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12节

  不料刚迈开步,老老实实坐在一旁的大狗突然站起身子挡住了去路,仰起脑袋伸长了舌头大喘着气,也不出声,只一个劲儿地摇尾巴。

  陈舟虽然喜欢狗,但从小到大从没有过养狗的经验,对这种生物的了解仅限于网络,被这一拦还真有些摸不着头脑,只好试探性地问道。

  “怎么了,你要干什么?”

  话一出口他便后悔了,觉得自己脑子少一根筋。

  别说这狗子听不懂人话,就算它真能听懂,也该懂的是英语,自己跟它讲普通话,这不是对牛弹琴吗。

  没想到这大狗听了话真有回应,自顾自地走到水桶旁,用爪子挠了挠桶壁,又扭头看了看陈舟,似乎在说:“我要喝水。”

  

  “嘿!”

  “真能听懂?”

  可能是见识少,陈舟还真是头一次碰到这么聪明的狗。

  他听人说过,狗里面智商排名第一的品种叫边牧,虽然不知道边牧能聪明到哪种地步,但料想顶多也就跟这家伙不相上下吧。

  拿下一个空木碗,舀满水放到大狗跟前,看着它飞快地舔舐着水,陈舟不免感觉自己有些粗心大意。

  既然这家伙没吃东西一直趴在厨房门口,想想也知道肯定汤水未进,刚才凑到身旁坐着,可能就是等着喂水呢,他却始终没领会。

  得亏这狗子机灵,及时拦住了他,不然再渴下去,指不定会闹什么毛病。

  胡乱想着,不知不觉间大狗已经喝光了碗里的水,它似乎还未消渴,再次挠了挠水桶。

  于是陈舟接连给它续了两碗水,大狗总算心满意足,慵懒地躺倒在地板,摇着尾巴四脚朝天,露出了肚皮,眯起眼睛一副惬意的神情。

  缺乏养狗经验,陈舟不知道大狗摆出这种奇怪的姿势代表什么。

  细想想,酒饱饭足,这家伙应该也没什么要紧的需求了。

  便做起甩手掌柜,收拾起木碗,权当没看见大狗的举动,转身上了甲板。

  海上风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一阵万马齐奔似的急雨后,阴郁的云层暂时耗尽了力气,偃旗息鼓,默默积蓄起下一轮降水。

  放眼望去,远处天际雷鸣电闪的可怖景象已然消失。

  灰蒙蒙的乌云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一束宽阔耀眼的光柱宛如上苍之剑从遥远的天穹斜插海面,将碧蓝海水染得一片金黄。

  陈舟伫立在甲板上,被这壮观的风光所慑,静静欣赏了许久。

  “在天地的伟力面前,个人的喜怒悲欢算得了什么呢?”

  阳光洒在他半侧脸颊,晃得他闭上了眼,心中生出感慨,那些压抑着的沉郁情绪也释然了许多。

  片刻,陈舟推开走廊大门步入了倒数第二个房间。

  刚进门,便有一股硝烟与火药的气味扑面而来,环顾屋内陈设,陈舟确定了房间主人的身份炮手。

  作为船上重要的战斗人员,炮手理所当然地拥有宽敞的房间。

  屋内除每个房间都有的桌椅柜子和床铺,还铺着鹿皮地毯,挂着牛角形状的火药桶和长枪。

  长枪共有两支,一支枪管较短,枪身纤细,另一支枪管更长,枪身宽阔厚重。

  在两支长枪旁,靠墙摆放着一根半人多高的粗木棍,木棍顶部固定着一个“U”形支架,看起来很像服装店里用来取高处衣物的杆子。

  对于枪械,陈舟倒不像对狗那样所知寥寥。

  高考结束后填选志愿时,他虽然没有主见地在亲戚的建议下选择了一个当时不感兴趣也不是很喜欢的专业。

  但随着步入大学,接触舍友,学习课程,在校园氛围的熏陶下,他也渐渐扭转了态度,对机械产生了兴趣,并逐渐将这种兴趣发展成为热爱。

  像大多数学习机械专业的人一样,阅读教材,经受导师的影响后,陈舟开始自发地搜寻资料去了解汽车发动机、蒸汽火车、枪械、车床等极具机械美感的器械,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浏览了枪械发展史。

  他粗略地阅读了枪械从烟花爆竹到简易火铳,再从火铳一步步改进到火门枪,最后在军事领域大放异彩蜕变为全自动枪械的全过程。

  与他志趣相投的舍友胆子更大,甚至发挥动手能力,偷偷用车床打造了一把一比一比例的左轮手枪,并多次向他炫耀。

  陈舟看得眼热,虽没有舍友那么大的胆子,却也憧憬过摸一摸真枪,打几发实弹。

  可惜他所报考的大学新生军训并没有实弹打靶的项目,他对枪的钟爱只能止步于幻想。

  之前看到箱中的十字弩,陈舟虽然兴奋,但却没有太过失态。

  现在亲眼见到鲁滨逊漂流记中提到过的长枪,陈舟实在难以按捺住自己喜悦的心情,急忙上前两步,取下墙上的两把长枪,目光狂热,像见到美女一样摩挲着枪身细节,观察着最重要的扳机部分。

  其中那把较为纤细的枪是一把流行于15世纪末的轻型火绳枪。

  抓住它的一瞬间,那些熟读过几十遍的知识从陈舟脑海涌现。

  在枪械发展史中,火绳枪的出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相较前辈火门枪简单的构造,不稳定的结构,起源于15世纪初的火绳枪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并在15世纪末期发展成熟。

  火绳枪的结构很接近现代枪支,它有枪管,有枪托有扳机,因用点燃的火绳作为引线发射弹丸而得名。

  作为经典前膛枪,火绳枪有一个缺陷严重的问题,就是操作复杂。

  每次发射装填都需要四十多个动作,熟练掌握使用方法的火枪手一分钟也只能开一两枪。

  而且它的射程和精度都远远不如现代枪支,使用的火绳和火药粉末干燥时易燃易爆,淋雨进水又会失效,遇到风天,火门处的引药被吹走也会导致开不出枪,因此无法在恶劣天气中使用。

  尽管有着种种缺陷,但和同时期的其它远程武器,比如长弓和弩相比,火绳枪的优势依然明显。

  因为具备更长更细密闭性更好的枪管,火绳枪的弹丸初速更快,射击精度、射程和威力也远胜弓弩,能够在几十米外轻易击穿骑士的重装板甲,使得它成为了战场的新宠儿。

  不过长江后浪推前浪,轻型火绳枪的辉煌没能持续多久,就被设计更先进,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重型火绳枪所取代,也算一代新人换旧人了。

  陈舟手持这把轻型火绳枪便是“前朝的古董”,枪身老旧掉漆,扳机上下的各个金属构件都已经破损生锈,不仅让人难以信任它的精准度,开枪时还要承担随时散架的风险。同样求追读,求推荐票,求评论求章说,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2章 走廊内侧的房间

  在法国文豪大仲马的经典小说《三个火枪手》中,包括主角在内的四位火枪手使用的便是火绳枪。

  不过《三个火枪手》的故事背景已经到了17世纪上半叶,那时轻型火绳枪已经完全被淘汰,书中主角达达尼昂所效力的国王卫队分发的制式装备是重型火绳枪。

  这种枪从枪口到枪托约有一人高,重量从8公斤到11公斤不等,口径18~22mm,非身强力壮者难以驾驭。

  因为过长的枪杆和过重的枪身,重型火绳枪非常不易操作,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它通常要配备一个用来辅助瞄准的支架,将扳机前端卡在“U”形槽中间,分担枪身重量,从而加快上弹速度,节约体力。

  除支架外,一个全副武装的火绳枪手还要随身携带子弹袋、火药瓶、引药壶、火绳、以及用来压实装入枪膛铅弹的通条。

  这些必备物品严重影响了火绳枪手在近战中的表现。

  除了上战场外,平时执行护卫治安等工作时他们通常用佩剑多于用枪。

  房间内挂着的另一支长枪就是典型的重型火绳枪,它被保养得很好,无论是枪身还是经常使用的火门、火药池、扳机和用于夹住火绳的蛇形杆都擦拭的非常干净,足见炮手对它的重视。

  把轻型火绳枪挂回墙壁,陈舟端起重型火绳枪的枪托,抵住肩膀,试着扣了扣扳机,检验这把枪的状态。

  扳机撬动蛇形杆,阻尼感明显,既不过于松动也不钝拙。

  很显然,这是一把可以应用于实战的枪支,而不是外表光鲜的银样枪头。

  目光集中在枪口凸起的机械式瞄准具,陈舟假意瞄准,回忆起火绳枪复杂的使用步骤。

  读过的文字和看过的配图淹没在记忆深处,翻找出来已经很模糊了。

  他依稀记得火绳枪需要从枪口装填,先把发射药和铅弹压实装入枪膛,然后再把引药(用于点燃发射药的火药)装填进火门,最后将枪管末端卡入支架,摆好瞄准姿势,点燃火绳,瞄准好后扣动扳机。

  在扳机内部机括的作用下,夹住燃烧着的火绳前段的蛇形杆向下落去,接触到火门中的火药,完成引爆并射击弹丸。

  这一套流程光是听着都眼花缭乱,实际操作起来受枪身重量的限制更加复杂。

  不是陈舟自吹自擂,他认为除了自己,假如真有其他人参与挑战并拿到了火绳枪,没有一两周时间可能都搞不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怎么用。

  因为和常见的现代枪械比,火绳枪的反认知处实在太多。

  尤其是前膛装弹,分装火药这两项,不了解火绳枪的人想破脑袋恐怕都想不到。

  亏得陈舟上大学时学习动力强,喜欢借阅图书,记性又不差,才能有发挥这些知识作用的机会。

  扛着火绳枪,他在房间内翻找着需要用到的配套装备。

  最先被打开的是牛角形状的火药桶。

  往桶内看,其中裹着一层防水油纸,里面松散地填充着乌压压的火药,散发出属于火硝和硫磺的特殊味道。

  此时的火绳枪使用的是经典火药公式“一硫二硝三碳”的产物黑火药。

  这种历史悠久的火药制作简单,稳定性差,爆燃瞬间温度可达1000摄氏度以上,破坏力极强。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只要落进火药桶中一颗火星,陈舟就会在瞬间被爆炸撕成碎片,东一块西一块,就连这艘船的船尾楼也不能幸免,轻则墙倒屋塌,重则夷为平地。

  与这种东西打交道,必须保持十足的警惕和敬畏,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陈舟小心翼翼地捻起一撮,轻轻地揉搓,确定作为引药的黑火药保持着干燥,不影响使用,这才盖上桶盖,打开房间内的柜子。

  柜子上层叠放着炮手的衣物和匕首皮带一类的便携杂物,下层抽屉内装有成袋的铅弹和瓶装引药。这些都是火绳枪的“好伙伴”,陈舟默默记住了它们的位置。

  在长桌上,陈舟发现了小桶装的酒和一个大木杯。

  木杯常年盛酒,已经腌入味儿了,隔着老远都能闻到一股酒香。

  “让一个酒鬼管火药,真不知道该夸你们用人不疑还是骂你们心大……”

  被酒味熏得鼻子发痒,陈舟打了个喷嚏,放下了肩头的火绳枪一直扛着这东西压得胳膊都酸了。

  接着他掀开了房间角落的两个木箱盖子。

  其中一个箱中装有四小桶火药,五把轻型火绳枪还有一把短枪,以及三根铁撬棍,一大袋铅砂弹。

  另一个箱里装满了薄铅板,陈舟试着搬了搬,完全无法撼动木箱分毫。

  数了数箱中铅板的数量,他根据经验判断,这一整箱铅板至少也有五六百斤重,如果想把它们运到岸上,只能分多次搬运,要费不少劲。

  “不知道他们往船上放这么多铅板干什么,难道是用来制作铅弹的?”

  合上盖子,想到日后搬运这箱铅板的过程必定会十分痛苦,陈舟不由踹了木箱一脚,然后拿起了另一个箱中的短枪。

  这支枪乍一看挺特别,模样很像长管手枪,其实就是轻型火绳枪削短了枪管。

  和其它火绳枪相比,短管火绳枪增加了便携性,减轻了重量,但也牺牲了威力、精准度和射程,顶多只能打打十几米距离内的猎物,对陈舟而言,远不如重型火绳枪实用。

  因为他知道,重型火绳枪具备一个坚实的基础,它的设计理念和结构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只是历史的洪流还没推进到那一步。

  而短管火绳枪的设计理念完全是南辕北辙,与枪械所追求的功能背道而驰,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完全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与之不同,重型火绳枪踏上的却是一条阳光大道。

  在一百年多年后,也就是18世纪,重型火绳枪经过一代代的改进,将会改头换面,凭借极高的性价比成为战争的主力军,它的那些缺陷也会渐渐缩小甚至消失。

  最先被解决的便是火绳点火过于繁琐且惧怕雨水的问题。

  大约就在十几年后,一名德国钟表匠发明了弹簧驱动的转轮装置。

  这种装置的灵感来自于钟表带锯齿的旋转钢轮,通过钢轮和燧石夹上的燧石摩擦起火引燃火药完成击发,不仅节省了点燃火绳的步骤,还变得不再惧怕雨水,所以在战争中大显神威,取代了一部分火绳枪。

  但转轮打火枪工艺复杂,结构精密,制作成本高,而且一旦钢轮被污染堵塞就无法可靠地点火,因此只风光了十多年就被淘汰了。

  接下来粉墨登场的是法国人发明的燧发枪。

  那个法国人的名字陈舟已经记不清了,但他清楚地记得燧发枪天才的创新。

  燧发枪颠覆了传统火绳枪的设计思路,将点火位置从正上方转移到了偏侧面,通过一个夹着燧石的击锤和传火孔旁边的击砧敲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

首节上一节12/1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