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第285节

“你们吃早饭了吗?”给客人倒上茶水之后,范英问道。

陈抒涵笑道:“范姐,我今天是专门来向你学做馄饨的,所以特意没有吃早饭呢,就是想看看范姐的手艺。”

范英很是高兴,陈抒涵能够有这个表示,说明她没有把自己当成外人。时下社会上对个体户还是有些歧视的,范英对此也有些敏感。陈抒涵留着肚子来吃范英的馄饨,这是很给面子的表现了。当然了,在范英想来,陈抒涵也是个做餐饮的个体户,想必也是与自己同命相怜吧。

“是吗,那正好,我这就给你们俩下馄饨去。”范英说着便开始系围裙。

“范姐,也给我一个围裙,我给你搭把手吧。”陈抒涵说道。

两个男人坐在原处聊着天,范英带着陈抒涵来到了馄饨摊子前,开始做馄饨。其实做两个人分量的馄饨,根本用不着什么帮手,范英知道陈抒涵是想学手艺,便给了她几块馄饨皮,自己另外拿了一块,开始给她讲解包馄饨的技巧,又详细说了调馅的一些诀窍。

陈抒涵其实也是会包馄饨的,听了范英的介绍,当下也不藏拙,手脚麻利地包了起来。范英看着她的动作,笑道:“小陈原来也是个行家呢。”

陈抒涵道:“我那个小店也卖馄饨的,我也是慢慢练出来的。我们江南省的馄饨包法和浦江的不太一样,我觉得范姐包的方法更好一些。”

“嗯嗯,其实是各有千秋吧。”范英谦虚地说道。

不一会,20几个馄饨就包好了,范英把馄饨下锅煮好,用两个碗盛出来,摆到小桌上。杨海帆和陈抒涵也不客气,各自抄起汤匙吃了起来。

“嗯嗯,好吃,好吃!”

杨海帆刚吃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夸奖起来。

“真的很好吃,这个馅调得真好,面也擀得好,劲道。”陈抒涵从专业的角度评价道。

“比你们店里的好吃。”杨海帆说道。

“是吗?”陈抒涵眉毛一扬,给了杨海帆一个白眼。

范英打着圆场道:“海帆,你怎么说话的?”

杨海帆倒似乎是没有惧内的毛病,他笑着说道:“实事求是嘛,抒涵,你们店里的馄饨真的不如范英做的好吃。我刚才和老杜聊天,听他说,范英的手艺是在知青点里学的,是有过名师指点的。”

范英不好意思地说道:“我的确是跟一个师傅学过,他是德月楼的面点师,水平很高的。他那时候下放在农村,在知青点的食堂里当大厨,我这些手艺都是他教的。”

“是吗?”陈抒涵有些惊讶,她说道:“对了,范姐,我记得你说过你这里还卖糕点的,能不能拿几块让我和海帆解解馋?”

范英觉得有些意外,几块面点当然不算个啥,陈抒涵想吃也说得过去。但双方毕竟只是第二次见面,这样直截了当地讨东西吃,是不是显得有些太自来熟了?陈抒涵给她的印象,并不是那种大大咧咧、不知进退的人,所以这样的要求就愈发让人觉得奇怪了。

心里虽是这样想,范英还是很热情地回屋里用盘子装来了几块做好的糕点,放在陈抒涵面前,抱歉地说道:“你看,你不提我都忘了。这是我做的一些点心,怕放坏了,所以做得不多。”

陈抒涵没有一点客气的表现,她把每种点心都掰成两半,一半递给杨海帆,一半自己慢慢地品着。吃着吃着,她的眼睛亮了起来,脸上也绽出了笑容。

“抒涵,我看范英比大餐厅里的专业面点师也不差啊。”杨海帆看出了陈抒涵的意思,对她说道。

陈抒涵道:“岂止是不差,我们店里那两个面点师,和范姐一比,简直就是学徒的水平了。”

“瞧你们说的……咦,你说你店里有两个面点师?”范英刚想谦虚一句,忽然觉得陈抒涵话里透出的味道不对,不是说好是个个体户的吗?怎么店里光是面点师就有两个?那这个店,怕不得有一两百平的面积?这就不是什么普通的个体户了。

“范姐,昨天太匆忙了,也没顾得上和你聊一下我的情况。”陈抒涵道,“我是80年的时候在南江新岭开了一个小饭馆,那个饭馆是我当知青的时候认识的一个朋友投的资,我在里面占了一点股份。这两年,饭馆做得还不错,现在在新岭有一家总店和一家分店,加起来有2000平米的面积。”

“2000平米!”范英眼都直了,自己这个馄饨摊子,连10平米都没有,人家居然有2000平米的面积,亏自己还觉得人家是和自己一样的小个体户。再联想到昨天晚上曹香梅在陈抒涵面前颐指气使的嘴脸,范英觉得这个世界实在是太离谱了。

“范姐,其实我和海帆今天到你家来,是有事想求你。原来不知道范姐的面点做得这么好,现在知道了,这件事我就更得拜托范姐了。”陈抒涵用真诚的口吻说道。

范英懵懵懂懂地问道:“小陈,你这是哪里话,你这么大的一个老板,怎么可能会有事要求我呢?我和我家俊彬,啥本事也没有啊。”

陈抒涵指了指面前的点心,说道:“谁说范姐没本事,光这些点心,范姐就可以当一个面点经理,专门负责面点制作。”

范英苦笑着摇摇头,又叹了口气,道:“小陈太夸我了。再说,你那个店如果是在浦江就好了,我或许可以去当个面点师。可你们是在新岭,离得太远了。”

陈抒涵笑道:“范姐,这就是我要说的事情了。我那个春天酒楼,今年就打算在浦江开一个分店,地方都已经初步选好了,只等着过完年,我就去和对方谈租楼的事情。那幢楼在淮海路边上,有2000多平米,差不多符合我们的要求。”

“你要在浦江开一个2000多平米的分店?那……那得花多少钱啊。”范英失声道。

“前期的租金,加上装修,再加上雇人,差不多要花200万的样子吧。”陈抒涵道。

范英和杜俊彬两口子的眼睛都直了,200多万,这是他们难以想象的一个数字。这些年,随着政策逐步放开,社会上也出现了不少大款,家产几百万的事情,他们也听说过一些,但那些土豪与他们的生活圈子离得太远了,让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真切的感觉。可现在,一个土豪就坐在他们面前,吃着他们的馄饨和糕点,轻描淡写地说着200多万这样的生意。

“这事……我能帮上什么忙呢?”范英只觉得自己已经矮了一大截,说话都有些怯意了。她在曹香梅面前没有什么自卑感,那是因为曹香梅虽说在外企工作,工资高一点,但与他们这些人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落差。可陈抒涵这种情况完全不同啊,有个词怎么说的,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陈抒涵道:“范姐,我原来的打算,是想请你到我们的浦江分店去当一个行政经理,其实主要的任务就是监督一下分店的经营。你是海帆的同学,海帆说你是个可信任的朋友,有你在店里盯着,我就能够放心了。刚才吃了你做的馄饨和糕点,我改了主意,想聘你当这个分店的面点经理,同时还要分管整个店的后厨,前面说的监督整个店的经营的事情也不变。这些事情比较多,也比较辛苦,我初步开个价,一个月工资500块钱,范姐觉得能接受吗?”

第四百一十章 浦江分店

进军浦江的打算,陈抒涵很早就有了。由于吃不准政策会是什么样的走向,再加上资金的积累还不够,因此陈抒涵没有急于在浦江开展业务,而是在冯啸辰的鼓动下跑到松江的通原去开了春天酒楼的第一家分店。

通原分店开张之后,经营状况十分可喜。陈抒涵趁热打铁,又找了几个地级市开了分店,结果每一家分店都生意兴隆,让陈抒涵数钱数得手抽筋。

这几年,老百姓兜里有了一些余钱,消费观念也逐渐放开了,下馆子吃饭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为了显摆自己的财富,非常需要找一些高档的馆子请客,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很强,同时对菜肴品质以及服务态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后世经营理念建立起来的春天酒楼恰好能够满足这些人的要求,因此一开张就是宾客盈门,成为当地高消费的典范。

有了在三四线城市的成功经验,陈抒涵便把目光转向了一二线城市。如果没有与杨海帆的感情,陈抒涵或许会选择京城作为自己开拓的第一个大城市。不过,冯啸辰对于到京城开分店的事情持保留意见,他觉得京城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国家政策还不明朗的时期,在京城开一家高档餐馆或许会有一些不可预料的风险。鉴于此,陈抒涵便决定把这第一家大城市分店开在浦江了。

借鉴在通原开分店的经验,陈抒涵在其他城市开办的分店都找了当地的熟人担任副经理,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浦江的这家分店,原本应当请杨海帆的家人出来帮忙,但杨海帆和陈抒涵商量之后,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妥。春天酒楼的大股东是冯啸辰,陈抒涵只能算是一个经理人,如果浦江的分店请杨海帆的家人出来担任副经理,而陈抒涵又是杨家的媳妇,这其中的关系就有些微妙了,难说冯啸辰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当然,这也只是陈抒涵和杨海帆这方面的顾虑而已,从冯啸辰的角度来说,这件事本是无所谓的。春天酒楼是冯啸辰下的一招闲棋,原本他并没有期望这家酒楼能做得如此红火。春天酒楼能够有今天的规模,其实主要是陈抒涵的功劳。冯啸辰很早就对陈抒涵说过,这家酒楼的经营由陈抒涵全权负责,他除了提合理化建议之外,不会干预陈抒涵的任何决策。陈抒涵虽然知道冯啸辰这话是真心的,也素知冯啸辰的为人,但她还是很自觉地规避着一切可能让人产生误会的举动,这也是她的做人原则吧。

陈抒涵这趟来浦江,除了度蜜月之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安排浦江分店的事情。场地是此前就已经找好的,帮忙找到这处场地的人,是冯啸辰的另一个合伙人包成明,他已经在金南辞了职,在浦江创办了一家商业信息公司,专门从事工业品商情编撰以及商业情报的搜集工作。他帮陈抒涵找到的这处场地,位于浦江的闹市区,是一家单位闲置的招待所。浦江的商业店面租价很高,这处招待所一年的租金差不多就要50多万,租下来之后还需要花同样多的钱进行装修。这些钱现在对于陈抒涵来说已经不算什么大数目了,她准备过完年就去交租金,然后开始装修,争取在五六月份能够开张营业。

场地有了,接下来就是招募人手。考虑到大城市的人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管理起来不容易,而且人工成本也较高,陈抒涵决定大多数的人手从南江派去,其中包括从新岭总店抽调出来的十几名熟练管理人员、大厨、领班等,还有几十名从桐川招聘来的年轻男女。桐川的年轻人听说有到浦江工作的机会,几乎连工资都不问,便竞相报名,陈抒涵用最挑剔的目光选出了几十人,全都是俊男靓妹,承诺包吃包住,外加一个月30元的工资,所有的人都觉得是个天大的好机会。

当然,一家店要想在当地开办起来,一个本地员工都没有是不行的。范英就是陈抒涵相中的一名本地主管。陈抒涵最开始决定招范英去分店工作,更大的原因是为了帮杨海帆照顾一下老同学,待与范英接触过之后,又看了范英做面点的手艺,陈抒涵感觉自己拣着宝了,这样一位能干、朴实,同时与自己还有一些交情的浦江本地人,能够发挥的作用绝非一名普通员工可比。

“一个月500块钱?”

范英和丈夫杜俊彬都傻眼了,现在一个普通机关干部的工资也就是50来块钱,范英何德何能,怎么就能拿到500块钱的月薪呢?500块钱,那是能够让他们这样一个处于贫困线上的家庭立马进入小康的数字,也是一个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数字。

“小陈,你没搞错吧?你是不是想说一年500块钱?”

范英怯怯地提醒道,她觉得一年500块钱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数字,当然,如果是这样标准,她可能是得犹豫一下的,毕竟她现在这个馄饨摊子能够赚到的钱比这要略多一些。

陈抒涵摇摇头道:“范姐,我没说错,是一个月500块钱。我们酒楼的薪酬是根据员工的能力和业绩来计算的,上不封顶。我们的主厨月工资都是好几百块钱,我说的那两个技术不如你的面点师,他们的工资也是一个月200块钱。我想请范姐给我们浦江分店当面点师,同时还要负责分店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果遇到一些与地方政府打交道的事情,可能还得请范姐找找熟人之类,这么多的事情,一个月500块钱并不算多了,就是不知道范姐愿不愿意来帮我。”

“这……”范英有些迟疑,她看了看杨海帆,说道:“海帆,小陈说的是真的吗?”

杨海帆点点头,道:“没错,抒涵说的都是真的。其实我和抒涵算是同一个集团公司的,我们这个公司的机制很灵活。我原来在轴承公司的时候,我们的一线工人工资拿得高的,一个月也有好几百,这是我们老板定下的规矩,他说一流的人才就必须拿一流的工资。”

首节上一节285/6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