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仙问道 第243节

  当然,徐解元被舔舒服之后,也拒绝了何知县安排城中歌姬侍寝的好意。何大人还不死心,说是有一名孀居的寡妇,风华绝代,十分仰慕解元公的文采。

  瞧瞧人家这觉悟。

  平常士林中人,都叫解元郎。

  何知县直接就是解元公。

  凭这份本事,徐青觉得何知县,将来的潜力未必在何参政这个二甲进士之下啊。

  毕竟下限低的人,上限往往也不低!

  但这又是歌姬,又是寡妇,听着就很不吉利。

  徐青联想到老曹在宛城吃的亏,自然心里一咯噔。

  这何知县是南阳人,宛城就在南阳府,你个小何,难道是把他当人妻曹了?

  虽然老曹在宛城吃了大亏。

  但何知县难道是暗指他是当今曹操?

  觉悟这么高吗?

  哎,他现在可是司马懿前半生的人设,堪称首辅的救火队长。

  徐青和何知县,也聊起了最近的黄河水患。何知县拍马屁厉害,实际上业务水平也不差。

  他跟徐青说了实话,这水患是人为因素比较大。

  乃是中州的豪绅做的局,一来是对抗朝廷的变法,不想让朝廷清丈田亩;二来是趁机兼并土地。

  好吧,这事,南阳何氏也有一份。

  徐青听得嘴角一抽。

  他心里微微叹息,却清楚,这些豪绅,怕是不少都会成为他将来的盟友,最后也会成为他的敌人。

  “如果要说,东山省的民变何尝不是跟我也有关系,如果要算罪孽,我也有一份。我这域外天魔的评价,倒是名副其实。”

  不管徐青事后,有什么补救措施。

  但这件事,说他心里没惭愧内疚,那确实是假的。

  因为他也是人,也是血肉之躯。

  如果重新做选择,他依旧会这样做。

  这不冲突,人就是这样,矛盾复杂虚伪,也会有真善美。

  如果剖析人的阴暗处,没什么人能经受住里面的阴暗。

  譬如后世的男女朋友之间,谁能笑着走出对方的手机呢?

  那不现实。

  哪怕曹操这种喜欢屠城的人,徐青也相信,写“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时,心里是真的有对百姓怜悯悲苦的情绪。

  然后他最后选择了搞军屯,对民力压榨极狠。

  但是考虑到汉末面临的矛盾和情势,强大中枢也是必要的,当时曹操不迅速统一北方,五胡乱华的事,说不定会提前上演。

  徐青心绪起伏之后,很快平静。

  其实历史上,关于曹操哭的记载比刘玄德多,刘玄德只有一两次。李世民也喜欢哭。

  这些英雄豪杰,许多也是真性情的人。

  生命情感的真挚流露与他们的大局观不冲突。

  做大事,自然得学天道,顺势而为,尽量少被个人情感左右。

  徐青平静心神之后,隐隐约约触摸到了一点他一直以来追求的“道法自然”境界。

  这是他法武双修,以后能不能顺利突破鬼仙和武圣的关键。

  仅凭阴阳协调的境界,他武道到宗师初期就基本到头了,根本不可能冲击武圣。

第182章 山中贼与天师府

  虽然徐青一再拒绝何知县的好意安排,不过还是对小老弟的态度大为满意,问道:“安贫公,可有什么难事?”

  安贫是何大人的自号。

  官场溜子的话,要反着听。

  他都安贫了,说明他很缺钱啊。

  徐解元做人,一向都是,你有问题就找我,想要好处,也来找我。徐解元从来不让自己人吃亏或者失望。

  吴大人就是徐青的金字招牌。

  何知县这么殷勤招待,肯定是有求他的地方,不然没必要这么谄媚。

  何知县见徐解元果然如江湖传闻那样豪气,自也不藏着掖着,说道:“解元公,我这还真有一件事要麻烦你。我听说,吴大人在东南剿匪时,都是解元公在背后出谋划策。想必解元公对剿匪之事,颇有心得。这西江省啊,最大的问题就是山贼多,不怕你笑话,下官上任以后,已经有三次山贼来县城周边打秋风的事了。”

  西江省的山贼众多,亦是困扰西江省上下官员数十年的难题。

  这匪患,已经妨碍到大伙儿捞钱了。

  因为山贼多,所以商人也不愿意来。而且西江省紧邻南直隶,多年以来,南直隶都是海外白银大量注入的地方,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西江省吃不到多少,一众豪绅心里不急是假的。

  徐青略作沉吟,问道:“为何贵省的山贼这么多?”

  何知县:“本省的徭役确实繁重,而且本省别看不富,但读书的风气,一点也不比南直隶差,但供养读书人十分辛苦费钱,所以……”

  徐青不得不承认,现实有时候的确很扯淡,但也合乎情理。

  当山贼是为了供养家人读书,读书是为了考科举,科举是为了当官发财,为了发财就得盘剥之前那些和他们差不多的老百姓,老百姓受不住,就会上山当山贼……

  徐青:“既然根子出现在徭役上,贵省难道没有在朝中的高官,建议减免西江省的赋税?”

  他这是睁着眼说瞎话。

  不过有些事,他不好明说,得何知县说出来。

  “解元公有所不知,这赋税不是说减就减,本省的土地,在万寿皇帝之前,不少被宗室占有,但万寿皇帝上位以来,确实对宗室做了许多限制,许多不合法的土地都收了回来,但是……”

  徐青闻言点头。文官对搞宗室是十分上心的,因为宗室都没啥权力,搞了没后果,还能刷声望。

  老皇帝限制宗室,收回土地,文官当然卖力。

  俗话说死道友不死贫道,何况宗室对于文官而言,连道友都算不上。

  “但是什么?”徐青见何知县有难言之隐,顺着话问道。

  “陛下好道,何况天师府又是道门的衍圣公府。所以那些从宗室收归的土地,有许多也被天师府占据了。”

  徐青当然明白,这些土地都是不交税的。

  勋贵士绅的岁月静好,那都是有普通牛马替他们负重前行。

  所以他们是绝不允许牛马躺平的。

  因此西江省这些家伙不交的赋税,总有牛马帮他们交,不但他们要努力干活交税服役,便是这些赋税和劳役,豪绅勋贵都要分一杯羹,能到国库的,也不知道有多少。

  啧啧!

  徐青随即想到,小何不老实,故意点天师府是道门的衍圣公府。

  你几个意思啊?

  不知道,我徐某人号称衍圣公克星?

  徐青到底敏锐,立马抓住小何的马脚,逼问他:“何大人,你这番话怕是准备许久了,不知道背后是哪路神仙。”

  何知县见解元公果然是火眼金睛,拱手道:“实不相瞒,解元公,我乡试那年,太阿公正是在下的座师。”

  那就难怪了!

  徐青心知,小何肯定是想治理山贼,但背后怕是也有首辅或者老皇帝要对付天师府的意图。

  何况朝天观主作为龙门派如今的双话事人之一,还打算派自己的关门弟子卫元上龙虎山。

  这一桩桩事,联系起来,脉络就出现了。

  “首辅想让我对付天师府?”

  “下官不知,只是收到太阿公的信,说西江省山贼的事,可让我请教解元公。”

  徐青道:“这些山贼是不是信道的也不少?”

  “解元公怎知?”

  徐青突然明白了,这些山贼里,怕是有不少是天师府的兵。

  这也是老传统。

  黄巾道、天师道……都是行家嘛!

  只是徐青有一点想不明白,明明东山省的乱象这么大,怎么首辅还有心情收拾天师府。

  为了不得罪全天下的士绅勋贵,首辅宁愿强行镇压东山省的百姓。

  虽说天师府没法代表天下士绅勋贵,可这种时候,节外生枝,总感觉哪里有点奇怪。

  像是首辅要刻意制造叛乱似的。

  徐青先前看出了首辅和老皇帝的软弱,到了这时候,又觉得肯定还有一些他之前看不到的地方存在。

  “难道是引蛇出洞?”徐青想到了大虞朝还有两位一直以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武圣。

  这两个当世神话一般的存在,徐青至今没得到他们究竟还在不在世上的确凿消息。

  他们的踪迹也很神秘。

  毕竟人家成为武道宗师,都是一甲子多以前的事了。

  许多细节,都不可考证。何况还被朝廷有意淡化过去的事迹。

  而且徐青也没他们的手札啊。说不定人家也不写手札,又不都是玉阳子,喜欢写日记!

  如果以两位武圣仍旧在世,且愿意帮助首辅和老皇帝变法,那么有些事就能说通了。

  徐青清楚,想要让变法更彻底,消灭制造问题的人才是关键。

  故而自古以来都是大乱会有大治。

  换句话说,那就是打扫屋子再请客!

  另一边,天师府和衍圣公府,又是道门和儒林的门面,能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徐青清楚,像老皇帝和首辅这种人,肯定明白刀不出鞘时,才最有威慑力。

  一旦拔刀,会损失后续的威慑力。故而这刀子一旦拔出,非要见血获得极大收益才行。

  其实这事说起来,有些坏规矩。

  可坏了规矩,才能重新立规矩。

  变法本身就是重新立规矩。

  徐青想明白这些事之后,自然也得从中谋划自己的利益。

首节上一节243/5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