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我来自未来 第267节

毛主席想了想,点了点头。

“小强啊,这次你回来休息的时间会比较紧张。”毛主席吸了一口烟,然后说:“已经八月份了,下周一,我们就要和苏联人进行引进技术和人员的谈判了,我和总理的意思都是,你最好也一起去苏联。”

“我也去苏联?”小强有点激动,更有点不知所措,要知道,小强从来都没有出过国,苏联在他的印象里就只是明信片上的洋葱顶建筑物,还有鲑鱼子和伏特加。“呃,这次都有谁一起去?”

“和之前一样,负责经济的陈云,周总理,还有萧劲光,刘亚楼,以及其他的随行同志。”毛主席说。

“哈,大家都去,那我就放心了,我还担心就我一个人呢。”小强傻笑着:“我可不想单独和那个赫鲁晓夫见面。”

毛主席笑了笑:“苏联人这次可是很殷切啊,看起来,他们可是被这一身的债务逼急喽。”

“没办法,连续那么多年都是贸易逆差,苏联人又不是大富豪,怎么也要找回来点。”小强分析着:“苏联人的想法我不敢说全了解,但是他们会提出什么要求,我还是多少能想到的,无非就是希望我们采购一些他们淘汰的技术和生产设备,尤其是武器方面的工厂和技术——之前萧将军也和我提起过这个事情,我们现在服役的051型导弹驱逐舰,其实大部分技术资料和图纸都是来源于苏联人的56型驱逐舰,而这种型号的军舰已经在苏联服役了——我们可以和苏联人商谈采购少量这种军舰以及配套的技术和造船厂,这样以后我们的军舰就可以不用躲躲藏藏了——虽然可能会花一些钱,但是引进的技术和造船厂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到苏联专家手把手的培训,这对于目前我国孱弱的工业来说帮助是非常大的。”

毛主席点了点头,示意小强继续说下去。

“其实这几次参与军方和军工厂的会议也让我明白,之前我的一些想法有些想当然了——对于一个完全没有工业基础的国家而言,轻工业也许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和技术手册的方式进行工人的培训,但是重工业想这么玩,就困难多了,而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长春一汽的技术骨干虽然能看懂我从后世来回带的图纸,但是缺乏合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没有人指导,使得装配汽车步履维艰——造汽车如此,造船,造飞机更是困难,现在沈飞也只是能正常组装歼5,涉及到歼6的组装就困难重重,很多技术指标都无法达到,之前组装的歼6在试飞时还差点出事故,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看来,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太想当然,光靠教科书是培养不出人才的,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有老师教才可以——像是原子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引进了苏联专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这才让原子弹的研发制造那么顺利。”

毛主席点了点头:“小强啊,咱们国家赴德的第一批留学生已经回国了,这些孩子都很好,很认真刻苦,德国的教授们对他们的评价非常高,他们一回国,就已经直接在各个部门就职了,不过就像我们之前推测的那样,这些留学生对于新中国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实在是远远不够啊。”

小强想了想,说:“主席,所以这次和苏联人谈判,引进技术和引进技术人员是重中之重,也许会直接将我国和苏联的贸易差拉平,但是对于我国长远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毛主席点了点头,显然是认同了小强的看法。

从中南海离开的时候,太阳已经开始落山了,小强坐上了车,低头看了一下表,已经是6点多了。

“首长,直接回家吗?”司机刘振发动了车子。

“嗯,回家。”小强点了点头,回头看了一下身边那几个装满了衣服和玩具的箱子,心说我夹带这么多私货,哪敢满北京城转悠啊。

“刘振啊,孩子快开学了吧?”小强随口问道。

“嗯,再开学就要上六年级了。”刘振说:“首长,我就想让孩子一直读到高中,但是我媳妇老说女娃子,读了小学就好不错了,哎,你说我这媳妇,觉悟咋这么低呢?”

“哦?她为什么这么说?”小强有些纳闷。

“还不是觉得女娃子迟早是别人家的人嘛。”刘振想了想,说:“其实我以前也有这种想法,你看我大姐,就是没读过书,我二姐也就读了没几年书,后来也忘得差不多了,不就是因为我爹妈重男轻女的思想嘛?不过这几年我跟首长您相处久了,这想法也改了,毛主席都说,妇女也能顶半边天,我觉得在理,我家闺女学习挺好的,我就觉得应该读初中,然后读高中!”

“这种想法一点问题都没有。”小强认真的说:“新中国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后的中国人,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文化,有知识,那种小学都念不完的人,去工厂,去科研单位,连说明书都看不懂,又怎么能好好工作?又有哪个工厂会要这样的人?”

刘振愣了愣,似乎无法理解小强这句话——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在刘振看来,工厂啥的,哪怕不识字也是可以去的,你如果有初中文化,都可以当老师和教授了,结果今天小强突然说以后去工厂也要初中文化,这直接粉碎了他脑海里的固有观念——就像一个人对你说,硕士毕业只能去做最没技术含量的工作一样,你第一时间也会觉得对方真是疯了。

“首长,这是真的吗?以后去工厂也要初中毕业?”刘振有点不敢相信。

“当然,何止是初中毕业。”小强说:“其实任何一个工作,其需要知识也是越多越好的,等我们国家普及了基础教育后,初中毕业也将是参加工作的底线,高中,大学毕业,进入工厂工作也是常态,只有各行各业都是这样的高学历人才,中国的科技和技术才能真正引领世界,中国才算是真正的强大起来。”

第736章 去苏联

1953年的8月18日,一架涂着中国国旗的里-2客机正缓缓降落在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机舱内一个年轻人正透过舷窗饶有兴致的看着机场上那些迎候着这架飞机的苏联人。

“嘿嘿,等一会就能亲眼看到苏联红军的仪仗队了,也不知道和后世俄罗斯的仪仗队有什么区别?”这个年轻人嘀嘀咕咕的,看着地上的机场越来越接近,越来越清晰,他感觉自己又有点紧张了起来,他侧过头看了看机舱前部正在整理文件的总理和将军,调整了一下呼吸:“曹小强啊,你也是见过大场面的,毛主席比这些老毛子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你不也一样谈笑风生吗?淡定,一定要淡定……管他是米高扬还是赫鲁晓夫,就算斯大林从棺材里跳出来,你也要气定神闲啊……”

飞机平稳的降落在了机场的跑道上,在滑行并调整了一段距离停稳后,机舱门缓缓的打开了,总理和其他随行人员踩着在后世看来显得短小的扶梯走下了飞机。

伴随着欢迎的音乐和礼炮的声音,小强看到地毯的另一端,几个苏联人正微笑着迎接过来,为首的就是他再熟悉不过的那个在历史书上举着玉米露出经典笑容的赫鲁晓夫,他身后的则是布尔加宁、米高扬、什维尔尼克和尤金——当然,对于小强来说,除了米高扬之外,其他几个人只是能把名字和照片对上号而已。

“欢迎你,周总理!”赫鲁晓夫微笑着走了过来,和周总理亲切的互相拥抱并握了手,接着又在介绍下依次和随行的陈云副总理,海军司令萧劲光,空军司令刘亚楼依次握手。

而站在总理身后的小强自然没有机会和赫鲁晓夫握手,不过此时的他却目不转睛的微笑着看着赫鲁晓夫——能够这样近距离的看着赫鲁晓夫,这个在后世被很多人黑做赫玉米,被调侃“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都是我们的玉米”的苏联领导人,小强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真实的赫鲁晓夫,到底是什么样的?

也许是小强的眼神有点奇怪,赫鲁晓夫在队伍尽头的萧劲光握过手后突然回过头看了一眼总理身后的曹小强,就是这一眼让小强吓得连忙转移了视线,把目光瞥向了一旁的仪仗队,随行的布尔加宁也看了看周总理身后的小强,没有说什么。

其实不怪这些苏联的领导人会格外留意小强,毕竟在这次来苏的中国团队里,小强的年纪实在是太轻了,而且穿着有别于其他人的一身西服的小强的神态显然又和这个年代其他的中国人不太一样,他白白胖胖的样子显然就是来自一个富庶的家庭,加上脸上挂着那来自后世“天朝上国”的骄傲的表情,在代表团里,简直就是最不和谐的存在。

不过小强自然不知道自己的出现有什么奇怪的,他更在意的是随后的欢迎仪式——这次苏联人的欢迎仪式在小强看来的确是非常的隆重,显然,赫鲁晓夫很重视这次中国同志的访问,在机场的欢迎仪式结束后,总理一行人来到了克里姆林宫稍事休息,接着便是参加由赫鲁晓夫主持的欢迎午宴,而小强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出席,看着餐桌上的开胃菜和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刀叉,小强一瞬间似乎又回到了最后一次和李慕云见面时的那家西餐厅,自从上次一别,已经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再见过李慕云了——其实小强很明白,自己在2014年那边就是一个炸弹,没人知道会什么时候爆炸,而且一旦爆炸,必然会伤害到身边的亲人——所以这也是小强为什么至今也不再考虑在2014年那边成立家庭的原因,想到这里,小强一时间有点恍惚,好在他身边的萧劲光将军注意到了小强情绪的不正常,腿在餐桌下悄悄碰了一下小强,反应过来的小强定了定神,眼神中又恢复了往常的神情。

餐桌上的赫鲁晓夫端起酒杯开始了致辞,小强没学过俄语,但是从赫鲁晓夫的神情中他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赫鲁晓夫真的是给足了中国面子,而随后工作人员的翻译也证实了这点,小强一边听着翻译出来的煽情十足的致辞,一边心里暗暗点头。

“看来,赫鲁晓夫真的很需要我们的支持啊,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的……不过毛子可是出了名的遇到问题挥舞大棒,问题变大,大棒也变大的作风啊,这次和苏联人的交涉,要有策略啊。”

第二天,经过了一夜休息的小强精力充沛的跟在总理的身后走进了克里姆林宫的会议室,苏联方面的阵容和昨天一样,为首的还是赫鲁晓夫,他的身边是布尔加宁和什维尔尼克。

在一番例行的问候和一些无关紧要的交谈后,赫鲁晓夫很自然的喝了一口自己面前的咖啡,然后笑眯眯的将话题转移开,开始谈起了双方在过去几年的贸易,在肯定了中国产品的质量后,赫鲁晓夫话锋一转,开口说:“中国同志的领土很大,这样大的领土如果没有优秀的战士来守护,就像没有牧羊犬守护的羊群一样;而战士没有优良的武器装备,就像没有了獠牙的牧羊犬一样,除了对入侵的狼群狂吠之外,没有任何反抗的办法。”

小强下意识的点了点头,看起来非常赞同赫鲁晓夫的说法。

没想到小强这动作吸引了赫鲁晓夫的注意,他侧过头看了一眼小强,内心却产生了一个疑问。

“这个年轻人到底是谁?”赫鲁晓夫显然对小强能出现在会议桌前,并且紧紧挨着中国海军司令萧劲光而坐深感疑惑,在他看来,曹小强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如果只是个助手或者翻译,倒也情有可原,但是现在他居然出现在了会议桌上,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了,要知道,这个年轻人之前从未公开出现在任何一个会议场合——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刚才中国同志介绍说,这个年轻人是总理的秘书,但是哪个秘书会出现在正式会议的会议桌上?

不过赫鲁晓夫也没有太深的思考,因为他注意到了周总理也点了点头,显然是明白了赫鲁晓夫这句话的意思。

“我有个很好的建议,中国的同志可以购买苏联优质的武器和装备,毕竟苏联和中国是情同兄弟的友好国家,苏联对于中国是慷慨的,我们给出的价格绝对是合情合理的!”

周总理知道这个时候是表现出自己态度的时候了——赫鲁晓夫很聪明,没有第一时间谈重工业和技术援助的事情,而是先抛出了售卖武器作为钓饵,如果中国不咬饵,那么后面的其他贸易的价格就必须要抬得更高一些了——反之,如果中国的确对武器的需求比较大,那么苏联也许会略微降低后面交易的定价,但是在武器上,就会狠狠的宰中国一刀。

毕竟在苏联看来,中国从苏联赚取了太多的利润,而苏联又不好翻脸不认账,那么能做到的,就是在不实质性损害两国关系的前提下,从武器和工业方面尽量多的坑一下中国,能多找回来十卢布,就不会同意九毛九。

赫鲁晓夫哪知道,他的这点小算盘虽然打得精,但是和中国倾销给苏联的商品比起来,简直就是个笑话,小强可以把几毛钱的电子管翻了一千倍的以几百卢布的价格卖给苏联(不考虑汇率),相比较之下,苏联提供的武器和设备,就算翻十倍的价格出售,中国也是稳赚不赔的。

“赫鲁晓夫同志,中国的确需要一些先进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周总理的声音平静而又有力:“中国不仅需要武器,更需要这些技术来进行生产,我不知道生产武器的这些技术和设备,苏联方面能否提供呢?”

赫鲁晓夫的眼皮抖了一下,虽然脸上没有露出明显的表情,但是心里显然是乐开了花——好嘛,中国的同志这回终于是开窍了!之前还死活不愿意从苏联采购武器和生产车间,这次可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想到这里,赫鲁晓夫看了看身边的米高扬,想了想,开口说:“苏联当然是愿意提供武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毕竟中国为了共产国际做出了很多贡献,而且苏联对于提供给中国同志的武器和技术的转让不会有任何的隐瞒,我们将会提供中国同志和苏联一样的武器和设备,但是。”赫鲁晓夫话锋一转:“有些刚服役的装备武器将不会在出售的名录内,毕竟这些武器还缺乏长时期的实际操作的验证,苏联是不会把一款不成熟的东西卖给中国同志的。”

小强心里暗笑道:“真是说得光面堂皇,说白了还不是想让中国多收点破烂……高精尖的东西如果真的不稳定,为啥要牺牲自己人来‘做实验’呢?扔给别的国家多好,反正牺牲的又不是自己人……”这样腹诽着,小强看到,赫鲁晓夫又侧过身和身边的米高扬说了什么,然后点了点头,然后坐直了身子,认真的开口说。

第737章 去参观

“我很高兴,我亲爱的中国同志们已经意识到了武器不能只依靠购买,而是要能够自己生产,母鸡和鸡蛋相比,自然是鸡蛋更便宜,但是有了母鸡,就可以有源源不绝的鸡蛋。”赫鲁晓夫说着,伸出了一根手指。“我只是想知道,我的中国同志,你们都需要什么武器?”

一旁的刘亚楼看到总理朝他点了点头后,开口说:“我们希望能够看一下苏联同志提供的武器。”

赫鲁晓夫笑了笑,点头同意了:“好的,今天下午,你们的空军司令就可以去我们的空军部队参观,你们的海军司令也可以去我们的舰队,苏联的陆军也会向你们开放。我们会向我们的中国同志展示苏联最新的武器装备,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听到这句话,小强下意识看了看身旁的萧劲光将军,萧将军也笑眯眯的看着小强,小强知道,看来自己要跟着萧将军去参观苏联海军了。

三天后,萧劲光和小强以及随行人员来到了阿尔汉格尔斯克市,在简短的欢迎仪式后,萧劲光和小强一起来到了军港,登上了停靠在港口的07型驱逐舰记录号。

“这艘驱逐舰是苏联现役的非常优秀的驱逐舰,非常优秀!”负责介绍的苏联专家一边讲解着一边领着大家参观:“将军同志,您看,这是130毫米/50倍径B-13型舰炮,也是这艘驱逐舰的主炮,它是低仰角火炮,全重12.8吨,防盾装甲厚约10毫米,俯仰角-10°-+45°,射速6-8发/分,火力非常的强大!”

听到这个苏联专家的介绍,萧劲光将军只是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反倒是身后的小强自从上舰开始就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尤其是在专家鼓吹07型驱逐舰火力强的时候,小强差点就憋不住了——就这破玩意,和中国现在服役的051比起来就是扔货,不过就算这样,历史上苏联人最早也是不肯卖这种型号的驱逐舰的——是的,就是这种40年代初下水的老驱逐舰,苏联人也是不打算卖给中国的,后来中国的工作人员多方努力,最后才说服了苏联人在1953年出售给了中国了四艘已经服役十年多的略显老掉牙的驱逐舰。

所以看到苏联人第一时间先把中国代表团带到了07型驱逐舰上,小强和萧劲光将军就明白了苏联人的想法,所以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随行的其他翻译和工作人员还不知晓情况,好奇的四下打量着这个在他们看来蛮不错的军舰。

一旁随行的海军上将库兹聂佐夫注意到了萧劲光将军的表情,更看到了随行的小强那一脸不屑的样子,他脸上虽然微笑着,但是心里却嘀咕了起来:“这个年轻的中国同志到底是什么来头?那个不屑一顾的表情实在是太欠打了,要知道中国同志的海军是一穷二白的,别说这种刚服役十年的驱逐舰,就算是巡逻快艇,对于中国来说都是非常急需的吧?再说,你们中国同志的海军司令都没有对这艘驱逐舰表态,你个随行工作人员怎么还摆出一副狂妄的样子来?”

“这个驱逐舰的确很不错。”萧劲光将军回过头和小强说了几句,然后微笑着说:“但是我们想参观一下其他的军舰。”

库兹聂佐夫上将想了想,朝身旁的彼得洛夫少将说了几句什么,后者点了点头,站出来说:“中国同志应该是喜欢大船,那我们可以去参观一下另一艘军舰。”

随后,一行人又登上了不远处的一艘看起来明显大了很多的军舰,在登上扶梯前的小强眯了眯眼睛,看了一下军舰上的建筑和舰炮,小声的说了句:“计划26型,马克西姆号巡洋舰。”

跟在小强身后的苏联人员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小强,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听清楚小强在说什么,那个工作人员没有什么反应,而一旁的专家则继续对登上甲板的中方人员介绍起了这艘巡洋舰。

“这艘巡洋舰是苏联海军的得意之作,1934年才服役,舰体设计科学合理,排水量7756吨,满载排水量9436吨,全舰装备三座三联装B-1-P型180毫米舰炮,射速每分钟6发,初射速每秒920米。最大射程约35千米,可以轻松的将她的敌人轰进海底,而且中国的同志们,你们看,这艘巡洋舰的舰体中部双烟囱之间布置一部飞机弹射器,可携带两架KOR-1型(别-2)小型水上飞机,这是普通的小型驱逐舰所做不到的…… 在四角主桅与前烟囱之间的上层建筑第三层顶部,沿两边分别布置有两部为B-34型100毫米副炮,动力系统为两台意大利生产的蒸汽轮机,总功率119750马力,最高航速35.9节,全舰编制872至932人……”

对于眼前这个专家费力的介绍,小强显然依然一副不满意的样子,其实原因很简单,26型巡洋舰本来就是个怪胎,该舰是苏联成立后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产物,当时苏联重新建立了规模较为可观的军工体系,红海海军也终于等到了提出建造新舰的时候,但是这时的苏联造船工业仍缺乏大型舰艇设计经验,无奈之下,苏联只有向国外求援。在当时国际环境下委托西方公司设计,再在国内建造并不是难事。1933年,苏联政府与意大利安萨多船厂签订了设计合同,这型代号为26号工程的巡洋舰在意大利设计师的手中逐渐成形,设计上以意大利最新型的第三批轻巡洋舰莱蒙德·蒙特库特里级轻巡洋舰为原型。

平心而论,26型巡洋舰火力有足够强大,航速也很快,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她的装甲非常薄弱,续航能力也不高,虽然火力上该型巡洋舰的主炮威力和射程足以压倒当时西方国家的轻巡洋舰,但是一旦被击中,26型巡洋舰想全身而退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而且这种军舰毕竟是二战时期建造的,对于新中国来说,已经算得上是老舰了,就算想拿来改装成“导弹巡洋舰”,也显然是得不偿失。所以还没登上这艘军舰,小强就已经是满脸的不满意,而提前看过资料的萧劲光将军也是微笑不语,显然也是不太满意。

看着萧劲光和小强这一对默而不语的红脸白脸,库兹聂佐夫上将不禁皱起了眉头——中国同志的要求是不是有点太高了?07型驱逐舰和26型巡洋舰怎么说也算得上是苏联海军的中流砥柱了,这样好的军舰他们都看不上——中国同志到底有什么资本能够让他们看不起这两种军舰?

“这艘巡洋舰的确很不错。”萧劲光将军开口说:“不过我们想参观一下苏联新的驱逐舰。”

“原来中国同志是嫌弃这些舰艇服役时间太早了吗?”库兹聂佐夫将军皱着眉。开口说:“亲爱的中国同志,我们不是不愿意提供新的军舰,苏联对于中国同志是慷慨的,但是新下水的军舰价格会贵一些,但是性能并不会有太多的提高。”

其实库兹聂佐夫上将这番话的初衷并不是为中国考虑——其实他明白,苏联中央的意思是只要中国同志肯买,是可以提供新型武器的,这样才能狠狠的敲一笔;但是现在问题是,最新的56型驱逐舰首舰光明号也是刚刚下水海试,连苏联人自己都没有服役,想让苏联人卖这种驱逐舰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中国人提出了一个让苏联人无法拒绝的价格,否则绝对是免谈的,当然,在库兹聂佐夫看来,现在的中国同志是出不起他所预想的价格的。

“实际上,中国的海军暂时无力购买大吨位的巡洋舰——我们希望购买新的驱逐舰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萧劲光将军开口说:“我们希望引进技术和设备,在中国建造新的军舰。”

库兹聂佐夫上将想了想,和随行的彼得洛夫少将说了什么,然后笑着和萧劲光将军走下了26型巡洋舰,小强注意到,从巡洋舰走下来后,彼得洛夫少将就急匆匆的离开了,想必是去向莫斯科报告了萧劲光将军的要求。

“中午了,我们先去吃午饭,晚些再安排下午的参观。”库兹聂佐夫将军说。

萧劲光将军点了点头,并肩和库兹聂佐夫将军走在前面,小强也跟在萧将军的身后,一行人乘坐上了汽车,驶离了港口。

“曹秘书,刚才那艘巡洋舰不是很棒吗?那么大的一艘军舰,还有那么老多粗粗的炮管子,为什么萧将军看起来一点都不想买?”在车上,翻译白灵疑惑的问着小强。

“苏联人藏着好东西不愿意卖,拿旧货糊弄咱们而已。”小强也不掩饰,直接说。

白灵一脸疑惑:“那么大的军舰,难道都不是苏联最好的吗?”

“当然不是。”小强笑着看着车窗外那些异国的建筑:“苏联人有好的东西,只是舍不得拿出来而已,不过我想,晚些时候,就能看到我们真正想要的那艘军舰了。”

第738章 双赢?

是的,小强的目标一直很明确,这次中国来苏联进行武器采购,提升国防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为了给大量列装的武器一个合理的解释,所以,老旧的07型和炮舰主义的巡洋舰是他根本看不上的,他想要的,就是051型的前身,56型驱逐舰!而且小强又足够的信心相信,苏联人一定会同意出售56型驱逐舰的。

小强猜的没错,此时此刻,克里姆林宫的赫鲁晓夫刚刚挂掉了电话,正在引燃手上的雪茄——就在刚才的电话里,海军的同志报告了中国同志的需求:中国同志对苏联海军提出的巡洋舰采购计划没有兴趣,他们似乎更想采购驱逐舰,并且提出想参观苏联最新的驱逐舰——刚刚下水海试的56型驱逐舰的要求。

这有些出乎赫鲁晓夫的意料,在他看来,中国人应该选择已经在苏联服役多年,比较成熟的巡洋舰,搭配着07型驱逐舰以及和那些在苏联留学的海军军官,中国就可以非常快的成立一支中等规模的舰队;但是今天结束了参观的中国同志却一心只想购买那些小吨位的驱逐舰,这不得不让赫鲁晓夫感觉到疑惑,不过很快,赫鲁晓夫做出了决定——他同意了中国同志的参观要求——的确,这种新型的驱逐舰性能非常棒,而且目前第一艘成品还在进行海试,但是归根结底,这还是一艘小吨位的驱逐舰,这种满载也就三千多吨的驱逐舰的确很适合中国这种农业国家,就算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和苏联之间发生了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驱逐舰有限的火力也无法对苏联产生什么威胁,不过倒是可以放到中国的海域来给美国人或者日本人造成一些麻烦。

“看来这些中国人还是那样斤斤计较。”赫鲁晓夫想了想,摇了摇头:“这种驱逐舰的建造成本自然比巡洋舰要低,我想他们应该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不过当然,赫鲁晓夫还是没有放弃推销那些二手军舰的想法,他在电话里提醒了海军的同志:“我们应该尽可能再卖一些老旧的军舰,一艘新军舰的建造和下水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对于从头开始的中国人而言,可能在未来五到六年之内,他们也无法建造出一艘这样的驱逐舰,所以你们要劝说中国人多买一些军舰,告诉他们,中国的海域是需要军舰守护的,而我们的军舰,是中国同志最好的选择。”

几天后,萧劲光将军和曹小强来到了位于尼古拉耶夫市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看到了正在组装建造的56型驱逐舰,随行的库兹聂佐夫上将留意到了萧劲光将军和小强脸上露出来的笑容,他笑着点了点头——看来,这些中国同志应该是一早便知道这种型号的驱逐舰,他们这次,也是奔着这种型号的驱逐舰来的。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到现在为止,苏联海军服役的各个舰艇上还有着为数不少的中国海军学员,他们肯定或多或少的听说过苏联将要服役新型驱逐舰的消息,所以库兹聂佐夫上将对于萧将军的反应并没有觉得意外,倒是萧将军身边曹小强的反应,再一次引起了他的兴趣。

“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似乎是个海军专家。”库兹聂佐夫上将注意到在一旁看着图纸的曹小强很有经验的在和身边的苏联工程师讨论着军舰上的一些技术问题,内心的疑惑也似乎得到了解答:“他也许在西方国家留学过,虽然年轻,不过提出的问题倒是很专业。”

“我们很希望能够得到这种新型驱逐舰。”萧劲光将军在和小强确认后,微笑着说。

“亲爱的达瓦里希。”库兹聂佐夫将军一脸无奈的说:“你们也看到了,这种驱逐舰,苏联也是正在建造中,根本没有一艘成型的军舰,所以你们的要求,我们真的是无能为力。”

小强心里暗骂你可真能骗人,明明就已经有一艘56型驱逐舰在海试嘛……不过话说回来,让苏联人把刚海试的驱逐舰卖给中国也的确不现实,小强只能在心里默默吐了个槽。

“当然,我们知道这个清空,实际上,我们更希望引进这种新型驱逐舰的技术,以及造船厂;我们希望中国能够自行组装生产这种先进的驱逐舰。”萧劲光将军根本不在意能不能买到成品,直接提出了引进技术。

“我亲爱的达瓦里希。”库兹聂佐夫听到萧劲光这句话简直心里笑开了花,他几乎压抑不住脸上的笑容,开心的说:“这的确是非常棒的决定!不过一艘军舰的建造并没有那么简单,苏维埃当然可以提供培训,提供图纸,提供相应的技术知道,甚至卖给中国同志一个造船厂,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军舰生产所用的钢材以及电子设备,还有其他配套设备,也都需要相应的工厂才可以生产的,而这些工厂所需要的原材料,也需要更多的下游工厂来提供,这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如果这样算下来,可是需要很大一笔钱的。”

“是的,我们很清楚这一点。”萧劲光将军点着头说:“我们也很希望能够采购配套的工厂,引进生产设备和技术。”

听到这句话,库兹聂佐夫将军开心极了——一个造船厂,加上其配套的工厂,还有相对应的技术和培训……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对于苏联来说,虽然不能卖掉那些老旧的军舰,但是那些老旧的设备倒是找到了一个好的出路。想到这里,库兹聂佐夫将军开口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作为我们友谊的见证,我认为中国同志采购这些工厂,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看到库兹聂佐夫将军满口答应了萧劲光将军的提议,小强也算彻底明白了苏联人的想法:“为了平衡贸易,只要是不涉及到机密的东西,苏联人是会敞开了卖的,就像历史上那样——苏联人可以援助中国156项重点工程,将一个农业大国硬生生教成了工业大国,那么卖出一些无伤大雅的驱逐舰,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另一边,在空军机场观赏了刚服役的米格-17飞行表演的刘亚楼将军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自然,最后也得到了类似的回应:“苏联可以提供米格17的技术和飞机组装工厂,以及相应的配套工厂。”

几天后,回到苏联的中国代表团在克里姆林宫与赫鲁晓夫敲定了全面的采购计划,赫鲁晓夫同意出售给中国包括钢铁工厂,石油提炼工厂,机床工厂,造船厂,电子设备厂、军工厂等一系列总计47项重点工程,并且同意派遣专家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当时相对应的,中国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让步,海军、空军、陆军分别采购了一定的苏联现役装备,最后敲定下来的价格也让赫鲁晓夫非常开心,几乎一下子就拉平了1952年全年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当然,这些钱中国同志也不是白花的,苏联方面需要提供的专家数量比起历史上要多出几倍,并且苏联还需要提供一定的武器制造原材料,其中就包括足够建造两艘56型驱逐舰所需要的钢材和电子设备。

不过这对于赫鲁晓夫来说都不算什么,在他看来,中国人就算拿到了全部技术又如何?他们依然是只是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武器的研发是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的,中国同志妄想一蹴而就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既然得到了苏联的技术和设备,那么在可见的未来,中国人就算是彻底无法摆脱苏联拐棍了,没有研发能力的中国只能跟着苏联的步伐亦步亦趋,而后续的技术资料所卖出的价格,就是苏联人说的算了,和那些中国人明码标价的轻工产品比起来,无形的技术,其价格就是苏联人单方面决定的了。

而签订了协议的周总理也很开心,毕竟比起中国卖给苏联的商品来看,这次苏联人提供的东西简直就是白送一样,而且得到了技术的中国终于可以把那些藏着掖着的东西拿出来了,中国武器的来源终于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也是为了以后和苏联在一些尖端技术方面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而随行的陈云副总理这次也收获满满,在试用过中国同志带来的电视机和冰箱、洗衣机后,赫鲁晓夫显然非常的满意,几乎是毫不迟疑的签订了未来五年的贸易协定,加大了从中国采购电器的数量,在赫鲁晓夫看来,这些电器的质量和性能都非常的不错,只可惜中国同志表示自己的产量实在是有限,已经将最好的产品提供给了苏联同志,这让赫鲁晓夫很是满意——在他看来,中国同志的强项不就是生产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小东西吗?如今能够把这些生产出来的产品第一时间提供给苏联简直是再好不过了,一艘在海战时作用微小的驱逐舰就可以换回数以万计的中国产电器,换回更多的可以丰富苏联人民生活的生活用品,这个生意不亏!

第739章 弱国岂有人权?

9月份的东京,天气已经有些转凉了,朝仓健太郎刚刚下班,正在收拾东西。

“朝仓,等下一起去新宿啊?”同事山田朝他挤了挤眼睛,心领神会的朝仓笑着点了点头:“好啊。”

明天就是周日了,今天正好可以好好放松一下。朝仓活动了一下酸疼的身子。“先好好喝几杯,然后去初月那家店坐一会,嘿嘿,晚点就可以去雪割草那边点个妓女,也不知道纯子今天晚上在不在… …”这样想着,朝仓收拾好了东西,和山田以及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聊着段子离开了公司。

首节上一节267/4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