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仙问道 第240节

  这也是徐青从朝廷中枢的利器转变为执刀人的机会。

  此事中,徐青已经看到了首辅和皇帝的软弱。

  不过如此!

第180章 石人一只眼

  苏怜卿从公子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股杀气。

  “吏不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她心中似乎被什么触动到。

  小人物的愤怒,也是愤怒,汇成洪流,便能撕碎天下。

  如道经所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徐青接着道:“东山省民变的事,一时半会估计结束不了,我打算先去一趟龙虎山,你跟我一起去吧。”

  “夫人呢?”苏怜卿问道。

  徐青:“江宁府的事千头万绪,又关系重大,我离开之后,只有她坐镇,才放心。”

  他顿了顿,又道:“你向下面交代一下,江宁府这边如果有重要情报,直接交给法月,由他转交给夫人。”

  金光寺人来人往,本来也是红花会的情报据点,法月当然有参与进红花会的情报系统中。

  不过,徐青对法月的期许,可不只是干这些事,眼下先锻炼着。

  身边的人,不管有没有能力,都得用。

  毕竟没能力可以培养。

  天下的事,大都有过去成例作为依据,再不济也可以找幕僚。

  做事情不难,确定做事的人能不能为自己所用,认真做事,才是上位者最需要考虑的地方。

  这也是复社目前最重要的意义。

  有了复社,徐青就有个基本盘,像蜘蛛结网一样,将自己的影响力辐射出去。

  距离罗天大醮还有一段时日,徐青自然先得做足准备。

  至于吴大人的求救信,徐青根本不急。

  辽东的防御体系已经构建起来,而且如今一名老将镇守,实际上根本没吴大人想象的那样危险。

  他耐心给老吴回信,写明其中利害。

  吴大人过去,只要萧规曹随,基本上能平安镀金回来。

  至于岳父这边,徐青没有回信,因为冯大人也没啥要求,更没啥事,只是向他说明京中的情况。

  没有回信,但请安问好是应有之意。

  他心知,孔府的民乱会是一个导火索,往后天下的事会越来越复杂,复杂的过程中,必然伴随各种矛盾冲突,以及许多妖孽邪魔跟着兴风作浪。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徐青带着冯芜回江宁府时,有应天府士子相送,希望徐青留下诗词。

  徐青于是现抄了一首。

  诗很长,不过众多士子都记住了其中一段,

  “吾道贵沉冥,浊俗矜繁华。暮撷芳荪,朝餐紫霞。王乔赤松,韶颜如花。海里三山接羽翼,人间万事真泥沙。”

  有士子道:“没想到解元郎年纪轻轻,就对尘世的纷扰和琐碎感到厌倦了。”

  “他年纪轻轻,经历之多,确实远超我等。”

  “或许解元郎是对孔府民乱的事感到心忧……”

  众士子纷纷做解读,实际上就是蹭一蹭热度。一篇文章干倒北孔,注定是名垂青史的事。

  这时候,徐青用厌倦世事的诗词,来表明心境,足见老辣。

  众人不怪徐解元把事情闹大,要怪就怪北孔太菜,本来这种事,双方对骂,吵个几年,热度有了,大家也能趁机蹭蹭名气。

  谁知道大家都还没发力,北孔就倒下了。

  孔府民乱的事一出来,大家都清楚,不管这次民乱结果如何,北孔闹出这种事,都必定倒塌无疑。

  有些收了南孔钱的人,心里一下子踏实下来。

  收了钱,又结交了未来的衍圣公,一鱼两吃,岂不美哉。

  而且谢泉的名士好友里,亦有厉害的人,旁征博引,考证出,南孔才是夫子的嫡系后人,北孔是庶脉。

  当然,徐解元的文章也提了一句,不过徐解元的攻击点主要是北孔根本就不是夫子子孙,直接连根须都要给人家拔除。

  过于激进!

  但论证北孔是庶出,看似给北孔解围,实则是暗搓搓地阴损。

  总而言之,这场原本大家预计要斗很久的较量,结束得太快,好似刚进去,还没啥感觉,就结束了。

  妥妥地不痛快。

  另外士林中,一些支持北孔的老学究,也连夜烧掉自己支持北孔的文章。

  对他们而言,这事情结束太快,反而是好事。

  总之,支持北孔的人,感到庆幸,反对北孔的人,心下更多是失落。

  …

  …

  徐府,书房。

  徐青对冯芜道:“我接下来去龙虎山,就不和卫师兄同行了。他这个人显然有点野心,但气魄暂时没看出来,咱们此时不易结交过多。而且他跟咱们亲近,其实也会和魏国公的关系疏远。”

  冯芜:“这种事,你决定就好了。家里有我,万事放心。倒是你出门在外要小心,我教你的先天缠丝手,你学好没有啊。”

  徐青笑了笑,朝着房梁一弹指,身体竟缓慢上升,似乎有一根无形丝线拉着他。

  不过,徐青很快便坠落下去。

  这先天缠丝手,用先天一,练气成丝,会比正常练出的气丝坚韧,在关键时刻,能收到奇效。

  其实徐青对这个玩意不陌生,因为有点像他前世的蜘蛛侠的能力,不过他如今能弹出的气丝极为有限,长度也不太行。

  另一方面,这无形气丝,出其不意使出来,克敌制胜会更容易。

  尤其是他以补天劫手使出来,洞悉敌人气机,关键时,一根气丝使出,可以直接决定胜负。

  若非他有补天劫手,即使身具先天一,练成先天缠丝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现在身具的功夫越多,凭借补天劫手随机应变就越厉害。

  可以说,补天劫手是越练越强的神通,没有止境,只看修炼之人,有多少见识,多高修为……

  “听说佛宗最厉害的法武合一绝学唤作如来神掌,一旦练成,惊天动地。但修炼的难度,亦是古今罕见。不知道我以后有没有机会得到完整的如来神掌,以补天劫手修炼之。”

  强如大禅寺,也只有一式如来神掌,为历代方丈掌握。

  凭借这一式如来神掌,即使武道宗师,也能给武圣造成严重损伤,甚至有同归于尽的可能。

  当初红月都没学到这一式。

  不过练如来神掌,精气神要高度统一,红月本身有精神问题,即使得到,估计也修炼不成。

  这等传说中的绝学,徐青现在只能悠然神往。

  冯芜试了试徐青的先天缠丝手。哪怕她已经很高估夫君的习武天赋,现在看来,依旧是低估了。

  她自然不知晓,补天劫手的神通,使得徐青修炼天下手上功夫或者神通,都如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譬如佛宗的手印,繁杂的传承,号称三千法印,天赋高的武者,也得花数十年才能修完,若是徐青来学,估计也就一个月。

  徐青和冯芜随后又聊到接下来最重要的一件事。

  “孔府民乱的事,朝廷想轻易解决是不可能的。这里面的事情很复杂,但有一点,咱们得做好准备,那就是尽可能多囤积粮食。这场民乱不会很快结束,可是明年东山省的春耕肯定是要耽误的,若是明年年景再不好,饿死的人,会很多。在这期间,肯定会有许多豪绅趁机土地兼并。咱们阻止不了,却可以给这些活不下的小民新的活路。”

  他前世老家,找工作就叫做“找活路”。

  徐青自己何尝不也是在找活路。

  “夫君意思是开办更多的工坊?”

  徐青点头,“不但要开办工坊,咱们也得培养更多的绣娘。江宁府的刺绣,做工不差,只要在审美上,再提高一截,咱们的刺绣,在海外和大虞朝其他地方,都会很有市场。除此之外,咱们还得在工坊附近配套社学……”

  这些事,徐青不是第一次说,但他要反复说,不断强调。

  许多事,不要指望说一次,就能让人记住,或者理解背后的用意。

  都是边做边理解。

  哪怕徐青一开始,也不可能什么都想周全再动手。

  出现困难,解决困难便是。

  这个过程,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也会相应提升,胆子也会越来越大。

  自来创业之主,都是需要夫妻同心协力才能完成大事。

  这些女人,史书上有的记载了,有的没记载,但不妨碍她们在背后起到的作用。

  其实东山省孔府下的百姓,他想尽可能多救一些出来,不一定要带到南直隶,也可以带到辽东,利用吴大人做辽东巡按的机会,安插一批人过去。

  辽东附近有适合养兵马的岛屿,这些孟宇轩闲聊时提到过,徐青也派人查探且搜集过资料。

  江宁府是个好地方,能产出许多钱粮,但无险可守。

  但是江宁府靠海,徐青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在海上的影响力,沿着海岸发展。

  不过辽东在北面,徐青要在辽东发展势力,东夷人和海沙帮等势力,必须是要打交道的。

  许多事,一旦开了头,就没有回头路。

  他如今做的事,同样如此。

  必须争。

  不但是为自己,也是为了身边的人。

  哪怕他解决寿命危机,想要贪图享受,身边的人也会把他一步步往上推。

  …

  …

  另一边,即使徐青已经尽量高估了孔府民乱的烈度,实际上仍旧是低估了。

  东山省,一处大营,驻扎在距离衍圣公府数十里外。

  罗教教主、红发衍空、鬼面狐等邪魔外道,聚集在大帐里。

  罗教教主现在有点懵。

  他不过是借机闹事,搞个民乱,怎么连官兵都跟着造反了。

  不得不说,在不当人方面,东山省的官员和孔府没什么区别。大虞朝本来就文贵武贱,在东山省这礼仪之乡,这种风气更加严重。

首节上一节240/5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