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具备孵化效用的超大型商品批发中心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你这个人。”
“不过这也正常,你虽然只是一个处级干部,但事到如今,大家伙普遍将你看做是尤亚坤那一级的人物,甚至还是那一级中份量非常靠前的,因此拿来做饵的东西,自然要上些份量。”
说到这里,王一诺瞅了瞅自家脸现惊容的女儿,轻轻笑了起来:“至于我,按理说,在大家伙的印象里,所有的上海人都应该是妥妥的***才对;”
“但实际上,上海人并不是全都如你们所想像的那样的……尤其是那些出生在建国前,见识过旧社会种种,又经历过建国初期那番天翻地覆变化的人,尤其如此。”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旧社会的上海虽然是国内最繁华的十里洋场,但同样也是个地狱和天堂并存的地方,两极差距之大,我敢说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人能比那批子上海人更有感触;因此从子弟兵进城的那一刻起,新华夏所带来的光亮,也慢慢沉淀成了一种值得去追逐的信仰。”
余光瞥了瞥王馨,王一诺朝著杨默耸了耸肩:“古代有些妓女从良后,比一般的良家妇女更加忠贞……虽然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用来类比这一部分建国前就出生的上海人,却很形象。”
“而很不巧,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子弟兵进城的时候,我已经十多岁了,那一满街卧地而眠但却始终秋毫不犯的战士给我留下极为震撼的印象,从那一刻起,我就从来没觉得谁能比谁更高一等;”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钻探公司当总经理的时候,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我很柔弱的原因……很简单,我一直觉得,利用总经理的特权去强行推动工作,既是无能的表现,也是对于所有干部和职工的不尊重。”
回忆起少年时的那一幕,王一诺表情有些唏嘘,但很快地拿起茶杯遮住了:“当然,上海的北派也分很多种,有绝对温和的技术派,也有相对比较激进的,像我这样的人,应该归纳于温和改进派才对……当然,也是最不讨喜的那波人。”
“所谓贫穷夫妻百事衰。在我们看来,人是一种既具备本能兽性,又具备社会道德属性的生物,到底是人是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因此那些大方向的争论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与其将精力花在那些地方,不如想办法实实在在地多做几件实事比较好……所以我们相对比较认同设计师说的那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至少在经济建设领域如此。”
“还好,我的同学里跟我有著一样想法的人比较多,其中不乏有人发展的很好,不然的话,前段时间帮你们跟上海城市建设基金会牵头,以及借用浦东开发的契机帮你们借力之类的事情,可就真做不到了。”
用非常直白的话交代了一下大背景后,王一诺认真地看著杨默:“杨默,论及地位和影响力,我们这些温和改进派更多的是以中层为主,就算里面有一些发展的非常不错的,但距离韦家他们这些人物依旧还是有著比较明显的差距;”
“论及我们能开出来的条件,我们更是拿不出韦红军给出来的那些筹码……没办法,我们这些人原来更多的只是在技术和企业里面发力,行政资源的广度虽然有,高度却是不够,即便是国内这些年终于下定决心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但由于时间尚短的缘故,这一情况依旧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毫不避讳地说出自己的弱点后,王一诺平静地盯著杨默:“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你能就华东那几个超大型商品批发中心的项目,与我们达成合作……当然,如果你拒绝的话,我也不会怪你,毕竟我们跟韦家那些人在各方面的确存在著差距。”
杨默笑了笑:“之前一直好意思张口问,现在却是不问也不行了,所谓的你们,究竟是哪些人?说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可以了。”
事实上,上次去帝都的时候,对方建议自己不要在赵老家待太久的时候,他就已经察觉出一些东西来了,只不过说以前他还可以凭借着央企处级干部的身份装傻充愣猫著猥琐发育的话,那么到了现在,有些事却不能不问清楚了。
王一诺没有什么犹豫,脱口而出了一连串的名字,顺便连他们现在的身份也一起说了出来很明显,杨默现在是在平衡利弊,因此这种事情自然不能隐瞒。这里面有杨默后世曾经听过的,也有没听说过的,但无一例外,在当下都称不上什么特别有份量的人,发展最好的也不过就是高庆峰那一权重级别的而已,甚至就连与尤亚坤同一水平的也只有五六个,诸如赵老那个级别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这就难怪对方会对那些位于上海经济圈范围内的超大型商品批发中心这么上心了,这些人里有好几位就是上海行政系统里的一员,一个可以帮忙孵化大量正厅的项目,对于他们来说,重要性远超韦红军那边。
沉吟一下,杨默忽然开口问道:“那跟你们合作,你们能开出什么条件?”
王一诺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与韦家那些人相比,我们能在行政资源这一块给予你的帮助实在有些拿不出手,唯一能帮到你的,就只有商业和产业领域方面的东西。”
“其余的零零碎碎的就不多说了,除了可以承诺尽可能地再帮你协调一部分资金和商业贷款过来之外,唯一可能让你感兴趣的,就是我们可以尝试帮你协调一批香江制造企业前往你们德州落户……当然,前提条件是他们的注册地必须要在上海,在你们德州那边开设的工厂,只能以分厂或者子公司的名义。”
香江的制造企业?
杨默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上海虽然是国内最大的对外交流城市,与欧美、日韩、南洋、香江、甚至是非洲之间各种业务往来都非常密集,因此有著比较充沛的香江企业客户资源并不奇怪;
而德州如今正在积极谋求产业升级,并且已经基本上最好了承接外地产业转移的准备,因此如果能拉来一批既不缺市场订单,又不缺技术,同时还能带来当下比较先进管理经验的香江企业,对于杨默来说是很具有吸引力的而且与韦红军那边的吸引力不一样,这是内生性的吸引力,孰优孰劣,还不好说的很,毕竟杨默一直信奉打铁还需自身硬。
但问题是,上海本身就有非常发达的工业集群,那些香江企业,尤其是优质的香江企业,就算要到内地办厂,也会优先考虑产业基础更好,政策优惠更多的上海,他们凭什么会跑到德州这边来?
要知道,后世大力发展大湾经济区的时候,很多香江的企业之所以过了惠州就不投,甚至连肇庆那边都不怎么愿意去,就是因为它们那时候与大陆的主要经济衔接点是深圳和广州,按照他们的理论,一旦一条完整产业链的集散范围超过了五十公里,那就不具备太明显的投资价值……虽然这种理论在大陆看来有些扯淡,但基于香江那边短平快的商业生态,以及一直以来的前店后厂的模式习惯,你也不能说人家错了。
而现在由于整个东亚地区正在迎来制造业转移的红利,邻近大陆这个商品价值洼地,香江那边的企业虽然没必要考虑五十公里的产业集散范围限制,但一个在南端的港口,一个在北边的内陆,两者之间也未免太远了。
王一诺见状,微笑著解释道:“杨默,你应该是知道我的,既然我们说了出来,就说明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把握做到的。”
“事实上,香江是以制造业起家的,七八十年代的香江的制造业其实很强,哪怕到现在也依然很强,只不过随著七年前设计师跟伊莉莎白就回归问题达成了共识后,在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刻意操作下,以界限街以南地区的土地开发使用权为撬点,界限街以北的香江的企业这两年深受超级地租的困扰(界限街北部是当时香江制造业的主要集中地,有5万家以上的规模),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动了搬迁的念头……一部分搬到了欧美,一部分搬到了南洋,而另一部分,则是打算搬往大陆。”
“虽然按理说,离他们最近的深圳才是最理想的搬迁地,或者蛇口也行,但是如今的深圳和蛇口的情况你也知道,地租的确便宜,政策也很好,但奈何治安问题始终还是令人心生犹豫……我们都知道,企业除了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以外,还有非经营类的成本和风险,如果环境过于不可控,综合成本过高,那也是得不偿失,况且深圳毕竟是内陆,不是他们熟悉的香江。”
“所以相比之下,各方面更有保障,且本身也有巨大商机的上海,就成了许多香江企业,尤其是高附加值商品制造企业在内陆的首选地……恰好上海正在谋求全力开发浦东,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为了加速浦东的开发建设,上海那边在招商引资方面给出来的条件不可谓不优渥,甚至为了保证香江能顺利回归,组织上是默许给予港商远比那些日韩欧美企业更多的照拂和优惠,不但地租极低,免税和返税政策也是给到了顶格;”
“而由于香江那边的环境远要比日韩来的现实,这就导致了这些打算搬迁到上海的企业存在著和其余外资企业一样的顾虑(前文说过),甚至还犹有过之……如果你跟这些历经过七八十年代、甚至是五六十年代的香江企业打过交道,就会知道,如果你不提条件,他们甚至都不敢放心来。”
“所以,把注册地放在上海浦东,享受到不违反政策的优惠之余,把分厂开到德州来,我个人认为是许多企业可以接受的条件……毕竟德州的治安在北方已经是数一数二了,而且德州还邻近京津冀经济圈,帝都和津门的市场同样很有吸引力嘛!”
杨默顿时恍然。
香江的屋价和房租贵,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飞涨到一个远超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甚至到了一个令人崩溃的程度,却绝不是简单一句市场供需关系就能解释的。
要知道,当居住性支出超过居民收入的10%,就已经可以称之为地租经济了;如果这一支出比例超过30%,则可以称之为超级地租经济;而到了后世,其部分地区的居住性支出比例甚至达到76.9%,说是超超级地租经济都毫不为过。
这么夸张的支出比例,制造业逃离香江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事实上,根据杨默后世的记忆,香江原本的五万余家制造企业里,大约有1/4左右搬迁到了大陆,也就是一万多家出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电子产品、药品、家电、钟表等高附加值产业以及各种各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如果上海那边如果能选择性地协调一部分企业落户德州,那么对于德州的帮助将会是巨大的……当然,与港商打交道,麻烦事也不少,大量港企落户本地,对于社会人文生态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
(这一块的历史和内容,以及超级地租的概念和影响,就不扩充了,免得各位读者老爷总是说我水,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卢麟元的视频,或者直接买他的那本《谁是***》来看也行……虽然个人对他的一些观点不是很认同,但就这一块而言,我觉得还是说到了深处的。)
想到这里,杨默犹豫了起来。
如果有大量港企搬迁过来,固然是一件非常有帮助的好事,但如王一诺自身所说,对方开出来的条件相较于韦红军那边,的确差上了许多。
很简单,杨默手里其实并不缺外商资源,只不过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一直在刻意压著这方面的招商引资速度罢了,眼瞅著还有三个月就是南巡讲话了,到时候再大量引入日韩企业便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王一诺开出的这个条件,唯一的好处无非就是这些企业的政策性因果全完是由上海那边承担著而已,这在当下是一个非常具有力的条件,但放在三个月之后,却又未必了。
可实话实说,对方最有份量的砝码不是嘴里开出来的那些条件,而是王一诺这个人。
根基不稳的杨默很缺人才,尤其是王一诺这种经验丰富,能力出众,已经完全可以独挡一面的高端人才像他这样同时具有丰富的央企一把手经验,又有行政视角和经验的人,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拔尖的人才。
事实上,赵永德猜的没错,最近这一年多以来,王一诺的确是帮著杨默出了不少主意,受益匪浅的杨默也对这个藏在身后的狗头军师异常看重,要不是王一诺有著自己的心气和想法,杨默早就使出浑身手段,哪怕是让渡一个超级项目,也要走路子将这货调回自己身边搭班子了。
所以,实际上对于杨默而言,对方的重磅条件其实是有两个:一个是承诺协调的那批港企,一个则是王一诺这个人。
他很怀疑,如果自己选择了韦红军那边,这货以后还会不会如同以往那样毫无保留地帮衬自己;而对应的,但如果自己选择了与这边合作嘛……不但双方照旧,甚至可能让杨默心心念的事情梦想成真。
一边是外生性的巨大诱惑;
另一边是内生性的补充;
如何选择,好生令人烦恼啊!
这一刻,杨默被两年前射出去的那枚子弹正中眉心。
早知道当初就不该帮著张文顺那个死胖子把王一诺挤走!
铃铃铃~!
正自犹豫间,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里短暂的沉默。
杨默皱了皱眉,抬头一看,却是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电话在响。
抬了抬手,示意打算回避的王一诺无需避嫌,这才起身走到办公桌前,接起了电话。
“喂……高常?您今天怎么想著给我打电话了?”
听到电话里传来的那个熟悉的声音,杨默诧异之余,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第612章 倒果为因(2)
第611章 倒果为因(2)
虽然由于赵老的缘故,高庆峰与杨默之间还算比较亲近,两人之间偶尔也会通通电话,但用内线通话却是第一次,所以一听到高庆峰的声音,杨默就敏锐地察觉到情况有些不对。
果不其然,电话对面的高庆峰连起码的寒暄都没有,径直问道:“王一诺是不是现在在你那边?”
杨默皱了皱眉,轻轻嗯了一声。
高庆峰顿时明白了情况,但还是继续追问下去:“他是不是过来向你要那几个大型商品批发中心的合作权?”
杨默眉毛皱的更深了,瞅了一眼静静在沙发上喝茶的王一诺一样,回答道:“没错。”
高庆峰语气里不容置疑:“拒绝他!”
杨默眉毛扭成了一条线:“为什么?”
电话里的声音略显不耐:“别问为什么,拒绝他!如果你不好开口,我帮你开口!”
杨默轻轻吸了一口气,沉声问道:“高常,我需要一个理由……这是商业项目,不是基建配套项目。”
虽然后世的义务凭借着小商品批发中心一跃成为国内最特殊的几个中心城市之一,廊坊也靠著类似的项目一度成为京津冀经济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甚至就连在春城这种城市的产业战略转型中,螺蛳湾批发市场都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说这种超大型的商品批发中心是纯粹的商业项目未免有些勉强,但有意思的是,与后世那些由国家或者地方主导的大型商品批发市场不同,华东的这几个项目属性上来说,的确就是个商业项目。
商业项目和基建配套项目,中间的区别可就太大了。
听出杨默的不满,电话那头的高庆峰强自压下心头的那丝烦躁:“小杨,相信我,这是为你好。”
为我好?
那为什么韦红军找我的时候不见你出头,王一诺这才坐下不到半个小时,你的电话就著急忙慌地打进来了?
据我所知,好像你跟韦家那边也不是一路人吧?
想到这里,杨默语气忽然柔和了起来:“高常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大华公司感激不尽……不过,我还是希望得到一个理由。”
听到杨默语气一下子谦卑了起来,电话那头的高庆峰却是眉心都皱成了川字。
他很明白,之前自己那命令式的语气让杨默产生反感了。
没听到对方打出了大华公司的名号么,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了,人家不是行政系统的人,跟你不是直接上下级关系,给你面子,那自然会充分尊重你的意见,但要是真不给你面子……别说这年头了,哪怕在后世,各地拉下脸去拜托电力、铁路、钢铁这类大型央企的事情还少么?(湖北的同学对此应该更有感触才对)
虽然说大华公司无论是从级别还是从影响力方面而言,较之后世重组集中后的那些重量级巨头差了老大一截,但从游戏守则上来说,只要人家有站得住脚的理由,还真的可以不鸟你。
想到这里,高庆峰叹息一声:“小杨,相信我,听我的建议,我是为了你好。”
说完,微微顿了顿:“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因为听到了设计师今年打算继续在上海过年的消息,所以才会产生了一些误判,但我想跟你说……你的那些判断是错误的!”
“是,设计师连续第三个年头打算在上海过年,的确表达了一个很清晰的风向;”
“黄埔平今年进入中枢,入常成了定数,据说还要主持金融改革工作,侧面印证了组织上的态度,这也没错!”
“但问题是,小杨,不管是风往哪边吹,以当下的局势,都是需要大踏步地往前走……像王一诺他们这种绵弱的做派,注定了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讨到好,你懂么!?”
黄埔平是谁,杨默当然知道,事实上后世没有谁会不知晓这位争议极大的老人的。
对方未来会做些什么,他也知道。
所以的确如高庆峰所说,像王一诺他们这些温吞吞的人,决计是两头不讨好的主。
华夏当下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且这种局势将会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决定了组织上希望看到的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而非那种软绵绵的徐徐图之。
事实上,杨默本身就是这一客观需求的受益者,他那一系列赌徒式的上蹿下跳,换成后世,早就被按的死死的了,但放在当下这段微妙的历史时期内,却恰恰对了组织的胃口……现在的华夏正急于探索出一道突破口,而杨默主导的一系列项目,具备相当的参考价值。
当然,受益的不止是杨默,那位提出平等分蘖的牟老板、那位正在谋求让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仰先生、那位正在潍坊大展拳脚的陈主官,都是如此。
沉默了一下,杨默这才开口:“还有么?”
高庆峰选择打电话过来的这个时间点非常有意思,既不是在王一诺刚刚进门还没开口的那会儿打进来,也不是等到王一诺走了以后再来电话,而是卡在两人见面了半个小时这个很有些微妙的时间口上……经常见客户的同学应该都清楚,在双方身份对等的情况下,半个小时刚好够彼此寒暄完毕,初步将彼此的诉求说出来。
也就是说,如果提前十分钟,双方还没来得及将事情原原本本地描述清楚;如果晚上十分钟,说不定双方已经就一些细节和交换条件进行了深度拉扯,甚至初步地达成了统一。
他才不信高庆峰是刚刚才接到消息的呢,选择半个小时这个时间点用内线电话切进来,这个时机卡未免也太讲究了。
高庆峰自然知道杨默问这句还有么是什么意思,沉吟了一会,这才叹了口气:“小杨,我很理解你当初扶持小叶的做法,事实上,省里也有类似的困扰……难道你不觉得,这两年来,调到齐鲁这边的人未免有些太多了么?”
杨默一愣,旋即听懂了对方的潜台词。
从很早以前起,齐鲁便一直是组织上的贴心小棉袄,甚至就连中南海的警卫都会优先选择齐鲁籍的。
但近几年来,这种情况却发生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组织上对于齐鲁的喜爱和看重依旧,但这也导致了有大量的外地人员涌入齐鲁这边,然后打算以此为跳板,谋求更多的进步。
虽然当下这种情况远没有后世来的那么明显,但也已经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程度了……下至临邑的马清远,上至德州的田广跃,全都是这种情况。
除此之外,泰安、济宁、青岛等地,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甚至就连高庆峰的身边,也有大量的外地竞争者。
杨默当初大力支持叶涛的缘故,前文已经讲过。
事实上这面存在的问题,不止他一个人看得出来。
但没办法,华夏从的流官制度放在那里,你不可能不让外地的人员交流到齐鲁这边来;