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38节

  对于整座山峰来说,三五米的深度连皮外伤都算不上。

  但这面岩壁下层砂石,上层岩石的结构着实让人心里没底。

  相较饱受阳光海风摧残的阳坡,阴坡岩层内部的裂隙更加隐蔽,也就意味着更加危险,更加难以预防。

  不过事情推进到这一步,在能力范围内的,该做的实验都做了。

  黑火药数量有限,他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能继续挥霍下去。

  结束了持续了一整天的爆破实验,回到山洞,坐在床边,奢侈地点亮油灯,在昏黄的光芒下翻看他绘制的爆炸效果图和应力波分析数据。

  不时用羽毛笔列出一行数字,粉紫色的土堆爆炸图缓缓翻到了最后一张。

  其实陈舟一直有一个做画家的梦,他从小就喜欢绘画,还曾经获得过一次市级绘画竞赛一等奖。

  那张被父亲装在玻璃相框内的获奖证书至今还挂在他家客厅的墙壁上。

  母亲清理了无数次家庭卫生,总是絮叨苍蝇在玻璃上拉屎很难擦掉,却不曾将获奖证书收起,放到苍蝇找寻不到的角落。

  很多年前,母亲常向亲戚夸赞,说他不仅学习好,还很有艺术细胞。

  只可惜他们的家庭条件太过普通,即使父母知道孩子有绘画天赋,也不敢提出让孩子去上特长班,走艺术生那条路,怕耽误学习。

  陈舟懂事得早,始终同父母保持着这种默契,也没将自己的梦想说出口,不知不觉就是这么多年。

  上了大学,机械图纸要求得是精准简洁,更限制了他的艺术天份,他的爱好也就渐渐被时间消磨,缓缓消逝了。

  今天沾起墨水,用羽毛笔一点点绘制土堆被火药爆破后的场景时,他才恍然记起,原来自己曾经也是有爱好,有梦想的人。

  羽毛笔僵硬的笔尖画下的每一条线条都是那样硬朗,每个转折都那样僵硬,像是用尺规比量出来的结构图,纵使有曲线,也是浑圆无缺,一板一眼。

  

  自嘲一笑,复习着白日做的功课,想着明天爆破需要注意的事项,陈舟吹灭了灯。

  ……

  对于28日的神秘奖励,陈舟已经失去了兴趣。

  假如上一次的奖励不是电子木鱼而是一盒打火机,这次他一定会起个大早,踏着星光晨露前往海滩。

  但很可惜,没有假如。

  为了一个价值不到十块钱的现代工业残次品在山地跋涉十几公里,浪费三个多小时,消耗大量体力。

  放到现代社会,这样的“赔本买卖”只会引人唾骂,没有人会去做,除了傻子。

  很不幸,陈舟现在就要抱着满心的不情愿去做那个傻子。

  没办法,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他也要去,因为那是唯一能获取现代产物的渠道。

  不过这次他并没有起早,而是按部就班地洗漱、吃过早饭,看过山羊母子,待太阳微微升起,才戴上大檐帽启程。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辛辛苦苦起个大早最后像捡破烂一样收获一个玩具,一天的好心情都会被破坏。

  经历过两次教训,这次陈舟选择不抱期望。

  带着来福走过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路,他注意到河道里的水位又下降了大约五厘米,曾经停靠在河岸边缘的木筏早就搁浅了。

  在日光和海风的洗礼下,筏子表层木板已经出现了细小的裂隙。

  “有时间应该把筏子拆掉,带到营地里,这样的好木材哪怕当柴火烧掉也比丢在这里喂蠹虫强。”

  一路行至海滩,视线下意识地往地上瞄。

  陈舟突然发现了一个足有一米三四长的巨型纸箱。

  “?”

  “什么意思?”

  静如止水的心顿时躁动起来,他做梦都没想到,这次竟然出了个大货。

  “卧槽,这么大个儿,就算是塑料玩具,那也不是普通玩具呀,这起码要一两百块吧!”

  飞奔起来,不顾迎面海风吹掉大檐帽,几乎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陈舟来到了纸箱旁。

  纸箱的外表一如既往地朴素,纯黄色瓦楞纸,整体较长,宽度较窄,约莫四五十厘米左右,高度二十厘米左右,缠有黄色半透明胶带。

  用指关节敲了敲纸箱,传来的声音比较空洞,可以确定里面的物体并不能完全填充整个箱体。

  “估计不是家用电器,家用电器基本没有这种形状的。

  而且家用电器是最差的奖励,因为我这里根本没有电。”

  手指抠进纸箱顶端,将箱子拿起来。

  分量很重,大约有十七八斤,而且重量不均,只集中在一端。

  “这……

  感觉像是金属制品。”

  几乎能确定这次的奖励不是什么庸脂俗粉,陈舟的心情瞬间从低谷飙到高峰,享受起隔箱猜物的快感。

  “难道是知道我要跟土著动手,奖励我一把自动步枪?

  或者是狙击步枪?希望多送几发子弹……”

  不敢相信自己的设想,陈舟迫不及待地拆开纸箱,准备一睹奖励真容。

  箱内物品包裹着一层厚实的防撞泡沫,泡沫内部蒙着薄塑料袋,隔着透明塑料袋,他看到了一把戴着皮护套的长柄斧和另一把造型相似的短柄斧。

  除两把斧头外,箱中还装有一把二十厘米左右的匕首,一袋加固斧头处所用的楔子,一瓶木材保养油,一个赠送的,可能是用于砸楔子的小羊角锤。

  “他妈的,我是不是没睡醒啊?

  怎么感觉这么不真实呢?

  抽四次奖就出保底了?”

  总算出了件实用工具,被幸福冲昏头脑,陈舟感觉自己快乐得要晕过去了。

  “两个月呀,整整两个月!”

  猛地撕开透明塑料袋,他抓住斧头,抽出了那把最长的那把长柄斧。

  整把长斧带柄约有一米一左右,重量大概五六斤,斧柄木材发黑,经过碳化处理,打磨得恰到好处,既能握紧又不刺手,整个斧柄的木材看不到任何影响强度的木结,足以说明选材的仔细。

  连接斧头部分有加粗处理,增加了结构强度,使其不易断裂。

  斧刃较宽,大约12厘米,斧背做成了平面锤形结构。

  正面劈砍,背面敲砸,一斧两用。

  斧头刃部寒光凛凛,往斧头末端过渡的金属表面保留了锻打的痕迹,看上去既粗犷又有艺术感。

  锤部还打着一行钢印,料想是个出名的斧厂,可惜陈舟并不了解。

  抓起小斧,用它的斧背和大斧的斧背轻轻敲击了一下,听着那清脆如陶瓷的声音,他更加确定这次奖励价值不菲。

  陶瓷的硬度可达莫氏硬度7,普通钢材的硬度在5.5到6之间。

  能发出这样的碰撞声,说明两把斧头的热处理非常出彩,钢材也很顶级。

  如果拿这把斧子和木匠最好的那把斧子做对砍实验,木匠的斧子一定会被直接砍出豁口,而这把斧子必然毫发无伤。

  在17世纪,这两把斧子毫无疑问是世间难觅的神兵利器。

  那些坚硬的铁树在它锐利的斧刃面前不堪一击。

  人骨亦是!明天多码一点。

第33章 爆破

  长柄短柄两把斧子均做工精良。

  与之相比,包装内的那把匕首就显得有些粗糙了。

  匕首无鞘,开刃较厚,刀柄为普通木材,上面打着两颗马赛克子母铆钉。

  尾部可以拆卸,里面有一个小锉刀,可用于打磨斧刃,算是匕首的多功能设计。

  匕首刀身表面带有等高线一般的环状模糊花纹,乍一看会让人将它错认成现代大马士革钢,其实是用激光烧灼的仿制花纹。

  在一些网络带货平台中,这种仿制大马花纹往往是廉价和劣质钢的主要特征。

  不过现代的普通钢材到了冶炼技术落后的17世纪,依旧是“钢上钢”,起码比鲁滨逊随身携带的那把短刀强多了。

  给斧刃装上保护套,用力扳动两把斧头,确定它们与斧柄连接的十分紧密,没有松动,不需要打楔子。

  满意地点点头,将两把斧子连同匕首小锤等奖励塞回纸盒。

  呜!

  带着前所未有的好心情,仰天长啸一声,陈舟返回山洞。

  走过树木稀疏的海滨地带,一路行至山脚树林,看着身旁粗细不一的树木,他再三忍耐,终于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从包装盒里掏出了那把长柄斧。

  碳化过的黑褐色斧柄攥在陈舟的大手中正正好好,重心集中在斧头,握感舒适。

  呼~

  吐气。

  瞄准一棵碗口粗细的树木,挥动长斧。

  似乎没花费多少力气,斧刃就深深地嵌入了树根处,直接将整棵树砍断了三分之二还多。

  斧头上突起的楔形结构使它难以被卡住,稍微晃动斧柄,陈舟就将斧子拔了出来,随后一脚踹在树上。

  本就摇摇欲坠的树根发出痛苦的呻吟,向地面倾倒。

  再看斧子砍出来的豁口,平整光滑,宛如刀切一般。

  这一方面说明斧刃开得比较薄,非常锋利。

  另一方面说明斧子的结构设计适合劈砍,尤其适合对付树木。

  “这下还有什么树难得住我?”

  握着长柄斧,陈舟感觉自己一下子就犯了“劈”瘾。

  以被砍倒这棵树为圆心,周围无论粗细高低,所有树都遭了殃,除了一些数人合抱粗细的参天大树只挨了不痛不痒的几斧,其余树木均受到了平等地劈砍。

  手臂粗细的树木被砍成数段,大腿粗细的树也禁不住一下……

  直到将附近的小树一扫而空,在林地间制造了一片空地,陈舟才收起斧子平静下来。

  斧刃仍然毫发无伤,找不到任何卷刃或崩口处。

  抛光的斧面甚至没有划痕,只是沾染了许多绿色的树木汁液,像是一场屠杀后的血痕。

  “真不错呀!

  这次奖励这么好,下次就算再给个手机壳我也认了!”

  擦去斧面上的汁液,将其重新装回包装盒内,丝毫不觉疲惫,陈舟回到了山洞。

  神秘奖励无疑给这天开了个好头,他希望接下来的爆破也顺顺利利。

首节上一节38/1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