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仙问道 第242节

  实际上,自古以来的帝王,哪怕再雄才大略,有改天换地的志向,到了晚年,也会在生命的凋谢过程中,对长生之道产生执念。

  帝王好长生,不只是为了活更久,归根到底是想延续自身的权力和事业,企图永生永世,凌驾于众生之上,成为毫无争议的“帝”。

  此“帝”在道德经中有言,“象帝之先”。乃是与道接近的“概念”,触及到天地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

  封禅台上,仍旧有女皇曾经留下的掌印,即使在岁月消磨下,依旧能让神魂强大之人,感受到昔日女皇的威压。

  不过,自某位皇帝大肆封禅之后,历朝历代的帝王,再无封禅之举。

  盖因,这位皇帝没啥功业可以炫耀,都敢封禅,将这样一件对于帝王而言,逼格极高的活动,直接破碎。

  从某种意义上,何尝不是为后世的百姓减轻负担。

  毕竟封禅耗费太大,劳民伤财。

  当然,帝王只要想折腾,总有其他劳民伤财的办法。

  在大虞朝,地王官员在任,其职责便是牧民。

  实际上,什么才需要牧?

  自然是牛马了。

  说明本质上,地方的百姓,都是官员眼中的牛马。在官员眼中尚且如此,何况地位高高在上的皇帝。

  天下万物,山川河流,一切目之所及,皆其所有。

  尤其是自中古以后,皇权愈发势大,无论是哪一派势力,都不得不靠拢权力中枢,来保存自身。

  雄禅深谙此理,如果大禅寺始终不能接触到权力中枢,消亡是迟早的事。

  然而,本朝直接堵死了这种可能,尤其是老皇帝好道,更是让整个佛门举步维艰。

  雄禅窥破问题的根源,自然不免要奋力一搏。

  他看了一眼女皇曾经来过的封禅台,心中更是明确这一点,帝王毫无神圣可言,一个女人都能登上帝位,足以说明,这个位置乃是强者便可居之。

  何况实力强大,心高气傲之人,如何愿意头顶上还有人压着自己呢?

  到了心禅院门口。

  里面传出苍老的声音,

  “方丈精气稳固,凝练如一,怕是已经触碰到武圣境界,可喜可贺。但不知,今日前来,有什么事呢?”

  “天下大乱在即,还请长老赐下玄天升龙丹的方子,助我突破气血的桎梏,踏入真正的武圣境界,如此方有资本与大虞皇室抗衡。”

  大虞朝有两位武圣,不过传闻都已经年过百岁,而且已经有许多年未曾露面过,不知是死是活。

  但雄禅深知,武圣不出意外,活到一百二十岁这种天寿,也是不奇怪的。

  如果大虞朝到了风雨飘摇之际,如果武圣在世,哪怕只有一位,也足以令任何一位势力的首领夜不能寐。

  诚然,一个武圣不能正面击溃千军万马,可是一旦铁了心要杀谁,总能找到机会。

  能抗衡武圣的存在,自然只有同级别的武圣或者鬼仙才能做到。

  雄禅开口之后,心禅院陷入良久的沉默。

  许久之后,一枚玉简从心禅院飞出。

  雄禅接过之后,大喜,然后朝着心禅院深深一礼,旋即下了太室山。

  这玄天升龙丹,乃是抱朴子真人创造的丹方。

  那抱朴子在其时代,号称丹仙,乃是道家外丹术的大成就者。玄天升龙丹,便是其得意之作。

  这个丹方几经易手,最后落在了大禅寺手里。

  不过此丹有一味极为重要的药引十分难寻,便是“龟蛇精气”。

  此是出自道家的术语,“龟蛇盘,性命坚”。

  当今世上,除了大禅寺有这丹方之外,太和山也有,而且炼成过。

  雄禅和太和山龙门派这一代掌门私交颇好,问出龟蛇精气的奥秘不难。其实,大禅寺和龙门派亦是江湖中的盟友关系。

  所以才有大禅寺的俗家弟子,创立了龙门镖局。

  而龙门镖局的总镖局在应天府。

  龙门派的李文定,正是南直隶上一任总督。

  而江湖中,大禅寺和龙门派,实际上都是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

  到了本朝,太宗皇帝对于龙门派的张祖师,更是尊崇有加,多次寻访,更在太和山大兴土木。

  不过张祖师的传承又和全真龙门派有区别,号称玄天升龙道,乃是龙门派内的隐秘传承。

  每一代玄天升龙道的传人只有一个,与长白山七杀魔宫的主人为世仇。

  双方,两百年来,恩怨纠葛。

  里面到底有什么事,别说雄禅,便是龙门派的掌门都不清楚。

  不过玄天升龙道的传人,在龙门派中,宛如别家大教的圣子一般的地位,十分超然。

  龙门派的祖训,亦是不问情由,在玄天升龙道的传人行走天下时,全力给予便利。

  朝天观主,当朝国师,便是这一代玄天升龙道的传人。

  不过,朝天观主自己也开辟了朝天观的道统,收了许多弟子。

  但最重要的玄天升龙道传承,始终没有找人传下去。

  所以朝天观的弟子,并非玄天升龙道的承继者。

  …

  …

  另一边,徐青准备就绪之后,决定走陆路前往龙虎山,拜访天师府。在这期间,东山省的民乱,越来越复杂。

  因为东山省沿海的州府,已经有东夷人的势力爪牙出现。

  这无疑也影响了朝廷的海运。

  须知,如今首辅变法有一个重要的支撑因素,便是京城和辽东的粮食有一部分走海运,避免过多的损耗。

  海运的成本极低,还能有效避免漕运的贪腐。

  不过漕运属于变法的深水区,首辅也没有直接腰斩漕运的想法。

  毕竟光是百万槽工衣食所系这一句话,都足以令皇帝都投鼠忌器了。

  当皇帝难,当王朝后期的皇帝,更是难上加难。

  自来大一统王朝,过了两百年都是下坡路。

  哪怕光武中兴,也都是实际意义上的改朝换代了。

  这也是自秦以来,废除封建制的大一统王朝必须面对的问题。

  商周的封建制,固然对中央集权不利,却能发展出许多诸侯国,那时候,也称诸夏,乃是将华夏文明,传播到四方,不断扩张。

  大一统王朝也不是不扩张,但文明的扩张动力和封建制还是有区别。

  毕竟实是封建领主的诸侯,治理自己的地盘,当然比地方流官更用心。

  边疆地域的地方官,譬如周大人这种岭南布政使,且不说权力和诸侯王有本质上的区别,动力也完全不一样。

  毕竟布政使,归根到底还是皇帝的打工人。

  不过,大一统能取代封建制,自然也说明,大一统的优势比封建制优势更大。

  历史是曲折的,也是在不断前进的。

  徐青在前往龙虎山的路上,也在不断思考。

  大一统的思想,不但深入人心,亦是文化的高度统一。

  文字、语言以及各类度量衡的标准一体,才能更好地发挥这片土地的人力物力,避免内耗。

  因为封建制固然有开边的好处,但到了这个时代,周围的边陲地区,论富饶哪里能和中土相比。

  当然,这也和生产力有关。

  生产力高了,许多边陲之地的资源,也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开边的收益自然能大过支出。

  归根到底是利益问题。

  “难怪许多求道者,都认为超脱世俗名利,才称得上仙人。不然再强大,也只是‘人’。”

  名利二字,要超脱谈何容易?

  而且徐青觉得,如果仙人是另一个维度的高层次生命,看着现在世俗这些争名夺利的人,是不是如同他们看待蝼蚁一样呢?

  蝼蚁争夺的东西,作为人的他们自然是不在乎的。

  他一念及此,不禁有些作为“域外天魔”的惭愧,咋老是喜欢念歪经。

  其实江宁府到龙虎山也就七八百里,要是徐青一个人骑着火云马,或者自己赶路,一日之内便可以到。

  不过他是堂堂正正去拜访龙虎山,所以还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去拜访。

  而朝天观的卫元打算晚一点时间去龙虎山完成师命。

  他到了应天府,十分活跃。

  似乎也是在接续龙门派李文定李总督的人脉。

  显然这些老牌势力,嗅觉都很灵敏,都在提前布局。

  徐青现在已经不打算刻意结交人脉了。

  倒不是他更在乎队伍的纯洁性。

  因为他就是人脉本身。

  别看徐青现在还只是举人,但都是举人,他和别的举人,那就是八两黄金和半斤青铜的区别?

  你什么举人,我什么举人?

  逼格能一样?

  徐青到了一个下县的驿站,与本地的何知县觥筹交错。

  下县就是很穷的县,有关系的举人也能坐上正堂官的位置。

  何知县便是有关系的。

  人家是南阳何氏的人,老祖宗就是那个东汉末年的何进何大将军,一己之力,改变汉末局势的奇男子!

  也是何参政的老祖宗。

  徐解元虽然逼格高,但面对小举人,依旧待人如沐春风。

  这就是上位者的好处,稍微对下面的人,态度好一点,人家就觉得你是待人如沐春风。

  你要是个秀才,这样的态度,那就是不识抬举。

  得巴结当舔狗才对!

  何知县就很舔狗。

首节上一节242/5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