂后,两位将军各自起兵,建立自己的领地,但两人间从未发生过摩擦与龃龉。

在戈缔斯的父亲病死前两人还商量过两片领地合并的事,最后决定由自己的儿辈完成这一任务。而今,塞尼的小女儿满十八岁,戈缔斯就将迎娶她,正式成为两片领地的领主。

可惜过两个月就将玉成的美事,被这个从天而降、从来天不怕地不怕的混蛋丹西给搅乱了!好吧,今天就让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犊尝尝正宗闪特骑兵的厉害!

第一次指挥如此规模的会战,戈缔斯也是相当兴奋,跑上前来报告:“总指挥官,所有部队都已完成最后的备战工作,请您指示。”

塞尼的指示简短有力:“重骑兵全体出击!”

战鼓擂响,旌旗飘舞,八万精锐重骑兵组成的庞大方阵,以压倒一切的威势,开始了冲锋。

果然不愧为闪特训练有素的精锐骑兵,各排各列的阵形在高速运动中仍然保持近乎完美的整齐,八万匹战马的起跳、跃起和落地虽不能说是同一个声音,可也差不了多少。

骑士们全身重甲,战马上也披了一层皮护甲,都是些老练的战士,眼中闪现着对自身力量的强大自信、对敌人惨死的冷漠无情和对痛饮鲜血的热切渴望!

面对这样的庞大、坚硬而整齐的冲锋队伍,连经历无数血战的猛虎军团重步兵们,心头也闪过一丝忧虑,担心能否抵挡住他们的强大冲击。

在猛虎军团里,最苦最危险的兵种就是重步兵了。遇到需要正面大规模对战时,丹西的一个屡用屡灵的战术就是以重步兵方阵或圆阵吸引对方的主要攻击力量,待其力量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率自己的精锐攻击部队发起反击,在其战史上很少直接与对方的精锐硬碰硬地对攻。

可以说,重步兵是丹西军队中伤亡率最高的兵种,任何战役中最艰苦的时刻几乎都由他们来顶住,所以后来为了鼓励士兵担任重步兵,其收入也改为每年十五个金币,较其他兵种多了五成。

当然,在猛虎军团中,最光彩的是重骑兵了,很多次都由丹西亲自率领,去给敌人致命一击,夺取最后的胜利。

联军的骑兵越冲越近了,猛虎军团的重步兵方阵却开始重新布置,闪开一条条通道,令塞尼及重骑兵们疑惑不解,这个时候调度岂不是自乱阵脚?

不过已经冲到这份上了,重骑兵们当然也不会停下脚步,如果这样做的话,乱了阵脚的就是他们自己了,而眼前敌人临阵调度正是他们抓紧进行攻击的好时。

在重骑兵集团冲到距敌阵三百米处时,他们照例开始承受猛虎军团弓箭部队和投石的打击,不过由于防护充足,伤亡并不大,远远小于历次猛虎军团弓箭部队造成的伤害。

在重骑兵集团冲到距敌阵一百八十米处的时候,他们开始尝到了弓箭车的可怕,一次十箭,力度强劲可以穿透铠甲,而且还连续不断地发射。重骑兵集团加快脚步,以求快速通过箭雨区。

冲到一百米处时,重骑兵终于知道对方调度的原因了,一千多辆的巨大战车被推到了重步兵阵形的前面紧密地排列,工程兵们熟练地将战车环环相扣,中间连上了几条绊马索,整个构成了一道巨大的活动城墙。

不过此时无论是后退还是改变方向都来不及了,重骑兵们只能加快冲刺,赶在对方后方阵形尚未布置好的当儿,冲破战车阵的防线了。

猛虎军团的长期艰苦严格训练再次展现了成果,在极短的时间内,重骑兵方阵距战阵二十米时,所有部队的调度全部完成,控制战车的战士们各就各位,重步兵方阵也重新排好密集的队伍,保护好战车阵后方的安全。

全速前进的重骑兵集团已经无可选择了,尽管有那么两三列的排头骑兵想收住脚步,但是后排的人冲撞上来,反而造成了人仰马翻的结果。

其他人则是想无可想,只能与冰冷的战车去硬碰硬了。

短短的距离瞬间消失,庞大的重骑兵方阵终于撞上了同样庞大的战车阵,战马嘶鸣,将士们纷纷滚落,少数人因控制不住强大动能而飞上了半空再跌落下来。

持着拒马枪的战士不停地将战车前仍然骑在马上的骑兵一个个刺落,战车两旁的战士则持又长又锋利的钩,钩着马腿和落地的骑兵们,身后的重步兵排成密集阵形,将少量骑术高明能跳过来的勇猛战士们一一捅死,保护控制战车的战士们的安全。

当然身后的弓弩、弓箭车和投石也在不停地朝天发射,在重骑兵集团的后阵造成打击。

这完全变成了一场极不对称的战斗,巨大的战车阵构成了一堵活动的城墙,而重骑兵集团的冲锋变成了用骑兵冲击城墙似的愚蠢举动。

仅付出可以忽略不计的微小代价后,猛虎军团的将士们在短短二十几分钟内就让上万名重骑兵失去了战斗力,而且由于重骑兵一时还无法冲破战车阵的封锁,这场屠杀还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

望着眼前的惨象,塞尼虽然感到震惊、痛心和愤怒,但作为拥有近五十年从军经历的老将,也不是没有见过比这更加凶险被动的场面。

无数次的残酷战争经验告诉他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平原决战溃逃只能败得更惨,所以他马上叫醒呆若木鸡的戈缔斯和周围传令兵,迅速下达作战指令:轻骑兵分两翼包抄进攻,左翼三万拖住重骑兵,右翼七万由戈缔斯带领打退对方轻骑兵后重点进攻暴熊军团的步兵,力求取得突破。自己则亲自带领后面的四万步兵与弓箭兵火速上前,帮助重骑兵推开战车阵,进行中央突破。

看到敌人的快速调度,战术正确且及时,丹西心中暗叹,塞尼老将果然是闪特国内仅次于李维的名将啊!

不过丹西当然不会将已经取得的优势拱让人,相反他还要扩大优势,将敌人的战力尽量消灭,减少今后城市攻坚战的损失。

首节上一节60/749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