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556节

  因此,如果不考虑个人立场的话,从某种程度上,尤亚坤其实是能理解潍坊那场实验的。

  要想真正盘活本地的经济,创造更多的税收,最有短期效果的便是把这种令人头疼的国企小生态给解构掉,而要想解构这种小生态,最直接粗暴的办法,就是变更这些企业的性质……虽然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大就是了。

  只不过,相比与潍坊那边的那场实验,杨默这种业务主体逐步转移的方法,似乎……同样有效,但却更柔和些?

  只是,任何人都知道手段越温柔,所需要的时间就越漫长。

  所以……

  即便有那百亿规模的超级援建工程做输血,但是要真的达到杨默所描述的那番景象,时间……

  想起潍坊那场如火如荼的实验,以及省里面关于让李**调任菏泽一事已经逐渐达成的共识,眼见著那条线逐渐逼近德州,尤亚坤心里忍不住升起一丝焦灼。

  ………………

  “不,老尤,你不明白!”

  杨默从尤亚坤一闪而逝的犹疑与焦灼里,看透了他的想法:“你不明白在有了百亿规模援建计划的支撑后,以这些强村公司为主要承载体,迅速提升德州地区各个相关行业的内部投资门槛收益率,究竟意味著什么!”

  再一次毫无顾忌地关起门来显露自己的强势后,杨默摸出烟来递了一根过去:“老尤,知道为什么你刚到德州那会儿,我在许多工作上都表现的那么不配合么?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工作会上给你吃软钉子?”

  尤亚坤一愣,没想到杨默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转移话题,而且还是重提两人之间并不怎么愉快的往事,不过所有人都知道,杨默不是个喜欢说废话的人,当下只是微微笑了笑:“这个,却是不知道了……不过初来乍到,有些误会也是难免的嘛!”

  杨默摇了摇头:“老尤,关起门来说话犯不著那么客套,我很明确的告诉你,不是误会!”

  说完,杨默瞅了一眼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接话的尤亚坤,点燃打火机凑过去,把两人手上的烟点燃:“老尤,市里一直把视线聚焦在城产基金公司的事业性质上,总是下意识地将城产基金公司当成单纯的事业单位,甚至是行政部门来看待,但是……你们是不是忘了,城产基金公司的经营管理主体是大华公司,而大华公司,又是一家打著资产管理名义的投资公司?”

  尤亚坤听懂了杨默的言下之意,有些愕然地看著他:“老杨,你的意思是?”

  杨默笑了笑:“投资公司自然有投资公司的思维逻辑和投资准则,说句不客气话,在市场化商业经济这一块,你们的许多举措和决定,在我们看来,委实凌乱且幼稚的很……这话我之前跟老叶说过一遍,现在当著老尤你的面……再说一遍。”

  这话以前跟叶涛说过一遍?

  现在又跟我再说一遍?

  意思是……

  听懂杨默的某种暗示,尤亚坤莫名地浑身松懈了泰半,连眼睛都明亮了起来。

  杨默见状,略带笑意地抿了抿嘴唇:“老尤,你知道么,在投资界里,有个词叫做行业渗透率……当然,换种通俗易懂的说法,叫做市场认知率也可以。”

  “一般来说,如果市场上的某个项目在某片市场上的综合认知率达到了1~2%,那么就会被认定为有初始投资价值;”

  “如果在这片市场上的综合认知率达到3~5%,就会被认为有追加扩大投资的价值;”

  “如果这个综合认知率超过了10%,那么就会被判定为初步形成了行业风口;”

  “而如果这个综合认知率达到了15%左右,就会被判定为风口基本形成;”

  “如果这个综合认知率达到或者逼近20%的水平,那么项目就已经形成了趋势,这时候,对于一些机构来说,就该套现离场了。”

  抖了抖烟灰,杨默认真地看著尤亚坤:“商业项目如此,产业孵化也同样如此,这其中的道理都是大差不差的!”

  虽然无法验证这几组关键数字的真假,但这其中的逻辑却并不是很难理解,尤亚坤的呼吸微不可察地急促了一下:“老杨,你的意思是,想趁著这波灾区援建,好好打响一波名气?就跟去年亚运会火炬冠名那次一样?”

  这是个信息闭塞,壁垒无处不在的年代,因此才会在不久后诞生“标王”这种极具时代特色的现象,而相比于新闻联播前那短短的五秒钟,德州以举城之力援建数倍乃至数十倍于自己的灾区城市重建,无疑更具有轰动性和新闻传播性。

  杨默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是,却也不完全是。”

  说著,杨默身子微微前倾:“老尤,所谓学我者生,类我者死。”

  “世人都看到了去年德州借著亚运会一炮而红,但这些年因为种种原因被大家伙记住的城市又真的少了?可又有几个能像咱们德州这样借著这波机会乘势而起?”

  “原因很简单,大家伙往往只看见德州火了,却没看见老叶他们在背后所做的努力。”

  “试想一下,如果大家伙因为好奇或者凑热闹跑到德州来玩,却发现这里遍地污水和垃圾,小商小贩坑你没商量,出个火车站都要被顺走身上一半的财务,走在稍微偏僻点的街道就有两个流里流气的家伙跳出来大呼一声此路是我开;甚至在过来的中巴车上都要遇到一伙强人给你搜搜身……换你,就算是商业街再好玩,你愿意来么?”

  “那些跑过来投资的企业也是同样如此;”

  “是,当初他们是冲着大华公司的名头和商业示范区开放的那些项目跑过来的;”

  “可问题是,就算项目的中近期效益预期再好,但等到他们开始筹备落地项目的时候,发现在村里按约定平块工业用地都有一堆人跑过来给你伸手要各种花式补偿,招了一大堆本地人进场做工却有一大票子人不认真干活,甚至三天两头都有人跑上门来检查,然后变著法地刁难你……换你,你会不会撤资一走了之?”

  拿起茶杯来又喝了一口,杨默笑了起来:“引流不易,兜住这些流量更加不易,去年如此,今年,也将如此!”

  “人毕竟是趋利避害的生物,人家跑过来投资,毕竟都是为了赚钱的,因此说到底,咱们德州能不能留住人,关键是能不能人为地制造出一个投资洼地出来。”

  “相较于国有企业和村集体企业,哪个更容易合作对接,并且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和衍生出来的关联业务?”

  “那必然是没有自己完整生态链的村集体企业,他们在主业务环节之外,需要填补的辅助环节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类需求,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也不会像国企一样有著错综复杂的人际网络和合作准入门槛。”

  “而这个所谓的洼地究竟是一瞬即逝的零星机会,还是可以源源不断,甚至最终纳川成海的风水宝地?”

  “老尤,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这个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三年,100亿的物资采购总额,只要将这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持好,只要始终将包括村集体企业在内的一众关联企业的IRR维持在18%以上,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惯性趋势和源源不断的投资虹吸力,足以将德州地区打造成为华夏北方的塑料加工中心、化工产业中心、新式建材中心,乃至于施工车辆制造生产中心!”

  “除了化工中心和塑料加工中心外,德州最终能不能孵化成其它中心,其实主要取决于这块百亿规模的蛋糕,我们怎么去在鲁冀豫工业经济协作的框架下分配业务,以及我们想要孵化哪些细分行业!”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能够保证这百亿订单所产生的收益,至少要有70%是要最终流通在社会各个环节里去的,否则盈而不动,注的再多,那也只是一滩死水……想要自发形成势能?不可能的!”

  微微顿了顿,杨默意味深长地看著尤亚坤:“而且老尤你放心,只要能保持著IRR和社会层面的资金流通性,这个势能的形成速度远比你想像的要快得多,最多咬著牙撑一年,就能初见效果了!”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尤亚坤哪里还不知道杨默的打算?

  心下顿时纠结起来。

  为什么杨默会用“咬著牙撑”这个词,他知道。

  只不过……

  一年时间?

  以当下的情况来看,自己和老田真的能咬上牙撑一年么?

  可是要是不咬著牙撑,这个百亿规模的援建项目能不能最终成为自己履历上任谁也无法抹灭的金位果不说,这要是惹恼了眼前这个牲口,浪费了对方好不容易才主动抛过来的橄榄枝,那自己后面的工作……

  正自皱眉难以取舍间,却听到杨默又是轻笑一声。

  “老尤,说句你不爱听的话,你们这些大秘出身的人,固然平日里看上去七窍玲珑,但真要遇到什么重大的事物,其杀伐果断,却又比老叶他们这些从基层一步步爬起来的人差远了。”

  杨默不无恶意地再一次拨动了尤亚坤的敏感神经后,嘴角浮起一个诡异的弧度:“老尤你好歹也是行政系统的人,应该知道守则之下,层次越高,受限越大,因此许多上位者的内在实力,其实是远远远远低于他的社会实力的;”

  “之所某些人的看法和意见能让你这等人物都不得不感受到巨大的压力,那无非就是这些人很擅长利用游戏守则,也很擅长利用这种守则和身边的间接资源加杠杆而已。”

  轻轻将手里捧著的茶杯放回茶几上,杨默极具侵略性地将身子往前倾至近乎躬弯的程度,声音低沉的宛如水泡:“可是老尤,这么一把好牌放在你面前,他们会加杠杆,难道你就不会加么?”

  加杠杆?

  尤亚坤心里一跳,整个人陷入了更深的纠结……

第583章 非显性杠杆(3)

  第586章 非显性杠杆(3)

  “杠杆”两个字,在金融领域是最常出现的一个词;

  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就是在游戏框架下,用你手里面的10块钱,合理的预支借调不属于你的90块钱,然后拿著这些钱,去获取或者撬动价值100块钱的项目。

  当然,如果你成功地赚到了200块钱,你需要为那90块钱支付一笔利息;但如果你输了,那90块钱固然需要记在你帐上,借你钱的那些人,也会承担著事实上的损失。

  这一切都有个两个前提:

  首先,干的事情是能产生足够预期收益的,这些收益是可以抽水的,这才能让人家心甘情愿地加杠杆给你;

  其次,你自己是有一定本金的,这才有资格让人家给你加杠杆。

  但其实,“杠杆”这两个字不仅仅只是存在于金融领域里,同样也存在于社会上,甚至于比金融杠杆出现的时间要久远的多。

  有些事情不方便太过于展开,只提三个乍看不怎么关联的点:

  ………………

  【一】

  三种常见的杠杆:

  1、教育。

  假设一个人的原生阶层为5(普通工薪阶层),通过教育体制,考上 985高校,毕业后成为码农,自身阶层的起点便为 6仅仅通过教育体制这一杠杆(文凭),他便提升了一个阶层。

  如果他参加工作了后,并不是整日里埋头写代码,而是一边向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学习公司项目组怎么运营的,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去分析自己所在的行业未来的趋势和下一个风口会是什么,并且坚持抽出时间来跟自己同为985毕业的校友、特别是前辈校友去小聚,混圈子,再时不时地问候探望一下自己的老师,那么很有可能在几年以后,抓住了某个机遇乘势而起的他,阶层上升到了7或者8

  这便是教育对其社会实力的一种放大。

  当然,那些未运作这一杠杆,或者运作失败的人,阶层依然停留在6,甚至随著年龄的增长,重新下滑到5也不一定。

  2、流量。

  倘若一个人仅仅在工地搬砖,那么,他运用体商,只是从事经典意义上的劳动。

  但倘若他将自己搬砖的过程拍摄成视频,凭借情商进行表演,并在某手某音上发布,再通过智商进行一番运营呢?不排除他会成为一名网红。

  在此过程中,通过因特网这一社会机制,他显然运用了杠杆,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不再是搬砖的所得,而是运用了因特网这一杠杆的收益。

  当然,这只是一个最粗浅的例子,在不同领域里,流量的类型不同,影响因子高的SCI论文、创新性经济学理论模型、杂志上发表文章、各种个人荣誉及其职称、媒体曝光度、出书、个人IP打造,统统可以算作是流量。

  3、人际资源。

  这个就无需展开了,只不过跟前文提到的一样,除非你是AIDS三途径中的其中一员,否则要想构筑自己的人际资源,首先你得有最起码的利用价值才可以。

  ………………

  【二】

  在看待和应对事物的思路上,最起码这个社会的基层、中层、中高层是截然不同的。

  社会基层主要依靠体验来应对世界,所以,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在生存链条上,都散发著浓厚的“体商”气息。

  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结构,诸多事物在他们眼中都是实体概念,如山、树、石头、“一颗心”。

  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他们主要适应于运作实体性的事物比如在工地搬砖,比如在办公室写代码,比如送几个外卖。

  他们的发力方式,是身体+心理=世界。

  这个“世界”就是微观的社会结构。

  简单来说,他们所获取的社会实力,主要都是通过消耗体力、脑力、心力劳动所换来的,挣的皆是血汗钱也就是所谓的“务实”。

  你不能说他们傻,不会利用杠杆,或者没考虑过给自己加杠杆。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几个人是真正的傻子,如果能有杠杆可借,能有靠谱的杠杆可借,他们会不想著借?

  无它,之所以只能靠著老实干活这种“直接交换”的方式来在社会上存续,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可以借助的杠杆而已。

  要知道,杠杆的本质,是形成一个放大系数,而“运作杠杆”,至少需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机制、一种关系、一种运作能力。

  这是体商所无法触及的领域;它至少需要你有一个可以被别人看得上的筹码,一个参与放大过程的介质和机会,以及智商、情商的双商参与……光这几点要求,就筛掉了九成五的普罗大众。

  所以,对于基层大众来说,“内在实力”=“社会实力”。

  但对于已经有了最起码本钱的中层来说,哪怕是属于社会中层守门员的“普通有钱人”,他也有这个交换筹码去办事托关系、运作人脉、投入某位大佬门下、借钱买房、让子女进入 985高校、利用流量、凭借经营主体兑换收益、依附于某个人脉网络、进入一个能够享受制度或时代红利的行业……这些都是在利用杠杆、加杠杆或运作杠杆。

  简单来说,到达中层,他们的存续方式主要是依附于某个圈层网络,从而获得加杠杆的资格,因此他们更多的是依靠智商和情商来应对世界。

  所以你会见到那些普通人眼中的有钱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去贷款批量买房、贷款开办公司、吸引投资、炒股、理财、购买基金,甚至利用平台包装自己,“整合”各类资源,追求各种头衔。

  他们所面对的世界,从已经微观社会结构转变为中观社会结构,因此,对于世界的理解,也从实体概念转变为机制、功能概念。

  这使得中层对世界的发力方式如下:头脑+心理=世界。

  一个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的事实是,社会实力越强,结构越复杂,越抽象。

首节上一节556/5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