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37节

  而且随着向内部挖掘,岩石越来越多,损耗速度也会越变越快。

  坐在床上,掏出菠萝墨汁和纸笔。

  他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个月20平计算,挖掘完包括厨房、客厅、卧室等所有房间大概要花费16个月。

  如果加上中途制造工具、砍伐树木搭建承重,铺地板、上墙板、砌墙、搬运家具,整个工程很有可能拖到三年之久。

  而且挖掘过程中他还要种田放牧。

  算计算计,光靠他现在这些简陋的工具和这双布满老茧的手,没有八九年肯定完不成整个庇护所。

  “八九年……”

  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个数字,陈舟放下了手中的羽毛笔,看着粉紫色的墨迹陷入沉思。

  现在,原计划太过漫长,他必须选择妥协、冒险或改变。

  妥协很简单,就是降低对庇护所的要求,原定所有建筑面积为320平,现在削减为100平,原定洞穴层高为3米,现在削减为2米。

  原本打算用石头砌的墙改为木墙,地板不用铺,承重尽量简单,从船上搬下来的大件家具也不必带上来,学习鲁滨逊,不贪图享受,过最简陋原始的生活。

  至于冒险,那就是使用黑火药进行爆破。

  火绳枪的火绳可以充当引线,拉开距离,安全性尚可保证。

  唯一需要担心的意外就是山体结构不稳,爆破下层砂石导致上层大面积塌方,到时候别说庇护所,他整个人都有可能被活埋。

  改变,则是改进工具,改变挖掘方式。

  比如利用热胀冷缩破坏岩层,火烧后浇水,使岩石产生裂纹。

  或者想办法制造纯金属结构的镐头和铁锹,那样就省去了制造工具的时间,能够加快进度。

  亦或者,增加工作人数……

  眼看着就要到十二月,如果土著真来岛上举办食人盛宴,想办法干他一票大的,逮两个壮年劳动力,工作进度起码能提高一倍。

  当然,他也可以选择放弃挖洞,建造木屋。

  从前觉得挖洞快,经过一番实践,现在他感觉还是木屋方便。

  营地中剩余木板数量不少,足够搭建一所简陋的木屋了这是最后一个选择,叫作放弃。

  做着强烈的思想斗争,陈舟最终还是无法选择放弃。

  现代社会中,为了稳妥,他当过太多次保守派,也错过了太多机会。

  这一次,他想激进一些。

  “金属工具想想也不可能做出来,先试试火烧开山的效果,效果好就继续火烧,效果不好直接爆破。

  火药足有几大桶,斟酌着用量,慢慢总结经验。

  拉长引线,没有成功引爆后就在另一边山洞歇一天再去查看,只要够稳健,小命总能保住。”

  “如果爆破不起作用,或者导致山体塌方,就全力改造火绳枪。

  最好在十二月中旬之前造出一把合格的燧发枪。

  有了这个就有了话语权,起码要活捉一名土著,然后驯化他帮我工作,随后再慢慢谋取更多土著。”

  同细节繁琐,思虑众多的稳妥型方案相比,暴力总显得那么简单有力且直接。

  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陈舟迅速构思好了未来的事宜。

  脑海中浮现目前还狭窄逼仄的庇护所,他下定决心,必须要在一年内将它建设成梦想中的模样。

  最后一行字写完,重重地勾了个句号。

  放下末端粉紫的羽毛笔。

  想到未来极有可能开枪杀人,沾染同类的鲜血,陈舟露出了一个既无奈又洒脱的笑,掏出床头柜中搁置许久的电子木鱼,塞上电池,轻轻按了几下按钮。

  咚咚咚~

  咚咚咚~感谢两位大哥!

第32章 出货了

  11月24日,根据新制定的计划,陈舟开始往山上搬运木柴,储备凉水。

  紧挨着森林,木柴自然不缺,只需走到缓坡下,将那些低矮的树木砍伐,就能获得大量燃料。

  但是活树水份含量高,不经晾晒燃烧起来浓烟滚滚,也难以点燃。

  大多数时候陈舟还是选择干燥些的树枝或是死树。

  至于挑水,从山下河中取水距离太远,他花了大半天时间在树林中穿行探索,找到了断崖山涧的源头。

  那是条从岩缝中淌出的溪流,水量不大,但受旱季影响较小,源源不断。

  只需付出一些耐心等待水桶接满,足以满足日常使用。

  除此之外,他还费了很大力气把厨房的那个大铁罐子搬到了山上。

  和常用的铁壶相比,这玩意容量大得多,能装一桶半水,一次性便能烧出可供使用一周的饮用水,让他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到工作上。

  11月26日。

  太阳刚刚落山,大地将黯未黯之时,陈舟敲动火镰,点燃了洞内金字塔形状的柴堆。

  下层干木易于壮大火势,上层湿木延续火力,一层层堆砌起来,只需一粒火种。

  从细枝枯叶到粗木桩,火焰迅速扩散。

  浓烟。

  热浪。

  艳红光芒照亮了半个山壁,巨蟒一般的黑烟舔舐着山洞上沿,在这无风的夜扶摇直上。

  如古代边塞的烽火台,在火与光的映衬下,陈舟的身影几乎隐没在黑夜中。

  温度一再上升,他被迫退到了十几米外,坐在坡地上用旁边水桶中的山泉洗了把脸。

  来福站得更远,它在被砍伐的树墩间抬起头,静静仰望着半山腰处的状景。

  双目中映射着火光,这无情的造物使它本能地感到畏惧。

  尽管与人类相处多年,已经熟悉了枪炮,熟悉了爆炸声和人类的建筑食物,但那些在这熊熊烈焰面前那些事物都显得过分渺小了。

  源自血脉的压迫感使它无法像往常一样从容地走向主人,只能远远观望。

  木柴燃烧得很快,可能不到一个半小时,它们就释放了体内蕴涵的全部能量。

  “金字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坍塌。

  温度下降,未燃尽的木炭从最顶端掉落,陷入了松软的灰烬中。

  陈舟差点被火焰的暖意烤得睡着,又洗了把脸,振作精神,他拎起木桶,趁着砂石层还未降温,直接将水泼到洞壁上。

  呲啦~

  泛着泥土味儿的水汽像是往洞中装入了一团云,瞬间升腾起来,遮蔽了陈舟的视线。

  空水桶放到一旁,小步快跑,第二桶水很快淋在另一处洞壁。

  水汽愈发密集,但它们产生得快消散得也快。

  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原本结合得非常紧密的砂石泥土内部出现了裂隙,这裂隙将它们剥离开,使它们变得脆弱。

  湿漉漉的洞壁滴淌着温热的水滴,被烟熏黑的表面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地面还剩一摊被水浇灭的炭块以及化为泥泞的草木灰。

  趁热打铁,陈舟拿起撬棍,连捅带撬,瓦解了被火烧灼过的砂石。

  顽固坚硬的砂石像下雨一样噼里啪啦地往下掉,让他不由担心引起塌方,谨慎地退出了山洞。

  一片连一片,一块接一块。

  撬棍化身为触发连锁反应的钥匙,开启了这场特别的暴雨。

  火堆熄灭,光线昏暗。

  幸亏地势高,有星月的微光,仍可视物。

  陈舟眼看着砂石聚成一层厚土,远比他工作一天挖掘出的总量还多。

  但是火焰的烧灼并不均匀,顶端受影响最甚,脱落砂石最多,两侧也有部分砂石脱落,真正往洞穴深处延伸的部分大约只占总量三分之一。

  待砂石停止脱落后,踏着地上的积土,陈舟继续撬动内部洞壁。

  大约往里挖掘半米多深,热胀冷缩造成的影响便没有那么显著了,砂石层又变得坚硬难以对付。

  铛~

  撬棍杵在地上,陈舟摇了摇头。

  火烧水浇确实有效,但准备木柴和拎水消耗的时间太多,平均每两天才能烧一次。

  而且随着坡下的树木被砍伐得越来越多,囤积木柴需要的时间也会变得越来越久,工作效率必然降低。

  照这样看,除了节省掉制造工具的时间,火烧法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再有四天就到12月了,我的燧发枪还没动工,也不知道食人土著12月几号登岛。”

  望着黑暗中印着一道笔直烟熏痕迹的岩面,陈舟又找到了一个必须放弃火烧法的理由。

  万一12月份前后食人土著真的登岛,恰巧看到了山腰上无比显眼的浓烟,过来一探究竟,凭他现在的武器装备可难以应对。

  这无疑是引狼入室自取灭亡之举。

  “那么,只能选择爆破了。”

  …………

  11月28号是第四次神秘奖励日,在这天之前,陈舟正在紧张地试验着黑火药的爆炸效果。

  爆破工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从地质勘探到机械结构,从气体破坏作用到应力波破坏作用,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

  就算拥有完善的资料,全套设备进行测试,一个人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爆破工程师,完成矿山开采或建筑拆除。

  不要说高难度的隧道光面爆破,就是定向爆破也没有那么简单。

  对于陈舟这样一个既没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来说,爆破作业更是一项完全陌生的工作。

  黑火药威力强大,且性质远不如雷管引爆的现代工业炸药稳定。

  因此他必须胆大心细,在激进的选择中寻求安全稳定。

  用烧掉的砂石做了十几个土堆,把黑火药包裹在小块帆布中,插上浸过油的火绳,将其埋在土堆的不同位置不同深度,逐次引爆。

  靠着观察土堆被炸开的形态,陈舟大致了解到火药爆炸后产生的气体破坏范围。

  那是一个向上及左右两侧展开的半球形,向下几乎不造成破坏。

  这个实验结果让他学习到:“炸药最好埋藏在山洞底部,位置处于正中,摆放进砂石层深处,那样才能最好地发挥爆炸的威力。”

  除爆炸气体外,爆炸产生的应力波也会对土堆产生破坏。

  但用于实验的火药量太少,且砂石堆太过松散,无法准确地观测到应力波的具体威力,只知道它能引起砂石堆塌方。

  黑火药的破坏实验进行到尾声,陈舟更想了解的还有山体结构。

首节上一节37/1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