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第121节

锦衣卫百户衔与锦衣卫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种武职待遇,就算长子什么都不干,这辈子也衣食无忧了,登时引来一片羡慕的吸气声。

然后他爹娘上前接受封赏,姚老爹被赐为卫所百户衔,待遇自然要比锦衣卫百户差一些。姚大婶被封为七品孺人。

老两口到现在还如坠梦里,怎么也无法想象,自己竟然成了官身,这幸福来得太突然,让他俩一时无法接受。还是长子过来,将爹娘搀开,好让下一位接受封赏。

接下来的是会稽巡检吴成器,他从九品巡检,被擢升为正七品的杭州推官,一下子不知跨越了多少级。一时竟兴奋地举止失措,接过圣旨后连道都不会走了。

下一个受赏的俞大猷则沉稳如山,面上古井不波,与前面一众没出息的,形成鲜明对比……当然大家也没有可比性。

他的封赏是晋升一级,成为苏松副总兵,也很值得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将拥有直属部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临打仗才见到自己要率领的兵。

最后是李知县,他因为慧眼识珠,奖挹有功,再加上已经考满,被晋升为正六品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年内新官到任后上任。户部是管钱粮的地方,十三清吏司的主事关小权大,乃是一等一的肥差。

李县令本来是准备退休的人了,突然得到这么个美差,心里自然早已喜不自胜,只不过面上还能忍住罢了。

一通传旨之后,赵侍郎只觉着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指指兵士托着的一盘盘纻罗绸缎,玉器古玩道:“另外还有些御赐之物,每人两盘,各自令下去吧。”又对那沈默笑道:“巡察使大人请更衣吧,穿上官服后本官还另有密旨传达。”

沈默赶紧应下,亲手接过盛官服的托盘,双手托着往后院着衣去了。

进到内室之中,自有沈府派来的几个奴仆帮他更衣,先除下身上的秀才行头,穿上白纱中单以及白纱罗袜,然后再穿上玉色深衣,系素带,着青、绿绦结的素履。

接下来才在玉色深衣外,罩上深青色的御赐忠静服,沈默摸一摸料子,乃是用纻丝纱罗为之,边缘是蓝青色,面料上还有淡青色的云纹。胸前背后竟然也有一块补子,补得不是代表品级的飞禽,而是代表风宪官的獬豸。

待将全身官服穿完,沈默最后在镜前亲自戴上了忠静冠……这种官帽与乌纱帽同材质。但两翅是竖在脑后的……类似于皇帝所戴的翼善冠,但冠顶是方的,中微起三梁,边以浅色丝线缘之。

最后将腰带玉佩挂好,钦命浙江巡察使便全副装备起来了。

沈安举着铜镜在他面前,激动万分道:“公子爷,原来你最适合穿官服啊!”

沈默定睛一看,果然一身威严官服,压下了他身上稍显柔弱的书生气,让他显得更加成熟稳重,更加令人信赖。

他微微一笑道:“官服的做工远比普通衣裳精细复杂,谁穿上去都会显得很精神。”说着拍拍沈安的肩膀道:“早晚有一天,你也能穿上官服显摆显摆。”

沈安惊奇道:“我能吗?公子?”

“没有什么不可能。”沈默呵呵一笑道:“当然前提是你得听话。”说完轻轻推开房门,便见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都在齐刷刷的望着他。

沈默被看得心里直发毛,有些手足无措的瞅瞅身上,觉着没什么不对劲,只好挠头笑道:“我说各位,你们到底看什么呢?”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一起朝他施礼道:“恭喜沈大人,贺喜沈大人。”

沈默有些发窘的侧开身子道:“不要开玩笑,我还没有领敕封文书,算不得官的。”

众人浑不在意道:“待会就有了,现在提前叫着也无妨。”便七嘴八舌的问道:“沈大人,这个浙江巡察是极品官啊?”

沈默心里这个汗啊,苦笑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待会去钦差大人那问问再告诉你们。”便朝众人拱拱手道:“诸位先请前院就坐,我去请钦差大人入席。”

众人连忙还礼道:“大人请便。”便分开左右,让出一条去路,供沈大人通过。

沈默虽然前辈子当过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可像现在这种风光滋味,却是从来没有尝过的。在众目睽睽之下,身上穿着里外三新的官服,脚上踏着粉底黑纱的厚底官靴,一时间他感觉自己都不知该迈那条腿好了。

稀里糊涂的到了钦差门外,通禀之后又迷迷糊糊的进去,知道看见唐师叔促狭的目光,沈默的脑子才恢复清明,朝着正在喝茶的两位大人躬身施礼道:“学生沈默见过二位大人。”

赵文华打量他片刻,这才微笑一声道:“你应该自称下官了。”说着从桌上拿起一份卷面角轴的敕书,递给沈默道:“这是你的敕书。”又拿出一方裹在红绸中的印信道:“这是你的大印。”再拿出一枚鸡血石的玉印道:“这是你的官防。”最后一指屋外道:“外面还有你的扈从。”说完笑眯眯的看着他道:“这下可以理直气壮的自称下官了吧?”

沈默这才改了口,说完小心翼翼的问道:“敢问大人,下官隶属于哪个衙门?又是几品官呢?”

“这个吗?”赵文华寻思片刻,呵呵笑道:“你是荆川兄的师侄,我就跟你直说吧,你哪个衙门也不隶属,你就隶属于陛下一个人。虽然给你六品官的待遇,但陛下说‘还是考出来的进士站得稳’,所以就不实授你官衔了。”

第一六一章 护卫

第一六一章待将一应印信交割后,赵文华一脸语重心长道:“拙言啊,你能获此恩典,全靠严阁老的青睐,做人可知恩哦。”

见沈默唯唯应下,赵侍郎笑吟吟道:“你是朝廷的未来栋梁,但现在最应该做的是用功读书,争取早日中进士,点翰林。至于地方政务嘛,本就十分的复杂,又牵扯着抗倭大事,你一个小孩子就不要跟着乱搅和了,还是由我们这些老头子操心吧。”

沈默一脸谦逊道:“学生谨遵大人教诲,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说着很诚恳道:“不会给您添麻烦的。”

对他的态度十分满意,赵侍郎颔首笑道:“很好很好。”话锋一转道:“当然了,陛下对你还是有期许的,如果一封奏折都不呈上去,圣上会失望的。”

沈默一脸惶恐道:“请大人教我。”

“这个嘛……本官不好越俎代庖啊。”赵文华捻须为难道。

唐顺之在一边笑道:“大人久在中枢,胸有千秋,还请帮帮我这小师侄吧。”

“那就这样吧。”赵文华这才一脸勉为其难道:“我每个月底,都会把一些该往上报的事情递给你,你整理一下,用自己的语气写成奏章发出去。”

沈默感激莫名道:“多谢大人襄助。”

唐顺之也笑道:“大人提携后进,真有古仁人之风也!”

两人一捧一吹,登时让赵文华乐开了怀,忍不住笑道:“别人都以为我赵文华祭完海就要回去了,我偏要常驻浙江,做出点事情来给那些忘八犊子们看看!”

唐顺之和沈默的目光飞速对视一下,均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诧……原本以为这家伙就是一阵刮过浙江的臭风,谁知他竟要变成一根烂钉,赖在这不走了!

赵文华没有发现他们的异样,笑眯眯的起身道:“我们出去吧。”

两人分开左右,躬身道:“大人请。”便伴在他身侧出门入席了。

赵文华出门放眼一看,嚯,来的人还真不少。问了一下,一共是一千零八十四人。这些人里,一部分是城内致仕的官员,更多的是近郊有名望的儒生、仕子、乡绅、大户。

能把这些位凑起来,可见唐顺之是下了苦心了,这时没有人知道他的用意所在,只道是知府大人好大喜功,不愿意在钦差面前落了面子呢。

钦差大人向大伙致意落座后,大伙西里哗啦的坐下,司仪这才高喊一声:“开席……”菜品流水般的上来,无非就是些鸡鸭鱼肉,最值钱的就是每人一份天香鲍鱼、一对琵琶大虾,其实也没什么稀罕玩意……可大伙却忍不住直吞口水,得使劲克制,才能不至于伸手去抓。倒不是他们没出息,而是大伙从早晨起来到现在未时过半,那是粒米未进啊,全靠一碗碗茶水和桌上的干果蜜饯顶着呢。

耐着性子等着二位大人致完酒词,大伙便风卷残云般的吃开了,饥肠辘辘之下,那吃相可就着实不咋地了,引得赵侍郎吃惊不小,心道:‘都说江南富庶之地,人人仓廪实而知礼节,怎地这般饕餮模样?倒像我们云南那里的土人了。’却不知都是他造得孽。

他坐的主桌上除了几个耋老,便全是官员,食相自然要好很多……当然菜品也不是别桌可比,乃是特请给王府做过饭的大师傅烹制而成,山珍海味自不必说,一些寻常菜品也烹制的格外出色。

尤其让赵文华满意的是,桌上竟然有数道地道的云南菜,尽数摆在了他的面前,赵文华夹一筷子干烧鸡枞,就着绍兴的女儿红。嚼着嚼着,便如坠仙境一般,差点连舌头也一齐咽下去。

再尝尝那叶包蒸猪肉、粽包蒸脑花、腌牛脚筋均是道地的令他热泪盈眶。

见钦差大人落泪,众人连忙问其原因,赵文华轻拭其泪道:“哪里哪里,吾离乡半个甲子,不期在这里又遇上了纯正的滇味,一时动了思乡之情罢了。”

众人陪着唏嘘一阵,赵侍郎便向唐知府讨要那个厨子,唐顺之命人将其叫过来当场问了,那厨子竟是十分愿意,便直接成为了赵侍郎的侍膳。

首节上一节121/14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