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看到美军的潜力。
第455章 难以割舍!
“盟军的潜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德军大本营中,凯特尔一脸凝重,手里紧紧地拿着那份最新的战报,目光在上面的文字间来回扫视着,脸色无比阴沉,就像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天空一般。
谁都没有想到,本以为拿下直布罗陀海峡是一件大好事,能在战略上占据极大的优势,甚至还想着可以顺势借助这个势头,一举拿下英伦三岛。
毕竟直布罗陀海峡一旦到手,地中海的局势就会对德军大为有利,后续的军事行动开展起来也会顺畅许多。
可谁知道,这一举动反而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更加刺激了盟军。
尤其是美军,那简直跟疯了一样,反应之激烈、援助的力度之大,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上千架战机源源不断地抵达英伦三岛,一下子让天空都变得黑鸦鸦的,这些战机在空中组成了严密的防线,只要德军的飞机一露头,或者地面部队有所行动,盟军的战机就会呼啸着冲过来,投下炸弹、射出子弹,直接就把德军的攻势给遏制住了,让德军原本计划好的一系列行动都没办法继续推进,只能被迫停滞下来。
不仅如此,美军还派出了大量的 B-17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如同死神一般,朝着德军纵深地区飞去,它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德军的那些工厂。一枚枚炸弹从轰炸机上倾泻而下,落在工厂的厂房、生产车间等地,一时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德军就损失惨重,大量的工厂被摧毁,那些原本日夜不停运转、生产着各种武器装备、物资的生产线瞬间瘫痪,各种物资没办法再像之前那样正常供应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德军在各处战场上必然要遭受重创。
其他的一些战场,要是实在没办法了,大不了舍弃一部分阵地,暂时收缩防线,保存实力,等到后续缓过劲儿来之后,再去想办法收复失地,也算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应对策略吧。
可东线战场那是绝对不行的。东线战场对于德军来说,那可是至关重要的,关乎着整个战争局势的走向呢。
没了后勤补给,德军想要挡住苏军那如潮水般汹涌的进攻,实在是太难了。
要知道,这两年在东线战场上,德军的精锐部队已经损失惨重了,好不容易从其他地方抽调了一部分精锐部队过来补充力量,要是再因为物资匮乏而失去战斗力,要是这些精锐部队也没了,那么东线可就彻底完蛋了。
到那个时候,就算德军的将士们各个都像是战神一样英勇无畏,此刻面对这样艰难的局面,那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苏军一步步推进,却毫无办法去阻止了,整个战争的形势对德军来说,可就越发不利了。
“施佩尔,这次受损严重,影响大么?能否保证东线的物资供应?”凯特尔眉头紧皱,目光中满是忧虑,紧紧地盯着施佩尔,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地开口问道。
他深知东线战场此刻的情况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物资供应能不能跟上那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迫切地想从施佩尔这儿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
闻言,施佩尔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表情,那表情里透着深深的无力感,随后他缓缓地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说道:“元帅,影响很大,被摧毁的那些工厂,可都是生产炮弹的重要基地,它们这一瘫痪,极大地影响了炮弹的供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时间内恐怕是无法满足东线的需求了。”
施佩尔心里也很清楚,工厂遭到这样大规模的轰炸,想要恢复生产哪有那么容易,生产线的修复、原料的调配、工人的召集等等,这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诸多难题,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让炮弹的产量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听到这话,凯特尔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就像笼罩了一层寒霜似的,那眉头也皱得更紧了。要知道,东线德军这段时间还精心筹备着,准备展开一次大规模的反击呢,原本都已经计划好了,各个部队也都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就等着物资到位,尤其是炮弹,那可是反击作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火力支撑。
现在却被告知无法满足炮弹供应,这意味着之前的所有计划可都要泡汤了,反击就要破产了,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啊,这对于德军在东线的战略布局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现在又正值冬季,温度非常的低,战场上到处都是冰天雪地的景象。对于德军来说,这样的环境自然不是很占优势,士兵们要忍受着严寒作战,武器装备有时候也会因为低温出现故障,战斗力多少都会受到影响。
原本还想着勉强依靠现有的物资供应,先守住现有的防线,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做打算呢。
可一旦物资供应出现短缺,尤其是炮弹供应不足的话,那么苏军必然会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机会,然后借此机会发动猛烈的反击。
以苏军那强大的战斗力和庞大的兵力规模,到时候德军恐怕很难抵挡得住,说不定就要丢失一大片阵地了。这才是凯特尔最担心的地方,毕竟他作为德军高层,必须要从全局开始考虑,东线要是出现大的溃败,那整个战争的局势可就彻底失控了,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办法解决么?”凯特尔看着施佩尔,眼神里满是期待,又带着一丝不甘心,再次开口问道,心里还盼着施佩尔能想出什么应急的办法来,哪怕只是缓解一下当下这严峻的物资供应问题也好。
听到这话,施佩尔沉默了一会儿,脸上满是凝重之色,随后缓缓开口说道:“我已经想办法加快整合的效率了,目前各个环节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不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他心里很清楚,要想尽快恢复物资供应,整合现有的工业资源是当下最关键的举措,可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太多太复杂了,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工业体系、生产标准以及管理模式,把它们整合到一块儿,使其能高效运转起来,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儿。
对此,凯特尔只能轻叹一口气,他心里明白,整合数个国家的工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其中的困难程度超乎想象。
施佩尔已经算是能力出众了,在之前的时间里,能让工业产值翻了一倍,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了,换做旁人,恐怕都很难做到呢。
只是眼下这形势实在是太危急了,东线战场那边随时面临着苏军的强大压力,物资供应又出现了这么大的缺口,所以他才会显得如此着急,盼着能有个立竿见影的办法来解决当下的难题。
“元帅,英伦三岛的行动是否继续?”伦德施泰特看着凯特尔元帅,一脸严肃地开口询问道。
在他看来,这次英伦三岛的登陆行动,前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德军成功登陆,也占据了一些滩头阵地,在局部地区还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防线,可随着美军加大援助力度之后,情况就变得大不一样了。
盟军在空中有了绝对的优势,那些源源不断抵达的美军战机,不断地对德军进行空袭,让德军的地面部队举步维艰,进攻也开始出现颓势,想要继续向前推进变得愈发困难了。
按照他的想法,那就是停止行动,毕竟再这么继续下去,德军可能会遭受更大的损失,而且还不一定能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及时止损或许才是明智之举呢。
只不过凯特尔元帅还是有些不甘心,他皱着眉头,脸上满是纠结的神情。
毕竟这次登陆行动,德军可是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好不容易才成功登陆,前期也投入了大量的兵力、物力,现在要是就这么放弃了,那岂不是太亏了吗?
之前的所有付出可就都白费了,所以他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想着说不定还有转机呢,还是不太愿意轻易就做出停止行动的决定。
“没有希望了么?”凯特尔元帅带着一丝期盼的眼神,看着伦德施泰特开口问道,他希望伦德施泰特能再分析分析局势。
“希望不大,除非我们的空军能遏制盟军的战机,否则的话,他们早晚会被对方的空军给消灭。”伦德施泰特皱着眉头,一脸无奈地摇摇头说道。
他心里很清楚当下的局势,在英伦三岛的战场上,制空权已经牢牢地掌握在盟军手里了,德军的地面部队没有了空中力量的有效掩护,就如同暴露在阳光下的猎物一般,时刻面临着被攻击的危险。
长此以往,被消灭那是迟早的事儿,而唯一能改变这种局面的办法,就是德军的空军能强大起来,压制住盟军的战机,可这谈何容易。
听到这话,凯特尔元帅的脸色自然不怎么好看,那原本就阴沉的脸色变得更加阴郁了,就像笼罩着一层厚厚的乌云一般。
上千架的盟军战机在英伦三岛的上空盘旋着,那密密麻麻的机群,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消灭的。
更别说,盟军那边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战机补充过来,这对德军来说,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反观德军呢?
他们的战机数量却是越来越少了,在之前的一系列空战以及盟军的轰炸行动中,德军有不少战机被击毁,而且由于工业生产受到影响,新战机的补充速度又跟不上损耗的速度,导致现在可用的战机数量愈发捉襟见肘了。
虽说德军战机的性能很优越,在一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飞行速度、机动性等方面可能比盟军的部分战机要强,可面对数量如此众多的盟军战机,那也是双拳难敌四手啊,光靠性能好,也很难在这样悬殊的数量对比下扭转战局。
“空军暂时无法抽调更多的战机支援英伦三岛,东线已经数次告急了。”凯特尔元帅无奈地摇摇头说道,他心里也是左右为难,东线战场关乎着德军的生死存亡,那边正迫切地需要空中力量去支援地面部队,抵御苏军的进攻,要是再抽调战机去英伦三岛,那东线很可能就守不住了,所以实在是没办法再分出力量来支援这边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将登陆部队抽调回来,再继续下去,只是没有意义的牺牲。”伦德施泰特看着凯特尔元帅,目光诚恳,语气坚定地开口提议道。
他觉得现在既然没有足够的空中力量去支援登陆部队,那让他们继续留在英伦三岛,就等于是让他们去白白送死,还不如早点把部队撤回来,保存一些有生力量,也好应对其他更为重要的战场情况,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在这种明显不利的局势下,及时止损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让我再考虑一下,好不容易打出来的优势,这个时候放弃太亏了。”凯特尔元帅眉头紧皱,脸上满是纠结的神情,心里实在是有些不甘心。
毕竟为了这次英伦三岛的登陆行动,德军可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前期好不容易通过激烈的战斗,一点点地打出了些许优势,在岛上占据了一定的地盘,建立起了初步的防线,要是现在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那之前的所有努力可就全都付诸东流了,所以他还是想再斟酌斟酌,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能保住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呢。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加大援助力度,否则等到盟军援军抵达,恐怕他们只能跳海了。”伦德施泰特一脸严肃地提醒道,他的目光中透着一丝焦急,深知当下形势的严峻性。
现在岛上的德军登陆部队虽然暂时还坚守着阵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盟军的援军正不断地赶来,如果德军这边不能及时加大援助力度,给登陆部队提供足够的支持,那等盟军的援军一到,双方力量对比就会更加悬殊,岛上的德军根本就抵挡不住,到时候恐怕真的就只有跳海这一条路可走了,那数万精锐可就要全军覆没了。
这可是数万精锐呢,那都是德军精心培养、战斗力极强的部队,每一名士兵都经历过严格的训练,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是德军在各个战场上的中坚力量。
真要是丢了,那损失可就太大了,简直太亏了。
而且现在到处都在用兵,各个战场都急需兵力支援,精锐部队本来就少得可怜了,要是就这么平白无故地把这数万精锐给浪费掉了,那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整个德军的战略布局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后续的作战行动恐怕也很难顺利开展下去了。
“我明白了。”凯特尔元帅听了伦德施泰特的话后,神色凝重地点点头。
第456章 集中力量!
“我们必须要夺回直布罗陀。”丘吉尔目光坚定,神情严肃地再次对着眼前的蒙哥马利强调道,那严肃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这件事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他和蒙哥马利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十分清楚直布罗陀一旦丢失,所带来的后果那是极其严重的。
很显然,他们都知道直布罗陀丢了意味着什么,那可是关乎着整个地中海地区乃至欧洲战场局势走向的关键,失去了它,盟军在地中海的海上运输线就会受到极大威胁,德军便能更加肆意地掌控这片海域,战略上的主动性也会更多地落入德军手中。
更别说西班牙还加入战局了,这无疑是给盟军原本就艰难的处境又添了一道难关,使得形势变得愈发困难了。
毕竟西班牙的加入,意味着德军又多了一股助力,实力又再次增强了,而相对应的,此消彼长之下,盟军这边的实力便被进一步削弱了,双方力量的天平越发倾斜了。
“首相阁下,恐怕没有那么容易。”站在北非战场上的蒙哥马利,回想起之前经历的种种惊险,苦笑着说道,当时那情况可真是千钧一发,他都感觉自己差点就跳海了。
要不是在最后关键时刻,盟军的舰队及时赶到,给与了强有力的支援,恐怕他真的就要跳海了,那紧张绝望的感觉至今都让他心有余悸呢。
等到德军撤走之后,蒙哥马利一刻都不敢耽搁,立刻坐飞机绕了一圈,匆匆忙忙地返回本土了,他心里一直挂念着本土的防御情况,这次回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登陆的德军。
一番了解之后,蒙哥马利的脸色还是有些难看,心里满是无奈,他着实没想到,就几万德军登陆英伦三岛,居然就能把英军压得喘不过气来。
其实,倒不是英军没有应对的办法去解决这些德军,只是一旦抽调主力部队去对付他们的话,那就会引发新的麻烦了,毕竟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谁都没办法保证德军会不会瞅准机会,从多佛尔港或者其他地方再次发动登陆作战,说不定他们原本打着的佯攻,打着打着就变成主攻了呢,所以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蒙哥马利可不敢擅自乱动,只能耐着性子等待合适的时机了。
没多久,时机就来了。
那就是直布罗陀丢了之后,美军那边一下子就慌了神儿了,他们深知英伦三岛的重要性,要是英伦三岛再守不住,那整个战局可就彻底朝着对盟军不利的方向发展了,到时候可就真的完蛋了,所以毫不犹豫地加大了支援力度。
首先呢,就是上千架战机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英伦三岛,那一架架战机如同及时雨一般,迅速充实了盟军的空中力量。
而蒙哥马利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好机会,他赶忙与空军司令道丁仔细商量了一番之后,立刻做出决策,派出这上千架战机对德军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猛烈的轰炸。
这轰炸的效果那自然是非常可观的,原本德军在英伦三岛可是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呢,可在这铺天盖地的轰炸之下,被打得节节败退,德军的攻势一下子就被遏制住了,而且还出现了混乱,战斗力大打折扣。
英军这边可没闲着,趁着德军慌乱败退的这个大好时机,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反攻,收复了大量的失地,一时间,战场上的局势开始朝着对盟军有利的方向转变了。
不仅如此,美军还派出了大量的陆军抵达英伦三岛呢,一批又一批的美军士兵登上岛屿,迅速投入到各个防线和作战区域,可以说,此时的英伦三岛可谓是兵强马壮的时候了,兵力充足,装备也不断得到补充完善,盟军的底气一下子就足了起来。
美军也不是傻子,他们心里很清楚,英伦三岛要是丢了,那就相当于在欧洲战场上失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支点,后续的作战行动根本就没办法顺利开展,整个盟军的防线都会出现巨大的漏洞,德军就能长驱直入了。
所以才会基于这样的考虑,毫不犹豫地加大支援力度,除了之前原定的那些战机以外,这次更是直接派出了二十万陆军,就是为了能稳固英伦三岛的防御,再找机会进行反击,重新夺回战略上的主动权。
“我知道不容易,但直布罗陀的重要性想必你应该知道。”丘吉尔脸色冷峻,面无表情地看着蒙哥马利,那目光中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仿佛在强调这件事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无论有多难,都必须要去尝试夺回直布罗陀。
谁都清楚这事儿不容易,可要是不夺回直布罗陀,那局势可就会变得越发糟糕,如同陷入一潭烂泥般,越来越难以收拾了。
直布罗陀海峡的战略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它就像是一把关键的钥匙,掌控着地中海的咽喉要道,失去了它,盟军在地中海的海上运输、军事部署等各方面都会受到极大的掣肘,德军就能更加随心所欲地在这片区域扩张势力,到时候整个欧洲战场的局势都会被德军牵着鼻子走了。
“首相阁下,您说的我知道,但目前来看,我们想要夺回直布罗陀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不提德军,西班牙就不会那么容易放弃。”蒙哥马利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说道。
他作为有着一定军事水平和实战经验的将领,心里很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西班牙好不容易抓住这次机会夺回了直布罗陀,那可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的,他们怎么可能会轻易就舍弃,必然会把直布罗陀视作自己的囊中之物,想尽办法牢牢守住。
所以接下来,西班牙肯定会加大直布罗陀的防御力度,会往那里增派更多的兵力,部署更多的武器装备,构筑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等等,让直布罗陀变成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
而盟军这边想要夺回这里,确实是困难重重,甚至极有可能需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那可就不是简单地派些部队过去打一场仗就能解决的事儿了,得做好打持久战、打硬仗的准备。
现在大英帝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就剩下一个皇家舰队还能撑撑门面了。
要是皇家舰队再出现什么问题的话,那可就真的是雪上加霜了,整个大英帝国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海上力量支撑,海上的优势将荡然无存,无论是保卫本土,还是在海外维持殖民地的统治,都会变得有心无力,到时候大英帝国就真的完蛋了,再也没有办法在世界舞台上维持以往的霸主地位了。
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要是连基本的军事力量都没了,拿什么去和其他国家竞争,又拿什么去称霸世界呢?
正是基于这些多方面的考虑,蒙哥马利才会说出这么一番话,他希望首相能更全面地权衡一下利弊,不要轻易做出冲动的决定,毕竟夺回直布罗陀这件事,可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轻易达成的,得从长计议才是。
果不其然,听完蒙哥马利的分析之后,丘吉尔皱着眉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他心里清楚,蒙哥马利所说的句句在理,皇家舰队如今确实是大英帝国所剩不多的依仗了。
如果在夺回直布罗陀的过程中,让皇家舰队的实力损失太多的话,那战后大英帝国想要重振往日雄风,可就难上加难了,毕竟在这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里,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海上力量,那可是维持霸权地位的关键所在。
是的!
皇家舰队的实力如果损失太多的话,战后确实不利于大英帝国啊。更重要的是,这一场旷日持久的仗打到现在,大英帝国已经付出了太多沉重的代价了。
别的暂且不提,光是他之前为了获取各种资源、寻求支持等原因,出售的那些岛屿,那可都是价值不菲,每一座岛屿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或者丰富的资源储备。
失去了那些岛屿,就仿佛是大英帝国这顶“日不落帝国”的皇冠上掉落了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再也没有了曾经那种光芒万丈、掌控全球的气魄了,“日不落帝国”的名号也变得名不副实了。
现在要是执意去夺回直布罗陀,那恐怕需要付出的代价确实很大,且不说西班牙那边会拼尽全力防守,德军也必然会在其中横加阻拦,到时候少不了又是一场恶战,皇家舰队也好,陆军部队也罢,都得承受巨大的损失。
只是,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直布罗陀被德军和西班牙掌控着,他又实在是不甘心,毕竟掌控了直布罗陀,就意味着掌控着地中海这片关键的海域,海上运输、军事威慑等各方面都能占据主动,那对于大英帝国来说,意义太重大了,所以他才会如此纠结,陷入两难的境地。
“首相阁下,德军撑不了多久,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击败德军,只要能够打败德军,一切都可以拿回来的。”看着丘吉尔还在犹豫的表情,蒙哥马利再次耐心地劝道,他目光坚定,试图让首相看清当前的局势重点。
在他看来,现在德军虽然看着来势汹汹,但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只要盟军找准策略,持续发力,就能一举将其击败。
“现在美军提供大量的战机,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些战机去轰炸德军的腹地,摧毁他们的工厂,削弱他们的战争潜力,长此以往,用不了半年,德军便会失败。”蒙哥马利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已经看到了德军在盟军的持续打击下节节败退的场景。
那些工厂可是德军生产武器装备、维持战争运转的关键所在,一旦被大量摧毁,德军就会陷入武器匮乏、物资短缺的困境,战斗力必然会大打折扣,到时候想要继续支撑战争,可就难上加难了。
“只要我们击败了德军,西班牙必然会乖乖的将直布罗陀乖乖奉还。”蒙哥马利信心满满地说道,他深知西班牙之所以敢掺和到这场战争中来,无非就是觉得德军势大,想跟着捞点好处,要是德军都被打败了,西班牙哪还敢继续霸占着直布罗陀,肯定会识趣地交出来,以免遭到盟军的报复。
不得不说,蒙哥马利看的还是比较清晰,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分析,让丘吉尔下定决心,调整战略重点,先集中力量击败德军这个最大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